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开展麻醉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的探讨与建议 被引量:32
1
作者 商临萍 杨辉 +2 位作者 马涛洪 刘保江 徐娟 《中国护理管理》 2009年第4期56-58,共3页
通过对国内外及我院麻醉护理工作发展与现状的分析,探讨我国发展麻醉专科护士培训认证工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建议成立麻醉护理专业委员会或麻醉护士协会,完善麻醉护士的专业人员培训与考评,发展麻醉护理学教育,构建适合我国发展的麻醉... 通过对国内外及我院麻醉护理工作发展与现状的分析,探讨我国发展麻醉专科护士培训认证工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建议成立麻醉护理专业委员会或麻醉护士协会,完善麻醉护士的专业人员培训与考评,发展麻醉护理学教育,构建适合我国发展的麻醉专科护士资格认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专科护士 资格认证 护理工作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专科护士培训、资格认证及岗位职责论证会纪要 被引量:16
2
作者 马涛洪 刘保江 《中国护理管理》 2010年第4期18-18,共1页
2009年7月19日,全国高等麻醉学教育研究会关于《麻醉专科护士培训、资格认证及岗位职责论证会》在太原市召开。
关键词 护士培训 岗位职责 资格认证 麻醉学 论证会 专科 2009年 教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时联用丙泊酚和利多卡因进行麻醉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文海 杨保仲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9期149-150,共2页
目的 :分析在为患者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时联合应用丙泊酚和利多卡因进行麻醉的效果。方法 :对近年来在我院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丙泊酚进行麻醉,为观察组患... 目的 :分析在为患者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时联合应用丙泊酚和利多卡因进行麻醉的效果。方法 :对近年来在我院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丙泊酚进行麻醉,为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丙泊酚和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检查的时间及麻醉药物的用量。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麻醉的起效时间、术后苏醒的时间、离院的时间均较短,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进行检查的时间较短、进行麻醉诱导的用药量及麻醉药物的总用量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为患者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时联合应用丙泊酚和利多卡因进行麻醉的效果确切,能显著提高为其进行胃镜操作的安全性,减轻其承受的痛苦,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胃肠镜 利多卡因 丙泊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麻醉管理1例 被引量:2
4
作者 任昕 吕洁萍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98-102,共5页
肝脏是人体单一的重要器官,其功能既复杂又多样,肝脏受到严重损害后根治率极低,对顽固性肝病施行肝移植是有希望的一种疗法。但肝脏与肾、心等脏器不同,肝脏移植手术操作复杂、对全身干扰大、时间长,加之大部分病患均为终末期肝病... 肝脏是人体单一的重要器官,其功能既复杂又多样,肝脏受到严重损害后根治率极低,对顽固性肝病施行肝移植是有希望的一种疗法。但肝脏与肾、心等脏器不同,肝脏移植手术操作复杂、对全身干扰大、时间长,加之大部分病患均为终末期肝病,常伴发严重的全身脏器功能损伤及内环境紊乱,且新移植肝脏面临再灌注损伤及排异反应,决定了肝脏移植的麻醉与其他手术的麻醉有明显不同,不能用传统的麻醉观念来简单地理解肝脏移植麻醉,纯麻醉处理在肝移植的麻醉处理中已不再是肝移植手术期的主要内容,麻醉期处理措施恰当与否是肝脏移植手术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同种异体移植 麻醉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咽部分泌物蛋白质组学分析的术后咽痛机制研究
5
作者 李梦鸽 张晨源 +3 位作者 赵子鑫 苏学森 苑昕 田首元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740-745,共6页
目的 筛选术后咽痛(postoperative sore throat, POST)病理过程中的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探讨POST的发生机制。方法 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择期手术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的咽部分泌物20例,根据其术后24 h是否发生咽痛将其分为咽痛组(P... 目的 筛选术后咽痛(postoperative sore throat, POST)病理过程中的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探讨POST的发生机制。方法 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择期手术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的咽部分泌物20例,根据其术后24 h是否发生咽痛将其分为咽痛组(POST组)和非咽痛组(对照组),各10例,并进行蛋白定量分析,筛选出样本中的差异蛋白谱,对差异蛋白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注释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分析。结果 POST组和对照组共同鉴定到3 419个蛋白,显著上调的蛋白有190个,显著下调的蛋白有16个。GO注释提示差异蛋白主要参与细胞的代谢、生物调节过程、应激反应及免疫过程。KEGG富集分析提示差异蛋白主要富集于Wnt、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及氧化磷酸化等信号通路。结论 POST涉及的生物学过程较多,其中Wnt信号通路与疼痛关系密切,因此POST可能是通过该通路介导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咽痛 蛋白质组学 WNT信号通路 咽部分泌物 GO注释 KEGG富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敏 刘保江 +1 位作者 张佳雷 曹志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36期35-37,共3页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的作用。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瑞芬太尼低剂量组(L组)、瑞芬太尼高剂量组(H组)。制作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0.5、2.0h时处死大鼠...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的作用。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瑞芬太尼低剂量组(L组)、瑞芬太尼高剂量组(H组)。制作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0.5、2.0h时处死大鼠,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除S组外,各实验组SOD活力水平均降低,与S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MDA生成高于S组(P<0.01);L组、H组SOD活力水平均高于IR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MDA生成低于IR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H组SOD活力与L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瑞芬太尼预处理可明显提高SOD含量,降低MDA生成,改善肾氧化损伤,从而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高剂量组抗氧化损伤作用显著优于低剂量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缺血-再灌注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肌震颤及肌痛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周莉 王晓盼 +3 位作者 王云华 李剑虹 郝倩 吕洁萍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用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琥珀胆碱引起的肌震颤及术后肌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05-2015-09行MECT患者90例,随机分为高剂量DEX组、低剂量DEX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高剂量DEX组和低剂量DEX组分...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用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琥珀胆碱引起的肌震颤及术后肌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05-2015-09行MECT患者90例,随机分为高剂量DEX组、低剂量DEX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高剂量DEX组和低剂量DEX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静脉匀速泵注DEX 0.6μg/kg和0.2μg/kg,泵注时间为10 min,对照组则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20 ml)。监测病人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并记录注射琥珀胆碱后的肌震颤程度、电击后癫痫发作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以及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0.5 h(T1)、2 h(T2)、6 h(T3)肌痛情况。结果三组电击后癫痫发作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震颤程度比较中,高剂量DEX组和低剂量DEX组比对照组明显减轻;且高剂量DEX组比低剂量DEX组程度减轻(P〈0.05)。术后肌痛程度比较,T1时三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高剂量DEX组VAS评分低于低剂量DEX组,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剂量DEX组和对照组中,T2、T3时的VAS评分明显高于T1时(P〈0.05);在高剂量DEX组中,T1、T2、T3时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X可以减轻MECT中因琥珀胆碱引起的肌震颤和术后肌痛程度,且0.6μg/kg较0.2μg/kg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无抽搐电休克疗法 肌震颤 肌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缺血早期和再灌注早期处理对CPB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郜鹏飞 吕洁萍 +1 位作者 安晓丽 刘欣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92-295,共4页
目的研究七氟醚缺血早期和再灌注早期处理对体外循环后患者肺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二尖瓣或者主动脉瓣膜置换的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醚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七氟醚组患者在阻断升主动脉前吸入2%七氟醚15 min,阻断后经... 目的研究七氟醚缺血早期和再灌注早期处理对体外循环后患者肺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二尖瓣或者主动脉瓣膜置换的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醚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七氟醚组患者在阻断升主动脉前吸入2%七氟醚15 min,阻断后经膜式氧合器吸入2%七氟醚15 min,开放升主动脉前经膜式氧合器吸入2%七氟醚15 min,开放后机械通气继续吸入2%七氟醚15 min;对照组整个过程不吸入七氟醚。分别于切皮前(T_0)、体外循环前(T_1)、主动脉开放后30min(T_2)、开放后2 h(T_3)、开放后6 h(T_4)、开放后24 h(T_5)取桡动脉血检测动脉血气并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_2、氧合指数(OI);并测得T_0、T_1、T_2、T_3、T_4、T_5的动脉血清中炎性因子IL-8和T_NF-α的水平。在T_1、T_2时刻分别抽取右心房(肺静脉)、左心房(肺动脉)血测得中性粒细胞(NEV,NEA)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A(SP-AV,SP-AA),计算肺动静脉之间两者之间的差值(NEV-A,SP-AV-A)。结果在T_0时两组P(A-a)O_2、OI、IL-8和T_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_0相比,两组P(A-a)O2、IL-8和T_NF-α在T_1时开始升高,T_3时达到高峰后降低,OI在T_1开始降低,T_3时达到最低点(P<0.05)。与对照组比较,七氟醚组在T_2、T_3、T_4时P(A-a)O2、IL-8和T_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O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_1、T_5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_1时,两组NE_(V-A),SP-A_(V-A)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T_2时七氟醚组NE_(V-A,)SP-A_(V-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NE_V、NE_A、SP-A_V、SP-A_A比T_1时明显升高(P<0.05)。结论七氟醚缺血早期和再灌注早期处理能减轻体外循环后患者的肺损伤,起到肺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七氟醚 肺损伤 缺血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机制研究进展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8
9
作者 胡古月 薛朝霞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12期187-187,189,共2页
瑞芬太尼作为21世纪新型麻醉药由于其起效快,消除半衰期短,不依赖肝肾代谢,长时间应用无蓄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病人的麻醉维持。但随着瑞芬太尼应用的增加,人们发现瑞芬太尼较其他阿片类药物更易引起痛觉过敏,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研究... 瑞芬太尼作为21世纪新型麻醉药由于其起效快,消除半衰期短,不依赖肝肾代谢,长时间应用无蓄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病人的麻醉维持。但随着瑞芬太尼应用的增加,人们发现瑞芬太尼较其他阿片类药物更易引起痛觉过敏,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研究其诱发痛觉过敏的机制及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痛觉过敏 机制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非心脏全麻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晋明亮 程桥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15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非心脏全麻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行非心脏手术的T2DM患者102例,并以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与否分为T2DM并发POCD组与T2DM无并发POCD组。以同期无T2DM并行非心脏手术患者60例作...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非心脏全麻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行非心脏手术的T2DM患者102例,并以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与否分为T2DM并发POCD组与T2DM无并发POCD组。以同期无T2DM并行非心脏手术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评估POCD发生情况。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及S-100水平。分析受试者认知功能改变的影响因素。结果 T2DM组POCD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血清IL-6水平,在T2DM无POC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T2DM并发POC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与T2DM无并发POCD组(均为P<0.01)。血清NT-proBNP与S-100水平,在T2DM无POC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T2DM并发POC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与T2DM无POCD组(均为P<0.01)。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患者的MMSE评分与糖尿病病程、HbA1c、LDL-C、hs-CRP、IL-6、NT-proBNP及S-100水平呈负相关(P<0.05或P<0.01),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P=0.039)。结论糖尿病相关危险因子、炎症状态均可能对POCD的发生起促进作用。血清IL-6、NT-proBNP及S-100水平升高是T2DM患者POCD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全麻 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在体心肌抗氧化的影响
11
作者 李婧 韩冲芳 +2 位作者 李晓欣 杜艺 杨文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0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在体心肌抗氧化的作用及最佳浓度。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P组)、1%、2%、3%七氟烷后处理组(S1、S2、S3组),每组各8只,建立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再... 目的:探讨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在体心肌抗氧化的作用及最佳浓度。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P组)、1%、2%、3%七氟烷后处理组(S1、S2、S3组),每组各8只,建立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再灌注3 h后血浆MDA、SOD和CK-MB含量和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IP组相比,各S组心肌梗死面积、MDA、CK-MB均显著降低(P<0.05),SOD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S1组与S3组各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1、S3组相比,S2组心肌梗死面积(28.5±1.35)%、MDA(8.205±2.874)nmol/ml、CK-MB(22.935±2.064)U/L均显著降低(P<0.05),SOD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七氟烷后处理可通过调节MDA与SOD的表达,发挥心肌保护作用,且中剂量组(2%七氟烷)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后处理 心肌缺血再灌注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和七氟醚对2型糖尿病患者非心脏全麻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晋明亮 程桥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23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七氟醚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非心脏全麻手术后POCD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行非心脏手术的T2DM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与七氟醚组,每组60例。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使用简易智力状态评分(MMSE)判定POCD的发生。测定...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七氟醚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非心脏全麻手术后POCD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行非心脏手术的T2DM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与七氟醚组,每组60例。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使用简易智力状态评分(MMSE)判定POCD的发生。测定患者麻醉前、术后6 h及术后3个月随访或复诊时MMSE评分及POCD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术后6 h MMSE评分在七氟醚组(25.2±1.3)显著低于丙泊酚组(26.0±1.4),而POCD发生率在七氟醚组(41.7%)显著高于丙泊酚组(21.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2与P=0.019)。手术前后MMSE分差在七氟醚组(2.1±0.5)显著高于丙泊酚组(1.4±0.3)(P<0.001)。术后3个月随访或复诊时MMSE评分及POCD发生率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七氟醚相比,丙泊酚对T2DM患者非心脏全麻手术后早期POCD发生的影响较小,可在该类手术中优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丙泊酚 七氟醚 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程度低血压对颈动脉中度狭窄家兔海马CA1区凋亡蛋白的影响
13
作者 张鹏 薛朝霞 +4 位作者 王春燕 方爱莉 杨春艳 孟永生 师瑾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14期113-114,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低血压对双侧颈动脉中度狭窄家兔海马CA1区Caspase-3、Bcl-2、Bax表达的影响,结合其行为学表现探讨低血压对其脑组织的损伤作用。方法选择健康雄性家兔24只,完全随机法分为6组,每组4只,除了K组(空白对照组)外,其余20...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低血压对双侧颈动脉中度狭窄家兔海马CA1区Caspase-3、Bcl-2、Bax表达的影响,结合其行为学表现探讨低血压对其脑组织的损伤作用。方法选择健康雄性家兔24只,完全随机法分为6组,每组4只,除了K组(空白对照组)外,其余20只在成功建立双侧颈动脉中度狭窄模型24h后,将其随机分为D组(单纯狭窄组)、X1组(硝酸甘油1组)、X2组(硝酸甘油2组)和B1组(丙泊酚1组)、B2组(丙泊酚2组),X1、X2组和B1、B2组通过硝酸甘油、丙泊酚分别降低基础血压的10%-15%和15%-20%,使血压波动于基础血压的85%-90%和80%-85%之间,维持30 min后补足容量恢复基础血压,继续喂养48 h。72 h将所有家兔断头取脑,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片,并利用IPP6.0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其海马CA1区Caspase-3、Bcl-2、Bax的积分光密度值(IOD值)。各组家兔于T1(建立模型前,0h)、T2(建立模型后24 h开始降压前,24 h)及T3(恢复基础血压后48h开始断头前,72h),通过精神状态、反应程度、四肢肌力及饮水摄食情况等方面观察其行为学表现。结果通过IOD值测量可得:与K组相比,D、X1、B1、X2、B2组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相比,X1、B1、X2、B2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X1组相比,D1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B2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1组相比,X2、B2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X2组相比,B2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家兔在T1、T2行为学改变不明显;T3时,K组家兔行为学观察同T1时,D组家兔精神恢复正常,X1、B1组家兔则出现精神稍显萎靡、反应稍显迟钝、四肢肌力减退、活动减少、饮水、摄食活动下降,B2组家兔出现精神萎靡、饮水、摄食减少等表现,而X2组家兔甚至出现嗜睡、进食、饮水很少等表现。结论降低双侧颈动脉中度狭窄家兔基础血压10%-20%导致Caspase-3、Bax阳性表达增高、Bcl-2阳性表达减少,结合其行为学表现说明其出现早期脑损伤。其中降低基础血压15%-20%两组中,丙泊酚对脑组织损伤较轻,可能与其脑保护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低血压 凋亡 CASPASE-3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脂肪酶基因多态性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风险的遗传关联 被引量:9
14
作者 孙一恺 张彦伟 +4 位作者 岳毅 刘彦宏 柳元桢 王洁 张彦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脂蛋白脂肪酶(LPL)基因rs264多态性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风险的遗传关联。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入院的高血压患者130例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年龄、... 目的探讨脂蛋白脂肪酶(LPL)基因rs264多态性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风险的遗传关联。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入院的高血压患者130例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体检中心高血压患者260例为对照组。检测LPL基因rs264多态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PL基因多态性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遗传关联研究。结果2组rs264位点AA、AG、GG基因型频率及A、G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264位点GG基因型是高血压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0.248,95%CI:0.106~0.582,P=0.001)。结论LPL rs264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发病相关,可能作为其风险预测的有效遗传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脂蛋白脂酶 脑梗死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0
15
作者 雷方 剡夕荣 杨玲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293-296,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单纯超声和单纯神经刺激仪三种不同的定位方法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39例,年龄68-85岁,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三组:超... 目的比较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单纯超声和单纯神经刺激仪三种不同的定位方法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39例,年龄68-85岁,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三组: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US组);超声引导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U组);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S组)。记录各组阻滞前(T_0)、阻滞后10 min(T_1)、30 min(T_2)、60 min(T_3)的SBP、DBP、HR;记录各组阻滞完成时间、阻滞起效时间以及阻滞持续时间;记录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阻滞前(T_0)、阻滞后10 min(T_1)、30 min(T_2)、60 min(T_3)的SBP、DBP、H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S组与U组患者的神经阻滞完成时间明显短于S组(P<0.05);US组和S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U组,而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U组(P<0.05);U组和S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U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麻醉效果优于单纯使用神经刺激仪或单纯使用超声引导定位麻醉,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股骨头置换术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依托咪酯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体外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泓源 曹定睿 +1 位作者 马晓燕 连梓敏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0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依托咪酯是否具有直接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寻找依托咪酯临床治疗的新途径。方法人肝癌细胞株HepG2体外扩增培养备用,选取不同浓度的依托咪酯E1、E2、E3和对照组(空白),分别培养12h、24h、48h后观察。结果...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依托咪酯是否具有直接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寻找依托咪酯临床治疗的新途径。方法人肝癌细胞株HepG2体外扩增培养备用,选取不同浓度的依托咪酯E1、E2、E3和对照组(空白),分别培养12h、24h、48h后观察。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培养12h、24h、48h后E1组、E2组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E3组凋亡率不断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及浓度的不断增加,E1与E2组对比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差异(t=1.732,P>0.05),E1与E3组对比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凋亡率具有显著性差异(t=1.864,P<0.05),E2与E3组对比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凋亡率具有明显差异(t=1.691,P<0.05)。结论依托咪酯在临床安全有效的浓度下不直接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的体外凋亡,浓度及时间达到一定峰值时可具有直接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体外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HEPG2细胞 肾上腺 免疫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青 王玥 +2 位作者 文振华 朱健 王建刚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0期52-54,59,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大鼠40只,随机分为脓毒症组和DEX组,每组各20只,两组用改良盲肠穿刺法(CLP)建立脓毒症模型;另取20只正常新生大鼠作为对照组。三组均采用chiu′s病理评分评估回肠...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大鼠40只,随机分为脓毒症组和DEX组,每组各20只,两组用改良盲肠穿刺法(CLP)建立脓毒症模型;另取20只正常新生大鼠作为对照组。三组均采用chiu′s病理评分评估回肠损伤,DEX组在建立CLP模型前15 min腹腔注射40μg/kg的DEX,脓毒症组和对照组均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和免疫组化法分析通路相关蛋白Wnt1、β-catenin和肠道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表达。结果对照组、脓毒症组和DEX组的肠黏膜上皮Chui′s评分分别为(0.44±0.25)、(4.54±1.34)、(0.44±0.25)分,PCT水平分别为(261.16±15.23)、(1131.41±100.75)、(825.57±89.13)pg/mL,CRP水平分别为(119.39±14.43)、(842.76±101.27)、(334.10±50.87)ng/mL,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24±0.009、0.157±0.005、0.305±0.003,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82±0.008、0.308±0.009、0.218±0.01,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15±0.009、0.498±0.009、0.325±0.015,Wnt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32±0.011、0.496±0.023、0.261±0.006,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03±0.003、0.601±0.020、0.464±0.011,脓毒症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与DEX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DEX对脓毒血症大鼠损伤肠黏膜组织起到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使Bcl-2/Bax值趋于正常,Caspase-3水平降低,从而减轻脓毒症期间肠道上皮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肠屏障 右美托咪定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后腹腔镜患者心率变异性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许瑞 吕洁萍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1186-1190,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行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老年患者心率变异性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 目的观察不同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行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老年患者心率变异性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在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4μg/kg和0.8μg/kg负荷剂量,对照组泵注生理盐水20 ml,15 min内泵注完毕。分别于右美托咪定泵注前(T0)、诱导后(T1)、气腹后即刻(T2)、气腹结束时(T3)采集静脉血测量血浆肾上腺素(E)、乙酰胆碱(Ach)含量,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同时采集心电信号获取心率变异性(HRV)频域指标: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与T0时比较,T1、T2、T3时三组MAP和HR明显降低(P<0.05);与T1时相比,T2时对照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且高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0.05)。T3时高剂量组MAP和HR明显低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5)。(2)T1、T2、T3时三组E含量明显低于T0时(P<0.05),T2时对照组E含量明显高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T1时的对照组(P<0.05),T3时高剂量组E含量明显少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5)。T3时高剂量组Ach含量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对照组和T0、T1时的高剂量组(P<0.05)。(3)高剂量组LF明显低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HF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5)。(4)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全麻下行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老年患者,可以改善心交感—迷走神经的平衡性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与0.8μg/kg的负荷剂量相比,0.4μg/kg的负荷剂量更能安全应用于老年后腹腔镜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后腹腔镜 心率变异性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对体外循环手术患者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薛海锋 吕洁萍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9年第9期641-645,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对体外循环患者肺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七氟醚组(S组)、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组(D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20例。D组和DS组在...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对体外循环患者肺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七氟醚组(S组)、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组(D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20例。D组和DS组在麻醉诱导前10min内泵注0.8μg/kg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术中继续以0.6μg/(kg·h)持续泵注到手术结束。S组和DS组分别在阻断升主动脉前、阻断升主动脉后、开放升主动脉前和开放升主动脉后各吸入2%的七氟醚15min。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1)、体外循环后即刻(T2)、手术结束后(T3)、术后1d(T4)的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肺静态顺应性(Cst)、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等水平。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在T2~T4期,C组患者的TNF-α、IL-8、sICAM-1浓度高于其他3组(P<0.05),DS组患者的TNF-α、IL-8、sICAM-1浓度低于D组和S组(P<0.05)。在T2~T4期,C组患者的P(A-a)O2高于其他3组(P<0.05),OI、Cst低于其他3组(P<0.05);DS组患者的P(A-a)O2低于D组和S组(P<0.05),OI、Cst高于D组和S组(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右美托咪定的麻醉方法能减轻体外循环肺损伤程度,且效果优于七氟醚、右美托咪定单独的复合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七氟醚 右美托咪定 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对后腹腔镜手术患者腹内压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喆 吕洁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5期87-91,共5页
目的分析肥胖对后腹腔镜手术患者腹内压(IAP)的影响。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7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后腹腔镜下部分肾切除术的患者中,根据体重指数(BMI)水平分为肥胖组和正常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经后腹腔入路的方式以... 目的分析肥胖对后腹腔镜手术患者腹内压(IAP)的影响。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7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后腹腔镜下部分肾切除术的患者中,根据体重指数(BMI)水平分为肥胖组和正常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经后腹腔入路的方式以及全静脉麻醉维持。分别测量麻醉后仰卧位(T)、气腹前侧卧位(T0)、气腹后30 min(T1)、气腹后60 min(T2)、气腹后90 min(T3)及气腹结束后10 min(T4)的IAP。分别记录T、T0、T1、T2、T3、T4时点平均动脉压(MAP)、气道压(Peak)、氧合指数(PaO2/FiO2)、桡动脉血PH值和桡动脉血乳酸值(Lac)。结果两组患者IAP时间、组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0时点高于T时点,T1~T3时点高于T0时点,T4时点低于T1~T3时点;肥胖组IAP各时点高于同期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间MA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eak、PaO2/FiO2、血PH、血Lac时间、组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肥胖组各时点Peak水平高于正常组,且两组患者T1~T3高于T0、T4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T3、T4时点PaO2/FiO2低于正常组,且T1~T4时点低于T0时点,T3、T4时点低于T1时点,T4时点低于T2时点,正常组T2~T4低于T0时点,T3、T4低于T1时点,T4时点低于T2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T3、T4时点血PH低于正常组,且T2~T4时点低于T0时点,T3、T4时点低于T1、T2时点,正常组T2、T3时点低于T0时点,T3时点低于T1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血Lac水平T3、T4时点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T2~T4时点高于T0时点,T3、T4时点高于T1时点、T4时点高于T2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患者在行后腹腔镜手术时IAP会进一步升高,甚至超出气腹设定压力,且更容易发生气道压升高、氧合指数降低以及酸碱失衡。对于肥胖患者不能简单的将IAP等同于气腹压,应加强术中监测,必要时可监测I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腹腔镜手术 肥胖 腹内压 腹内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