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5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9
1
作者 王芳 王春芳 闫建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83-787,共5页
背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眼部并发症及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了解与DR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对其防治有重要意义. 目的 调查健康体检人群45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中DR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收集2010... 背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眼部并发症及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了解与DR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对其防治有重要意义. 目的 调查健康体检人群45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中DR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收集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参加体检的7300人的资料,45岁以上者共5012人行双眼免扩瞳眼底照相,其中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574例,按本研究纳入标准纳入480例进行问卷调查,计算糖尿病及DR的患病率,对糖尿病患者中不同影响因素与DR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糖尿病患者眼底照片清晰者480例(480/574),占83.6%,其中DR 95例(95/480),占19.8%;45~55岁组DR患者占14.3%,>55 ~ 65岁组占19.4%,>65 ~75岁组占23.7%,>75岁占21.5%,不同年龄组DR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824,P=0.281).糖尿病病程≤5年、>5 ~ 10年、>10 ~ 15年、>15 ~ 20年、>20年DR的患病率分别为11.8% 、13.2% 、15.4%、27.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518,P=0.000);体质量指数(BMI)<18.5、18.5 ~22.9、23.0~24.9、≥25.0的患者中DR的患病率分别为16.7%、23.3%、16.8%、19.7%,各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99,P=0.718);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听说过DR的患者比例为86%,口服降血糖药者、口服降血糖药联合注射胰岛素者、单纯注射胰岛素者DR的患病率分别为18.8%、19.8%、25.9%,不同治疗方式间DR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77,P=0.478).患者的性别、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浓度、糖尿病家族史、是否检查眼底均为DR患病的相关因素(P=0.025、0.000、0.001、0.003、0.039).结论 DR的患病率与患者对糖尿病转归的知晓程度、患者的治疗方式等有一定的关联,糖尿病患者的性别、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家族史、空腹血糖浓度及是否检查眼底是DR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患病率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评价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前、后唾液腺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雁杰 刘海燕 +1 位作者 王艳艳 赵长青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99-1503,共5页
目的评价DWI检测调强放疗(IMRT)对鼻咽癌(NPC)患者唾液腺功能影响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3例NPC患者行IMRT,并于放疗前、后行唾液腺静息状态DWI和酸刺激条件下重复DWI。计算双侧腮腺及颌下腺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放疗前,静息状态... 目的评价DWI检测调强放疗(IMRT)对鼻咽癌(NPC)患者唾液腺功能影响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3例NPC患者行IMRT,并于放疗前、后行唾液腺静息状态DWI和酸刺激条件下重复DWI。计算双侧腮腺及颌下腺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放疗前,静息状态腮腺平均ADC值明显低于颌下腺(P<0.05),酸刺激后腮腺及颌下腺ADC值表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最小值、最大值与静息状态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静息态腮腺及颌下腺平均ADC值显著高于放疗前(P<0.05),酸刺激条件下失去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结论 MR DWI可无创观察腮腺及颌下腺功能,较好地评价放疗后患者腮腺和颌下腺功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磁共振成像 鼻咽肿瘤 唾液腺功能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及眼底病变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彭清 任佩贤 +2 位作者 王丽聪 成霄黎 曾水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0-131,134,共3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眼底特征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图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眼科门诊行FFA检查的DR合并RVO患者41例45眼的眼底图像特征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41例DR合并RVO的患者中,双眼同时发...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眼底特征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图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眼科门诊行FFA检查的DR合并RVO患者41例45眼的眼底图像特征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41例DR合并RVO的患者中,双眼同时发病有4例8只眼,其余皆为单眼,其中以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最多,有29只眼,其次为颞上分支静脉阻塞,有7只眼,其它分支静脉阻塞有9只眼。FFA表现为:静脉阻塞区网膜有大量神经纤维层出血,相应黄斑区荧光渗漏,掩盖了此眼DR的改变,对侧眼可见DR不同级别的改变或无DR改变。所观察病例中有1只眼同时合并动、静脉阻塞,FFA表现为:静脉阻塞区网膜有大量出血,动脉阻塞区网膜苍白,动脉充盈延迟。结论DR合并RVO的临床及眼底改变有其特殊性,应与单发的DR或RVO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静脉阻塞 荧光素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的研究现状:基于OCTA 被引量:10
4
作者 白子超 李雁杰 +4 位作者 曹荣霞 李鲜 杨柳森 张转转 吕超然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87-891,共5页
糖尿病是一种由高血糖引起的慢性进行性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作为其常见的微血管损伤并发症,可以造成视力损伤甚至失明,是引起中老年人群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OCTA是一种无创、快速和高效的成像技术,可用于检测视网膜微血管的变化... 糖尿病是一种由高血糖引起的慢性进行性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作为其常见的微血管损伤并发症,可以造成视力损伤甚至失明,是引起中老年人群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OCTA是一种无创、快速和高效的成像技术,可用于检测视网膜微血管的变化,尤其可以清晰地显示糖尿病黄斑病变。因此,其可用于监测DR的病情变化,并可用于判断患者预后。本文将对OCTA在DR诊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密度 黄斑中央凹无血管区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彩照人工智能研究标准数据库的建立规范 被引量:7
5
作者 于伟泓 张潇 +25 位作者 吴婵 陈欢 杨治坤 贺峰 张枝桥 张碧磊 巩迪 王月麟 杨景元 李冰 孙燕媛 马亚静 陆慧琴 夏蔚 周伟 张东磊 潘庆敏 杨宁 王淑娜 孙晓蕾 遇颖 苏畅 万博 汪明启 王敏 陈有信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5期684-688,共5页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世界范围内对于眼底病尤其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人工智能识别研究越来越多,但不同人工智能识别软件准确度的验证与比较问题尚未解决。本文对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在建立1.5万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彩照人工...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世界范围内对于眼底病尤其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人工智能识别研究越来越多,但不同人工智能识别软件准确度的验证与比较问题尚未解决。本文对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在建立1.5万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彩照人工智能研究标准数据库的过程中所遵循的规范进行阐述,以期为后续眼科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建立更多的相关数据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人工智能 标注 数据库 标准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临床分析
6
作者 简峰 邹玉平 +2 位作者 朱运凯 李双农 铁发勇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 总结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矫正儿童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探讨儿童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方法 对40只儿童无晶状体眼,在充分分离虹膜与后囊膜的粘连,形成开放的后房间隙后,根据后囊膜完整与否,采用不同术式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 目的 总结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矫正儿童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探讨儿童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方法 对40只儿童无晶状体眼,在充分分离虹膜与后囊膜的粘连,形成开放的后房间隙后,根据后囊膜完整与否,采用不同术式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 随访1~20mo,平均13.85mo。裸眼视力均等于或高于术前矫正视力,其中,裸眼视力高于术前矫正视力者23眼(57.5%),矫正视力高于术前矫正视力者33眼(82.5%),等于术前者7眼(17.5%)。结论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对矫正儿童术后无晶状体眼是有效的,但术后应加强抗炎和弱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人工晶体植入术 白内障 后房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