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录因子Nkx2.5、ISL-1表达与小鼠胚胎心的早期发育 被引量:4
1
作者 冯先玲 景雅 +3 位作者 李海荣 杨艳萍 乔从进 张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7-580,594,F0002,共6页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Nkx2.5和ISL-1的表达与小鼠胚胎早期心发育的关系.方法:胚龄7.5~13d小鼠胚胎连续石蜡切片,用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抗心肌肌球蛋白重链(MHC)、抗转录因子ISL-1、抗Nkx2.5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结...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Nkx2.5和ISL-1的表达与小鼠胚胎早期心发育的关系.方法:胚龄7.5~13d小鼠胚胎连续石蜡切片,用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抗心肌肌球蛋白重链(MHC)、抗转录因子ISL-1、抗Nkx2.5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结果:转录因子Nkx2.5在胚龄7.5d生心板表达早于心肌特异性蛋白MHC及SMA.随心外形建立,Nkx2.5在心各部表达逐渐增强.胚龄9d, Nkx2.5阳性表达从原始心管动脉端延伸至心包腔背侧脏壁中胚层及咽周围轴旁中胚层.Isl-1开始表达于胚龄8d原始心管心背系膜及前肠腹侧脏壁中胚层间充质,阳性细胞数量在11~12d达顶峰,形成前肠腹侧连接流出道远端和心房背侧壁的ISL-1阳性细胞带.11~12d,流出道远端出现Nkx2.5和MHC阴性,ISL-1、SMA阳性表达区.胚龄13d后,Nkx2.5和ISL-1在心和前肠腹侧间充质的表达强度下降.结论:Nkx2.5是原始生心区心肌前体细胞早期分化的标记蛋白,在第2生心区表达限于胚龄9d、咽周脏壁和轴旁中胚层心肌前体细胞亚群.第2生心区标记蛋白ISL-1主要表达在胚龄8~12d前肠腹侧脏壁中胚层心肌前体细胞,并向心管添加心肌细胞,参与流出道发育及心管成襻.11d后,第2生心区间充质细胞开始分化为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干平滑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Nkx2.5 转录因子ISL-1 第2生心区 胚胎心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胚胎心流出道心肌性隔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艳萍 李海荣 +2 位作者 景雅 王彤 乔从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8-701,744,共5页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心流出道近端心肌性隔的形成机制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细胞的功能。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2~16d小鼠胚胎心连续切片进行染色。用TUNEL染色对13~15d小鼠胚胎心切片进行染色。结果:胚龄12d,流出道嵴内...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心流出道近端心肌性隔的形成机制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细胞的功能。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2~16d小鼠胚胎心连续切片进行染色。用TUNEL染色对13~15d小鼠胚胎心切片进行染色。结果:胚龄12d,流出道嵴内观察到少量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阳性的心肌细胞。胚龄13~14d,流出道壁α-SCA阳性的心肌细胞向间充质隔内长入。隔中央可见α-SCA阳性细胞独立存在。胚龄15~16d,流出道近端心肌性隔形成。胚龄13~15d,间充质隔中央凋亡细胞逐渐增多。结论:流出道近端心肌性隔形成的机制包括心肌化、募集与间充质细胞的原位分化。在此过程中,部分α-SMA阳性细胞凋亡;未凋亡的mSMA阳性细胞可能原位转分化为心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胚胎心 流出道隔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心肌化 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分子及胰岛素增强子结合蛋白在小鼠胚胎心流出道发育的早期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慧超 师亮 +2 位作者 杨艳萍 马玉祥 于翠萍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1087-1091,共5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增强子结合蛋白(ISL-1)及音速波状蛋白(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分子在小鼠胚胎心流出道的早期表达特点与其发育的关系。方法取胚龄8-13 d小鼠胚胎心脏40例制作连续石蜡切片,应用抗音速波状蛋白(Shh)、抗Smoothened(S... 目的探讨胰岛素增强子结合蛋白(ISL-1)及音速波状蛋白(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分子在小鼠胚胎心流出道的早期表达特点与其发育的关系。方法取胚龄8-13 d小鼠胚胎心脏40例制作连续石蜡切片,应用抗音速波状蛋白(Shh)、抗Smoothened(Smo)、抗Patched(Ptc1)、抗Patched 2(Ptc2)、抗ISL-1、抗心肌肌球蛋白重链(MHC)、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化学染色。结果胚龄8-9 d,Shh阳性表达于前肠腹侧内胚层,Ptc1和Ptc2在心管心肌呈较强阳性表达,ISL-1阳性细胞自心包腔背侧壁、前肠两侧间充质延伸至心管动脉端。胚龄10-13 d,前肠内胚层向腹侧延伸形成喉气管沟,并呈Ptc1和Ptc2强阳性表达,ISL-1和Smo双阳性细胞围绕喉气管沟形成对称的锥体形结构,其顶端突入动脉囊腔,形成主肺动脉隔,随发育进行,主肺动脉隔由ISL-1阳性表达逐渐转为α-SMA强阳性表达,并将动脉囊分隔为MHC阴性的心包内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干。结论 Shh信号通路与ISL-1阳性细胞共同参与小鼠胚胎心流出道的正常形态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增强子结合蛋白 音速波状蛋白 心流出道 胚胎发育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二酯激酶ζ在肝癌组织及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晋峰 郗彦凤 +2 位作者 白剑英 贾凯 崔慧林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241-244,317,共5页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和人肝癌细胞系中甘油二酯激酶ζ(diacylglycerol kinase,DGKζ)和蛋白激酶C(PK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法检测DGKζ和PKC在60例肝癌与癌旁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和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肝细胞系、...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和人肝癌细胞系中甘油二酯激酶ζ(diacylglycerol kinase,DGKζ)和蛋白激酶C(PK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法检测DGKζ和PKC在60例肝癌与癌旁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和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肝细胞系、癌旁肝细胞系和人肝癌细胞系的表达情况,对肝癌组织中DGKζ和PKC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DGKζ在正常肝组织呈阴性表达,在癌旁组织肝细胞胞质和肝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阳性表达;肝癌组织中DGKζ的阳性率为86.7%(52/6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0/60,χ2=6.708,P=0.010)和正常肝组织(阴性,χ2=33.704,P<0.000 1)。PKC表达在正常肝细胞的胞质和胞核、癌旁组织肝细胞的细胞膜和肝癌组织的胞质或胞膜;肝癌组织中PKC的阳性率为71.7%(43/60),与癌旁组织61.7%(37/60,χ2=1.350,P=0.245)和正常组织100.0%(10/10,χ2=3.742,P=0.104)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癌旁组织中PKC的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肝组织(χ2=5.709,P=0.025)。肝癌组织中DGKζ与PKC的表达呈正相关(r=0.296,P=0.022);DGKζ和PKC均主要表达在三种细胞系肝细胞的胞质。结论 DGKζ主要在肝癌组织被激活,可能有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二酯激酶ζ 蛋白激酶C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接蛋白43在小鼠胚胎心的时空表达规律
5
作者 乔爱秀 景雅 +4 位作者 蔡玉瑾 冯雅琴 杨艳萍 李海荣 师亮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2-415,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连接蛋白43(Cx43)在小鼠胚胎心的时空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用抗Cx43、抗心肌肌球蛋白重链(MHC)和抗横纹肌肌节肌动蛋白(αa-SCA)对胚龄9~17d小鼠胚胎心连续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或免疫荧光显色;免疫印迹检测胚龄11... 目的:探讨连接蛋白43(Cx43)在小鼠胚胎心的时空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用抗Cx43、抗心肌肌球蛋白重链(MHC)和抗横纹肌肌节肌动蛋白(αa-SCA)对胚龄9~17d小鼠胚胎心连续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或免疫荧光显色;免疫印迹检测胚龄11、13、15、10d和17d小鼠胚胎心组织中Cx43的含量变化。结果:胚龄9~10d,仅在左心室腹侧壁及原始小梁最先检测到Cx43弱阳性表达。随着发育,Cx43在心房心室阳性范围逐渐扩展,阳性表达逐渐增强。而在某些特定部位,如窦房结、房室管、房室结和房室束等始终未见Cx43阳性染色。结论:Cx43在胚胎心的时空表达模式与心工作心肌和传导系心肌的发育及兴奋传导功能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蛋白43 发育 胚胎心 小鼠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胚胎心静脉端Isl1、Irx1和Tbx3的表达与传导系早期形态发生
6
作者 宋励 刘慧霞 +2 位作者 王晶晶 蔡玉瑾 景雅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1期151-151,共1页
探讨间充质前体细胞参与心静脉端发育与传导系早期形态发生的关系。胚龄10~14d小鼠胚胎心连续石蜡切片,进行抗转录因子islet1(Isl1)、Iroquois homeobox gene1(Irx1)、Tbx3、Nkx2.5和抗心肌肌球蛋白重链(MHC)的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染... 探讨间充质前体细胞参与心静脉端发育与传导系早期形态发生的关系。胚龄10~14d小鼠胚胎心连续石蜡切片,进行抗转录因子islet1(Isl1)、Iroquois homeobox gene1(Irx1)、Tbx3、Nkx2.5和抗心肌肌球蛋白重链(MHC)的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染色,三维软件Amira5.2处理染色结果。胚龄10~12d,后第二生心区的Isl1阳性表达沿右侧心背系膜延续至右心房背侧壁的窦房结原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房 早期形态 免疫组织化学 窦房结 小鼠胚胎 免疫荧光染色 石蜡切片 胚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二酯激酶在大鼠小脑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7
作者 崔慧林 斋野-斋藤幸子 后藤薰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52-654,659,共4页
目的:观察甘油二酯激酶(DGK)同工酶和蛋白激酶C(PKC)在小脑的表达.方法:用抗DGK各同工酶和PKCα、-γ抗体,对成年大鼠小脑冷冻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结果:DGKα在小脑白质的神经纤维表达较强;DGKβ仅在白质弱表达;DGKγ、-ζ... 目的:观察甘油二酯激酶(DGK)同工酶和蛋白激酶C(PKC)在小脑的表达.方法:用抗DGK各同工酶和PKCα、-γ抗体,对成年大鼠小脑冷冻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结果:DGKα在小脑白质的神经纤维表达较强;DGKβ仅在白质弱表达;DGKγ、-ζ、-ι在皮质细胞胞体均呈阳性,在白质不表达,DGKγ、-ζ在浦肯野细胞的树突有表达,DGKι则在所有的突起都不表达;DGKε在浦肯野细胞的胞质和树突表达较强,在白质部分神经纤维弱表达;PKCα在皮质和白质的纤维表达较强,在浦肯野细胞的胞质表达;PKCγ与DGKε的表达模式相似,但PKCγ只表达在浦肯野细胞树突起始部.结论:DGK各同工酶和PKCα、-γ在大鼠小脑有不完全相同的分布,提示DGK同工酶和DGK/PKC系统多方面参与了小脑的功能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二酯激酶 蛋白激酶C 小脑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胚胎心脏发育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的表达特点 被引量:9
8
作者 祁丽华 景雅 +3 位作者 曹锡梅 王彤 杨艳萍 乔从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36,61,i002,共5页
目的 :探讨不同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异构体在小鼠胚胎心脏的时空表达规律和心脏发育关系。 方法 :小鼠胚胎连续切片 ,免疫组化PAP法染色。结果 :TGFβ1和TGFβ3的表达开始于胚胎发育第 9d ,第 12d达高峰 ,第 13d后 ,表达下降 ,尤以室... 目的 :探讨不同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异构体在小鼠胚胎心脏的时空表达规律和心脏发育关系。 方法 :小鼠胚胎连续切片 ,免疫组化PAP法染色。结果 :TGFβ1和TGFβ3的表达开始于胚胎发育第 9d ,第 12d达高峰 ,第 13d后 ,表达下降 ,尤以室间隔和左心室致密心肌下降明显。直到第 10~ 11d ,各部才出现较强的TGFβ2染色 ,第 12d后 ,TGFβ2染色明显下降。心肌TGFβ2和TGFβ3表达增强的同时 ,流出道嵴表面和半月瓣原基表面内皮细胞变为立方形 ,显较强的TGFβ2和TGFβ3染色。 结论 :TGFβ类生长因子集中表达于小鼠胚胎心脏发育的 9~ 13d ,3种TGFβ异构体可能以旁分泌和内分泌的形式在心肌分化、外形演变和内部分隔过程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2 胎心 心脏发育 转化生长因子 表达 心肌分化 小鼠胚胎 原基 胚胎发育 旁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嵴细胞和胰岛因子-1阳性细胞与小鼠胚胎心动脉端的发育 被引量:2
9
作者 牛鑫 景雅 +5 位作者 李海荣 杨艳萍 乔爱秀 蔡玉瑾 乔从进 张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3-557,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嵴细胞和胰岛因子-1(ISL-1)阳性细胞与小鼠胚胎心动脉端发育的关系。方法:胚龄8~12d小鼠胚胎心连续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心肌肌球蛋白重链(MHC)、转录因子ISL-1、... 目的:探讨神经嵴细胞和胰岛因子-1(ISL-1)阳性细胞与小鼠胚胎心动脉端发育的关系。方法:胚龄8~12d小鼠胚胎心连续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心肌肌球蛋白重链(MHC)、转录因子ISL-1、激活蛋白-2α(AP-2α)的表达胚龄8d,AP-2α阳性神经嵴细胞主要表达于神经褶外胚层。胚龄9~11d,AP-2α阳性神经嵴细胞在前肠两侧沿弓动脉逐渐迁移至流出道头端心内膜垫,并形成主肺动脉隔雏形。胚龄8~10d,ISL-1阳性细胞分布于前肠及神经沟两侧中胚层,构成第2生心区,向流出道添加心肌细胞。胚龄10-11d,ISL-1阳性细胞在前肠腹侧正中间充质中聚集、与AP-2α阳性细胞共同参与主肺动脉隔形成。心包腔背侧脏壁中胚层及鳃弓核心间充质的ISL-1阳性细胞与流出道u-SMA或MHC阳性心肌相延续。胚龄12d,主肺动脉隔及流出道心内膜垫失去AP-2α及ISL-1阳性表达,转变为u-SMA阳性表达结构。结论:AP-2α阳性心神经嵴细胞和第2生心区来源的ISL-1阳性心前体细胞共同参与了小鼠心动脉端的形态发生。胚龄8~10d,ISL-1阳性细胞分化为流出道心肌细胞。胚龄10~12d,ISL-1阳性心前体细胞与AP-2α阳性细胞共同参与了主肺动脉隔的形成和流出道的分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嵴细胞 胰岛因子-1 主肺动脉隔 胚胎心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儿膀胱发育中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彩虹 杨美林 池越红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研究人胎儿膀胱的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性质的变化。材料和方法:取43例不同胎龄的人胎儿膀胱切片做HE染色和AB-S染色并测定肥大细胞的临界电解质浓度值及硫酸小蘖硷荧光染色。结果:6月龄前肥大细胞数量少,其颗粒经 T... 目的:研究人胎儿膀胱的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性质的变化。材料和方法:取43例不同胎龄的人胎儿膀胱切片做HE染色和AB-S染色并测定肥大细胞的临界电解质浓度值及硫酸小蘖硷荧光染色。结果:6月龄前肥大细胞数量少,其颗粒经 TB染色呈淡紫蓝色,AB-S染色呈蓝色,临界电解质浓度值偏低,其颗粒的糖胺多糖的硫酸化程度偏低;6月龄后肥大细胞数量则明显增多,颗粒经TB染色呈深紫红色,AB-S染色出现红色及红蓝混合色,临界电解质浓度值偏高,颗粒的糖胺多糖的硫酸化程度也偏高,可合肝素。结论:在人胎儿膀胱发育中肥大细胞的组化性质发生了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膀胱 胚胎 发育 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胚胎后第二生心区与心房的发育
11
作者 洪肖杨 屈旭宽 +2 位作者 李海荣 景雅 杨艳萍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0-410,共6页
目的:探讨后第二生心区isl1阳性细胞的分布规律以及小鼠胚胎心房的发育.方法:对胚龄9~15 d小鼠胚胎心石蜡切片进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心肌肌球蛋白重链(MHC)、isl1和Nkx2.5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结果:胚龄9~12d,isl1阳性细胞主... 目的:探讨后第二生心区isl1阳性细胞的分布规律以及小鼠胚胎心房的发育.方法:对胚龄9~15 d小鼠胚胎心石蜡切片进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心肌肌球蛋白重链(MHC)、isl1和Nkx2.5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结果:胚龄9~12d,isl1阳性细胞主要聚集于咽前间充质、心包腔背侧壁的脏壁中胚层、心背系膜以及窦房结、腔静脉瓣.此期心背侧间充质突(DMP)形成,并与房室管心内膜垫、原发隔融合.在胚龄13 d,isl1阳性细胞局限于心包腔的右腔静脉壁与窦房结.胚龄13~15d,DMP与心包内腔静脉、冠状窦壁进行心肌化.结论:后第二生心区isl1阳性细胞在胚胎不同发育时期分布模式不同,参与心房的发育.DMP来源于后第二生心区,参与原发孔的封闭.DMP的心肌化是由于原发隔的心肌细胞迁移而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第二生心区 胚胎心房 心背侧间充质突 转录因子isl1 免疫组织化学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肥大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光镜与电镜研究
12
作者 王会珍 曲静 +1 位作者 宋卫华 王周南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302-304,共3页
本研究对26 例前列腺肥大组织进行了光镜与电镜研究。结果发现:①前列腺肥大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全部为阿辛蓝阳性,并可见肥大细胞呈明显的脱颗粒现象;②肥大细胞颗粒的亚微结构为相互分离的涡卷状、串珠状或细粒状;③TB长染、AB... 本研究对26 例前列腺肥大组织进行了光镜与电镜研究。结果发现:①前列腺肥大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全部为阿辛蓝阳性,并可见肥大细胞呈明显的脱颗粒现象;②肥大细胞颗粒的亚微结构为相互分离的涡卷状、串珠状或细粒状;③TB长染、AB- S长染与相应的短染相比,肥大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多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在前列腺肥大组织中的肥大细胞主要为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肥大 肥大细胞 组织细胞化学 光镜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及修复中肥大细胞的异质性表现 被引量:4
13
作者 冯雅琴 王彤 +1 位作者 王周南 景雅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33,49,共4页
目的 :观察大鼠胃壁两型肥大细胞在应激性胃粘膜损伤及修复中的形态变化。方法 :运用光镜和电镜技术观察正常、应激、修复多个不同时相组大鼠腺胃部的肥大细胞。结果 :粘膜损伤及修复过程中粘膜肥大细胞 (MMC)和结缔组织肥大细胞 (CTMC... 目的 :观察大鼠胃壁两型肥大细胞在应激性胃粘膜损伤及修复中的形态变化。方法 :运用光镜和电镜技术观察正常、应激、修复多个不同时相组大鼠腺胃部的肥大细胞。结果 :粘膜损伤及修复过程中粘膜肥大细胞 (MMC)和结缔组织肥大细胞 (CTMC)的数量无显著改变。在胃粘膜应激损伤过程中 ,MMC和CTMC脱颗粒率均明显增高 ,其中MMC的反应更为灵敏。在胃粘膜修复过程中MMC的脱颗粒率仍明显增高。MMC与嗜酸性粒细胞、神经纤维等关系密切。结论 :MMC和CTMC可能均参与了应激性胃粘膜损伤及修复过程 ,MMC的反应较CTMC更为灵敏 ,提示两型肥大细胞在功能上呈异质性表现 ,在此过程中MMC的作用可能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MMC 应激性胃粘膜损伤 大鼠 修复 观察 脱颗粒 灵敏 过程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GATA4与原始心管的形成和静脉端的发育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晶晶 赵瑞庆 +4 位作者 李海荣 张涛 杨艳萍 王彤 景雅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7-439,474,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GATA4表达和原始心管形成及心静脉端发育的关系。方法:用抗转录因子GATA4、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抗α-横纹肌肌节肌动蛋白(α-SCA)、抗心肌肌球蛋白重链(MHC)抗体,对胎龄7.5~12d小鼠胚胎心连续切片进行免... 目的:探讨GATA4表达和原始心管形成及心静脉端发育的关系。方法:用抗转录因子GATA4、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抗α-横纹肌肌节肌动蛋白(α-SCA)、抗心肌肌球蛋白重链(MHC)抗体,对胎龄7.5~12d小鼠胚胎心连续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显色。结果:GATA4在7.5d小鼠胚胎生心板及原始心管呈较强表达,少数细胞显较弱MHC、α-SCA表达,α-SMA表达阴性。胎龄8.5d,第2生心区来源的胚胎心流出道和静脉端明显可辨,强α-SMA表达延伸至流出道、静脉端与心包腔脏壁中胚层的返折处,GATA4和MHC的表达主要集中在“S”型心的左、右心室,随发育逐渐向流出道和静脉端远侧延伸,但GATA4表达先于MHC和mSCA。胎龄9.5d后,静脉窦的形态发生以及窦壁心肌化在并入右心房的过程中逐渐完成。第11天,近右心房的上主静脉壁间充质增生分化形成GATA4和α-SMA阳性的窦房结原基,第12天获得较强MHC表达。间充质细胞向心肌细胞的分化在右下主静脉壁也可见到。结论:GATA4是原始生心区心肌前体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较早的标志蛋白。α-SMA是第2生心区来源的心肌细胞早期分化的标志蛋白,它的表达可能不受GATA4调节。GATA4主要调节定向后心肌细胞的增生和分化以及心管静脉端的正确成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心管 第2生心区 静脉窦 窦房结 GATA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小鼠胃内组胺免疫反应细胞的形态及分布 被引量:2
15
作者 乔爱秀 王彤 景雅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0-522,共3页
目的:观察出生后小鼠胃内组胺免疫反应细胞的个体发生、分布、形态及数量变化。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小鼠出生后第5天,胃体部粘膜上皮中出现组胺阳性细胞,此后随着胃体部粘膜的发育,组胺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密集分布于胃体部... 目的:观察出生后小鼠胃内组胺免疫反应细胞的个体发生、分布、形态及数量变化。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小鼠出生后第5天,胃体部粘膜上皮中出现组胺阳性细胞,此后随着胃体部粘膜的发育,组胺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密集分布于胃体部粘膜下1/3处的上皮内。胃粘膜下层中也可见少量组胺弱阳性细胞。上皮内的组胺阳性细胞多为闭合型,胞体较小,常聚集、环抱壁细胞。结论:小鼠胃体部粘膜中组胺阳性细胞出现的时间较G细胞、D细胞、EC细胞晚,随着小鼠的生长发育,其数量呈显著性增加。位于胃粘膜下1/3处上皮内的组胺阳性细胞可能为肠嗜铬样细胞(ECL细胞),ECL细胞释放的组胺,有可能通过旁分泌的方式作用于壁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组胺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儿呼吸道肥大细胞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3
16
作者 崔慧林 赵春花 杨美林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9-261,共3页
目的:探讨人胎儿呼吸道发育中肥大细胞的分型、超微结构特点及其功能状态。材料和方法:对12例6月~9月胎龄人胎儿鼻粘膜和气管组织进行透射电镜标本制作和观察。结果:胎儿期呼吸道肥大细胞的颗粒多为粗粒状或细粒状,有的有致密核芯,少... 目的:探讨人胎儿呼吸道发育中肥大细胞的分型、超微结构特点及其功能状态。材料和方法:对12例6月~9月胎龄人胎儿鼻粘膜和气管组织进行透射电镜标本制作和观察。结果:胎儿期呼吸道肥大细胞的颗粒多为粗粒状或细粒状,有的有致密核芯,少量颗粒内有晶格状结构;并且肥大细胞有活跃的脱颗粒现象。结论:人胎儿呼吸道肥大细胞为不成熟的MCTC型,肥大细胞通过脱颗粒积极参与呼吸道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呼吸道 肥大细胞 超微结构 透射电镜 细胞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肝星形细胞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于海霞 邢桦云 +2 位作者 韩德五 刘霞 宋励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26-28,95,共4页
目的研究IETM与α-SMA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以进一步了解二者的关系。方法21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肝纤维化组(n=15)。正常对照组饲以正常饮食,肝纤维化组采用复合因子方法饲养大鼠建立肝纤维化模型。饲养4周后,透射电镜下... 目的研究IETM与α-SMA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以进一步了解二者的关系。方法21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肝纤维化组(n=15)。正常对照组饲以正常饮食,肝纤维化组采用复合因子方法饲养大鼠建立肝纤维化模型。饲养4周后,透射电镜下观察肝星形细胞的活化,免疫组化方法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并测定血浆中的内毒素含量,同时也测定了丙氨酸转氨酶(ALT)、透明质酸(HA)、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4周末透射电镜下肝纤维化组观察到了HSC的活化,免疫组化法观察到了肝纤维化组α-SM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中ET、ALT、HA、MDA的含量肝纤维化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肝纤维化发生时有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和肝星形细胞的活化,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内毒素 肝星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曲细精管内生精细胞的分离(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睿 崔慧琳 +2 位作者 常冰梅 张悦红 解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592-597,共6页
目的建立改良的重力沉降法从小鼠曲细精管内分离高纯度的各类型生精细胞,并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制备生精细胞悬液,利用重力沉降法分离生精细胞;并应用组织学方法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 目的建立改良的重力沉降法从小鼠曲细精管内分离高纯度的各类型生精细胞,并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制备生精细胞悬液,利用重力沉降法分离生精细胞;并应用组织学方法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对各类型生精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分离后的纯度进行鉴定。结果依次从6 d、9 d1、4 d、21 d及35 d龄小鼠曲细精管内分离获得原始A型精原细胞、B型精原细胞、前细线期精母细胞、粗线期精母细胞及圆形精子细胞,纯度分别为0.94,0.86,0.88,0.92和0.96。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6个公认的生精细胞特异性分子标志及精子发生特异性表达基因有着显著的阶段特异性表达特征,说明分离获得的各类型生精细胞具有高度的同一性及纯度。结论采用该方法分离得到的生精细胞可以满足进一步研究的需要,为阐明精子发生的分子机制奠定了方法学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精管 精子发生 精原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收缩素在发育中小鼠胃肠道内的表达
19
作者 郭蕊 王彤 +3 位作者 崔慧林 蔡玉瑾 宋励 景雅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5-307,376,共4页
目的:观察发育中小鼠胃肠道胆囊收缩素免疫阳性(CCK-IR)细胞的发生、分布、形态和数量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小鼠胚胎11d至出生后45d胃肠道内的CCK—IR细胞。结果:小鼠胚胎16d小肠内出现CCK-IR细胞,胚胎期细胞散在... 目的:观察发育中小鼠胃肠道胆囊收缩素免疫阳性(CCK-IR)细胞的发生、分布、形态和数量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小鼠胚胎11d至出生后45d胃肠道内的CCK—IR细胞。结果:小鼠胚胎16d小肠内出现CCK-IR细胞,胚胎期细胞散在分布于小肠绒毛上皮内,出生后可见于绒毛上皮和固有层的肠腺中。胚胎19d结肠内出现CCK-IR细胞,主要分布在结肠黏膜上皮和肠腺中。小鼠的胃体部仅于胚胎18、19d时偶见CCK-IR细胞;而胃窦部在胚胎期和出生后均未见CCK-IR细胞。从胚胎期直至出生后发育成熟,小肠和结肠内的CCK-IR细胞的数量持续增多,生后30d数量达高峰。结论:从胚胎期至生后30d,小鼠小肠与结肠内的CCK-IR细胞数量持续增加,并可见CCK-IR细胞伸出突起至其他细胞之间,细胞外也可见到免疫反应阳性物质。提示该细胞除内分泌外,还可能以旁分泌方式影响周围细胞的功能活动,其分泌的CCK可能促进小肠和结肠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发育 胆囊收缩素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数分裂特异基因sycp_1在小鼠精母细胞中的表达
20
作者 郭睿 于保锋 +1 位作者 闫萍 崔慧林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8期673-676,F0003,共5页
目的检测减数分裂基因sycp1在小鼠精子发生过程中的特异表达及其蛋白产物在小鼠精母细胞中的定位。方法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了sycp1基因在1,2,3,5,8周龄小鼠睾丸发育过程中的阶段特异性表达,以及脑、心脏、肺、肝脏、肾脏、脾、胸... 目的检测减数分裂基因sycp1在小鼠精子发生过程中的特异表达及其蛋白产物在小鼠精母细胞中的定位。方法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了sycp1基因在1,2,3,5,8周龄小鼠睾丸发育过程中的阶段特异性表达,以及脑、心脏、肺、肝脏、肾脏、脾、胸腺和睾丸中的组织特异性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了SYCP1在小鼠曲细精管中的细胞定位;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初步显示了SYCP1在粗线期精母细胞中的分布。结果RT-PCR分析证实sycp1 mRNA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和阶段特异性表达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SYCP1只存在于减数分裂期的精母细胞核内;间接免疫荧光分析表明SYCP1在粗线期精母细胞核内的分布与核染色体的分布相一致。结论sycp1为减数分裂特异基因,其编码蛋白在雄性小鼠精母细胞核内的表达与SC的形成和成熟同步,参与了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联会和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会复合体 sycp1 减数分裂 同源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