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牙齿损伤与保护
1
作者 王鑫智(综述) 张林忠(审校)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8-713,共6页
围麻醉期牙科创伤(PADT)是麻醉期间发生的牙科创伤,其发生会妨碍患者进食,影响术后康复乃至心理健康。自然衰老会使牙齿及牙周组织稳定性下降,随着老年手术患者的比例逐年增高,麻醉医生在经口气管插管时常常面临棘手的情况,这对麻醉医... 围麻醉期牙科创伤(PADT)是麻醉期间发生的牙科创伤,其发生会妨碍患者进食,影响术后康复乃至心理健康。自然衰老会使牙齿及牙周组织稳定性下降,随着老年手术患者的比例逐年增高,麻醉医生在经口气管插管时常常面临棘手的情况,这对麻醉医生提出了新挑战。近年来,牙齿保护在围术期医学中越来越受到关注,许多保护产品相继问世。文章就PADT的致损原因、并发症处理、保护措施及创新评估做一综述,为临床实践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牙齿损伤 牙齿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吗啡酮皮下PCA在中重度癌痛快速滴定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軻鑫 孙婧璇 +2 位作者 高翔 李航 陈建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0-314,共5页
50%以上的癌症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尤其中晚期的癌症病人中70%以上存在中、重度的癌痛,其中一半以上的病人疼痛反复发作,难以控制[1],不仅给病人带来了身心痛苦,也对医师治疗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阿片类药物滴定是针对个体病人寻... 50%以上的癌症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尤其中晚期的癌症病人中70%以上存在中、重度的癌痛,其中一半以上的病人疼痛反复发作,难以控制[1],不仅给病人带来了身心痛苦,也对医师治疗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阿片类药物滴定是针对个体病人寻找合适镇痛剂量的过程,首选口服吗啡滴定。但口服吗啡滴定过程中药物达峰时间较长,滴定周期延长,不能满足中重度癌痛病人的治疗需求[2]。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能更快速控制疼痛,操作便捷,且能够缩短滴定周期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吗啡酮 皮下PCA 快速滴定 中重度 癌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软骨软化导致困难插管一例
3
作者 杜金知 贾丽玲 +5 位作者 杨建新 倪文洋 朱荣宇 武娟 王艳花 程子健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79-780,共2页
患者,女,53岁,157 cm,58 kg,ASAⅡ级,因“自扪及阴道口肿物脱出4年,加重4个月”于我院妇产科就诊。患者高血压病史20余年,口服苯磺酸左氨氯地平(每次2.5 mg,每日1次),血压控制良好。2018年因混合痔在某市级医院行痔疮切除术。有头孢菌... 患者,女,53岁,157 cm,58 kg,ASAⅡ级,因“自扪及阴道口肿物脱出4年,加重4个月”于我院妇产科就诊。患者高血压病史20余年,口服苯磺酸左氨氯地平(每次2.5 mg,每日1次),血压控制良好。2018年因混合痔在某市级医院行痔疮切除术。有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史。否认心脏病史、糖尿病史等疾病史和外伤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软骨软化 困难插管 阴道口肿物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镇静深度下瑞马唑仑对区域麻醉患者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林锋 郭志佳 +2 位作者 王春燕 张超 常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95-699,共5页
目的观察瑞马唑仑在不同镇静深度下对区域麻醉手术患者外显记忆(EM)和内隐记忆(IM)的影响。方法选择区域麻醉下择期手术患者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浅镇静组(... 目的观察瑞马唑仑在不同镇静深度下对区域麻醉手术患者外显记忆(EM)和内隐记忆(IM)的影响。方法选择区域麻醉下择期手术患者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浅镇静组(M组)和深镇静组(D组),每组17例。术中以0.1 mg·kg^(-1)·h^(-1)的起始剂量持续泵注瑞马唑仑1 mg/ml镇静,以0.1 mg·kg^(-1)·h^(-1)的梯度逐渐增加药量,M组维持BIS 60~80,D组维持BIS 40~60,术中在相应范围保持3 min以上,予以听词学习。停药后4~24 h记录简单问卷采访结果,包含测试和排除测试命中率、命中频率。使用加工分离程序(PDP)扩展测试模型评估EM和IM得分。记录镇静过程中托下颌面罩加压给氧,使用麻黄碱、阿托品等干预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简单问卷采访结果无特殊,包含测试和排除测试命中率与命中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组EM得分为0.041(-0.015~0.076),IM得分为0.198(0.043~0.353)。D组EM得分为0.080(0.004~0.151),IM得分为0.062(-0.003~0.114)。M组IM得分明显大于0(P<0.05)。两组镇静过程中未发生托下颌面罩加压给氧,使用麻黄碱、阿托品等干预的不良事件。结论瑞马唑仑在维持BIS 60~80的浅镇静状态下可以消除外显记忆,BIS 40~60的深镇静状态下可以同时消除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 瑞马唑仑 区域麻醉 加工分离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病人术前内源性阿片肽、痛觉敏感度及术中瑞芬太尼消耗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马崇皓 张妙 +1 位作者 李怀亮 张林忠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07-711,共5页
疼痛可引起机体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心肌氧耗、降低通气功能等多种不良反应,减慢病人康复,是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与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过量使用阿片类药物导致过度镇痛则会产生痛觉过敏、呼吸抑制、药物依赖等不良反应。围手术期镇... 疼痛可引起机体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心肌氧耗、降低通气功能等多种不良反应,减慢病人康复,是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与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过量使用阿片类药物导致过度镇痛则会产生痛觉过敏、呼吸抑制、药物依赖等不良反应。围手术期镇痛治疗与病人术后快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直接相关,然而对于疼痛及镇痛评价仍然缺乏客观准确的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兴奋 阿片类药物 痛觉敏感 呼吸抑制 内源性阿片肽 药物依赖 通气功能 痛觉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选择性神经射频消融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中重度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丽娜 彭欣 +5 位作者 董珉光 李航 高翔 孙婧璇 陈軻鑫 陈建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4-389,共6页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病因不明、病情进行性发展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多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严重者可致残疾。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症状性KOA的总体患病率为14.6%,40岁以后呈线性增长,女性多见[1]。早期KOA病人的...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病因不明、病情进行性发展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多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严重者可致残疾。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症状性KOA的总体患病率为14.6%,40岁以后呈线性增长,女性多见[1]。早期KOA病人的治疗多注重缓解局部疼痛,未改变关节腔内的疾病恶化因素,当进展至中重度时传统的治疗方法收益较少且不良反应多见;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常是临床治疗的最后一步,但仍有部分病人并不具备手术条件。因而对于中重度KOA病人的治疗方案仍需要进一步探索。目前有研究表明关节腔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与三氧疗效显著、安全性高[2,3],可改变关节腔内的病理状态,多在轻中度病人保守治疗无效时作为首选;高选择性外周神经射频消融术治疗中重度病人疗效确切[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退行性疾病 疾病恶化 富血小板血浆 射频消融术 膝骨关节炎 关节腔注射 高选择性 全膝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和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中的药效学相互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艳 谭嘉琪 +2 位作者 李子煜 贾晋太 庄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2-616,共5页
目的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艾司氯胺酮和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中的药效学相互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宫腔镜手术患者45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选择不同血浆药物浓度的艾司氯胺酮(0、0.1、0.2、0.3、0.4、0.5、0.6... 目的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艾司氯胺酮和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中的药效学相互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宫腔镜手术患者45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选择不同血浆药物浓度的艾司氯胺酮(0、0.1、0.2、0.3、0.4、0.5、0.6、0.7、0.8μg/ml)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术中维持艾司氯胺酮的血浆药物浓度不变,阶梯式增加丙泊酚的血浆药物浓度。评估扩张宫颈引起的体动反应。采用响应曲面模型分析艾司氯胺酮与丙泊酚的药效学相互作用。结果艾司氯胺酮(0~0.8μg/ml)与丙泊酚(1.0~7.0μg/ml)相互作用的三维响应曲面显示,两者抑制扩张宫颈引起的体动反应方面具有相加作用。抑制扩张宫颈引起的体动反应的艾司氯胺酮半数有效浓度(EC_(50))为0.61μg/ml(95%CI 0.41~0.81μg/ml),丙泊酚EC_(50)为4.69μg/ml(95%CI 3.17~6.21μg/ml)。结论响应曲面法可以定性和定量地分析艾司氯胺酮和丙泊酚的药效学相互作用规律,在抑制扩张宫颈引起的体动反应上,艾司氯胺酮和丙泊酚具有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丙泊酚 药效学相互作用 响应曲面法 靶控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或膝关节置换术后急性疼痛的影响因素和预测模型 被引量:7
8
作者 田彦东 岳维 +2 位作者 李波 高颖 赵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9-236,共8页
目的探讨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APP)的影响因素,建立并验证预测模型。方法收集行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患者316例的临床资料,男111例,女205例,年龄≥18岁,ASAⅠ—Ⅲ级。根据是否发生APP将患者分为两组:非APP组和APP组。将患者按7... 目的探讨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APP)的影响因素,建立并验证预测模型。方法收集行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患者316例的临床资料,男111例,女205例,年龄≥18岁,ASAⅠ—Ⅲ级。根据是否发生APP将患者分为两组:非APP组和APP组。将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分成训练集和验证集。通过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训练集,筛选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效率。在验证集中,采用Bootstrap方法进行内部验证,采用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预测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有137例(43.4%)患者发生APP。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BMI、糖尿病史、手术时间延长、疼痛灾难化评分≥27分是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AP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放置引流管、术前药物预防性镇痛、术后使用镇痛泵、术后行神经阻滞镇痛是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APP的保护因素(P<0.05)。纳入BMI、糖尿病史、放置引流管、手术时间、疼痛灾难化评分构建预测模型,训练集的AUC为0.879(95%CI 0.836~0.922),验证集的AUC为0.819(95%CI 0.730~0.907)。Bootstrap内部验证显示,校准曲线在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DCA曲线显示,该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APP的危险因素为高BMI、糖尿病史、手术时间延长、疼痛灾难化评分≥27分,保护因素为放置引流管、术前药物预防性镇痛、术后使用镇痛泵、术后行神经阻滞。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判别能力与临床应用性,可为预测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患者APP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术后急性疼痛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患者围手术期焦虑状态评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任舒婷 李萌萌 +4 位作者 边雅楠 徐雯 顾国鑫 孙雨 冉明梓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4-760,共7页
目的评估烧伤患者围手术期焦虑状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2年2-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拟在全身麻醉下择期手术的烧伤患者110例,术前1 d及术后1 d对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视觉模拟量表(VAS-a)、疼痛视觉模拟量表... 目的评估烧伤患者围手术期焦虑状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2年2-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拟在全身麻醉下择期手术的烧伤患者110例,术前1 d及术后1 d对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视觉模拟量表(VAS-a)、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p)、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Ramsay镇静评分评估,并记录入院时(T_(0))、麻醉诱导前(T_(1))、插管后2 min(T_(2))、手术开始后15 min(T_(3))、术中(T_(4))、手术结束(T_(5))和离开手术室即刻(T_(6))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分析烧伤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发生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烧伤患者围手术期焦虑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烧伤患者术前及术后焦虑发生率为29.1%和22.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P=0.002)、烧伤时间(P=0.046)、烧伤面积(P=0.005)、烧伤部位(P=0.035)及术前疼痛程度(P=0.001)与烧伤患者术前焦虑状态有关;烧伤时间(P=0.030)、烧伤面积(P=0.001)、烧伤部位(P=0.016)、术前疼痛程度(P=0.021)及术前焦虑状态(P<0.001)与烧伤患者术后焦虑状态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术前疼痛程度是烧伤患者术前焦虑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2、0.022),而术前焦虑状态是烧伤患者术后焦虑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与术前非焦虑患者(n=73)比较,术前焦虑患者(n=30)术中各时间点MAP无明显差异(P>0.05),但HR均加快(P<0.05),且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烧伤患者术前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术后,焦虑患者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增加,但与手术类型、手术次数无关;性别、术前疼痛程度及术前焦虑状态为烧伤患者围手术期焦虑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针对相关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围手术期 焦虑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对重度抑郁症患者电休克治疗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薛孟迪 李治国 +2 位作者 王绍星 黄嘉轩 张彦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3-726,共4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对电休克治疗(ECT)重度抑郁症患者改善抑郁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ECT的重度抑郁症患者115例,男37例,女78例,年龄≥12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对电休克治疗(ECT)重度抑郁症患者改善抑郁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ECT的重度抑郁症患者115例,男37例,女78例,年龄≥12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组(E组,n=56)和对照组(C组,n=59)。E组在麻醉诱导时使用艾司氯胺酮0.3~0.5 mg/kg、丙泊酚0.3~1.0 mg/kg和琥珀胆碱0.5~1.25 mg/kg,C组在麻醉诱导时使用丙泊酚1~2 mg/kg和琥珀胆碱0.5~1.25 mg/kg。每次ECT过程中记录ECT指标(包括EEG抽搐时间、抽搐时间、刺激强度和抽搐能量指数)。在ECT前和ECT疗程结束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认知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评分。记录头疼、恶心、呕吐、头晕、谵妄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E组EEG抽搐时间明显延长(P<0.05),ECT疗程结束后MoCA评分下降≥1分和MMSE评分下降≥1分比例明显降低(P<0.05),恶心、呕吐和头晕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用于ECT重度抑郁症患者可改善治疗后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抑郁症 电休克治疗 艾司氯胺酮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脉冲射频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珉光 王丽娜 +5 位作者 彭欣 高翔 李航 陈軻鑫 孙婧璇 陈建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9-315,共7页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是指肩周软组织(包括肩周肌、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病变引起的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为特征的疾病[1],又称肩周炎、冻结肩。常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及各个方向活动受限。一般人群中,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发病率为3%~5%[...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是指肩周软组织(包括肩周肌、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病变引起的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为特征的疾病[1],又称肩周炎、冻结肩。常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及各个方向活动受限。一般人群中,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发病率为3%~5%[2],如不及时治疗可致部分病人肩关节功能永久性丧失,严重影响病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外研究报道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治疗方法众多,包括口服药物、物理治疗、局部注射类固醇或透明质酸钠、神经阻滞、关节囊液压扩张、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麻醉下手法松解及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等,但并无相关共识。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缓解肩部疼痛效果显著[3],但改善活动度疗效尚不明确。目前大多数病人通过局部注射类固醇结合功能锻炼治疗此病[4],其短期疗效明显,但会引起血糖升高,并抑制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上神经 脉冲射频 肩关节疼痛 关节囊 肩关节功能 神经阻滞 冻结肩 富血小板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可预测腹腔镜肾根治术后的急性肾损伤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佳馨 刘毅 +2 位作者 刘向杰 徐龙河 刘永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20-2226,共7页
目的分析患者围术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变化来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LRN)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机制及其对AKI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接受LRN患者82例,依据国际肾病改善全... 目的分析患者围术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变化来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LRN)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机制及其对AKI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接受LRN患者82例,依据国际肾病改善全球预后(KDIGO)标准,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n=57)和非AKI组(n=25)。在术前、术后24 h留取血液、尿液标本,检测RAS常规通路尿醛固酮,RAS非常规通路血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 2)、血管紧张素1-7(Ang 1-7)、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IL-10水平,分析其与AKI发生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AKI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AKI的预测价值。结果LRN术后AKI的发生率为69.5%。AKI组术后24 h尿醛固酮水平显著高于非AKI组(P=0.022),血浆ACE 2、Ang1-7、Nrf-2、IL-10水平显著低于非AKI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术后24 h尿醛固酮水平与AKI成正相关(P=0.029)、与eGFR成负相关(P=0.007),血浆ACE 2、Nrf-2、IL-10水平与AKI成负相关(P<0.05)、与eGFR成正相关(P=0.029,P=0.013,P=0.00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醛固酮是AKI发生的危险因素(OR=1.01,95%CI 1.00~1.001,P=0.026),血浆ACE2、Ang1-7、Nrf-2和IL-10是AKI发生的保护因素(OR=0.98,95%CI 0.97~0.998,P=0.030;OR=0.98,95%CI 0.96~0.998,P=0.041;OR=0.99,95%CI 0.99~0.999,P=0.023;OR=0.99,95%CI 0.97~0.999,P=0.0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醛固酮是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2,95%CI 1.000~1.004,P=0.030),血浆Nrf-2是AKI的独立保护因素(OR=0.999,95%CI 0.999~1.000,P=0.042),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1和0.679;联合分析非常规通路各个指标,AUC为0.758,联合分析醛固酮和非常规通路各个指标,AUC为0.788。结论AKI患者术后24 h RAS常规通路活性增强,非常规通路活性减弱,RAS系统可能通过影响eGFR参与了AKI的发生;醛固酮联合非常规通路各指标可用于预测LRN术后AK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根治性肾切除术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A、AOPP、Nrf2、GSH水平与肾细胞癌患者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后急性肾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董钰妍 刘永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0-678,共9页
目的分析丙二醛(MDA)、人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血浆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和谷胱甘肽(GSH)水平与肾细胞癌患者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后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2年2-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泌尿外科收治的110... 目的分析丙二醛(MDA)、人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血浆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和谷胱甘肽(GSH)水平与肾细胞癌患者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后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2年2-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泌尿外科收治的110例肾细胞癌患者。依据国际肾病改善全球预后(KDIGO)标准分为AKI组(n=30)和非AKI组(n=80),再依据年龄分为老年AKI(>65岁,n=14)、中年AKI(50~65岁,n=16)与老年非AKI(>65岁,n=30)、中年非AKI(50~65岁,n=50)4个亚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于手术开始前(T_(1))、手术结束后(T_(2))、术后24 h(T_(3))采集静脉血,检测MDA、AOPP、Nrf2、GSH水平,比较各亚组不同时间点MDA、AOPP、Nrf2、GSH水平,并分析其与LPN术后AKI发生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PN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老年患者各时间点MDA水平与LPN术后AKI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0.05),AOPP-T_(3)水平与LPN术后AKI的发生呈正相关(r=0.315,P=0.037),Nrf2-T_(3)、GSH-T_(2)水平与LPN术后AKI的发生呈负相关(r=-0.365,P=0.015;r=-0.338,P=0.025)。中年患者各时间点MDA、AOPP、Nrf2、GSH水平与LPN术后AKI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手术切除肾体积是老年患者LPN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24,P=0.040;OR=1.309,P=0.049),GSH-T_(2)是老年患者LPN术后AKI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OR=0.271,P=0.042);术中胶体液入量是中年患者LPN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6,P=0.007),术中尿量是中年患者LPN术后AKI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OR=0.104,P=0.007)。结论老年患者LPN术后AKI的发生可能与术后AOPP水平升高和Nrf2、GSH水平降低有关,且术后GSH是老年患者LPN术后AKI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而中年患者LPN术后AKI的发生则与围手术期MDA、AOPP、Nrf2、GSH水平变化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肾部分切除术 急性肾损伤 核因子E2相关因子 谷胱甘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冲击波治疗跖筋膜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欢 薛朝霞 +1 位作者 康博闻 杨青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55,共5页
跖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PF)[1]又称足底筋膜炎,是一种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诊断的足部疾病,约有1/10的成年人受到PF影响,病程迁延不愈,对病人的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当前,PF多采取保守治疗,体外冲击波[2]作为一种非侵入、安全、有效的... 跖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PF)[1]又称足底筋膜炎,是一种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诊断的足部疾病,约有1/10的成年人受到PF影响,病程迁延不愈,对病人的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当前,PF多采取保守治疗,体外冲击波[2]作为一种非侵入、安全、有效的治疗,被认为是PF的优选治疗方法。研究发现[3]在PF病人的腓肠肌上存在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rPs),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围绕MTrPs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病人的疼痛及足踝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4]。当前,手法触诊是诊断MTrPs的“金标准”[5],然而受临床医师经验的影响,极易产生MTrPs的漏判和误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筋膜炎 临床医师 红外热成像技术 激痛点 足底筋膜炎 体外冲击波 腓肠肌 非侵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滴鼻在患儿术前镇静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忠成 李彪 +1 位作者 郑马强 马智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8-871,共4页
艾司氯胺酮作为一种全身麻醉药物,具有镇静、镇痛以及临床剂量范围内呼吸抑制轻微等优势,适合用于患儿术前镇静。临床上多采用静脉注射方式给药,但滴鼻给药不受静脉通路影响,起效迅速且无首过效应。推荐的滴鼻给药剂量为1 mg/kg,其镇静... 艾司氯胺酮作为一种全身麻醉药物,具有镇静、镇痛以及临床剂量范围内呼吸抑制轻微等优势,适合用于患儿术前镇静。临床上多采用静脉注射方式给药,但滴鼻给药不受静脉通路影响,起效迅速且无首过效应。推荐的滴鼻给药剂量为1 mg/kg,其镇静效果可靠,不良反应较少。当艾司氯胺酮与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复合使用时,可明显缩短镇静起效时间,减少各自药物用量,减轻患儿术后疼痛。单独或复合右美托咪定滴鼻均可安全用于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有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本文就艾司氯胺酮滴鼻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总结,为其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滴鼻 右美托咪定 咪达唑仑 儿童 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PO配体YL-IPA08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抑郁和焦虑样行为的缓解作用及其抗炎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林雨 王婧雅 +3 位作者 段婧瑶 李云峰 代威 郭文治 《解放军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17-1425,共9页
目的探究18 kD转运蛋白(TSPO)配体YL-IPA08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抑郁、焦虑样行为和认知功能障碍的缓解作用及相关抗炎机制。方法(1)5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LPS模型组、LPS+1.0 mg/kg YL-IPA08组、LPS+3.0 mg/kg Y... 目的探究18 kD转运蛋白(TSPO)配体YL-IPA08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抑郁、焦虑样行为和认知功能障碍的缓解作用及相关抗炎机制。方法(1)5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LPS模型组、LPS+1.0 mg/kg YL-IPA08组、LPS+3.0 mg/kg YL-IPA08组和3.0 mg/kg YL-IPA08组,每组10只。LPS模型组、LPS+1.0 mg/kg YL-IPA08组及IPS+3.0 mg/kg YL-IPA08组小鼠在第1天和第8天各经腹腔注射1次LPS(0.5 mg/kg);LPS+1.0 mg/kg YL-IPA08组、LPS+3.0 mg/kg YL-IPA08组和3.0 mg/kg YL-IPA08组小鼠连续13 d灌胃给予相应浓度的YL-IPA08(1.0或3.0 mg/kg),1次/d。第9~12天依次采用开场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估各组小鼠的抑郁、焦虑样行为及认知功能。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前额叶皮质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2)BV2小鼠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液孵育1 h)、LPS模型组(1 mg/L LPS孵育6 h)、LPS+0.5μmol/L YL-IPA08组(0.5μmol/L YL-IPA08孵育1 h后,1 mg/L LPS孵育6 h)、LPS+1.0μmol/L YL-IPA08组(1.0μmol/L YLIPA08孵育1 h后,1 mg/L LPS孵育6 h)和YL-IPA08组(1.0μmol/L YL-IPA08孵育1 h)。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γ干扰素(IFN-γ)、IL-4、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介导TGF-β信号转导的Smad蛋白家族成员2、3(Smad2、Smad3)的表达水平。结果(1)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开场实验中各组小鼠运动总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比较,LPS模型组小鼠进入中心区次数和停留时间明显减少,在悬尾和强迫游泳实验中绝望时间延长,在新物体识别实验中识别指数明显降低,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进入开放臂次数百分比和开臂停留时间百分比明显降低,前额叶皮质PSD95及BDNF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PS模型组比较,LPS+3.0 mg/kg YL-IPA08组小鼠上述行为和蛋白表达变化均明显逆转(P<0.05)。(2)与对照组比较,LPS模型组BV2细胞促炎因子IL-1β和IFN-γ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抗炎因子IL-4、IL-10和TGF-β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Smad2和Smad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LPS模型组比较,LPS+0.5μmol/L YL-IPA08组BV2细胞IFN-γ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IL-4和TGF-β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LPS+1.0μmol/L YL-IPA08组BV2细胞上述变化均明显逆转(P<0.05)。结论YL-IPA08可明显缓解LPS诱导的小鼠抑郁、焦虑样行为,缓解其认知功能下降,其机制可能与改善神经炎症和调节TGF-β/Smad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L-IPA08 抑郁 焦虑 认知功能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导板在射频联合硬膜外置管镇痛治疗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中的应用
17
作者 彭欣 董珉光 +5 位作者 王丽娜 高翔 李航 孙婧璇 陈軻鑫 陈建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1-236,共6页
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是指在一次或多次腰、骶椎手术后出现的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慢性疼痛[1]。有研究表明10%~40%的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病人会发生FBSS[2],持续的腰骶部、下肢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 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是指在一次或多次腰、骶椎手术后出现的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慢性疼痛[1]。有研究表明10%~40%的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病人会发生FBSS[2],持续的腰骶部、下肢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FBSS发病机制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治疗 内固定术后 腰椎融合 慢性疼痛 腰骶部 硬膜外置管 下肢疼痛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初步探讨毛蕊花糖苷抗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
18
作者 殷昊 高彤彤 +2 位作者 雷易 秦文艳 范俊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74-1183,共10页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初步探讨毛蕊花糖苷抗急性肺损伤(ALI)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Pubchem数据库获取毛蕊花糖苷2D结构,通过Pharmmapper数据库与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毛蕊花糖苷的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初步探讨毛蕊花糖苷抗急性肺损伤(ALI)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Pubchem数据库获取毛蕊花糖苷2D结构,通过Pharmmapper数据库与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毛蕊花糖苷的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isGeNET等数据库获取ALI的作用靶点,将毛蕊花糖苷与ALI的作用靶点交叉以获得共同作用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潜在靶点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将交集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对基因本体(GO)功能与KEGG通路及通路靶点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毛蕊花糖苷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验证肺上皮细胞(BEA52B细胞)中核心基因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筛选得到毛蕊花糖苷抗ALI的靶基因150个,毛蕊花糖苷抗ALI的关键靶点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等。毛蕊花糖苷与核心靶点分子对接良好。RT-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毛蕊花糖苷作用后BEAS-2B细胞中HSP90AA1、ALB、TP53、TNF、HRAS、INS 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毛蕊花糖苷干预可明显降低p-Akt、p-p38、p-ERK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毛蕊花糖苷可能通过抑制MAPK、Rap1和PI3K/Akt信号通路而发挥抗ALI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蕊花糖苷 急性肺损伤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心功能不全关键基因筛选及验证
19
作者 孙俊丽 王昭君 韩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69-776,共8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S)后心功能不全的关键基因及信号通路。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下载GSE102558数据集,以P<0.05且|log2FC|>0.6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Cytoscape软件MCODE插件对蛋白质-蛋白...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S)后心功能不全的关键基因及信号通路。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下载GSE102558数据集,以P<0.05且|log2FC|>0.6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Cytoscape软件MCODE插件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进行功能模块分析,CytoHubba插件筛选核心基因。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进行富集分析。构建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实时PCR验证核心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筛选出的DEG中上调385个,下调354个。评分前10位的核心基因分别是Col1a1、Col1a2、Col3a1、Fbn1、Postn、Col5a1、Mmp3、Eln、Acta2、Timp3。GO分析显示主要富集在细胞外基质、胶原纤维组织、血管发育、蛋白酶结合等方面。KEGG分析显示主要在蛋白质消化和吸收、松弛素、AGE-RAGE、血小板活化等通路富集。实时PCR结果显示Col3a1和Postn 2个关键基因在急性IS后心脏组织中表达均下降。结论Co-l3a1和Postn可能与急性IS后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心脏 生物信息学 差异表达基因 富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vO_(2)对老年患者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后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20
作者 宋委洲 刘永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81-888,共8页
目的探究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对老年患者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RAPN)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2-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泌尿外科接受RAPN的7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国际肾病改善全球... 目的探究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对老年患者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RAPN)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2-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泌尿外科接受RAPN的7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国际肾病改善全球预后标准诊断AKI,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n=22)与非AKI组(n=56)。分别于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后(T_(0))、肾动脉阻断5 min后(T_(1))、肾动脉开放5 min后(T_(2))、手术结束后(T_(3))抽取动、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分别记录血红蛋白(Hb)、动脉血乳酸(Lac)、动脉血氧分压(PaO_(2))、ScvO_(2),计算氧摄取率(O_(2)E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AKI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cvO_(2)对老年患者RAPN术后AKI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AKI组比较,AKI组T_(1)-T_(2)时空腹血糖(FPG)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与T_(0)时比较,两组T_(1)-T_(3)时FPG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T_(1)时比较,非AKI组T_(3)时FPG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非AKI组比较,AKI组T_(1)-T_(2)时ScvO_(2)明显升高(P<0.01),T_(2)时Lac水平明显升高(P<0.05)。各时间点两组间O_(2)E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_(0)时比较,两组T_(1)-T_(3)时O_(2)ER均明显下降(P<0.01),ScvO_(2)均明显升高(P<0.01);与T_(1)时比较,非AKI组T_(2)-T_(3)时ScvO_(2)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T_(2)时比较,非AKI组T_(3)时ScvO_(2)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_(1)ScvO_(2)(OR=1.127,95%CI 1.006~1.263,P=0.039)为RAPN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_(1)ScvO_(2)预测RAPN术后AKI的敏感度为77.3%,特异度为71.4%,截断值为81%,曲线下面积(AUC)为0.761。结论ScvO_(2)对于RAPN术后短期内AKI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机器人 肾部分切除术 急性肾损伤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