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还氧合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薛玲珑 程太钢 +1 位作者 张睿娟 杨玉清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88-190,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还氧合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在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收集胃镜检查及手术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4例食管癌组织、15例癌旁组织及15例食管炎组织...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还氧合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在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收集胃镜检查及手术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4例食管癌组织、15例癌旁组织及15例食管炎组织中COX-2、VEGF-C的表达水平。结果①44例食管癌组织中COX-2、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72%,显著高于非癌组织。②COX-2、VEGF-C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癌的浸润部位、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543,P<0.01)。结论COX-2、VEGF-C表达与食管癌的发展和淋巴转移有关,并有重要的预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还氧合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氧化酶-2、血管内皮长因子-C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薛玲珑 张睿娟 +1 位作者 程太钢 杨玉清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1期252-255,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还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在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收集该院2003年4月~2005年5月胃镜检查及手术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4例食管癌...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还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在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收集该院2003年4月~2005年5月胃镜检查及手术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4例食管癌组织及17例癌旁组织中COXL2、VEGF—C的表达水平。结果:食管癌组织中COX-2、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72%,显著高于非癌组织;COX-2、VEGF—C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癌的侵润部位、淋巴结转移(P〈0.05或P〈0.01)有关;COX-2、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r=0.543,P〈0.01)。结论:COX-2、VEGF—C表达与食管癌的发展和淋巴转移有关,并有重要的预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还氧化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扎加硬化联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董瑞 程太钢 薛玲珑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2期232-232,234,共2页
目的通过与单纯套扎治疗术比较,评价套扎与硬化联合治疗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食管静脉套扎治疗组50例,食管静脉套扎加硬... 目的通过与单纯套扎治疗术比较,评价套扎与硬化联合治疗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食管静脉套扎治疗组50例,食管静脉套扎加硬化治疗组50例。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得到1年以上随访。通过分析食管静脉曲张消失情况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单纯套扎治疗组在治疗后EV消失及明显减轻者占58%,而套扎加硬化组患者在治疗后EV消失及明显减轻者占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单纯套扎治疗组再出血率为24%,食管静脉套扎加硬化治疗组再出血率为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单纯套扎治疗,套扎加硬化的治疗方法更能有效且安全地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 出血 静脉曲张套扎术 套扎加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针刀括约肌切开术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张睿娟 程太钢 薛玲珑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1期249-251,共3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针刀括约肌切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常规捕管失败的ERCP患者,进行针刀乳头前切开术和针刀开窗术治疗.结果:针刀乳头前切开术29例,针刀开窗术56例中,行ERCP成功81例(95.29%),并发症6例(7.06%),... 目的:探讨经内镜针刀括约肌切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常规捕管失败的ERCP患者,进行针刀乳头前切开术和针刀开窗术治疗.结果:针刀乳头前切开术29例,针刀开窗术56例中,行ERCP成功81例(95.29%),并发症6例(7.06%),其中乳头部山101.3例(3.53%),胆管炎1例(1.18%),急性水肿性胰腺炎2例(2.44%),均经保守治疗后缓解。本组无穿孔和死亡并发症。结论:经内镜针刀括约肌切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捕管乳头括约肌切开的方法.可作为常规ERCP和EST的重要补充手段,提高ERCP诊治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针刀乳头切开术 针刀开窗术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