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肝局灶性良性病变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朱丽静 王兴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551-555,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肝局灶性良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或临床综合诊断的50个肝局灶性良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和增强CT的增强模式及诊断符合率进行分析。结果在入组病灶中(50个),动脉期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为0-1级的病灶共18个,...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肝局灶性良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或临床综合诊断的50个肝局灶性良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和增强CT的增强模式及诊断符合率进行分析。结果在入组病灶中(50个),动脉期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为0-1级的病灶共18个,2-3级病灶共32个,动脉期增强CT增强模式为0-1级的病灶共29个,2-3级病灶共21个,对于肝脏局灶性良性病变增强模式2-3级的显示率,超声造影为64%,增强CT为52%,超声造影增强模式2-3级的显示率高于增强CT(P <0. 05)。在入组病灶中(50个),超声造影诊断正确的病灶有47个,诊断错误的病灶有3个;增强CT诊断正确的病灶有35个,误诊及漏诊的病灶有15个,对于肝脏局灶性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超声造影为94%,增强CT为70%,超声造影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增强CT(P <0. 05)。结论在动脉期,肝局灶性良性病变超声造影增强模式2-3级的显示率高于增强CT,超声造影相比于增强CT可以提供更多诊断信息。对于肝局灶性良性病变的诊断,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优于增强CT,临床医师在诊断时可同时参考多项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免误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螺旋CT 造影剂 肝局灶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超声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及其合并症的价值
2
作者 贾亚丁 杜联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448-449,共2页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及其合并症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应用法国BVI眼科专用二维超声仪检查的 2 2例患者均经手术证实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结果 :视网膜母细胞瘤二维超声表现为玻璃体内实性肿物 19例 ,全部伴有钙化 ,其中...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及其合并症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应用法国BVI眼科专用二维超声仪检查的 2 2例患者均经手术证实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结果 :视网膜母细胞瘤二维超声表现为玻璃体内实性肿物 19例 ,全部伴有钙化 ,其中砂粒样钙化 3例、钙化斑 7例、钙化团 9例 ;眼球壁局限性增厚 2例 ;视神经肿物 1例。超声发现视网膜母细胞瘤合并继发性青光眼 3例、视网膜脱离 2例、玻璃体混浊 2例。结论 :二维超声可以较明确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及其合并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合并症 二维超声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多普勒成像与MVD、VEGF检测乳腺肿块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艳丽 聂宏娟 张翠明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9年第4期311-314,共4页
目的探讨功率多普勒成像(PDI)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乳腺肿块血管形成的相关性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9月~2006年3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乳腺科乳腺肿块患者39例,均为女性,年龄22~71岁,平均年... 目的探讨功率多普勒成像(PDI)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乳腺肿块血管形成的相关性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9月~2006年3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乳腺科乳腺肿块患者39例,均为女性,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44.5岁(良性组39.2岁,恶性组48.8岁)。良性17例,恶性22例。对全部患者行超声检测,采用计算机Photoshop7.0软件对肿块功率多普勒血流信号进行定量分析,测定彩色像素密度(CPD);用抗CD34因子及抗VEGF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肿块MVD及VEGF阳性表达率,对CPD与MVD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恶性组CPD、MVD及VEGF阳性表达率较良性组高,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PD与MVD间具有良好相关性(r=0.822,P<0.01)。结论PDI所测CPD可较好反映乳腺肿块血流情况,有助于乳腺疾病的鉴别诊断,与MVD计数、VEGF测定相结合,能全面反映肿瘤血管生成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功率多普勒成像 彩色像素密度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右室功能 被引量:3
4
作者 任桐 乔英艳 +3 位作者 王倩 段银玲 郭华丽 侯志敏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641-645,共5页
目的通过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E)早期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右心室的亚临床功能。方法将30名健康人群与61名经多导睡眠检测诊断为OSAS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OSAS组,其中OSAS组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中... 目的通过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E)早期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右心室的亚临床功能。方法将30名健康人群与61名经多导睡眠检测诊断为OSAS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OSAS组,其中OSAS组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中、重三组。常规检测右室收缩功能的超声参数,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并结合血生化指标观察其是否与右心功能相关。结果随着OSAS疾病的严重程度,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逐渐降低,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RVGLS)和右心室游离壁纵向应变(RVLLS)亦随之减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而右心室间隔纵向应变(RVSLS)无明显差异。甘油三酯(TG)越高,三尖瓣环平面收缩期位移(TAPSE)则越低,而高密度脂蛋白(HDL)越低,TAPSE也越低,且甘油三酯对OSAS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更大。结论 RVGLS和RVLLS随疾病严重程度逐渐降低,且比TAPSE更为敏感,因此,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评价OSAS患者亚临床期右心室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右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腹部腹膜后囊状淋巴管瘤1例
5
作者 杜洋 王兴华 +2 位作者 高小婵 段银玲 张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6期968-968,972,共2页
患者男性,48岁。因饮酒时突发右上腹部针刺样疼痛,伴大汗、乏力、腹胀,休息约2h后自行缓解,外院腹部超声提示腹腔内囊性包块,就诊于我院。外科查体:腹部未见异常发现。超声检查显示剑突下胰腺前方可探及数个大小不等的无回声,范围约17.3... 患者男性,48岁。因饮酒时突发右上腹部针刺样疼痛,伴大汗、乏力、腹胀,休息约2h后自行缓解,外院腹部超声提示腹腔内囊性包块,就诊于我院。外科查体:腹部未见异常发现。超声检查显示剑突下胰腺前方可探及数个大小不等的无回声,范围约17.3cm×13.4cm,较大的无回声约6.8cm×3.3cm.边界清晰,有包膜,壁薄光滑,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囊状淋巴管瘤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