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4在实验性肝细胞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立新 孙凌云 +1 位作者 郭晓红 张骞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7-143,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两种细胞因子所致体外培养的肝细胞损伤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4(IGFBP2、IGFBP4)的表达变化,探讨IGFBP2和IGFBP4在肝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对人肝细胞株HL-770... 目的:通过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两种细胞因子所致体外培养的肝细胞损伤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4(IGFBP2、IGFBP4)的表达变化,探讨IGFBP2和IGFBP4在肝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对人肝细胞株HL-7702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TNF-α、TGF-β1两种处理因素作用24 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其IGFBP2和IGFBP4的表达变化,再在相同处理培养条件下用MTT比色法检测两种细胞因子对肝细胞抑制率的影响。根据MTT及预实验结果选择TNF-α20μg/L作用于人肝细胞株48h,采用Annexin-Ⅴ/PI双染色流式细胞分析法和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IGFBP2、IGFBP4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在TNF-α20μg/L组和TGF-β14μg/L组表达最强,且与肝细胞抑制率呈正相关关系(P<0.05 orP<0.01)。TNF-α20μg/L处理48 h后肝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IGFBP2、IGFBP4参与了肝细胞的损伤过程,在TNF-α、TGF-β1介导的肝细胞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类 肝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影增强超声内镜鉴别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王乐 刘立新 郭晓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46-2251,共6页
目的系统分析造影增强超声内镜(CE-EUS)对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公开发表的采用CE-EUS鉴别诊断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 目的系统分析造影增强超声内镜(CE-EUS)对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公开发表的采用CE-EUS鉴别诊断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期限截至2018年12月31日,对文献进行二次筛选、评分及数据提取,然后采用Meta-Disc1.4及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0篇文献,共计1888例患者,CE-EUS对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的汇总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分别为86%[95%可信区间(95%CI):83%~89%],93%(95%CI:92%~95%),12.01(95%CI:9.72~14.85),0.16(95%CI:0.10~0.26),76.12(95%CI:54.50~106.31),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655。阈值效应检验、Meta回归分析及敏感性分析均未找到异质性来源。剔除引起异质性的4篇文献后,所有纳入文献异质性降至可接受范围内,Meta分析结果无明显变化。结论CE-EUS对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具有良好的鉴别诊断价值,其在临床的普及应用可能提高胰腺癌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胰腺炎 胰腺癌 Meta分析(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抑制IGFBPrP1表达对肝星状细胞株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立新 邱志红 张骞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48-250,共3页
目的利用化学合成的siRNA抑制肝星状细胞(HSC)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BPrP1)基因的表达,观察其对HSC产生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以明确IGFBPrP1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地位。方法 (1)化学合成2对针对IGFBPrP1基因的siRNAs... 目的利用化学合成的siRNA抑制肝星状细胞(HSC)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BPrP1)基因的表达,观察其对HSC产生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以明确IGFBPrP1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地位。方法 (1)化学合成2对针对IGFBPrP1基因的siRNAs,转染肝星状细胞株HSC-T6,筛选抑制率较高的siRNA用于干扰实验;(2)将HSC-T6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IGFBPrP1 siRNA干扰组。将筛选的抑制效率较高的siRNA转染HSC-T6,Western Blot检测其IGFBPrP1、Ⅰ型胶原(ColⅠ)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1)将2对IGFBPrP1 siRNA转染HSC,筛选出能高效抑制IGFBPrP1表达的siRNA;(2)与正常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IGFBPrP1 siRNA干扰组能明显抑制IGFBPrP1、ColⅠ和FN的表达(F=48.018、81.246、43.850,P<0.01)。结论 IGFBPrP1 siRNA能特异性抑制HSC中IGFBPrP1的表达,进而使HSC中ECM的重要成分ColⅠ和FN合成和分泌减少,故IGFBPrP1可在肝纤维化中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小分子干扰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类 肝细胞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沉默Smad3对肝星状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晓兵 郭晓红 +1 位作者 刘立新 张骞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76-1381,共6页
目的:观察Smad3小干扰RNA(siRNA-Smad3)沉默肝星状细胞(HSCs)Smad3基因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肝星状细胞株HSCs-T6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siR-NA-Smad3转染组。siRNA-Smad3转染HSCs细胞株,转... 目的:观察Smad3小干扰RNA(siRNA-Smad3)沉默肝星状细胞(HSCs)Smad3基因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肝星状细胞株HSCs-T6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siR-NA-Smad3转染组。siRNA-Smad3转染HSCs细胞株,转染不同时间后,CCK-8检测HSCs增殖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HSCs凋亡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SCs凋亡相关蛋白P53和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1)24 h、48 h、72 h siRNA-Smad3转染组HSCs增殖受到显著抑制且凋亡明显增多(P<0.01)。(2)转染48 h后,siRNA-Smad3转染组P53蛋白表达显著增多,Bcl-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论:siRNA-Smad3沉默Smad3基因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显著抑制HSCs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可能通过上调凋亡相关蛋白P53表达、下调Bcl-2的表达来发挥诱导凋亡的作用;Smad3沉默有望成为抗肝纤维化治疗的一个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SMAD3 肝星状细胞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IGFBPrP1抗体对小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丽霞 刘立新 +1 位作者 张海燕 张骞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85-2190,共6页
目的:明确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BPrP1)抗体能否预防硫代乙酰胺(TAA)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形成,同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C57BL/6野生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TAA4周组和TAA+抗IGFBPrP1抗体4周组,每组8只,... 目的:明确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BPrP1)抗体能否预防硫代乙酰胺(TAA)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形成,同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C57BL/6野生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TAA4周组和TAA+抗IGFBPrP1抗体4周组,每组8只,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磷酸化Smad2/3(p-Smad2/3)、纤维连接蛋白(FN)、Ⅰ、Ⅲ型胶原(collagenⅠ、Ⅲ)及IGFBPrP1的表达。结果:TAA4周组肝损伤严重,α-SMA、TGF-β1、Smad3、p-Smad2/3、FN、collagenⅠ、Ⅲ及IGFBPrP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AA+抗IGFBPrP1抗体4周组肝损伤减轻,上述各指标表达均低于TAA4周组(P<0.01)。IGFBPrP1与TGF-β1、Smad3、p-Smad2/3、FN及collagenⅠ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抗IGFBPrP1抗体可预防TAA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形成,其机制为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和减少细胞核内p-Smad2/3的表达、抑制TGF-β1/Smad3信号通路,进而导致细胞外基质在肝组织中沉积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抗体 细胞外基质 转化生长因子β SMA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铁死亡和自噬研究酒精的致肝脏细胞损伤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祝子鹤 张茜茜 +2 位作者 张骞骞 刘立新 徐钧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65-1272,共8页
目的:探索不同浓度酒精作用不同时间对肝细胞、肝星状细胞和肝母细胞瘤细胞铁死亡和自噬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800 mmol/L)酒精处理AML12小鼠肝细胞株24、48和72 h,处理JS-1小鼠肝星状细胞株和HepG2人肝母细胞瘤细胞株24和... 目的:探索不同浓度酒精作用不同时间对肝细胞、肝星状细胞和肝母细胞瘤细胞铁死亡和自噬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800 mmol/L)酒精处理AML12小鼠肝细胞株24、48和72 h,处理JS-1小鼠肝星状细胞株和HepG2人肝母细胞瘤细胞株24和48 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脂质沉积;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测定细胞损伤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活化相关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胶原沉积相关蛋白Ⅰ型胶原(Col Ⅰ),铁死亡相关蛋白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和铁蛋白重链1(FTH1),以及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蛋白水平。结果:(1)酒精抑制AML12细胞活力与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升高相关,脂质沉积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增加(P<0.05),酒精作用24 h后LDH释放显著增多(P<0.01),FTH1和SLC7A11蛋白表达在24 h显著下调(P<0.01),LC3-Ⅱ/LC3-Ⅰ比值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0.01)。(2)50、100和150 mmol/L酒精处理24 h后JS-1细胞活力增强,而酒精处理48 h后细胞活力则受到显著抑制;50和100 mmol/L酒精处理JS-1细胞24和48 h后TGF-β1、α-SMA和SLC7A11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各浓度酒精处理后Col Ⅰ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GPX4和FTH1表达及LC3-Ⅱ/LC3-Ⅰ比值随时间延长而降低(P<0.01)。(3)酒精对HepG2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随时间延长而增强,细胞脂质沉积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增加(P<0.01),FTH1和GPX4蛋白表达随时间延长而下调(P<0.01),随酒精浓度增加而下调(P<0.05),酒精处理组SCL7A11蛋白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结论:(1)酒精抑制AML12细胞活力时,铁死亡减弱,自噬增强。(2)低浓度酒精通过增强自噬促进JS-1细胞的活化增殖,而高浓度酒精抑制其活化增殖,且增强SLC7A11下调所致的铁死亡;酒精处理的JS-1细胞自噬强度随时间延长而减弱,铁死亡则依赖时间积累而增强。(3)酒精通过铁死亡增强和自噬受损而抑制HepG2细胞活力和促进脂质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 肝细胞 肝星状细胞 肝母细胞瘤细胞 铁死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囊渗透压泵控释rmIGFBPrP1对小鼠肝肾组织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冯建文 刘立新 +1 位作者 张海燕 张骞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827-832,836,共7页
目的胶囊渗透压泵植入野生型小鼠皮下并持续恒量释放重组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rmIGFBPrP1),观察小鼠肝肾纤维化相关指标的表达,探讨rmIGFBPrP1对小鼠肝肾组织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意义。方法将清洁级雄性C57BL/6野生型小鼠... 目的胶囊渗透压泵植入野生型小鼠皮下并持续恒量释放重组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rmIGFBPrP1),观察小鼠肝肾纤维化相关指标的表达,探讨rmIGFBPrP1对小鼠肝肾组织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意义。方法将清洁级雄性C57BL/6野生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采用胶囊渗透泵控释rmIGFBPrP1制备肝纤维化模型。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肾病理改变及胶原纤维沉积状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肾组织中IGFBPrP1、Smad3、p-Smad2/3、Ⅲ型胶原(CollagenⅢ)的表达和分布。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肝组织中胶原纤维含量增多,IGFBPrP1、Smad3、p-Smad2/3、CollagenⅢ表达增强(P<0.01)。模型组肾组织中仅IG-FBPrP1表达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有所增加,胶原纤维和其他指标表达未见差异(P>0.05)。TUNEL结果显示模型组肝细胞凋亡率增高,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源性IGFBPrP1可促进小鼠肝细胞凋亡和肝纤维化的形成,而对小鼠肾组织影响甚微。IGFBPrP1致小鼠脏器组织纤维化可能具有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 肝硬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制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侯捷 刘立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24-2630,共7页
目的系统分析益生菌制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价值。方法检索2017年12月前在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等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益生菌制剂治疗NAFLD的随机对照试验。对检索结果... 目的系统分析益生菌制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价值。方法检索2017年12月前在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等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益生菌制剂治疗NAFLD的随机对照试验。对检索结果进行二次筛选、纳入研究风险偏移评估及信息提取后,采用RevMan 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随机对照试验、599例NAFLD患者,结果显示:益生菌制剂可明显改善NAFLD患者的ALT(MD=-15. 23,95%CI:-19. 63~-10. 82,P <0. 000 01)、AST(MD=-17. 08,95%CI:-24. 23~-9. 92,P <0. 000 01)、GGT(MD=-20. 49,95%CI:-26. 23~-14. 74,P <0. 000 01)、TG(MD=-0. 12,95%CI:-0. 24~-0. 01,P=0. 04)、TC(MD=-0. 33,95%CI:-0. 56~-0. 11,P=0. 003)、HDL(MD=-0. 07,95%CI:-0. 14~-0. 01,P=0. 03)、TNFα(MD=-0. 38,95%CI:-0. 52~-0. 24,P <0. 000 01)和HOMA-IR(MD=-0. 39,95%CI:-0. 53~-0. 24,P <0. 000 01)水平。益生菌制剂对BMI(MD=-0. 73,95%CI:-1. 91~0. 46,P=0. 23)和LDL(MD=-0. 30,95%CI:-0. 60~0. 01,P=0. 06)水平无明显作用。结论益生菌制剂可显著降低NAFLD患者的肝脏转氨酶、血脂、炎症因子及胰岛素抵抗水平,对NAFLD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有益菌种 治疗结果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华强 刘立新 郭晓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19-1625,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存在及严重程度与结直肠腺瘤(CRA)和结直肠癌(CRC)发生风险的关联性。方法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2019年12月前公开发表的有... 目的系统评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存在及严重程度与结直肠腺瘤(CRA)和结直肠癌(CRC)发生风险的关联性。方法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2019年12月前公开发表的有关NAFLD与CRA和CRC发生风险关系的中英文文献。对检索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二次筛选、质量评价及相关数据的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项纵向队列研究和18项横断面研究,包括130271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NAFLD患者发生CRA(aOR=1.27,95%CI:1.18-1.36,P<0.00001)以及进展期CRA/CRC(aOR=1.45,95%CI:1.27-1.65,P<0.00001)的风险增加。NAFLD的严重程度会影响这种相关性:NASH和/或进展期肝纤维化的患者发生CRA/CRC的风险明显增加(aOR=1.93,95%CI:1.61-2.31,P<0.00001)。结论NAFLD的存在与CRA和CRC发生风险的增加相关,而且NAFLD严重程度越高,CRA和CRC的发生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结直肠肿瘤 Meta分析(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文沛 张海燕 刘立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31-1435,共5页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相关肝细胞癌(HCC)是指在长期AIH的基础上发生的HCC,其发病率较低(0~6%)。高龄、男性、糖尿病、酒精使用、AIH反复复发与持续ALT异常、免疫抑制治疗和治疗失败及长期肝硬化状态等可能是AIH患者发生HCC的危险因素。...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相关肝细胞癌(HCC)是指在长期AIH的基础上发生的HCC,其发病率较低(0~6%)。高龄、男性、糖尿病、酒精使用、AIH反复复发与持续ALT异常、免疫抑制治疗和治疗失败及长期肝硬化状态等可能是AIH患者发生HCC的危险因素。肝硬化是AIH发生HCC的重要阶段。AIH进展到肝硬化后,HCC发病率显著升高。目前国内外关于AIH发生HCC的机制鲜有报道,可能与肝硬化诱导下特异性分子生物学特征(染色体、端粒、基因等)的改变、细胞死亡-炎症-癌症途径及肠道微生态紊乱等有关。及时识别AIH可能发展为HCC的高危人群并加强干预、随访和监测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肝细胞 肝硬化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慢性肝病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韩宇航 刘立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28-936,共9页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慢性肝病已经上升为全球主要的疾病和死亡原因之一,据估计,中国有超过五分之一的人口受到某种形式肝病的影响,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慢性肝病已经上升为全球主要的疾病和死亡原因之一,据估计,中国有超过五分之一的人口受到某种形式肝病的影响,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在我国,随着乙肝疫苗的接种以及抗病毒药物的应用,乙型病毒肝炎的病例数量较前减少。相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性肝病(包括ALD和NAFLD)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最终导致终末期肝病(肝硬化和HCC)的病例增多[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酒精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纤维化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BPrP1 siRNA诱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凋亡及其机制
12
作者 张丽丽 郭晓红 +1 位作者 刘立新 张骞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965-969,979,共6页
目的研究IGFBPrP1 siRNA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分别设立: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IGFBPrP1 siRNA转染组。IGFBPrP1 siRNA转染大鼠肝星状细胞,转染不同时间后,用CCK-8试... 目的研究IGFBPrP1 siRNA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分别设立: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IGFBPrP1 siRNA转染组。IGFBPrP1 siRNA转染大鼠肝星状细胞,转染不同时间后,用CCK-8试剂盒检测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变化,AnnexinV/PI双标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P53及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1)IGFBPrP1 siRNA转染大鼠肝星状细胞不同时间(24、48、72 h)后,转染组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且凋亡率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IGFBPrP1 siRNA转染大鼠肝星状细胞48 h后,与正常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组P53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增高(P<0.01);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 IGFBPrP1 siRNA能显著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且能促进其凋亡;上调P53的表达,下调Bcl-2的表达可能是IGFBPrP1 siRNA诱导大鼠肝星状细胞凋亡的途径之一;推测抑制IGFBPrP1的表达有可能成为治疗肝纤维化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 肝星状细胞 肝硬化 RNA小分子干扰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BPrP1与硫代乙酰胺对小鼠肝组织的影响及其机制
13
作者 栗素芳 刘立新 张海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1885-1889,共5页
目的:通过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BPrP1)与硫代乙酰胺(TAA)对小鼠肝组织影响的研究,明确IGFBPrP1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清洁级C57BL/6野生型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重组小鼠IGFBPrP1(rmIGFBPrP... 目的:通过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BPrP1)与硫代乙酰胺(TAA)对小鼠肝组织影响的研究,明确IGFBPrP1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清洁级C57BL/6野生型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重组小鼠IGFBPrP1(rmIGFBPrP1)4周组、TAA2周组及TAA4周组,每组8只。取肝组织行HE、苦味酸-天狼星红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rmIGFBPrP14周组肝细胞广泛脂肪变性,TAA2周组出现纤维组织增生,TAA4周组病理改变较TAA2周组严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mIGFBPrP14周组、TAA2周组和TAA4周组IGFBPr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p-Smad2/3、Ⅲ型胶原(ColⅢ)、I型胶原(ColⅠ)、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增高(P<0.05)。rmIGFBPrP14周组IGFBPrP1、ColⅠ和FN的表达与TAA2周组无显著差异。结论:IGFBPrP1在TAA诱导的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作为独立致病因子引起小鼠肝组织中细胞外基质生成增多,且该作用是通过TGF-β1/Smad3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相关蛋白质1 硫代乙酰胺 细胞外基质 转化生长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