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CO_(2)气相压裂技术提高煤层透气性:以吉宁煤矿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杨鹏 韩锦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301-307,共7页
为破解复杂低渗高瓦斯煤层瓦斯治理技术难题,本文以山西华晋吉宁煤矿2号煤层220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采取CO_(2)气相压裂增透技术,对4组(共12个)抽采钻孔的瓦斯抽采浓度和瓦斯抽采纯量进行分析,得出有效致裂影响范围,进一步评价瓦斯... 为破解复杂低渗高瓦斯煤层瓦斯治理技术难题,本文以山西华晋吉宁煤矿2号煤层220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采取CO_(2)气相压裂增透技术,对4组(共12个)抽采钻孔的瓦斯抽采浓度和瓦斯抽采纯量进行分析,得出有效致裂影响范围,进一步评价瓦斯抽采效果和防突效果。结果表明:该地质单元的有效致裂裂缝影响范围为6~7 m;常规抽采孔的瓦斯抽采纯量为0.018 m^(3)/min,与其相比,4组抽采钻孔百米瓦斯抽采纯量平均值为0.179 m^(3)/min,提升了8.9倍;在衰减区域,瓦斯抽采浓度均值64.7%、纯量均值0.150 m^(3)/min,在稳定区浓度,瓦斯抽采均值为73.2%、纯量均值0.188 m^(3)/min,相比稳定区域瓦斯抽采参数更高。该技术有效增大了2号煤层的透气性,提高了瓦斯抽采效率和煤巷掘进速度,减少了钻孔施工投入,缓解了采掘接替紧张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治理 CO_(2)气相压裂 低渗高瓦斯煤层 卸压增渗 相变爆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冲击波煤层增透技术在吉宁煤矿的应用
2
作者 杨鹏 吕伟伟 +3 位作者 周梦影 刘洋 吴攀飞 任亚龙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308-313,共6页
为降低吉宁煤矿在回采2#煤层期间的瓦斯涌出,增加单孔瓦斯抽采量。吉宁煤矿在2107轨道顺槽和集中胶带大巷区域采用可控冲击波煤层增透技术,采用合理的作业参数,考察可控冲击波在2#煤层的实施效果,以解决吉宁煤矿瓦斯治理难题。结果表明:... 为降低吉宁煤矿在回采2#煤层期间的瓦斯涌出,增加单孔瓦斯抽采量。吉宁煤矿在2107轨道顺槽和集中胶带大巷区域采用可控冲击波煤层增透技术,采用合理的作业参数,考察可控冲击波在2#煤层的实施效果,以解决吉宁煤矿瓦斯治理难题。结果表明:2107轨道顺槽10个增透钻孔抽采总量为183813.63 m^(3),平均抽采浓度为59.23%,集中胶带大巷6个增透钻孔抽采总量为52672.74 m^(3),平均抽采浓度为43.26%。通过实施可控冲击波增透措施,有效改善了2#煤层的透气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瓦斯抽采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宁煤矿 瓦斯涌出 可控冲击波 瓦斯治理 增透钻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冲击波增透技术在吉宁低孔低渗松软煤层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苏士龙 张永民 +4 位作者 李文刚 高海海 赵有志 王向东 郑亮 《中国矿业》 2021年第5期173-179,共7页
吉宁煤矿是典型的低透气性煤矿,可控冲击波技术是目前低透气性煤层增透的理想措施之一。适合于该矿的可控冲击波作业点间距、单点作业次数和孔口保留深度等参数尚未解决。针对上述问题,在吉宁煤矿低透气性煤层采帮区和非采帮区开展了可... 吉宁煤矿是典型的低透气性煤矿,可控冲击波技术是目前低透气性煤层增透的理想措施之一。适合于该矿的可控冲击波作业点间距、单点作业次数和孔口保留深度等参数尚未解决。针对上述问题,在吉宁煤矿低透气性煤层采帮区和非采帮区开展了可控冲击波增透技术的合理作业参数设计。考虑安全和作业效果因素设计了0~30m和0~40m两种孔口保留深度,考虑冲击波叠加和单孔作业效率影响设计了6m和9m两种作业点间距,考虑煤层物性差距设计了6次、8次和9次三种单点作业次数。试验结果:非采帮区3^(#)增透孔采取冲击点间距9m、单点冲击6次参数施工后钻孔平均抽采纯量最高,非采帮区增透钻孔平均日抽采量提高5倍,采帮区增透钻孔平均日抽采量提高5.9倍;孔口保留深度对增透效果的影响无规律可循;距离增透钻孔60m处的1-2^(#)观测孔抽采量明显高于本组增透孔。结果表明:吉宁煤矿可控冲击波作业参数以9m冲击点间距、6次单点冲击次数最佳;孔口保留深度对增透效果影响无规律可循,根据现场施工经验维持在0~40m较为合适;可控冲击波对吉宁煤矿煤层最大增透影响距离达60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冲击波 低孔低渗 松软煤层 瓦斯抽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氧化-热解进程的增失重阶段与动力学三因子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贾海林 杜志峰 +1 位作者 王健 解俊杰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2-118,共7页
为分析煤氧化-热解进程的增失重阶段与动力学三因子,根据同一氧体积分数、5种不同升温速率下煤氧化-热解的TG-DTG曲线,探讨了煤氧化-热解进程经历的增失重阶段,基于Popescu法计算了不同阶段的动力学三因子。结果表明实验煤样的氧化-热... 为分析煤氧化-热解进程的增失重阶段与动力学三因子,根据同一氧体积分数、5种不同升温速率下煤氧化-热解的TG-DTG曲线,探讨了煤氧化-热解进程经历的增失重阶段,基于Popescu法计算了不同阶段的动力学三因子。结果表明实验煤样的氧化-热解进程可分为失水失重、氧化增重、燃烧失重和燃尽恒重4个阶段。失水失重、氧化增重和燃烧失重阶段的反应机理分别为Mample单行法则、三维扩散模型和相边界反应的收缩球体模型;活化能分别为54.128 k J·mol-1、152.252 k J·mol-1和134.458 k J·mol-1;指前因子的自然对数分别为16.832 s-1、32.597s-1和18.365 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热解进程 增失重阶段 Popescu法 反应机理函数 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机截煤时滚筒尘源区PM_(5)和PM_(2.5)粉尘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苏士龙 郝永江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60-2165,共6页
呼吸性粉尘是造成矿工尘肺病的元凶。为了掌握采煤机滚筒截煤产生的呼吸性粉尘分布规律,利用Side Pak AM520i型个体暴露粉尘仪,测定了采煤机顺风、逆风正常运行状态下截煤滚筒产尘范围内PM_(2.5)、PM_(5)粉尘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1)采... 呼吸性粉尘是造成矿工尘肺病的元凶。为了掌握采煤机滚筒截煤产生的呼吸性粉尘分布规律,利用Side Pak AM520i型个体暴露粉尘仪,测定了采煤机顺风、逆风正常运行状态下截煤滚筒产尘范围内PM_(2.5)、PM_(5)粉尘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1)采煤机滚筒顺风截煤时,前滚筒测点的呼吸性粉尘PM5约为700 mg/m^(3),其中PM_(2.5)占47%,后滚筒测点的呼吸性粉尘PM_(5)约为350 mg/m^(3),其中PM_(2.5)占75%;2)采煤机滚筒逆风截煤时,前滚筒测点的呼吸性粉尘PM5约为400mg/m^(3),其中粒径2.5~5μm粉尘颗粒为主要成分,后滚筒测点的呼吸性粉尘PM_(5)约为500 mg/m^(3),其中粒径0~2.5μm的粉尘颗粒为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卫生工程 尘源区 呼吸性粉尘 PM5 PM2.5 粉尘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巷道围岩松动圈计算方法 被引量:20
6
作者 苏士龙 高海海 周康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7期11045-11050,共6页
针对不同强度准则计算松动圈的适用性问题,基于围岩弹塑性理论,采用统一强度理论推导了巷道围岩松动圈理论计算公式。依托实际工程,采用Mohr-Coulomb准则、Hoek-Brown准则和统一强度理论对巷道围岩松动圈厚度进行理论计算。将理论计算... 针对不同强度准则计算松动圈的适用性问题,基于围岩弹塑性理论,采用统一强度理论推导了巷道围岩松动圈理论计算公式。依托实际工程,采用Mohr-Coulomb准则、Hoek-Brown准则和统一强度理论对巷道围岩松动圈厚度进行理论计算。将理论计算结果和现场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基于Mohr-Coulomb准则计算松动圈厚度大于现场测试结果,基于Hoek-Brown准则计算松动圈厚度小于现场测试结果,同时二者的理论计算厚度与现场测试结果相差较大。而统一强度理论计算松动圈厚度和现场测试结果比较接近。因此,统一强度理论适用于巷道围岩松动圈理论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松动圈 统一强度理论 理论计算 现场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