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开展麻醉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的探讨与建议 被引量:33
1
作者 商临萍 杨辉 +2 位作者 马涛洪 刘保江 徐娟 《中国护理管理》 2009年第4期56-58,共3页
通过对国内外及我院麻醉护理工作发展与现状的分析,探讨我国发展麻醉专科护士培训认证工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建议成立麻醉护理专业委员会或麻醉护士协会,完善麻醉护士的专业人员培训与考评,发展麻醉护理学教育,构建适合我国发展的麻醉... 通过对国内外及我院麻醉护理工作发展与现状的分析,探讨我国发展麻醉专科护士培训认证工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建议成立麻醉护理专业委员会或麻醉护士协会,完善麻醉护士的专业人员培训与考评,发展麻醉护理学教育,构建适合我国发展的麻醉专科护士资格认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专科护士 资格认证 护理工作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专科护士培训、资格认证及岗位职责论证会纪要 被引量:16
2
作者 马涛洪 刘保江 《中国护理管理》 2010年第4期18-18,共1页
2009年7月19日,全国高等麻醉学教育研究会关于《麻醉专科护士培训、资格认证及岗位职责论证会》在太原市召开。
关键词 护士培训 岗位职责 资格认证 麻醉学 论证会 专科 2009年 教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SSH-ACLF Ⅱ评分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黄彤 赵昱博 杨玲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15-1619,共5页
目的 探讨中国重症乙型肝炎研究学组-慢加急性肝衰竭评分(COSSH-ACLFⅡ)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合并肝性脑病(HE)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4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并确诊的134例HBV-A... 目的 探讨中国重症乙型肝炎研究学组-慢加急性肝衰竭评分(COSSH-ACLFⅡ)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合并肝性脑病(HE)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4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并确诊的134例HBV-ACLF合并HE患者,根据随访90 d患者的生存状态分为生存组(n=60)和死亡组(n=74)。分别计算COSSH-ACLFⅡ评分、COSSH-ACLF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MELD-Na)评分和MELD 3.0评分,比较两组基础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及各模型评分等。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者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评分对HBV-ACLF合并HE患者预后预测的临床效能。结果 死亡组年龄[(56.09±10.52)岁]明显大于生存组[(49.23±11.57)岁](t=2.720,P=0.007)。死亡组中并发症发生率(上消化道出血、腹水)、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血肌酐、血尿素氮)均明显高于生存组(P值均<0.05)。死亡组COSSH-ACLFⅡ、COSSH-ACLF、MELD、MELD-Na和MELD 3.0评分均高于生存组(P值均<0.001)。将患者以COSSH-ACLFⅡ评分危险分层的3个区间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比较发现,COSSH-ACLFⅡ评分分值越高,患者病死率越高(χ^(2)=44.371,P<0.001)。根据ROC曲线分析结果,COSSH-ACLFⅡ评分评价HBV-ACLF合并HE患者90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3,95%CI为0.837~0.919。截断值为7.25时,敏感度90.5%,特异度78.7%,预测准确度85.07%。COSSH-ACLFⅡ的AUC(0.883)优于COSSH-ACLF(0.841)、MELD 3.0(0.733)、MELD-Na(0.723)、MELD(0.716)(P值均<0.05)。结论 采用COSSH-ACLFⅡ评分可提高预测HBV-ACLF合并HE患者90 d预后的准确度,COSSH-ACLFⅡ危险分层有助于简化患者病情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肝性脑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输注芬太尼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韩冲芳 聂丽霞 刘保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23-424,共2页
关键词 靶控输注 丙泊酚 静脉输注 芬太尼 静脉麻醉 BIS HRV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 被引量:6
5
作者 薛朝霞 张艳萍 刘保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7期392-392,共1页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盐酸普鲁卡因 比较 国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通道”心脏麻醉与术后早期拔管及术中知晓 被引量:2
6
作者 汪祖巾 阴泽民 +2 位作者 张文颉 那江 王建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68-369,共2页
关键词 心脏 麻醉 术后 早期拔管 术中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控输注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保江 王丽丽 韩冲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31-232,共2页
关键词 人工流产手术 丙泊酚 临床观察 手术麻醉 靶控输注 infusion 靶浓度控制输注 静脉给药方法 研究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体重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
8
作者 汪祖巾 韩冲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8期455-456,共2页
关键词 低体重婴儿 低体重幼儿 心内直视手术 麻醉 先天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镇静深度下瑞马唑仑对区域麻醉患者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林锋 郭志佳 +2 位作者 王春燕 张超 常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95-699,共5页
目的观察瑞马唑仑在不同镇静深度下对区域麻醉手术患者外显记忆(EM)和内隐记忆(IM)的影响。方法选择区域麻醉下择期手术患者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浅镇静组(... 目的观察瑞马唑仑在不同镇静深度下对区域麻醉手术患者外显记忆(EM)和内隐记忆(IM)的影响。方法选择区域麻醉下择期手术患者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浅镇静组(M组)和深镇静组(D组),每组17例。术中以0.1 mg·kg^(-1)·h^(-1)的起始剂量持续泵注瑞马唑仑1 mg/ml镇静,以0.1 mg·kg^(-1)·h^(-1)的梯度逐渐增加药量,M组维持BIS 60~80,D组维持BIS 40~60,术中在相应范围保持3 min以上,予以听词学习。停药后4~24 h记录简单问卷采访结果,包含测试和排除测试命中率、命中频率。使用加工分离程序(PDP)扩展测试模型评估EM和IM得分。记录镇静过程中托下颌面罩加压给氧,使用麻黄碱、阿托品等干预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简单问卷采访结果无特殊,包含测试和排除测试命中率与命中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组EM得分为0.041(-0.015~0.076),IM得分为0.198(0.043~0.353)。D组EM得分为0.080(0.004~0.151),IM得分为0.062(-0.003~0.114)。M组IM得分明显大于0(P<0.05)。两组镇静过程中未发生托下颌面罩加压给氧,使用麻黄碱、阿托品等干预的不良事件。结论瑞马唑仑在维持BIS 60~80的浅镇静状态下可以消除外显记忆,BIS 40~60的深镇静状态下可以同时消除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 瑞马唑仑 区域麻醉 加工分离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对重度抑郁症患者电休克治疗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薛孟迪 李治国 +2 位作者 王绍星 黄嘉轩 张彦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3-726,共4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对电休克治疗(ECT)重度抑郁症患者改善抑郁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ECT的重度抑郁症患者115例,男37例,女78例,年龄≥12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对电休克治疗(ECT)重度抑郁症患者改善抑郁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ECT的重度抑郁症患者115例,男37例,女78例,年龄≥12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组(E组,n=56)和对照组(C组,n=59)。E组在麻醉诱导时使用艾司氯胺酮0.3~0.5 mg/kg、丙泊酚0.3~1.0 mg/kg和琥珀胆碱0.5~1.25 mg/kg,C组在麻醉诱导时使用丙泊酚1~2 mg/kg和琥珀胆碱0.5~1.25 mg/kg。每次ECT过程中记录ECT指标(包括EEG抽搐时间、抽搐时间、刺激强度和抽搐能量指数)。在ECT前和ECT疗程结束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认知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评分。记录头疼、恶心、呕吐、头晕、谵妄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E组EEG抽搐时间明显延长(P<0.05),ECT疗程结束后MoCA评分下降≥1分和MMSE评分下降≥1分比例明显降低(P<0.05),恶心、呕吐和头晕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用于ECT重度抑郁症患者可改善治疗后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抑郁症 电休克治疗 艾司氯胺酮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腔导管拔管困难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春艳 曹定睿 +1 位作者 韩冲芳 刘德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568-568,共1页
关键词 硬膜外腔置管 拔管困难 麻醉 导管打结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转流下犬心肌c-fos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5
12
作者 薛朝霞 曹定睿 +4 位作者 刘保江 杨新卫 汪祖巾 梁法禹 阴泽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 研究冷心脏停搏液心肺转流 (CPB)下犬心肌损伤与c fos基因的表达。方法 10只犬分为实验组 (I组 ,n =6 )和对照组 (II组 ,n =4 )。I组动物施行全身低温心脏深低温 4℃St.Thomas液顺行灌注心停搏CPB ,II组动物在常温下施行不停跳... 目的 研究冷心脏停搏液心肺转流 (CPB)下犬心肌损伤与c fos基因的表达。方法 10只犬分为实验组 (I组 ,n =6 )和对照组 (II组 ,n =4 )。I组动物施行全身低温心脏深低温 4℃St.Thomas液顺行灌注心停搏CPB ,II组动物在常温下施行不停跳并行循环。取不同时点的右心房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并行循环前 ,两组动物心肌细胞均无Fos阳性核染色 ;血管内皮细胞均有少量阳性染色。I组主动脉阻断 6 0min、主动脉开放 2 0及 4 0min心肌细胞核Fos阳性率持续增加 ;各时点血管内皮细胞Fos阳性率明显增加 ,且以主动脉开放 4 0min最高。II组并行循环 10 0min时 ,心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Fos阳性率与并行前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而显著低于I组同时点。I组开放主动脉 4 0min时心肌超微结构存在损伤征象。结论  (1)冷心脏停搏液CPB下心肌存在一定的缺血 再灌注损伤 ;缺血和 (或 )低温诱导c fos的表达 ,再灌注则显著诱导心肌c fos的表达 ;(2 )血管内皮细胞c fos表达较心肌细胞迅速和强烈 ;(3)CPB本身亦可能诱导c fos基因的表达 ;(4)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转流 心肌损伤 C-FOS基因 CPB 麻醉 手术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呼吸暂停联合低水平PEEP通气策略在输尿管软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淑芳 田首元 +5 位作者 李超 张文颉 王鑫 张海滨 苏学森 苑昕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81-885,共5页
目的探讨间歇呼吸暂停联合低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策略对输尿管软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患者73例,男59例,女14例,年龄25~60岁,BMI 18~28 kg/m 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呼吸暂停联合低水平PEEP... 目的探讨间歇呼吸暂停联合低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策略对输尿管软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患者73例,男59例,女14例,年龄25~60岁,BMI 18~28 kg/m 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呼吸暂停联合低水平PEEP组(P组,n=25)、呼吸暂停组(A组,n=28)和对照组(C组,n=20)。P组术中采用呼吸暂停联合低水平PEEP(5 cmH 2 O)通气模式,A组术中采用传统呼吸暂停通气模式,C组术中采用常规通气模式。P组和A组于麻醉诱导前(T 0)、插管后10 min(T 1)、第1次呼吸暂停前(T 2)、最后1次呼吸暂停结束后即刻(T 3)和拔管后30 min(T 4)时,C组于T 0—T 1、术者第1次要求呼吸暂停前(T 2)、碎石结束后即刻(T 3)、T 4时记录基本生命体征并抽取桡动脉及颈内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术后24 h(T 5)时抽取颈内静脉血。记录T 0—T 4时PaCO 2、pH、氧合指数(OI)、脑氧饱和度(rSO 2)、脑氧摄取率(CERO 2)、动脉和颈内静脉血氧分压差(Pa-jvO 2)、动脉和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差(Sa-jvO 2);T 0、T 4—T 5时血清肺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静脉血清S100β蛋白含量、静脉血清肌钙蛋白(cTnT和cTnI)、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记录激光碎石时间和术者满意程度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T 3时A组PaCO 2明显升高、pH、OI明显降低(P<0.05)。与A组比较,T 3时P组PaCO 2明显降低、pH、OI明显升高(P<0.05)。三组不同时点rSO 2、CERO 2、Pa-jvO 2、Sa-jvO 2、CC16、S100β蛋白、cTnT、cTnI、Mb、CK-M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P组和A组激光碎石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者满意程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间歇呼吸暂停联合低水平PEEP(5 cmH 2 O)通气策略可安全地用于输尿管软镜手术,既保留了传统呼吸暂停通气策略的优势,同时减少了其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一种更优化的通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呼吸暂停 呼气末正压 通气策略 输尿管软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型乙酰胆碱受体在HEK293细胞上的表达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保仲 庄心良 +1 位作者 赵雪莲 李士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86-1189,共4页
目的 利用受体克隆技术 ,建立骨骼肌细胞乙酰胆碱受体 (m nAChR)的实验模型 ,以便进行各种药理研究。方法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编码小鼠m nAChR的α、β、γ、δ、ε亚基之cDNA分别重组于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cDNA3 1+ 上 ,用脂质体转... 目的 利用受体克隆技术 ,建立骨骼肌细胞乙酰胆碱受体 (m nAChR)的实验模型 ,以便进行各种药理研究。方法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编码小鼠m nAChR的α、β、γ、δ、ε亚基之cDNA分别重组于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cDNA3 1+ 上 ,用脂质体转染技术 ,将重组后的pcDNA3 1+ 导入HEK2 93细胞 ,使其细胞膜上表达胚胎型乙酰胆碱受体 (γ nAChR)和成年型乙酰胆碱受体 (ε nAChR) ,这样建立了两种m nAChR亚型的实验模型。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量转染细胞对该受体的内生配基乙酰胆碱的反应。结果 乙酰胆碱可激发转染细胞产生一内向电流 ,电流的大小与乙酰胆碱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HEK2 93细胞在转染后 2 4~ 72h内 ,其细胞膜上表达γ nAChR或ε nAChR ,用于进行各种药理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乙酰胆碱受体 HEK293细胞 脂质体 受体克隆 膜片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通过PI3K/Akt途径抑制人口腔癌细胞HN13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被引量:3
15
作者 常冰梅 肖瑞琳 +3 位作者 赵虹 杨小庆 张栋 王丽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18-1221,共4页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对人口腔鳞癌细胞HN13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常规条件下培养人口腔鳞癌细胞HN13,分为对照组(NC,不添加任何药物)、利多卡因低(40μmol/L)、中(400μmol/L)、高(4 000μmol/L)剂量组、阳性对照组(PC,100μmol/...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对人口腔鳞癌细胞HN13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常规条件下培养人口腔鳞癌细胞HN13,分为对照组(NC,不添加任何药物)、利多卡因低(40μmol/L)、中(400μmol/L)、高(4 000μmol/L)剂量组、阳性对照组(PC,100μmol/L顺铂),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OD值,分析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对HN13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PI3K/Akt途径中关键分子p-PI3K、p-Akt、Bcl-2等蛋白表达差异。结果:CCK-8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利多卡因400μmol/L、4 000μmol/L处理组细胞存活数减少(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400μmol/L、4 000μmol/L利多卡因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提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NC对照组相比,利多卡因处理后各组细胞中p-PI3K、p-Akt、Bcl-2表达明显降低(P<0.05),其中4 000μmol/L处理组与顺铂处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利多卡因通过抑制PI3K/Akt途径抑制HN13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人口腔癌细胞 增殖 凋亡 PI3K/AKT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减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鑫 张文颉 田首元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评价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 ATP通道)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减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取原代培养的新生1~3 d SD大鼠心肌细胞,在含有10%胎牛血清培养基中培养,细胞接种于6孔细胞培养板,采用随机数... 目的评价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 ATP通道)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减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取原代培养的新生1~3 d SD大鼠心肌细胞,在含有10%胎牛血清培养基中培养,细胞接种于6孔细胞培养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0):正常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AR组)、CGRP+缺氧复氧组(CGRP组)、CGRP+mitoK ATP通道阻滞剂(5-HD)+缺氧复氧组(5-HD组)、CGRP+CGRP受体阻滞剂CGRP 8-37+缺氧复氧组(CGRP 8-37组)。除C组,其余4组均缺氧3 h,复氧2 h;CGRP组缺氧前2 h加入终浓度为0.1 nmol/L CGRP;5-HD组于缺氧前2.5 h加入终浓度为500μmol/L 5-HD,30 min后加入终浓度为0.1 nmol/L CGRP;CGRP 8-37组于缺氧前2.5 h加入终浓度为1 nmol/L CGRP 8-37,30 min后加入终浓度为0.1 nmol/L CGRP。于缺氧复氧后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计算凋亡指数(AI)、乳酸脱氢酶(LDH)活性,JC-1荧光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变化,即JC-1多聚体/单聚体的比值。结果AR组AI明显高于C组(P<0.01)LDH活性明显强于C组(P<0.01),JC-1多聚体/单聚体的比值明显低于C组(P<0.01)。CGRP组和5-HD组AI明显低于AR组(P<0.05),LDH活性明显弱于AR组(P<0.01),JC-1多聚体/单聚体的比值明显高于AR组(P<0.01)。5-HD组和CGRP 8-37组AI明显高于CGRP组(P<0.01),LDH活性明显强于CGRP组(P<0.01),JC-1多聚体/单聚体的比值明显低于CGRP组(P<0.01)。结论CGRP可以激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膜CGRP受体,通过激活mitoK ATP通道,减少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细胞低氧 肌细胞 心脏 线粒体膜 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Gs蛋白参与瑞芬太尼诱发的大鼠痛觉过敏 被引量:6
17
作者 薛朝霞 胡古月 +1 位作者 师瑾 吕晓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39-742,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Gs蛋白在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6组(n=8),均做切口痛模型。对照组(I组)尾静脉泵注生理盐水;实验组(R组、C1组、C2组、U1组和U2组)均制备瑞芬太尼痛敏模型。R组:单... 目的:探讨脊髓Gs蛋白在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6组(n=8),均做切口痛模型。对照组(I组)尾静脉泵注生理盐水;实验组(R组、C1组、C2组、U1组和U2组)均制备瑞芬太尼痛敏模型。R组:单纯泵注瑞芬太尼;C1、C2组分别静注小剂量和中剂量μ受体拮抗剂(CTOP)+瑞芬太尼;U1组:小剂量CTOP+κ受体激动剂(U-50488)+瑞芬太尼;U2组:中剂量CTOP+U-50488+瑞芬太尼。测定各组大鼠给药前、后2 h热痛刺激潜伏时间(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及给药后大鼠脊髓Gs蛋白mRNA水平。结果:(1)行为学结果:与给药后I组相比,R组PWL明显缩短。与R组相比,C1、C2、U1和U2组PWL均延长,其中以U1组最为显著。(2)Gs蛋白结果:R组Gs mRNA水平较其余各组均高,C1、C2、U1和U2组Gs mRNA无差异。结论:瑞芬太尼诱发大鼠痛觉过敏时脊髓Gs mRNA表达增加。给予μ受体拮抗剂可使Gs mRNA水平降低,对抗瑞芬太尼诱发的痛敏效应。联合κ受体激动剂可获得更为明显的抗痛敏(或镇痛)效应,小剂量μ受体拮抗剂和κ受体激动剂较中等剂量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痛觉过敏 Gs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小潮气量机械通气在输尿管软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超 田首元 +5 位作者 刘淑芳 张文颉 王鑫 张海滨 苑昕 苏学森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79-783,共5页
目的评价极小潮气量机械通气策略对输尿管软镜手术患者术中心肺脑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74例,男59例,女15例,年龄25~60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根据不同通气方法随机分为三组... 目的评价极小潮气量机械通气策略对输尿管软镜手术患者术中心肺脑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74例,男59例,女15例,年龄25~60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根据不同通气方法随机分为三组:常规小潮气量机械通气组(C组,n=20)、间歇通气呼吸暂停组(A组,n=28)和极小潮气量机械通气组(M组,n=26)。术中呼吸参数设置:C组VT 6 ml/kg,RR 12次/分;A组VT 6 ml/kg,RR 12次/分,于碎石开始时暂停通气,碎石结束后恢复通气,最大暂停时间5 min,暂停次数依据碎石情况决定;M组VT 6 ml/kg,RR 12次/分,碎石开始时采用极小潮气量通气模式,VT 3 ml/kg,RR 24次/分,SpO2下降至95%时恢复正常通气。分别于麻醉前(T1)、手术开始前(T2)、碎石开始前(T3)、碎石结束后即刻(T4)、拔管后30 min(T5)行血气分析,记录pH、PaCO2,计算氧合指数(OI)、动-静脉氧分压差(Pa-jvO2)、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S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T1、T5、术后24 h(T6)采用ELISA法测定静脉血S100β蛋白、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cTnT)浓度。记录激光碎石时间、术者满意程度评分。记录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T4时C组和M组PaCO2明显降低,pH和OI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A组和M组激光碎石时间明显缩短,术者满意程度评分明显提高(P<0.05)。三组不同时点rSO2、CERO2、Pa-jvO2、Sa-jvO2、S100β、MB、CK-MB、cTnI、cTnT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极小潮气量机械通气策略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输尿管软镜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软镜手术 间歇通气呼吸暂停 极小潮气量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延迟性预处理联合早期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19
作者 杨玲 梁红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5-308,共4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延迟性预处理联合早期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n分别=10):假手术组(S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舒芬太尼延迟性预处理组(SF1组)、舒芬...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延迟性预处理联合早期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n分别=10):假手术组(S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舒芬太尼延迟性预处理组(SF1组)、舒芬太尼预处理组(SF2组)、舒芬太尼延迟—预处理组(SF1+SF2组)。缺血再灌注24h前,S组、I/R组和SF2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20ml,SF1组和SF1+SF2组静脉输注含5μg/kg舒芬太尼生理盐水20ml。采用夹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0min后再灌注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SF2组和SF1+SF2组在缺血再灌注前15min予舒芬太尼5μg/kg。监测缺血前即刻值和再灌注后30min,60min,120min时心率、平均动脉压,并计算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乘积及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测定缺血再灌注120min时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含量、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缺血前即刻值比较,除S组,各组再灌注各时相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乘积均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I/R组比较,SF1组、SF2组及SF1+SF2组cTnI、心肌梗死面积、Caspase-3含量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降低(P<0.05),SF1+SF2组低于SF1组、SF2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延迟性预处理联合早期预处理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较单独应用时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心肌缺血再灌注 延迟性预处理 早期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α-2b用于椎旁神经阻滞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2
20
作者 郭耀耀 薛朝霞 +5 位作者 南静静 郭述萍 杨保仲 吕洁萍 王肇云 张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830-833,839,共5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interferonα2b,IFNα2b)用于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预防效果。方法:HZ患者60例,分为干扰素(A组)和对照组(B组);A组在...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interferonα2b,IFNα2b)用于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预防效果。方法:HZ患者60例,分为干扰素(A组)和对照组(B组);A组在椎旁神经阻滞药物配方中加用IFNα-2b,B组除药物配方中未用IFNα2b外,余治疗同A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疼痛疗效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同时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Ig G水平;统计治疗后4周和12周末PHN发生率;治疗结束后患者对治疗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并统计治疗次数。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疗效优于B组(P<0.001),治疗次数少于B组(P<0.001),患者自评结果优于B组(P<0.001),治疗后4周末和12周末PHN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两组治疗后睡眠质量均得到改善(P<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外周血中CD3、CD4、CD4/CD8比值均升高,CD8水平降低,Ig G水平升高,且A组变化较B组显著(P<0.05)。结论:IFNα2b用于椎旁神经阻滞治疗HZ患者临床疗效确切,治疗后患者免疫功能可得到改善,能有效预防PHN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椎旁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 干扰素Α-2B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