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省地热资源规律及其地质背景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壮 冯志强 +5 位作者 侯建斌 郭亮亮 何俊辰 王权 郝书清 邓玉龙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3-376,共24页
中国大陆蕴藏丰富的地热资源,山西省局部地热异常特征明显。通过收集山西省典型地热区域流体数据,选取典型钻孔分析,探讨并总结山西省地热资源赋存规律和成因机制,为后期地热资源勘探及开发利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通过分析研究结果得出... 中国大陆蕴藏丰富的地热资源,山西省局部地热异常特征明显。通过收集山西省典型地热区域流体数据,选取典型钻孔分析,探讨并总结山西省地热资源赋存规律和成因机制,为后期地热资源勘探及开发利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通过分析研究结果得出以下几点认识:山西省水热型地热储层水温分布在28~78℃,北部以太古代花岗片麻岩为主,中部以古生代灰岩为主,南部以古生代碳酸盐岩为主;北部热源主要来自花岗岩中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中部和南部热源受地幔上隆及岩浆活动影响;省内深大断裂构成地下热水运移通道,热传导性较好;第四纪和第三纪松散层为省内地热良好的保温盖层,岩性以粘土、砂质粘土及砂层为主。结合前人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成果,认为山西省地热水pH值呈弱碱性,其中Sr、Li、SiO_(2)与Cl大体上存在正相关关系,大部分地热水氚含量小于1TU,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部分地热田出现δ^(18)O漂移,氧同位素交换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地热 热源 断裂 通道 热储 盖层 水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塔儿山-二峰山地区新民铁矿床Fe同位素特征及其成矿指示意义
2
作者 相轩 白洋 +6 位作者 冯志强 任大陆 白阳 苗洪运 王米 侯建斌 郝书清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7-200,共14页
新民铁矿是晋南塔儿山-二峰山地区近年来接触交代型矿床最具代表性的矿产勘查成果之一,查明其成矿铁质来源及矿化过程对其成矿具有指示意义。系统分析了新民铁矿见矿钻孔中蚀变闪长岩体、赋矿灰岩(白云岩)及不同类型磁铁矿样品的铁同位... 新民铁矿是晋南塔儿山-二峰山地区近年来接触交代型矿床最具代表性的矿产勘查成果之一,查明其成矿铁质来源及矿化过程对其成矿具有指示意义。系统分析了新民铁矿见矿钻孔中蚀变闪长岩体、赋矿灰岩(白云岩)及不同类型磁铁矿样品的铁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δ^(56)Fe分布范围分别为0.23‰,0~0.19‰,-0.56‰~0.07‰。蚀变闪长岩体的铁同位素组成较上地壳δ^(56)Fe平均值(0.07‰)明显更重,可能与矽卡岩/钠长石化过程中流体迁移相关,轻铁同位素优先从岩体中淋滤而出。灰岩、白云岩的δ^(56)Fe变化范围较大,且与磁铁矿的铁同位素组成有明显差异,可能并非成矿铁元素的主要来源。磁铁矿相比于两类围岩明显富集轻铁同位素,在钻孔剖面上呈现明显的从矿体的核部到边部变重趋势,指示成矿流体从岩体淋滤、迁移,并在灰岩地层中沉淀,导致磁铁矿δ^(56)Fe与Fe含量之间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性。本研究与前人针对矽卡岩型铁矿床Fe同位素的系统研究结果相一致,为其接触交代成因的厘定提供了重要证据,同时也预示着塔儿山-二峰山地区,尤其是具有高δ^(56)Fe组成的蚀变闪长岩体,可能具备开展富铁矿找矿工作的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同位素 矽卡岩型铁矿床 新民铁矿 塔儿山-二峰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开采沉陷监测方法对比 被引量:8
3
作者 栗智 赵明宣 +3 位作者 白冬 刘伟伟 蔚志国 靳月文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70-273,共4页
传统地表移动变形监测工作效率低,时间跨度长,而无人机航测遥感技术覆盖范围广,成本低,效率高,耗时短,已逐渐成为变形监测、勘探勘测等工程项目开展的新手段。本文利用传统监测方法与无人机摄影测量监测方法分别对阳城某矿区1304工作面... 传统地表移动变形监测工作效率低,时间跨度长,而无人机航测遥感技术覆盖范围广,成本低,效率高,耗时短,已逐渐成为变形监测、勘探勘测等工程项目开展的新手段。本文利用传统监测方法与无人机摄影测量监测方法分别对阳城某矿区1304工作面的开采沉陷情况进行监测,并将两种方法所得到的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人机摄影测量方法与传统监测方法所得到的高程变化曲线大致相同,沉陷盆地圈定范围相似,该方法能够反映矿区沉降趋势,对矿区变形监测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传统监测 无人机 摄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TER多角度影像云参数模型解算与云迹风反演
4
作者 张亚琳 高海博 +3 位作者 何永健 邱新法 张国宏 王晓琼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868-3875,共8页
卫星资料具有覆盖范围广、时空密度大等优点,能有效地弥补缺测地区观测信息不足的现状,可为天气分析和数值预报模式等研究提供大量有用资料。采用青藏高原西藏阿里地区上空的Terra ASTER多角度影像立体成像像对,结合遥感和摄影测量理论... 卫星资料具有覆盖范围广、时空密度大等优点,能有效地弥补缺测地区观测信息不足的现状,可为天气分析和数值预报模式等研究提供大量有用资料。采用青藏高原西藏阿里地区上空的Terra ASTER多角度影像立体成像像对,结合遥感和摄影测量理论,建立了基于摄影中心、影像点和实际物方点共线关系的云顶三维参数解算模型,用以求取云顶三维坐标和云移动速度,同时依托影像立体像对高度重叠的特点,通过比较两张影像示踪云团的踪迹,反演云迹风风场。通过该两种方法,获取了影响高空云移动的风场分布,最后将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并采用卫星影像云产品和探空数据对风场规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云顶三维参数解算模型计算精度较高,误差保持在2个像元内,模型解算与影像反演的风场相似性高、质量好、密度高、验证效果较好,清晰地反映出了高空的风场结构,证明了两种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ER传感器 多角度影像 云参数 云迹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