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出现反转相眼震的意义
1
作者 司楠楠 索利敏 +2 位作者 靳玲 李通 赵长青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4-287,共4页
反转相眼震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由于对其认识不足,给临床诊疗带来很大困惑,常导致误诊,并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本文旨在总结分析反转相眼震的机制、特点及临床意义,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反转相眼震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意义... 反转相眼震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由于对其认识不足,给临床诊疗带来很大困惑,常导致误诊,并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本文旨在总结分析反转相眼震的机制、特点及临床意义,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反转相眼震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意义,以期对此类患者实现精准、高效的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反转相 眼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污染物质诱发变应性鼻炎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嫒 赵长青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60-864,共5页
变应性鼻炎(A R)是常见的呼吸道变应性疾病之一,目前A R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影响着10%~20%的人群。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这些污染物在AR的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AR发病率的增加与空气污染密切... 变应性鼻炎(A R)是常见的呼吸道变应性疾病之一,目前A R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影响着10%~20%的人群。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这些污染物在AR的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AR发病率的增加与空气污染密切相关。本文对空气污染与AR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二氧化硫、大气颗粒物、臭氧、甲醛和二氧化氮等主要空气污染成分促使AR发病的可能机制,以期对预防和治疗AR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空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NKL和IL-17A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田斐 李青峰 +1 位作者 冀永进 马敏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的观察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和白介素-17A(IL-17A)在中耳胆脂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中耳胆脂瘤骨质破坏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和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法,检测RAN-KL、IL-17A在25例中耳胆脂瘤上皮、16例胆脂... 目的观察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和白介素-17A(IL-17A)在中耳胆脂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中耳胆脂瘤骨质破坏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和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法,检测RAN-KL、IL-17A在25例中耳胆脂瘤上皮、16例胆脂瘤周围肉芽组织及15例正常外耳道皮肤中的表达,同时观察二者的表达与临床听小骨骨质破坏程度的相互关系。结果(1)RANKL、IL-17A在胆脂瘤上皮及胆脂瘤周围肉芽组织中表达增高,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RANKL=9.864、5.630,均P<0.05;tIL-17A=13.905、9.011,均P<0.05),且二者的表达与骨质破坏程度相关。(2)在胆脂瘤上皮及胆脂瘤周围肉芽组织中,RANKL与IL-17A的表达呈正相关(r上皮=0.692,r肉芽=0.538,P<0.05)。结论RANKL及IL-17A在中耳胆脂瘤组织中呈高表达,与骨质破坏程度成正比,表明其与胆脂瘤骨质破坏机制密切相关;RANKL与IL-17A表达有相关性,提示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脂瘤 中耳 破骨细胞分化因子 白介素-17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GRP抑制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增殖、活化和细胞因子分泌 被引量:1
4
作者 卓荷荻 祁雪萍 +4 位作者 徐诺文 王艳杰 安云芳 薛金梅 赵长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94-1099,共6页
目的 探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外周血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的调控作用。方法 提取正常健康人、 AR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给予CGRP、白细胞介素33(IL-33)、 CGRP联合IL-33刺激3 d,以空白刺激为对照... 目的 探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外周血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的调控作用。方法 提取正常健康人、 AR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给予CGRP、白细胞介素33(IL-33)、 CGRP联合IL-33刺激3 d,以空白刺激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组ILC2的比例。分选ILC2后分别给予CGRP、 IL-33、 CGRP联合IL-33刺激3 d,以空白刺激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LC2中IL-5、 IL-13阳性细胞百分比,ELISA检测ILC2上清液IL-5、 IL-13水平。结果 AR患者外周血中ILC2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将PBMC培养后,经IL-33单一刺激,IL-5+ILC2、 IL-13+ILC2水平明显上升。加入IL-33联合CGRP刺激后,PBMC中IL-5+ILC2、 IL-13+ILC2水平明显降低;经CGRP单一刺激后PBMC中IL-5+ILC2、 IL-13+ILC2进一步降低。将ILC2分选后进行培养,经IL-33单一刺激,IL-5+ILC2、 IL-13+ILC2水平明显上升,加入IL-33联合CGRP刺激后,IL-5+ILC2、 IL-13+ILC2水平明显降低,经CGRP单一刺激,IL-5+ILC2、 IL-13+ILC2水平进一步降低。经IL-33联合CGRP共同刺激相较于经IL-33单一刺激,IL-5、 IL-13水平明显降低,经CGRP单一刺激,IL-5、 IL-13水平进一步降低。结论CGRP可以抑制AR中外周血ILC2的增殖、活化,在AR中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AR)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遗传性听神经病伴视神经萎缩家系研究
5
作者 董佩 索利敏 +12 位作者 张磊 何敏 贾薇 李通 范林静 李青峰 杨洁 靳玲 李丹 薛金梅 赵长青 张亚茜 段建雄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 研究探讨一个听神经病伴视神经萎缩家系遗传性致病原因。方法 详细询问先证者病史及家族史、进行临床相关检查确诊听神经病伴视神经萎缩,绘制该家系遗传系谱。抽取先证者(Ⅲ-7)外周血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对检出的突变进行致病性判读... 目的 研究探讨一个听神经病伴视神经萎缩家系遗传性致病原因。方法 详细询问先证者病史及家族史、进行临床相关检查确诊听神经病伴视神经萎缩,绘制该家系遗传系谱。抽取先证者(Ⅲ-7)外周血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对检出的突变进行致病性判读,对先证者妻子(Ⅲ-8)、大女儿(Ⅳ-7)、二女儿(Ⅳ-9)和儿子(Ⅳ-10)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突变位点,并结合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研究。结果 该家系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证者(Ⅲ-7)19岁时出现视力下降,30岁时出现双侧感音神经性聋,言语识别率下降,其所在5代20人大家系中10人(2人已故)有类似听力及视力下降症状。先证者(Ⅲ-7)、大女儿(Ⅳ-7)和儿子(Ⅳ-10)听力学检查:纯音测听示双侧感音神经性聋,ABR双耳未引出,40 Hz相关电位(AERP)双耳均未引出,OAE部分或全部频率可引出,镫骨肌声反射阈值未引出;Ⅲ-7、Ⅳ-10眼底检查有不同程度视乳头萎缩,OCT示双眼视盘神经纤维层厚度变薄、视觉诱发电位示P100波峰时延长,确诊为遗传性听神经病伴视神经萎缩。Ⅲ-7行全外显子检测发现3号染色体有一个致病位点OPA1基因c.1334G>A(p.Arg445His,NM_015560.2)突变,一代测序结果示Ⅳ-7和Ⅳ-10也有该突变,Ⅲ-8和Ⅳ-9该位点的基因型是野生纯合型,即未发生突变。结论 OPA1基因c.1334G>A(p.Arg445His,NM_015560.2)突变位点为该家系致病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病 遗传性视神经萎缩 OPA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突发听力下降为首发症状的小听神经瘤2例 被引量:3
6
作者 索利敏 靳玲 +5 位作者 张艳廷 韩佳佳 甄俊平 牛金亮 李青峰 赵长青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5-266,共2页
1引言 听神经瘤为主要起源于内听道前庭神经鞘膜雪旺细胞的良性肿瘤,亦称前庭神经鞘膜瘤。如果桥小脑角肿瘤最大直径为1-15mm,则为小听神经瘤。听神经瘤最常见的症状为听力下降,约占95%,但其中7-20%以突发性听力下降为首发症状... 1引言 听神经瘤为主要起源于内听道前庭神经鞘膜雪旺细胞的良性肿瘤,亦称前庭神经鞘膜瘤。如果桥小脑角肿瘤最大直径为1-15mm,则为小听神经瘤。听神经瘤最常见的症状为听力下降,约占95%,但其中7-20%以突发性听力下降为首发症状。本文报告2例以突发性听力下降为首发症状的小听神经瘤,以期为突发性聋的鉴别诊断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听力下降 听神经瘤 首发症状 神经鞘膜瘤 桥小脑角肿瘤 突发性聋 良性肿瘤 雪旺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为中耳炎的AAV临床分析
7
作者 李通 董佩 +9 位作者 张磊 贾薇 李赟 孙悦 杨洁 靳玲 李丹 李青峰 赵长青 索利敏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754-759,共6页
目的探讨初诊为中耳炎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ssociated vasculitis,AAV)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 目的探讨初诊为中耳炎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ssociated vasculitis,AAV)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与风湿免疫科共同经治的3例初诊为中耳炎的AAV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及治疗效果。结果3例患者初诊为中耳炎,以反复鼓室积液、不同类型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颞骨CT均示中耳乳突炎。耳镜检查均可见鼓膜充血增厚、鼓室积液。常规抗感染、改善咽鼓管功能、鼓膜穿刺无效。ANCA系列化验阳性。转入风湿免疫科,免疫抑制剂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2例症状缓解,1例死亡。结论耳鼻喉科医师须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如遇常规治疗无效的中耳炎,应及时行免疫相关检验,早期确诊ANCA相关性血管炎,并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控制疾病进展,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炎 血管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位摄食训练对喉癌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常杲杲 王婷 +4 位作者 侯冉 范改萍 朱宝燕 王丽萍 李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7-80,共4页
目的 评价不同体位摄食训练对喉癌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喉癌术后患者10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各36例,术后指导三组患者分别采取床头抬高90°直立坐位... 目的 评价不同体位摄食训练对喉癌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喉癌术后患者10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各36例,术后指导三组患者分别采取床头抬高90°直立坐位、床头抬高60°仰卧位、床头抬高30°仰卧位进行摄食训练,并对三组吞咽安全性、吞咽功能、自我效能感及食物剩余量进行评价。结果 摄食训练1周,试验2组吞咽安全性受损程度、自我效能感得分及进食量显著优于试验1组和对照组(均P<0.05),三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喉癌术后患者采取床头抬高30°仰卧位进行摄食训练,可减少患者吞咽安全性受损,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及进食量,以满足患者营养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吞咽障碍 进食体位 直立坐位 仰卧位 摄食训练 自我效能 吞咽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例听神经病患者临床及听力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孙素芬 索利敏 +6 位作者 司楠楠 宋颖慧 董美 靳玲 张磊 杨洁 赵长青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2-127,共6页
目的探讨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和听力学特征,减少漏诊与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听神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发病年龄、患耳侧别等,并对其纯音测听、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 目的探讨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和听力学特征,减少漏诊与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听神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发病年龄、患耳侧别等,并对其纯音测听、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及40 Hz听觉事件相关电位(40 Hz-AERP)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2例AN患者中,男8例,女14例,发病年龄小于10岁者6例,10~20岁者15例,大于20岁者1例,平均发病年龄14.23±6.73岁。双侧发病19例,其中14例患者ABR未引出,5例患者反应阈45~95 dB nHL;14例患者双耳DPOAE各频率均可引出,4例部分频率引出,1例各频率均未引出;听阈图多呈低频下降型,以轻、中度听力损失为主;15例鼓室导抗图为A型,3例As型,1例C型;15例镫骨肌声反射同侧及对侧均未引出,4例均可引出;40 Hz听觉事件相关电位7例双侧均未引出,4例单侧可引出,8例双侧均可引出。3例单侧发病患者中2例患耳ABR未引出,1例反应阈95 dB nHL;3例患耳听阈图为平坦型,平均听阈值分别为11.25、70、100 dB HL;3例患耳40 Hz-AERP及DPOAE均可引出。结论本组听神经病患者起病早,发病缓慢,典型听神经病患者听阈图多为低频下降型,DPOAE可引出,ABR严重异常或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病 听性脑干反应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纯音听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性偏头痛发病机制的基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0
作者 孙素芬 司楠楠 索利敏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7-311,共5页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是眩晕和偏头痛共存的良性复发性眩晕,为临床常见疾病,因其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VM的诊断标准直到2012年才得以明确,并迅速成为眩晕诊治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综述VM的发病机...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是眩晕和偏头痛共存的良性复发性眩晕,为临床常见疾病,因其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VM的诊断标准直到2012年才得以明确,并迅速成为眩晕诊治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综述VM的发病机制,尤其是基因学研究方面的进展,以期对该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等方面提供更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发病机制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尼埃病相关基因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董美 宋颖慧 +1 位作者 孙素芬 索利敏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4-359,共6页
梅尼埃病是一种外周性眩晕综合征,有一定的致残性、家族聚集性和种族差异性。遗传假说是解释梅尼埃病发病机制的假说之一,目前梅尼埃病相关基因研究包括对家族性梅尼埃病患者和家系成员进行基因测序及家系分析,对散发患者免疫、代谢、... 梅尼埃病是一种外周性眩晕综合征,有一定的致残性、家族聚集性和种族差异性。遗传假说是解释梅尼埃病发病机制的假说之一,目前梅尼埃病相关基因研究包括对家族性梅尼埃病患者和家系成员进行基因测序及家系分析,对散发患者免疫、代谢、内淋巴循环等相关基因的筛选及已知候选基因验证,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梅尼埃病相关基因研究及应用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基因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Usher综合征患儿的致病基因变异分析
12
作者 董佩 索利敏 +7 位作者 范林静 贾薇 李通 张磊 薛金梅 赵长青 张亚茜 段建雄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51-554,共4页
目的探讨一例听力下降患儿的遗传性致病原因。方法详细询问先证者病史(女,4岁,双耳听力下降1月余)及家族史,绘制遗传图谱,行临床相关检查。采用新一代测序技术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并根据ACMG(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制定的标准... 目的探讨一例听力下降患儿的遗传性致病原因。方法详细询问先证者病史(女,4岁,双耳听力下降1月余)及家族史,绘制遗传图谱,行临床相关检查。采用新一代测序技术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并根据ACMG(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制定的标准指南对检出的突变进行致病性判读,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纯音测听示患儿双耳听力图呈下降型曲线,低频为轻度到中度听力下降,高频为重度到极重度听力下降;左右耳ABR反应阈分别为60、50 dB nHL;瞬态耳声发射双耳均未引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右耳均未引出,左耳0.5 kHz引出,余未引出。眼底检查及颞骨CT均未见异常。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患儿携带USH2A基因的c.13010C>T和c.11232-2A>G两个罕见突变。其中,c.13010C>T突变遗传自母亲,c.11232-2A>G突变遗传自父亲。父母听力正常。结论USH2A基因的c.13010C>T和c.11232-2A>G突变位点为该患儿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HER综合征 基因检测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