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可逆电穿孔联合免疫治疗对不可切除胰腺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叶舰 杨峻峰 +1 位作者 杜丽文 刘建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77-2282,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不可逆电穿孔(IRE)联合免疫治疗对于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根据PRISMA指南完成,PROSPERO注册号:CRD42024531984。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 目的系统评价不可逆电穿孔(IRE)联合免疫治疗对于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根据PRISMA指南完成,PROSPERO注册号:CRD42024531984。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4年2月发表的关于IRE联合免疫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的相关文献。按照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评估文献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 5.3和Sta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篇研究,其中3篇前瞻性研究,2篇回顾性研究,1篇随机对照试验。共计376例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其中IRE治疗组222例,IRE联合免疫治疗组15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IRE联合免疫治疗相较于IRE治疗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HR=0.82,95%CI:0.72~0.92,P=0.001),延长总生存期(HR=0.86,95%CI:0.80~0.93,P=0.0001),以及增加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计数(MD=217.93,95%CI:192.87~242.99,P<0.00001),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但是在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OR=1.43,95%CI:0.76~2.72,P=0.27)及提高患者疾病客观缓解率(OR=1.49,95%CI:0.87~2.56,P=0.15)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RE联合免疫治疗安全有效,可以明显提高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总生存期与无进展生存期,增强患者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消融技术 免疫抑制法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黄酸诱导的小鼠神经管畸形基因表达趋势分析
2
作者 曹睿 卫凯鑫 +2 位作者 张晓娜 刘雨榕 张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59-870,共12页
目的·探究小鼠胚胎在视黄酸(retinoic acid,RA)诱导下产生神经管畸形的分子调控机制,揭示小鼠神经管闭合阶段基因表达规律。方法·基于已获得的小鼠胚胎神经管闭合关键期[胚胎发育第8.5日(embryonic day 8.5,E8.5)、E9.5、E10... 目的·探究小鼠胚胎在视黄酸(retinoic acid,RA)诱导下产生神经管畸形的分子调控机制,揭示小鼠神经管闭合阶段基因表达规律。方法·基于已获得的小鼠胚胎神经管闭合关键期[胚胎发育第8.5日(embryonic day 8.5,E8.5)、E9.5、E10.5]高质量脑泡转录组数据,利用短时间序列表达挖掘器(Short Time-series Expression Miner,STEM)软件分别得到RA处理组和正常组在3个时间点的基因表达趋势数据。对处理组与正常组基因表达趋势不一致的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并随机筛选候选基因以验证测序数据可靠性。利用RA诱导构建神经管畸形小鼠模型,分为处理组和正常组,每组各9只。处理组和正常组孕鼠在E7.5分别接受28 mg/kg RA和香油灌胃处理,在E8.5、E9.5、E10.5收集胎鼠脑泡组织,对筛选的候选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验证。结果·正常组共检测出18255个基因的表达量数据,处理组共检测出19037个基因的表达量数据;正常组基因可归纳至7个具有显著意义的表达模式中,处理组基因可归纳至6个具有显著意义的表达模式中;正常组和处理组检测到表达的基因数目足够、表达的模式相似,具有可比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正常组中呈现上升表达趋势但在处理组中呈现下降表达趋势的基因共有46个,在生物学过程层面富集在器官发育、神经元凋亡的正负调控、少突胶质细胞增殖、成纤维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等;在细胞组分层面,主要参与组成细胞、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在分子功能层面,主要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结合有关。正常组中呈现下降表达趋势而在处理组中呈现上升表达趋势的61个基因,在生物学过程层面富集在细胞溶解、氨基酸/离子转运等功能上;在细胞组分层面,富集在胞内分子、皮质颗粒、胞外区域、细胞间隙等;在分子功能层面,与一系列酶及转运蛋白的活性有关。RT-qPCR验证结果显示转录组测序数据真实可靠。结论·RA干预使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基因表达失调和应激反应,导致胚胎发育异常,机体自我保护相关信号通路激活,维持胚胎正常发育的基因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酸 神经管畸形 基因表达 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静脉剥夺术与门静脉栓塞治疗剩余肝体积不足肝癌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3
作者 闫凯峰 胡小杰 刘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64-2472,共9页
目的系统性评价肝静脉剥夺术(LVD)与门静脉栓塞(PVE)治疗剩余肝体积(FLR)不足的肝脏恶性肿瘤的效果及预后。方法本研究根据PRISMA指南完成,PROSPERO注册号:CRD42024533292。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知... 目的系统性评价肝静脉剥夺术(LVD)与门静脉栓塞(PVE)治疗剩余肝体积(FLR)不足的肝脏恶性肿瘤的效果及预后。方法本研究根据PRISMA指南完成,PROSPERO注册号:CRD42024533292。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关于LVD与PVE效果比较的所有文献。根据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文献标准,筛选相关文献,评估文献质量,提取相关LVD与PVE的临床对比资料,整理并分析数据。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均为队列研究),含644例患者(LVD组245例,PVE组39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栓塞后FLR增长率(SMD=0.84,95%CI:0.59~1.09)、栓塞后FLR每日增长体积(SMD=1.19,95%CI:0.64~1.73)、栓塞后并发症发病率(RR=1.59,95%CI:1.06~2.38)、栓塞与二期手术间隔时间(SMD=-0.81,95%CI:-1.32~-0.29)和二期手术完成率(RR=1.09,95%CI:1.01~1.18)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LVD相较于PVE能够使患者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达到手术指征的FLR,从而降低疾病进展的发生率以及解决肥大不足的问题,达到更高的二期手术切除率,从而使更多的肝癌患者受益。并且,LVD在二期手术中具有和PVE相似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静脉剥夺 门静脉栓塞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TL1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4
作者 徐泽宇 莱智勇 +3 位作者 任益凡 武锋 彭雨婷 徐钧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39,共7页
目的探讨PAT家族蛋白1(PATL1)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PATL1在泛癌、胃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实验评估40例人胃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PA... 目的探讨PAT家族蛋白1(PATL1)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PATL1在泛癌、胃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实验评估40例人胃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PATL1的表达水平;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PATL1对胃癌患者预后情况;在胃癌细胞株AGS中转染PATL1干扰载体,RT-qPCR实验评估干扰效果,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Transwell实验及划痕愈合实验检测PATL1对AG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干扰PATL1后对胃癌细胞中细胞-髓细胞瘤病病毒致癌基因(c-Myc),自噬相关蛋白7(ATG7)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RT-qPCR实验显示,PATL1在人胃癌组织中表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01),并且PATL1与肠型胃癌患者预后有相关性(P<0.0001)。敲低PATL1后,增殖、迁移的胃癌细胞数目减少(P<0.05)。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结果显示敲低PATL1后c-Myc、ATG7蛋白表达水平也随之下降(P<0.05)。结论PATL1可能通过与c-Myc、ATG7相互串扰抑制了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增殖 迁移 PATL1 自噬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合并新发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倩 冯永亮 +1 位作者 王妍 魏志刚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780-2786,共7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PC)合并新发糖尿病(DM)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定义PC高危人群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426例PC病例,将其分为新发DM组(病程≤2年,n=74)、长期DM组(病程>2年,n=50)及单纯P... 目的探讨胰腺癌(PC)合并新发糖尿病(DM)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定义PC高危人群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426例PC病例,将其分为新发DM组(病程≤2年,n=74)、长期DM组(病程>2年,n=50)及单纯PC组(无DM,n=302),收集其基本人口学资料、吸烟饮酒史、既往史、家族史、DM用药情况、临床特征(首发症状、肿瘤直径、肿块位置、胰管扩张、手术切除情况)及生化指标(FPG、CA19-9、CA125),同时对PC合并DM行手术切除者的血糖情况进行随访,时间为术后半年。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426例PC患者中,68.3%为男性,31.7%为女性,PC合并DM人群中,新发DM占59.7%。较长期DM组,新发DM组发病年龄低(t=-2.041,P=0.043),合并高血压(χ^(2)=3.950,P=0.047)、DM家族史(χ^(2)=3.893,P=0.048)比例低,FPG水平低(Z=-2.740,P=0.005),吸烟者比例高(χ^(2)=7.032,P=0.008),体质量变化明显(Z=-2.161,P=0.031),肿瘤直径大(Z=-2.269,P=0.023),伴胰管扩张者比例高(χ^(2)=4.870,P=0.027),两组患者在DM用药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6,P<0.05)。对目标人群随访半年后,新发DM手术组血糖改善者7例(36.8%),长期DM手术组0例。较单纯PC组,新发DM组发病年龄低(t=-0.273,P=0.039),BMI水平稍高(t=-2.139,P=0.033),体质量变化明显(Z=-2.262,P=0.024),合并高血压比例高(χ^(2)=17.438,P<0.001),FPG水平高(Z=-8.322,P<0.001),胰管扩张者比例高(χ^(2)=3.983,P=0.046)。结论PC患者中,合并新发DM者发病年龄相对较低,有吸烟史、无DM家族史、伴体重明显下降、FPG水平难控制、伴胰管扩张的新发DM患者可能是PC高危人群,应注意早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糖尿病 病理学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胆道系统引流管更换技术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安红 张瑞昕 +9 位作者 马杰 邱博 伊鑫 鲁志华 郑立杰 董汉光 韩田 张丽 姜远辉 徐钧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542-2545,共4页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下胆道系统引流管更换的初步应用结果,提出相应的技术要点,探讨操作策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20年8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60例通过超声引导下进行胆道系统引流管更换的患者的临...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下胆道系统引流管更换的初步应用结果,提出相应的技术要点,探讨操作策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20年8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60例通过超声引导下进行胆道系统引流管更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操作过程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对操作技术和临床应用进行总结。结果60例患者中,沿原窦道成功完成引流管更换58例,成功率96.67%,其中扩张窦道置入粗级别引流管47例,置入原型号引流管11例。平均操作时间为15.8(12.0~19.0)min,需用局部麻醉剂。28例为PTCD引流,23例为胆囊引流,9例为T管引流,均引流胆汁。术后观察引流情况,均较前好转,有效率100%,术后回访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超声引导下引流管更换简便、安全、可行,为其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介入性 胆道外科手术 引流术 穿刺术 引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在胆囊癌中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成亚飞 王斌 王世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900-1904,共5页
microRNA(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体内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成熟的miRNA由20~25个核苷酸序列组成。近些年随着研究者对miRNA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预后、化疗耐药以及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对miRN... microRNA(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体内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成熟的miRNA由20~25个核苷酸序列组成。近些年随着研究者对miRNA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预后、化疗耐药以及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对miRNA在胆囊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微RNAS 诊断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铁死亡和自噬研究酒精的致肝脏细胞损伤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祝子鹤 张茜茜 +2 位作者 张骞骞 刘立新 徐钧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65-1272,共8页
目的:探索不同浓度酒精作用不同时间对肝细胞、肝星状细胞和肝母细胞瘤细胞铁死亡和自噬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800 mmol/L)酒精处理AML12小鼠肝细胞株24、48和72 h,处理JS-1小鼠肝星状细胞株和HepG2人肝母细胞瘤细胞株24和... 目的:探索不同浓度酒精作用不同时间对肝细胞、肝星状细胞和肝母细胞瘤细胞铁死亡和自噬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800 mmol/L)酒精处理AML12小鼠肝细胞株24、48和72 h,处理JS-1小鼠肝星状细胞株和HepG2人肝母细胞瘤细胞株24和48 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脂质沉积;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测定细胞损伤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活化相关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胶原沉积相关蛋白Ⅰ型胶原(Col Ⅰ),铁死亡相关蛋白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和铁蛋白重链1(FTH1),以及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蛋白水平。结果:(1)酒精抑制AML12细胞活力与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升高相关,脂质沉积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增加(P<0.05),酒精作用24 h后LDH释放显著增多(P<0.01),FTH1和SLC7A11蛋白表达在24 h显著下调(P<0.01),LC3-Ⅱ/LC3-Ⅰ比值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0.01)。(2)50、100和150 mmol/L酒精处理24 h后JS-1细胞活力增强,而酒精处理48 h后细胞活力则受到显著抑制;50和100 mmol/L酒精处理JS-1细胞24和48 h后TGF-β1、α-SMA和SLC7A11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各浓度酒精处理后Col Ⅰ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GPX4和FTH1表达及LC3-Ⅱ/LC3-Ⅰ比值随时间延长而降低(P<0.01)。(3)酒精对HepG2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随时间延长而增强,细胞脂质沉积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增加(P<0.01),FTH1和GPX4蛋白表达随时间延长而下调(P<0.01),随酒精浓度增加而下调(P<0.05),酒精处理组SCL7A11蛋白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结论:(1)酒精抑制AML12细胞活力时,铁死亡减弱,自噬增强。(2)低浓度酒精通过增强自噬促进JS-1细胞的活化增殖,而高浓度酒精抑制其活化增殖,且增强SLC7A11下调所致的铁死亡;酒精处理的JS-1细胞自噬强度随时间延长而减弱,铁死亡则依赖时间积累而增强。(3)酒精通过铁死亡增强和自噬受损而抑制HepG2细胞活力和促进脂质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 肝细胞 肝星状细胞 肝母细胞瘤细胞 铁死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体肝脏附属肝右动脉变异肝移植术后肝假性动脉瘤形成伴胆漏胆管出血1例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韩田 张瑞 +2 位作者 史志勇 张丽 徐钧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818-2820,共3页
1病例资料男性患者,56岁,因“门静脉血栓、门静脉海绵样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021年1月26日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原位肝移植手术。供肝修整时在肝固有动脉右侧,游离出附属肝右动脉(图1)。肝移植手术中动脉重建时端对端... 1病例资料男性患者,56岁,因“门静脉血栓、门静脉海绵样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021年1月26日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原位肝移植手术。供肝修整时在肝固有动脉右侧,游离出附属肝右动脉(图1)。肝移植手术中动脉重建时端对端吻合供受体肝固有动脉,端对端吻合受体胃十二指肠动脉与供体附属肝右动脉,使用7-0 prolene缝线分别连续缝合动脉前后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动脉 动脉瘤 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微创干预策略 被引量:4
10
作者 郑琦 刘建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909-1912,共4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消化系统常见的危重疾病,病情进展快,临床转归多样,病死率较高。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SAP的外科干预策略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外科干预模式正朝着微创化、多学科化和个体化方向发展。目前,创伤递升分阶段治疗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消化系统常见的危重疾病,病情进展快,临床转归多样,病死率较高。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SAP的外科干预策略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外科干预模式正朝着微创化、多学科化和个体化方向发展。目前,创伤递升分阶段治疗理念和延迟干预理念已经获得了临床医生的普遍认可和接受。准确把握外科干预指征、重视外科干预时机的选择、选择合理的外科干预方式已成为临床上SAP外科干预治疗的关键。注重多学科团队协作与个体化原则,正确认识微创干预的作用与地位,有利于进一步提高SAP患者的整体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癌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丽文 刘建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65-2969,共5页
胆囊癌(GBC)是一种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由于该疾病早期缺乏典型症状,患者在确诊时大多已进展至中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在现有的辅助治疗方法中,靶向治疗是一种特异性较高且副作用较小的治... 胆囊癌(GBC)是一种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由于该疾病早期缺乏典型症状,患者在确诊时大多已进展至中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在现有的辅助治疗方法中,靶向治疗是一种特异性较高且副作用较小的治疗手段,对多种癌症的预后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本文通过研究GBC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对GBC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潜在靶点及靶向药物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GBC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信号传导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内胆管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和治疗 被引量:1
12
作者 贺康丽 刘宏 李星悦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29-1933,共5页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第二大原发性肝癌,极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预后,还决定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归纳并总结近年国内外ICC的相关文献,阐述了预测ICC淋巴结转移的血清学指标及影像学指标;可接受根治性手...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第二大原发性肝癌,极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预后,还决定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归纳并总结近年国内外ICC的相关文献,阐述了预测ICC淋巴结转移的血清学指标及影像学指标;可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患者的在选择淋巴结切除术及术后辅助治疗方面存在的争议;不可手术的晚期ICC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ICC患者的治疗及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好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上皮癌 淋巴结转移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移植无肝期研究进展
13
作者 韩田 张丽 +5 位作者 常庆尧 李想 贺晓鹏 闫哲宁 高琳 徐钧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146,共5页
随着肝移植手术器械、方法和技术不断发展,其疗效日益提升,但无肝期时间的长短仍是影响肝移植效果的重要因素。大鼠是肝移植相关基础研究的主要动物模型之一,本文就延长大鼠肝移植无肝期持续时间及缩短大鼠肝移植无肝期操作时间的方法,... 随着肝移植手术器械、方法和技术不断发展,其疗效日益提升,但无肝期时间的长短仍是影响肝移植效果的重要因素。大鼠是肝移植相关基础研究的主要动物模型之一,本文就延长大鼠肝移植无肝期持续时间及缩短大鼠肝移植无肝期操作时间的方法,包括吸入性七氟烷麻醉、颈静脉留置针补液、无肝期前夹闭腹主动脉、无肝期前门静脉注入生理盐水、脾脏皮下转位术、肝食管动脉电凝离断、肝上下腔静脉磁环吻合、肝上下腔静脉套管吻合、肝上下腔静脉支架吻合、门静脉快速连接装置套管、肝下下腔静脉保留肝脏组织环套管进行综述,为延长大鼠无肝期持续时间,提高无肝期操作效率,提升大鼠肝移植成功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移植 无肝期 下腔静脉 门静脉 补液 磁环吻合 支架吻合 套管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