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片仔癀治疗石胆酸灌胃诱导胆囊炎豚鼠模型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任彩瑗 任锋 +4 位作者 李俊峰 丁美 陈煜 段钟平 张桓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905-908,共4页
目的探讨传统中药片仔癀对胆囊炎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只豚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与模型组相同剂量的PBS灌胃),胆囊炎模型组(20只,石胆酸灌胃),片仔癀组(30只,在胆囊炎模型基础上,加用片仔癀灌胃),熊去氧胆酸(UC... 目的探讨传统中药片仔癀对胆囊炎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只豚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与模型组相同剂量的PBS灌胃),胆囊炎模型组(20只,石胆酸灌胃),片仔癀组(30只,在胆囊炎模型基础上,加用片仔癀灌胃),熊去氧胆酸(UCDA)组(20只,在胆囊炎模型基础上,加用UCDA)。观察各组豚鼠的症状、胆囊病理损伤及其肝功能[ALT、AST、TBil、DBil、IBil和总胆汁酸(TBA)]变化。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片仔癀组豚鼠状态明显较好,毛发较为光亮整齐,精神状态较好,饮食较好,15 d后均未出现死亡。B超和动态血流图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片仔癀组胆囊形态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胆囊矢状径[(14.92±1.36)mm vs(16.51±0.65)mm]、横状径[(21.25±1.61)mm vs(23.93±0.84)mm]和胆囊厚度[(0.75±0.049)mm vs(0.90±0.03)mm]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E染色表明,片仔癀治疗可显著改善胆囊病理损伤。与模型组比较,片仔癀组ALT[(316.50±264.50)U/L vs(684.71±87.73)U/L]、AST[(88.78±16.69)U/L vs(180.2±84.40)U/L]、TBil[(0.18±0.10)μmol/L vs(1.43±0.90)μmol/L]、DBil[(0.06±0.05)μmol/L vs(0.23±0.07)μmol/L]、IBil[(0.12±0.06)μmol/L vs(1.20±0.55)μmol/L]和TBA[(42.40±40.57)μmol/L vs(271.42±148.94)μmol/L]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片仔癀对胆囊炎豚鼠模型的症状、胆囊病理损伤和肝功能均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炎 片仔癀 中成药 豚鼠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抑制剂在胃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景丽 申慧琴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28-132,共5页
胃癌是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虽然手术、放疗及化疗延长了晚期胃癌(GC)患者的生存期,但预后仍然很差。近年来,随着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为代表的免疫疗法在实体肿瘤治疗中获得的重大突破,癌症治疗模式已经被重塑。目前研究最多的ICIs... 胃癌是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虽然手术、放疗及化疗延长了晚期胃癌(GC)患者的生存期,但预后仍然很差。近年来,随着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为代表的免疫疗法在实体肿瘤治疗中获得的重大突破,癌症治疗模式已经被重塑。目前研究最多的ICIs是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本文总结了PD-1抑制剂、PD-L1抑制剂在GC中的当前试验及最新数据,并讨论了其目前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胃癌 免疫治疗 PD-1/PD-L1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