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
作者 卫锦杰 王列样 +1 位作者 赵志强 苏丽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07-1413,共7页
目的:探讨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8例乳腺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乳腺DLBCL(PB-DLBCL)13例、继发性乳腺DLBCL(SB-DLBCL)15例对其临床表... 目的:探讨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8例乳腺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乳腺DLBCL(PB-DLBCL)13例、继发性乳腺DLBCL(SB-DLBCL)15例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治疗方案和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B-DLBCL患者与SB-DLBCL患者在IPI评分、LDH、β_(2)-微球蛋白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规律治疗的23例乳腺DLBCL患者中,13例初始治疗达到完全缓解(PB-DLBCL 9例,SB-DLBCL 4例),至随访截止日期,11例患者复发或进展(PB-DLBCL 5例,SB-DLBCL 6例),9例患者死亡(PB-DLBCL 3例SBDLBCL 6例)。PB-DLBCL组、SB-DLBCL组患者5年OS率分别为(75.0±15.3)%和(32.3±17.1)%,PFS率分别为(59.1±19.8)%和0,PB-DLBCL患者5年OS率及PFS率均高于SB-DLBCL患者(P<0.05);联合中枢预防治疗组5年OS率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结论:乳腺DLBCL分为PB-DLBCL和SB-DLBCL两大类,PB-DLBCL与SB-DLBCL相比,具有IPI评分、LDH水平、β_(2)-微球蛋白较低等特点,且PB-DLBCL患者生存期更长。此外,接受中枢预防治疗患者的预后更为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骨髓检查在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2
作者 丰恺超 郑美婧 +7 位作者 苏丽萍 赵瑾 王军 马莉 贺建霞 赵志强 苏文 张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085-1087,1091,共4页
目的:探讨3种骨髓检查方法(骨髓涂片、活检、流式细胞术分析)对淋巴瘤骨髓浸润的诊断及分期价值。方法:对74例患者进行3种方法的骨髓检查,评估不同方法的检出率、对分期的影响以及各亚型中骨髓浸润的风险。结果:骨髓涂片阳性者12例(16.2... 目的:探讨3种骨髓检查方法(骨髓涂片、活检、流式细胞术分析)对淋巴瘤骨髓浸润的诊断及分期价值。方法:对74例患者进行3种方法的骨髓检查,评估不同方法的检出率、对分期的影响以及各亚型中骨髓浸润的风险。结果:骨髓涂片阳性者12例(16.2%),骨髓活检阳性10例(13.5%),流式细胞术分析阳性23例(31.1%),流式细胞术分析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涂片和活检检查(P<0.05);骨髓涂片、活检、流式细胞术分析可互相修正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分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亚型骨髓浸润比例最高;对于无淋巴结、肝脾肿大者,骨髓检查具有明确诊断的作用。结论:骨髓涂片、活检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对淋巴瘤有重要的诊断及分期价值,三者互为补充,不能相互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骨髓涂片 骨髓活检流式细胞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并存急性髓系白血病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宗 归薇 +3 位作者 白敏 马莉 苏丽萍 关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78-1383,共6页
目的:探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并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4例T-LBL并存AML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例1和例2为同时发生,例3和例4为继发性。对于同时发生的患者,需鉴别AML的淋巴结浸润。结果:经多次... 目的:探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并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4例T-LBL并存AML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例1和例2为同时发生,例3和例4为继发性。对于同时发生的患者,需鉴别AML的淋巴结浸润。结果:经多次审阅淋巴结病理形态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符合T-LBL;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染色体和融合基因检查,确定白血病类型为AML。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2例分别为双表型和双系列型的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4例患者均接受化疗,且均死于白血病。生存期仅为确诊AML后2-5个月。结论:T-LBL并存AML是侵袭性疾病,预后差,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因此需要设计能兼顾淋系和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与髓系白血病并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线^(18)F-FDG PET/CT与循环肿瘤DNA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评估中的对比研究
4
作者 李佳琳 王蕊 +2 位作者 白敏 邢军 原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25年第5期1335-1343,共9页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基线^(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与循环肿瘤DNA(ctDNA)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对比两种方法在DLBCL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基线^(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与循环肿瘤DNA(ctDNA)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对比两种方法在DLBCL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4月间50例经病理证实的DLBCL患者,男性26例,女性24例,中位年龄55.5(43.5,64.0)岁。收集患者的PET/CT参数,包括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糖酵解总量(TLG),ctDNA参数,包括突变数、突变基因数、平均突变丰度(meanVAF),以及患者临床资料。分析PET/CT和ctDNA参数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PET/CT参数与ctDNA参数的相关性,比较PET/CT和ctDNA参数预测预后的诊断效能。随访36-69个月,计算无进展生存(PFS)期,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PET/CT参数均与ctDNA参数具有良好相关性,其中MTV与突变数、突变基因数、meanVAF均呈中度相关(rs=0.72,0.64,0.71),TLG与突变数呈强相关(rs=0.83),与突变基因数、meanVAF呈中度相关(rs=0.72,0.79),而SUVmax与突变数、突变基因数、meanVAF间均呈弱相关(rs=0.47,0.46,0.47)。PET/CT参数与ctDNA参数在预测DLBCL预后准确性与ROC曲线下面积AUC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TV、TLG对1、2和3年PFS预测预后的特异性均优于meanVAF(均P<0.05),而meanVAF对1、2和3年PFS预测预后的灵敏度优于MTV(均P<0.05)。通过ROC曲线获得SUVmax、MTV、TLG、突变数、突变基因数、meanVAF预测肿瘤进展的最佳界值,根据最佳界值将患者分为高低表达两组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低表达组间P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线^(18)F-FDG PET/CT和ctDNA参数均能预测DLBCL预后,且两者在DLBCL预后判断中的价值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脱氧葡萄糖 PET/CT 循环肿瘤DNA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及其与乳酸脱氢酶比值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杨迪 苏丽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63-1569,共7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LMR与乳酸脱氢酶(LDH)的比值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初诊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分期、B症状、IPI评分、ECOG评分、淋巴细胞绝对值、单...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LMR与乳酸脱氢酶(LDH)的比值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初诊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分期、B症状、IPI评分、ECOG评分、淋巴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绝对值、LMR、LDH、LMR/LDH、PET-CT检查的SUVmax。ROC曲线确定LMR和LMR/LDH的界限值;应用卡方检验分析LMR、LMR/LDH与DLBCL临床各因素的相关性;Spearman相关分析确定血清LDH水平与PET-CT检查的SUVmax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方案比较不同分组的LMR和LMR/LDH患者的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影响预后因素的多变量分析。结果:通过ROC曲线确定LMR、LMR/LDH(%)的最佳界限值,分别为2.535(P<0.05)、0.35%(P<0.01)。LMR<2.535更倾向于发生在临床分期较晚、有B症状、IPI评分较高、ECOG评分较高、LDH大于正常值的患者,而LMR/LDH(%)<0.35%也更易于发生在临床分期较晚、有B症状、IPI评分较高、ECOG评分较高、LDH大于正常值的患者。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LDH和PET-CT扫描中的SUVmax有明显的正相关(P<0.001)。K-M生存分析显示,高LMR组的PFS率及OS率均明显优于低LMR组(P<0.05),高LMR/LDH组的PFS率及OS率均明显优于低LMR/LDH组(P<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LMR/LDH比单一LMR预测效力更好,为DLBCL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初诊时高LMR/LDH提示DLBCL患者具有更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乳酸脱氢酶 肿瘤负荷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LTAMO-IPI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冯要须 苏丽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8-103,共6页
目的:评价GELTAMO-IPI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6年3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38例初治DLBCL患者临床资料,按GELTAMO-IPI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 目的:评价GELTAMO-IPI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6年3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38例初治DLBCL患者临床资料,按GELTAMO-IPI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COX回归分析比较各危险组患者发生死亡和进展的风险。采用Harrell’s C统计比较各模型的预后分层能力。结果:3年OS率统计结果显示,IPI和GELTAMO-IPI均能区分低危组与低中危组,但IPI的预后分层能力更佳(IPI:HR=5.085,P<0.05;GELTAMO-IPI:HR=4.639,P>0.05)。GELTAMO-IPI能较好地区分中高危组与高危组(GELTAMO-IPI:HR=2.966,P<0.05;3年OS率为34.5%),而IPI对高危组的鉴别能力较弱(OS大于50%)。Harrell’s C统计分析结果显示,IPI和GELTAMO-IPI预测OS的一致性指数(C-index)分别为0.687和0.721 (P<0.001);预测PFS的C-index分别为0.672和0.700 (P<0.001);以上均提示,GELTAMO-IPI的预后分层能力优于IPI。结论:GELTAMO-IPI能够将不同预后的DLBCL患者明确区分,特别是对于高危患者,且GELTAMO-IPI的预后分层能力明显优于IP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国际预后指数 GELTAMO-IPI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对NK细胞介导ADCC效应中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7
作者 闫旭丽 苏丽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80-584,共5页
目的:探讨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在自然杀伤细胞(NK)介导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ADCC)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作用。方法:收集10名健康供者为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科确诊为AML拟行allo-HSCT的患者提供的外周静脉... 目的:探讨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在自然杀伤细胞(NK)介导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ADCC)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作用。方法:收集10名健康供者为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科确诊为AML拟行allo-HSCT的患者提供的外周静脉血,并分离提取外周血NK细胞为效应细胞。选取培养至4-6代HUVEC与DSA共培养,将结合DSA的HUVEC作为靶细胞(CDH组),未结合DSA的HUVEC作为阴性对照(UDH组);将效应细胞与靶细胞共培养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表达,应用MTT法检测HUVEC细胞活性,间接反映DSA介导ADCC效应对内皮细胞损伤作用的强弱。结果:随着效靶比增加,HUVEC细胞活性降低,IFN-γ表达水平增高,在同一效靶比(1∶1、10∶1、20∶1)下,CDH组HUVEC细胞活性明显低于UDH组,IFN-γ表达水平明显高于UDH组;在效靶比为1∶1时,随着DSA浓度提高,CDH组HUVEC细胞OD值渐降低,IFN-γ表达水平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DSA可通过NK细胞介导的ADCC效应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供者特异性抗体 NK细胞 内皮细胞 单个核细胞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