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矿区黄土边坡特征分析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7
1
作者 崔丽鹏 龙建辉 石文慧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7-91,96,共6页
由于黄土边坡破坏(失效概率)的不确定性,煤矿区工程建设多忽略矿区黄土边坡的稳定性,加上煤矿区边坡的特殊现状,边坡事故时有发生。通过对山西省40处煤矿区黄土边坡的双参数统计分析,探寻边坡存在自然风险的内在机理。首先,按岩土结构... 由于黄土边坡破坏(失效概率)的不确定性,煤矿区工程建设多忽略矿区黄土边坡的稳定性,加上煤矿区边坡的特殊现状,边坡事故时有发生。通过对山西省40处煤矿区黄土边坡的双参数统计分析,探寻边坡存在自然风险的内在机理。首先,按岩土结构组合特征将边坡分成4种地层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重点统计分析了各结构模型下边坡参数(坡高、坡率)与边坡稳定性(稳定系数)的相关性,建立了煤矿区黄土边坡防治的上限方程;最后,根据工程实践和研究成果提出了边坡的防治建议。成果可对煤矿区的黄土边坡防治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黄土边坡 统计分析 边坡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鼎矿地质环境模糊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 被引量:13
2
作者 郭秋 张红 刘贺春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93-198,共6页
随着矿山开采强度的日益加大,导致矿区泥石流、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频发以及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对矿区地质环境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进行准确评价,对于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以宝鼎矿为例,采用ArcGIS软件,对矿区... 随着矿山开采强度的日益加大,导致矿区泥石流、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频发以及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对矿区地质环境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进行准确评价,对于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以宝鼎矿为例,采用ArcGIS软件,对矿区比例尺为1∶50 000、多光谱波段分辨率为2.44 m、全色波段分辨率为0.61 m的Quick Bird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分析了矿区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水体、大气、粉尘等环境污染的分布区域,并统计、计算得出矿区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区分别有12,4,10处,矿区水体、大气、粉尘污染的面积分别为0.255 9,3.211 7,0.028 4 km^2。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对矿区地质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选取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环境污染作为一级评价指标,各指标分别包含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地层岩性,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大气污染、粉尘污染、水体污染等二级评价指标。研究表明:矿区地层岩性复杂,水文地质条件恶劣且受地形地貌控制,地质环境评价为Ⅲ类较差级别;矿区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分布较广且数量较多,地质灾害评价为Ⅲ类较差级别;矿区大气污染、粉尘污染较严重,局部存在水体、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污染评价为Ⅱ类一般级别;总体上矿区地质环境质量较差,总体评价为Ⅲ类较差级别,亟需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评价 模糊层次分析法 地质灾害 环境污染 ARC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厚云检测算法 被引量:3
3
作者 郭秋 李大成 刘贺春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2-176,共5页
针对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图像,设计了一种基于缨帽变换、数据正则化以及多尺度光谱分析技术的多尺度循环检测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对于Landsat-7 ETM+图像,其检测精度与基于热波段的自动化云量估计算法相近,但优于传统的直接分类方法(最... 针对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图像,设计了一种基于缨帽变换、数据正则化以及多尺度光谱分析技术的多尺度循环检测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对于Landsat-7 ETM+图像,其检测精度与基于热波段的自动化云量估计算法相近,但优于传统的直接分类方法(最大似然分类与ISODATA分类)。由于该算法无需借助热波段及其他辅助数据,因而在实现高分辨率图像厚云掩膜的高效与高精度提取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云检测 缨帽变换 多尺度光谱分析 自动化云量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GPS技术与灰色模型的西郝庄铁矿开采沉陷预计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贺春 郭秋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6-119,共4页
矿区开采产生的空区易引发地表沉陷、塌陷等一系列地质灾害问题,严重威胁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以西郝庄铁矿为例,在分析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基于GPS监测技术原理,构建了西郝庄铁矿地表沉陷监测网;然后采用该GPS沉陷监测网获取的监测数... 矿区开采产生的空区易引发地表沉陷、塌陷等一系列地质灾害问题,严重威胁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以西郝庄铁矿为例,在分析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基于GPS监测技术原理,构建了西郝庄铁矿地表沉陷监测网;然后采用该GPS沉陷监测网获取的监测数据,基于灰色理论构建了G(1,1)沉陷预计模型,给出了监测点的沉陷预计公式;最后通过Matlab软件构建了矿区数字高程模型,并对矿区地表沉陷较严重的部位进行了预计。研究表明:1矿区大部分区域的累计沉陷值基本小于40 mm,发生地面塌陷的可能性较小,CD3-#、CD4-#、CD5-#、CD6-#点附近沉陷值较大,约60 mm;2G(1,1)模型的预计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分别为1.38%(CD3-#点)、0.56%(CD9#点),预计值和实测值构建的矿区数字高程模型基本一致,表明G(1,1)模型对于矿区开采沉陷的预计有一定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GPS 灰色理论 G(1 1)模型 数字高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湔江冲洪积扇地下水氮分布特征及灌溉用水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唐金平 胡漾 +3 位作者 张强 何文君 朱志强 牛佚凡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8-33,共6页
湔江冲洪积扇是成都平原龙门山前冲洪积扇群之一,为研究其地下水“三氮”(NO^-3-N、NO^-2-N与NH^+4-N)空间分布特征与地下水环境质量。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三氮”的含量特征,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分别绘制NO^+3-N、NO^-2-N与NH^+4-N的... 湔江冲洪积扇是成都平原龙门山前冲洪积扇群之一,为研究其地下水“三氮”(NO^-3-N、NO^-2-N与NH^+4-N)空间分布特征与地下水环境质量。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三氮”的含量特征,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分别绘制NO^+3-N、NO^-2-N与NH^+4-N的空间分布特征图,并应用单因子、贝叶斯水质综合评价方法进行饮用水水质评价和钠吸附比、钠百分比、镁危害、渗透率系数等进行灌溉水适宜性评价。研究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三氮”检出率较高,以NO^-3-N污染最为突出,且均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水质评价结果显示,地下水均符合饮用水及农业灌溉水水质标准,但部分水样存在总大肠杆菌群与硝酸盐超标的问题。湔江冲洪积扇地下水已经受到“三氮”的污染,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质量影响较大,应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湔江冲洪积扇 三氮 空间变异性 适宜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