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分化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模型构建
1
作者 姚一帆 郝李霞 杨林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8,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诱导化疗期间发生分化综合征(DS)的影响因素,建立初诊APL发生DS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324例初诊AP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DS分组,选取组间比较后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诱导化疗期间发生分化综合征(DS)的影响因素,建立初诊APL发生DS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324例初诊AP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DS分组,选取组间比较后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APL发生DS的影响因素;应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运用Bootstrap法内部验证,一致性指数及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准确度。结果:324例初诊APL患者的DS发生率为30.86%(100/324)。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危险度分层高危、维甲酸用药延迟、未使用激素预防、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增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减低、白蛋白减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增高、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增高、化疗后白细胞峰值增高为初诊APL患者发生DS的危险因素(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化疗后白细胞计数WBC增高峰值、是否使用激素预防、白蛋白水平是初诊APL患者发生D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列线图模型预测APL发生DS的一致性指数为0.847(95%CI:0.786-0.908),校准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预测与实际DS发生率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初诊APL患者发生DS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化疗后白细胞计数增高峰值、白蛋白水平及是否使用激素预防,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预测APL发生DS的风险,与临床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分化综合征 早期死亡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MPT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2
作者 王亚茹 马艳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5,共8页
目的:探讨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RT-q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和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中NAMPT的表达水平,同时通过细胞增殖与凋亡实验、小干扰RNA沉默、过表... 目的:探讨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RT-q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和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中NAMPT的表达水平,同时通过细胞增殖与凋亡实验、小干扰RNA沉默、过表达实验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分析NAMPT的生物学功能。结果: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MM1R、MM1S、U266和RPMI-8226)中NAMPT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较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均显著升高(P<0.001),且在U266细胞中最明显。与Si-NC组相比,Si-NAMPT组转染24、48、72 h均显著抑制U266细胞增殖(P=0.006,P<0.001,P=0.001),转染48 h时U266细胞凋亡率升高显著(P<0.001)。与Flag-NC组比较,Flag-NAMPT组U266细胞增殖均显著升高(P=0.003,P=0.002,P<0.001),转染48 h时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在U266细胞中NAMPT的表达在转录水平受到XBP1的调控。用硼替佐米处理XBP1或NAMPT稳定敲除或经MKC3946预处理的U266细胞后细胞增殖率均显著下降,BAX m 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BCL-2 m 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下调,Caspase-3裂解度显著下降,Caspase-3/7活性急剧增加(P<0.05)。结论:NAMPT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中高表达,促进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在U266细胞中NAMPT受IRE1α-XBP1信号通路的转录调控。稳定敲除NAMPT或阻断IRE1α-XBP1通路可显著提高U266细胞对硼替佐米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 硼替佐米 X-盒结合蛋白1 肌醇需要酶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细胞淋巴瘤外周血CD4^(+)/CD8^(+)比值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燕玲 秦小琪 +3 位作者 郭路瑶 侯晓旭 晁瑶 马艳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9-1135,共7页
目的:探索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以及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7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内科初诊的55例MCL患者的病历资料,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 目的:探索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以及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7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内科初诊的55例MCL患者的病历资料,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各亚群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运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随访40(1-68)个月,55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47个月。55例患者中30例(54.5%)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例下降,17例(30.9%)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比例升高,20例(36.4%)CD4^(+)/CD8^(+)比值下降。CD4^(+)/CD8^(+)比值与性别、年龄、Ki-67、B症状、白细胞、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血小板、白蛋白、乳酸脱氢酶、β_2-微球蛋白、脾脏肿大、骨髓侵犯、原发部位、MIPI评分等临床特征均无显著相关性。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D4^(+)T细胞比例>23.3%、CD8^(+)T细胞比例≤33.4%及CD4^(+)/CD8^(+)比值>0.6的患者OS更长(P=0.020,P<0.001,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i-67>30%、乳酸脱氢酶>250 U/L、脾脏肿大、骨髓受累、CD4^(+)T细胞≤23.3%、CD8^(+)T细胞>33.4%、CD4^(+)/CD8^(+)比值≤0.6是影响患者OS的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CD4^(+)/CD8^(+)比值≤0.6(HR=4.382,P=0.005)为MCL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相关因素。结论:低CD4^(+)/CD8^(+)比值为MCL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CD4^(+)/CD8^(+)比值可作为判断MCL患者预后风险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CD4^(+)/CD8^(+)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存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静钰 陈剑芳 +2 位作者 王世芳 郭巧花 马艳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6-482,共7页
目的:探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和去甲基化药物(HMA)的疗效。方法:对37例初诊CM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和HMA的疗效,应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Cox... 目的:探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和去甲基化药物(HMA)的疗效。方法:对37例初诊CM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和HMA的疗效,应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67岁,常见症状包括乏力、出血、血象异常、发热等,多数患者存在脾大。根据FAB分型,发育异常型CMML 6例,增殖型CMML 31例;根据WHO分型,CMML-08例,CMML-19例,CMML-220例。诊断时中位白细胞计数32.84×10^(9)/L,中位血红蛋白浓度(Hb)101 g/L,中位血小板计数65×10^(9)/L,中位单核细胞绝对值9.53×10^(9)/L,中位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11.29×10^(9)/L,中位乳酸脱氢酶(LDH)水平374 U/L。31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或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的患者中4例存在细胞遗传学异常,可分析结果的12例患者中11例存在基因突变,常见的有ASXL1、NRAS、TET2、SRSF2和RUNX1等。接受HMA治疗并可评估疗效的6例患者中2例达到完全缓解,1例达部分缓解,2例达临床获益,与非HMA治疗组相比总生存期(OS)无显著延长。单因素分析显示Hb<100 g/L、ANC≥12×10^(9)/L、LDH≥250 U/L、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5%与较差的OS显著相关,WHO分型CMML-2、Hb<100 g/L、ANC≥12×10^(9)/L、LDH≥250 U/L、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5%与较差的无白血病生存期(LFS)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NC≥12×10^(9)/L和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5%与较差的OS和LFS显著相关(P<0.05)。结论:CMML在临床特征、遗传学改变、预后和治疗反应等方面具有高度异质性,HMA未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情况,ANC≥12×10^(9)/L、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5%为OS、LFS较差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基因突变 预后 去甲基化药物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F3R突变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疗效和生存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黎若祺 文晓玲 +7 位作者 张夏林 董春霞 王梅芳 刘霞霞 黄彦军 覃艳红 常建梅 张睿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8-632,共5页
目的:探讨CSF3R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初诊的AML患者212例,其中22例CSF3R突变AML患者作为突变组,余CSF3R野生型190例,应用倾... 目的:探讨CSF3R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初诊的AML患者212例,其中22例CSF3R突变AML患者作为突变组,余CSF3R野生型190例,应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从中筛选出6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早期疗效及生存差异。结果:突变组患者中位年龄50(17-73)岁,男女比例为1.2∶1,主要见于AML部分分化型(11例)及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9例),依照2017年欧洲白血病网AML危险度分层体系进行预后分层,预后中高危16例(72.7%);初诊时外周血中位白细胞44.75(1.30-368.71)×10^(9)/L,其中>10×10^(9)/L者有15例(68.18%),中位血小板数24(4-55)×10^(9)/L;CSF3R T618I(68.18%)为常见突变位点,均存在伴随基因突变,其中伴CEBPA突变最为常见(10例,45.45%),但仅存在于CSF3R T618I突变患者中。突变组和对照组CR+CRi率分别为68.18%和71.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5和9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8和4个月,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CSF3R突变AML患者多为中青年患者,以AML部分分化型和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为主,中高危预后患者居多,CSF3R突变可能不是初诊AML患者的独立预后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CSF3R突变 治疗反应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血栓形成机制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6
作者 杨艳 杨林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581-584,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MM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实体瘤,且血栓的发展影响患者预后及远期生存率。MM患者血栓的形成原因除了包括疾病本身的合并症、瘤细胞因素,相关治疗药物...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MM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实体瘤,且血栓的发展影响患者预后及远期生存率。MM患者血栓的形成原因除了包括疾病本身的合并症、瘤细胞因素,相关治疗药物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了解骨髓瘤患者血栓形成相关机制及预防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血栓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亚茹 马艳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84-1587,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常见的浆细胞恶性肿瘤,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近20年来,以硼替佐米为代表的蛋白酶体抑制剂一直是用于新诊断和复发或难治性骨髓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虽然硼替佐米改善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但大多数患...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常见的浆细胞恶性肿瘤,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近20年来,以硼替佐米为代表的蛋白酶体抑制剂一直是用于新诊断和复发或难治性骨髓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虽然硼替佐米改善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但大多数患者仍然无法被治愈,主要是因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对硼替佐米产生了耐药性。本综述旨在更好地了解多发性骨髓瘤对硼替佐米的耐药机制,并探讨可能存在的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罗莫司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亚茹 马艳萍 秦小琪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67-1670,共4页
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是对所有体液或细胞免疫异常导致的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总称,其共同免疫机制决定了免疫抑制治疗的重要性。西罗莫司作为针对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的免疫抑制剂,通过调整Treg细胞诱导免疫耐受,在难治性免疫性血细胞... 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是对所有体液或细胞免疫异常导致的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总称,其共同免疫机制决定了免疫抑制治疗的重要性。西罗莫司作为针对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的免疫抑制剂,通过调整Treg细胞诱导免疫耐受,在难治性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中具有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就西罗莫司在原发性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应用进展及可能的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 西罗莫司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冷凝集素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早期诊断 被引量:8
9
作者 王亚茹 马艳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87-790,共4页
目的:分析1例以冷凝集素综合征(CAS)为首发表现起病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临床筛查。方法:对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及骨髓结果、治疗方案做阐述和总结,为MM继发CAS的早期诊治提供思路。结果:患者出... 目的:分析1例以冷凝集素综合征(CAS)为首发表现起病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临床筛查。方法:对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及骨髓结果、治疗方案做阐述和总结,为MM继发CAS的早期诊治提供思路。结果:患者出现乏力、血尿、黄疸、全身网状青斑等临床表现为MM继发CAS所致,与一般的雷诺现象不同,根据骨髓象及免疫固定电泳等明确诊断为Ig Mκ型MM,给予BAD方案化疗3个疗程,并加强保暖支持治疗后,贫血纠正,M蛋白减低,冷凝集现象明显减轻,疗效评估达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结论:以CAS为首发表现的MM极为罕见,临床易漏诊。因此早期确诊及个体化治疗显得格外重要,需要临床医生进一步观察总结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冷凝集素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世芳 秦小琪 +2 位作者 郭巧花 王静钰 马艳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93-698,共6页
目的:探讨浆细胞白血病(PCL)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反应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9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27例浆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反应,总结其临床特征,采用Kaplan-M... 目的:探讨浆细胞白血病(PCL)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反应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9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27例浆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反应,总结其临床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18例,继发性浆细胞白血病9例,男女比例为1.7∶1,中位年龄62岁,首发表现为骨痛、乏力、发热、脾大和出血,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可见大量浆细胞浸润。13例行免疫分型检测,均表达CD38、CD138;8例行染色体核型检测,3例正常,5例出现克隆性异常改变;12例行FISH检测,其中8例异常。17例患者应用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总有效率为52.9%,高于非硼替佐米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2)。27例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期为6.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5个月;原发性和继发性浆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2个月和2.4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浆细胞白血病侵袭性强,临床表现多样,对传统化疗不敏感,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患者中位生存时间较继发性浆细胞白血病患者长,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提高了治疗有效率,可从一定程度上延长浆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白血病 临床特征 硼替佐米 治疗反应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伴髓外病变4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晁瑶 范丽 +1 位作者 高晓云 马艳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5-121,共7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伴髓外病变(EMD)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伴髓外病变的4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初次住院时原发性EMD组和复发EMD组MM患者临床资料及生存预后的差异。分类基线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表...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伴髓外病变(EMD)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伴髓外病变的4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初次住院时原发性EMD组和复发EMD组MM患者临床资料及生存预后的差异。分类基线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表示,二分类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绘制OS和PFS曲线;Log-rank检验用于预后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β2微球蛋白≥2.7 g/L、乳酸脱氢酶≥250 U/L、血清钙≥2.75 mmol/L、骨髓中浆细胞比例≥60%是影响患者PFS的不良预后因素;血清钙≥2.75 mmol/L、骨髓中浆细胞比例≥60%是影响患者OS的不良预后因素。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基线资料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骨髓中浆细胞≥60%为影响患者PFS独立不良预后因素,血清钙≥2.75 mmol/L为影响患者OS独立不良预后因素。MM伴发EMD者以IgG型居多。原发性EMD组缓解深度达到≥VGPR较复发EMD组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EMD组中位OS时间短于复发E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EMD组和复发EMD组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3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生存率分别为0和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EMD组缓解深度达到≥VGPR较复发EMD组低;原发性EMD组OS时间短于复发EMD组。以硼替佐米为基础化疗方案未能改善原发性EMD组和复发EMD组患者预后,原发性EMD组患者的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髓外病变 硼替佐米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HB、PLT和MCV组成的造血评分系统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及疗效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宋丽敏 马艳萍 +1 位作者 薛茹 程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81-486,共6页
目的:分析由血红蛋白(HB)、血小板数(PL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组成的造血评分系统在MM患者中的预后价值及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5月至2019年12月172例以硼替佐米为一线方案治疗的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引入3个变量(HB≤... 目的:分析由血红蛋白(HB)、血小板数(PL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组成的造血评分系统在MM患者中的预后价值及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5月至2019年12月172例以硼替佐米为一线方案治疗的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引入3个变量(HB≤100 g/L,PLT≤150×109/L,MCV≥96 fl),给每个变量分配一个1的分数,将患者分为4组(第1、2、3、4组分别为0、1、2和3分),分析4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对治疗3-4个疗程后的患者进行初次疗效评价,比较4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第1、2、3和4组患者的中位OS时间分别为27.0、22.5、20.7和18.1个月,中位PFS分别为23.0、19.0、18.0和14.0个月,评分低组的患者OS、PFS明显优于评分高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P=0.048);4组患者治疗3-4个疗程后,疗效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造血评分系统能够初步预测新诊断MM患者的整体生存,但不同评分组间在初次疗效评价中未发现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造血评分 硼替佐米 预后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MPT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亚茹 马艳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69-776,共8页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中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临床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q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85例新诊断MM患者(包括17例复发MM患者)和15例健康供体的骨髓单...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中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临床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q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85例新诊断MM患者(包括17例复发MM患者)和15例健康供体的骨髓单个核细胞NAMPT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NAMPT基因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疗效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NAMPT对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的影响,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新诊断和复发MM患者骨髓NAMPT mRNA中位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供体(P<0.001)。复发MM患者NAMPT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新诊断MM患者(P<0.001),与NAMPT蛋白表达结果一致。NAMPT高表达组ISS分期、乳酸脱氢酶和C反应蛋白水平、p53缺失和骨髓瘤细胞比例较低表达组升高(P<0.001)。与完全缓解组相比,部分缓解组、进展组和复发组患者的NAMPT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01)。NAMPT高表达组的中位OS和PFS分别为27.3和14.9个月,均显著短于NAMPT低表达组的39.1和27个月(P=0.048,P<0.001)。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NAMPT表达与PFS和OS相关。结论:NAMPT在新诊断和复发MM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其上调与MM患者不良的临床特征、疗效和预后相关,是MM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 硼替佐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IF4E对多发性骨髓瘤CD138^(+)细胞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猛 马艳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56-1560,共5页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对多发性骨髓瘤CD138^(+)浆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eIF4E抑制剂4EGI处理多发性骨髓瘤CD138^(+)浆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自噬相关因子LC3-Ⅱ和Beclin1的变化,MTT法检测细...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对多发性骨髓瘤CD138^(+)浆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eIF4E抑制剂4EGI处理多发性骨髓瘤CD138^(+)浆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自噬相关因子LC3-Ⅱ和Beclin1的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4EGI处理骨髓瘤细胞后,LC3-Ⅱ、Beclin1 mRNA的表达水平具有时间及浓度依赖性,随着4EGI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LC3-Ⅱ、Beclin1 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8 h:LC3-Ⅱ,r=0.942,Beclin1,r=0.952;80μg/ml:LC3-Ⅱ,r=0.966,Beclin1,r=0.998)。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随着4EGI浓度增加,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逐渐增加(LC3-Ⅱ,r=0.923;Beclin1,r=0.977)。CCK-8检测显示,细胞抑制率逐渐增加(r=0.996);4EGI处理各组(20、40、80μg/ml组)细胞凋亡率(23.23±4.47、7.59±1.67、2.03±0.1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3±0.04)(P<0.05)。结论:抑制eIF4E对多发性骨髓瘤CD138^+浆细胞的自噬有激活作用,并引起骨髓瘤细胞自噬性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组织NAMPT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5
作者 王亚茹 马艳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39-1744,共6页
目的:研究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和预后的关系及可能潜在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与同期住院的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活检组织的NAMPT表达情况。根据NA... 目的:研究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和预后的关系及可能潜在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与同期住院的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活检组织的NAMPT表达情况。根据NAMPT中位表达水平将NDMM患者分为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分析NAMPT表达水平与临床基线数据的相关性,并进行生存分析,评估NAMPT表达量与患者预后的关系。GSE24080、GSE19784数据集生信分析NAMPT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基因集富集分析探讨NAMPT参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功能的可能机制。结果:31例NDMM患者骨髓组织NAMPT的平均染色强度为0.007±0.002,1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为0.002±0.002(P<0.05)。将NDMM患者以NAMPT的中位数0.0041为界分组,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的平均染色强度分别为0.007±0.005和0.002±0.001(P<0.001);高表达与低表达组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及ISS分期比较有差异(P<0.001),其余指标无差异;高表达组的总体反应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0.001);高表达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显著短于低表达组(P=0.024)。生信分析结果显示,与NAMPT高表达组相比,低表达组的无事件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更高(P=0.037,P=0.009),并且NAMPT表达是NDMM患者无事件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6,P=0.020)。基因集富集分析结果表明,NAMPT可能通过m TORC1信号通路影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功能。结论:NDMM患者骨髓NAMPT表达量显著高于缺铁性贫血患者,高表达NAMPT可能与ISS分期较晚、乳酸脱氢酶和C反应蛋白水平较高具有相关性。NAMPT高表达患者对硼替佐米的治疗反应更差,生存时间可能更短。NAMPT可能通过m TORC1信号通路参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 硼替佐米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