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介素-22激活Nrf2通路对肝纤维化小鼠结肠屏障的影响
1
作者 刘杏 许晓娟 +4 位作者 卫彦芳 闫虹佑 霍俊燕 李珂 许翠萍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33-1739,共7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22对肝纤维化小鼠结肠屏障的影响及与Nrf2通路的关系。方法将小鼠分为对照组(CON组)、模型组(MOD组)、IL-22组、IL-22+ML385组(ML385为Nrf2抑制剂),每组10只,造模周期为8周。除CON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含乙醇的...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22对肝纤维化小鼠结肠屏障的影响及与Nrf2通路的关系。方法将小鼠分为对照组(CON组)、模型组(MOD组)、IL-22组、IL-22+ML385组(ML385为Nrf2抑制剂),每组10只,造模周期为8周。除CON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含乙醇的液体饲料及四氯化碳橄榄油腹腔注射;IL-22组在此基础上给予IL-22;IL-22+ML385组于IL-22处理前1 h腹腔注射ML385。造模结束,对肝脏进行苏木精-伊红(HE)、马松(Masson)染色,明确是否发生纤维化;收集小鼠粪便,检测球菌与杆菌的比值,观察肠道菌群生长情况;对结肠进行HE染色、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和Nrf2通路蛋白(Nrf2、HO-1、NQO1)表达情况。结果与CON组比较,MOD组小鼠肝组织呈现明显纤维化、结肠组织出现炎细胞浸润、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下降(P<0.05),粪培养基未见各种致病菌过度生长,球杆比值无明显差异。与MOD组比较,IL-22组肝脏及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均减轻,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升高,Nrf2、NQO1、HO-1表达水平亦升高(P<0.05),IL-22+ML385组无明显改变。结论IL-22可改善肝纤维化小鼠结肠屏障功能,其机制与Nrf2抗氧化应激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2 肝纤维化 结肠屏障 Nrf2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影增强超声内镜鉴别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王乐 刘立新 郭晓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46-2251,共6页
目的系统分析造影增强超声内镜(CE-EUS)对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公开发表的采用CE-EUS鉴别诊断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 目的系统分析造影增强超声内镜(CE-EUS)对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公开发表的采用CE-EUS鉴别诊断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期限截至2018年12月31日,对文献进行二次筛选、评分及数据提取,然后采用Meta-Disc1.4及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0篇文献,共计1888例患者,CE-EUS对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的汇总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分别为86%[95%可信区间(95%CI):83%~89%],93%(95%CI:92%~95%),12.01(95%CI:9.72~14.85),0.16(95%CI:0.10~0.26),76.12(95%CI:54.50~106.31),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655。阈值效应检验、Meta回归分析及敏感性分析均未找到异质性来源。剔除引起异质性的4篇文献后,所有纳入文献异质性降至可接受范围内,Meta分析结果无明显变化。结论CE-EUS对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具有良好的鉴别诊断价值,其在临床的普及应用可能提高胰腺癌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胰腺炎 胰腺癌 Meta分析(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肝病基础的重症酒精性肝炎患者短期预后评估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3
作者 朱萍 赵和平 +3 位作者 韩涛 叶青 李庭红 向慧玲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0-37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肝病基础的重症酒精性肝炎(AH)患者临床特征及其短期预后的评估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04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170例重症AH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肝病基础分为A型(无肝硬化,n=27)、B型(代偿期肝硬... 目的探讨不同肝病基础的重症酒精性肝炎(AH)患者临床特征及其短期预后的评估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04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170例重症AH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肝病基础分为A型(无肝硬化,n=27)、B型(代偿期肝硬化,n=52)和C型(失代偿期肝硬化,n=91)。计算Maddrey判别函数(MDF)评分、慢性肝衰竭序贯性器官衰竭评估(CLIF-SOFA)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ABIC评分(年龄、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肌酐)以及Glasgow酒精性肝炎评分(GAHS)。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重症AH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差异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各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及95%CI、敏感度、特异度,并应用DeLong法进行比较。结果A、B、C型患者28 d生存率分别为88.9%、80.8%和51.6%,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3,P<0.001)。MELD评分、MDF评分、GAHS评分、ABIC评分和CLIF-SOFA评分预测28 d病死率的AUC(95%CI)分别为0.584(0.493~0.676)、0.696(0.605~0.786)、0.644(0.554~0.735)、0.745(0.662~0.827)和0.795(0.726~0.863);CLIF-SOFA评分与MDF评分、MELD评分、GAHS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LIF-SOFA评分预测28 d病死率的最佳阈值为8.50分,敏感度为79.0%,特异度为67.9%。发病时不同肝病基础(HR=2.296,95%CI:1.356~3.887,P=0.002)以及合并肝性脑病(HR=1.911,95%CI:1.059~3.449,P=0.031)是28 d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不同肝病基础的重症AH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和短期预后,发病时不同肝病基础及合并肝性脑病与重症AH患者28 d预后密切相关。CLIF-SOFA评分能够较好地预测重症AH患者28 d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酒精性 预后 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互联网医疗注入人文精神 被引量:12
4
作者 任俊杰 孙俊狮 +3 位作者 曹小清 闫丹凤 王科科 王志中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2-54,共3页
"互联网+"以势不可挡的浪潮席卷了所有行业,"互联网+医疗"打破了传统医疗格局,开拓出崭新的巨大空间。然而,互联网医疗要想实现医学的全面发展,期待以敬畏生命为核心的医学人文精神的救赎,必须克服商业精神与医学... "互联网+"以势不可挡的浪潮席卷了所有行业,"互联网+医疗"打破了传统医疗格局,开拓出崭新的巨大空间。然而,互联网医疗要想实现医学的全面发展,期待以敬畏生命为核心的医学人文精神的救赎,必须克服商业精神与医学本质、医疗效率与医疗质量、资源整合与医患互信之间的矛盾,同时,坚持医生与患者"面对面"交流与沟通,端正医学人才成才方向,构建和谐互联网医患关系,重塑医学人文精神,丰富互联网医疗内涵,为互联网医疗注入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医疗 互联网精神 医学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合并肝脏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婕 高晓玲 +6 位作者 刘燕 蒋毅 贾志梅 赵芳芳 许东 霍丽娟 杨林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82-1588,共7页
目的:分析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合并肝脏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的情况。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山西队2020年2月8日至3月25日诊治的53例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患... 目的:分析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合并肝脏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的情况。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山西队2020年2月8日至3月25日诊治的53例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患者分为重型组(38例)和危重型组(15例),回顾性分析不同临床分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入院时肝功能、凝血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变化;将患者按诊疗过程中肝功能异常程度分为肝脏损伤组、肝功能轻度异常组以及肝功能正常组,比较各组患者相应时间节点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分析所有患者疾病转归。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3例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中位年龄为57(27-80)岁,其中男性29例(54.7%),女性24例(45.3%)。起病至入院的时间为(11.5±7.7)d。危重型较重型患者AST、TBil、DBil、ALP、GGT、LDH、D-二聚体、PCT、hs CRP水平明显增高,而Alb水平明显降低(P<0.05)。53例患者中,共有34例(64%)患者出现ALT、AST或TBil异常升高,4例(7.5%)符合COVID-19合并肝脏损伤。根据肝功能异常程度分组后,肝脏损伤组ALP、GGT、D-二聚体水平较肝功能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肝脏损伤组D-二聚体水平较肝功能轻度异常组明显升高(P<0.05),肝功能轻度异常组ALP、GGT较肝功能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本组患者中,7.5%的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合并肝脏损伤并伴有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危重型患者较重型患者存在更严重的肝脏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二者可能共同促进COVID-19的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肝脏损伤 凝血功能 D-二聚体 炎症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反式激活蛋白5基因的克隆化研究
6
作者 张健康 郭江 +6 位作者 成军 王丹琼 赵龙凤 伦永志 蓝贤勇 洪源 毛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9-461,共3页
目的克隆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蛋白反式激活新基因PS1TP5的cDNA,并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初步探讨其结构及功能。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以HepG2细胞的cDNA为模板扩增PS1TP5,以pGEM-T载体进行TA克隆,通过PCR、限制性酶切分析及测... 目的克隆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蛋白反式激活新基因PS1TP5的cDNA,并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初步探讨其结构及功能。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以HepG2细胞的cDNA为模板扩增PS1TP5,以pGEM-T载体进行TA克隆,通过PCR、限制性酶切分析及测序进行鉴定,再将其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TM3.1/myc-HisA,通过PCR、限制性酶切分析进行鉴定,并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初步分析其物理化学性质、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结果PCR成功扩增出PS1TP5基因,并将其分别克隆进pGEM-T和pcDNATM3.1/myc-HisA载体,经PCR、限制性酶切鉴定后测序证实。因其可以被前-S1蛋白反式激活,故命名为前-S1反式激活蛋白5(PS1TP5),已在GenBank中注册,注册号AY427953。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其ORF为438个核苷酸(nt),编码产物为145个氨基酸残基(aa)。结论发现了HBV前-S1蛋白反式激活新基因PS1TP5,构建了pcDNATM3.1/myc-HisA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及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前-S1蛋白 反式激活 基因 PS1TP5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检测survivin VEGF对鉴别良恶性腹水的价值
7
作者 侯桃华 陈永静 +2 位作者 温彪 郭晓红 许翠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23-625,共3页
目的:探讨腹水中生存素(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二者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腹水标本62例,分为良性腹水组(22例)和恶性腹水组(40例),采用EL... 目的:探讨腹水中生存素(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二者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腹水标本62例,分为良性腹水组(22例)和恶性腹水组(40例),采用ELISA法测定survivin和VEGF。结果:恶性腹水组survivin、VEGF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腹水组(P<0.01)。卵巢癌引起的腹水中survivin、VEGF水平显著高于胃癌组、胰腺癌组、肝癌组(P<0.05)。survivin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86.4%,诊断准确率为82.3%。VEGF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性为67.5%,特异性为86.4%,诊断准确率为74.2%。同时检测患者腹水survivin和VEGF,其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77.3%,诊断准确率为85.5%。survivin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密切相关(P<0.01)。结论:腹水中survivin、VEGF测定有助于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恶性腹水中survivin、VEGF的含量对恶性腹水的组织来源可能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作用;联合检测恶性腹水中的survivin、VEGF水平可明显提高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水 生存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eAg结合蛋白4剪切体HBeBP4A基因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研究
8
作者 张健康 成军 +3 位作者 郭江 刘春艳 赵龙凤 洪源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目的在真核生物酵母细胞中表达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结合蛋白4基因剪切体HBeBP4A基因。方法以pcDNATM3.1/myc-HisA-HBeBP4A重组质粒作为模板,经RT-PCR扩增HBeBP4A基因,克隆到pGEM-T载体中并测序鉴定,酶切回收后连接到酵母表达质粒pGBKT7中... 目的在真核生物酵母细胞中表达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结合蛋白4基因剪切体HBeBP4A基因。方法以pcDNATM3.1/myc-HisA-HBeBP4A重组质粒作为模板,经RT-PCR扩增HBeBP4A基因,克隆到pGEM-T载体中并测序鉴定,酶切回收后连接到酵母表达质粒pGBKT7中并转化酵母AH109,色氨酸缺陷型培养基(SD/-Trp)上筛选阳性菌落,提取酵母蛋白质,行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成功扩增出HBeBP4A基因,测序结果符合GenBank报告序列。酶切回收的HBeBP4A基因片段成功克隆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并转化入酵母细胞AH109中,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该基因在酵母细胞中表达,表达产物相对分子量为61.37kD。结论成功构建了HBeBP4A酵母表达载体,并在酵母细胞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e抗原 乙型 剪切体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徐丽君 安秀琴 +1 位作者 李悦 刘近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51-2855,共5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参与了多种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癌等。作为一种来源于骨髓祖细胞和未成熟髓系细胞的细胞群体,MDSC通过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参与了多种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癌等。作为一种来源于骨髓祖细胞和未成熟髓系细胞的细胞群体,MDSC通过调节炎症反应、免疫细胞的分化及功能等在肝病的形成、进展和修复中起着关键作用。现就MDSC与肝脏各类型疾病之间联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断、预后或治疗各类慢性肝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髓系细胞 骨髓祖代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采样和Voting异质集成的分类模型在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风险预测中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旭春 翟梦梦 +5 位作者 任浩 李美晨 全帝臣 张岩波 刘近春 仇丽霞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5-549,共5页
目的针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风险预测的因素具有高维性、冗余性及类间不均衡的特征,研究变量筛选后的重采样和Voting异质集成分类模型的风险预测性能。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5年12月某三甲医院消化内科肝硬化住院患者950例,68例并发肝... 目的针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风险预测的因素具有高维性、冗余性及类间不均衡的特征,研究变量筛选后的重采样和Voting异质集成分类模型的风险预测性能。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5年12月某三甲医院消化内科肝硬化住院患者950例,68例并发肝性脑病,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进行风险预报因子初筛;再采用SMOTE重采样技术及其改进算法处理不平衡数据;最后采用SVM、MLP、随机森林以及综合以上三种算法预测结果的Voting异质集成分类算法构建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风险预测模型。结果logistic回归筛选了7个风险预报因子,采用重采样技术后的分类模型的预测性能整体上优于不平衡数据模型,以SVM-SMOTE最优;相同重采样技术后的Voting异质集成与随机森林分类模型的预测性能优于SVM和MLP,其中Voting异质集成分类模型的性能略高于随机森林。综合各模型性能可知,采用SVM-SMOTE重采样技术处理的Voting异质集成模型在识别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效果最好,测试集各评价指标值分别为:AUC=0.947、准确率=0.877、精确度=0.898、召回率=0.855、F1分数=0.876。结论针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风险预测因素的高维性、冗余性及类间不均衡的特征,本文所提出的基于logistic逐步回归特征筛选、SVM-SMOTE重采样的Voting异质集成模型的预测效果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不平衡数据 重采样 集成学习 分类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相关信号分子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贺晶霞 安秀琴 刘近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220-2224,共5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研究的越来越深入,其中,自噬是真核生物体内一个高度保守的过程,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疾病进展中起着至关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研究的越来越深入,其中,自噬是真核生物体内一个高度保守的过程,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疾病进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望成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新靶标。就自噬相关信号分子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自噬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铁死亡和自噬研究酒精的致肝脏细胞损伤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祝子鹤 张茜茜 +2 位作者 张骞骞 刘立新 徐钧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65-1272,共8页
目的:探索不同浓度酒精作用不同时间对肝细胞、肝星状细胞和肝母细胞瘤细胞铁死亡和自噬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800 mmol/L)酒精处理AML12小鼠肝细胞株24、48和72 h,处理JS-1小鼠肝星状细胞株和HepG2人肝母细胞瘤细胞株24和... 目的:探索不同浓度酒精作用不同时间对肝细胞、肝星状细胞和肝母细胞瘤细胞铁死亡和自噬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800 mmol/L)酒精处理AML12小鼠肝细胞株24、48和72 h,处理JS-1小鼠肝星状细胞株和HepG2人肝母细胞瘤细胞株24和48 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脂质沉积;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测定细胞损伤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活化相关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胶原沉积相关蛋白Ⅰ型胶原(Col Ⅰ),铁死亡相关蛋白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和铁蛋白重链1(FTH1),以及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蛋白水平。结果:(1)酒精抑制AML12细胞活力与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升高相关,脂质沉积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增加(P<0.05),酒精作用24 h后LDH释放显著增多(P<0.01),FTH1和SLC7A11蛋白表达在24 h显著下调(P<0.01),LC3-Ⅱ/LC3-Ⅰ比值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0.01)。(2)50、100和150 mmol/L酒精处理24 h后JS-1细胞活力增强,而酒精处理48 h后细胞活力则受到显著抑制;50和100 mmol/L酒精处理JS-1细胞24和48 h后TGF-β1、α-SMA和SLC7A11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各浓度酒精处理后Col Ⅰ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GPX4和FTH1表达及LC3-Ⅱ/LC3-Ⅰ比值随时间延长而降低(P<0.01)。(3)酒精对HepG2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随时间延长而增强,细胞脂质沉积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增加(P<0.01),FTH1和GPX4蛋白表达随时间延长而下调(P<0.01),随酒精浓度增加而下调(P<0.05),酒精处理组SCL7A11蛋白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结论:(1)酒精抑制AML12细胞活力时,铁死亡减弱,自噬增强。(2)低浓度酒精通过增强自噬促进JS-1细胞的活化增殖,而高浓度酒精抑制其活化增殖,且增强SLC7A11下调所致的铁死亡;酒精处理的JS-1细胞自噬强度随时间延长而减弱,铁死亡则依赖时间积累而增强。(3)酒精通过铁死亡增强和自噬受损而抑制HepG2细胞活力和促进脂质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 肝细胞 肝星状细胞 肝母细胞瘤细胞 铁死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索宇鸿 刘近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232-2236,共5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我国健康人群肝酶异常的首要原因。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达成治疗共识。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逐渐提出了更多的发病机制及对应的治疗推荐。介绍和总结了其治疗方式,涉及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根...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我国健康人群肝酶异常的首要原因。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达成治疗共识。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逐渐提出了更多的发病机制及对应的治疗推荐。介绍和总结了其治疗方式,涉及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手术治疗、调节肠道微生态、基因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治疗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肝性脑病的关系及其治疗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变玲 黄会芳 +1 位作者 王晓阳 严微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60-864,共5页
肝性脑病(HE)是临床上终末期肝病并发的一种常见的、复杂的神经精神综合征。HE的出现往往提示肝病患者结局较差。HE涉及的病理机制复杂,确切的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随着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深入研究,肠道菌群改变与HE发生的相关性... 肝性脑病(HE)是临床上终末期肝病并发的一种常见的、复杂的神经精神综合征。HE的出现往往提示肝病患者结局较差。HE涉及的病理机制复杂,确切的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随着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深入研究,肠道菌群改变与HE发生的相关性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目前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HE已取得一定疗效。该文就肠道菌群与HE的关系,以及采用微生态制剂、乳果糖、抗生素、菌群移植等治疗HE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探索HE的发病机制提供新思路,为临床治疗HE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肠道菌群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培玉 安秀琴 刘近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680-2683,共4页
血管生成素样因子(ANGPTL)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与血管生成素在组成上具有同源性,并具有调节血管生成作用的分泌性糖蛋白家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ANGPTL在糖脂代谢、炎症和肿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 血管生成素样因子(ANGPTL)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与血管生成素在组成上具有同源性,并具有调节血管生成作用的分泌性糖蛋白家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ANGPTL在糖脂代谢、炎症和肿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其疾病谱与代谢、炎症、肿瘤密切相关,现就ANGPTL在NAFLD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防治NAFLD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血管生成素类 脂类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细胞因子在肝纤维化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6
16
作者 霍新梅 黄会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44-647,共4页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发生发展过程的必经阶段,不加控制的肝纤维化最终可导致肝硬化和(或)肝细胞癌。肝纤维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受多种因素调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脂肪因子在肝脏中传递动态功能,并参与调节肝纤维化。就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参...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发生发展过程的必经阶段,不加控制的肝纤维化最终可导致肝硬化和(或)肝细胞癌。肝纤维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受多种因素调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脂肪因子在肝脏中传递动态功能,并参与调节肝纤维化。就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参与肝纤维化的脂联素、瘦素等一些主要脂肪细胞因子的研究,以及这些脂肪细胞因子在肝纤维化中作用机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脂肪因子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药物性肝损伤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严微 黄会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02-2307,共6页
目的 探讨重症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重症DILI患者资料,统计人口特征、肝损伤药物、临床表现,比较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激素组)与未使用... 目的 探讨重症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重症DILI患者资料,统计人口特征、肝损伤药物、临床表现,比较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激素组)与未使用激素患者(对照组)的肝功能变化、疗效及不良反应。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共纳入88例DILI患者,其中男33例,女55例,中位年龄49岁;对照组61例,激素组27例。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肝损伤药物中,中药和膳食补充剂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以黄疸、恶心、纳差居多,6例患者(6.82%,6/88)进展为4级DILI,其中激素组2例,对照组4例。激素组与对照组患者基线特征比较,AST、GGT、TBil及免疫指标阳性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治疗3 d时TBil、INR及TBA下降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7 d时,两组ALT、GGT、INR和TBA下降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激素组治疗3 d(59.26%vs 29.51%,χ^(2)=55.82,P=0.008)和治疗7 d(81.48%vs 29.51%,χ^(2)=64.27,P<0.001)的累计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激素组中2例4级重症DILI患者治疗均无效,而因常规保肝治疗后肝酶下降但胆红素持续升高或降低不明显而加用激素的患者中93.75%治疗有效。结论 中药及膳食补充剂是最常见的肝损伤药物。对于常规治疗后胆红素降低不理想的3级DILI患者短期内使用激素可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糖皮质激素类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素受体1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潘静 殷云勤 +1 位作者 张文平 王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611-615,共5页
目的动态观察内源性大麻素受体l(CB1)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表达,初步探讨CB1在NAFL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3组:对照组(普通饲料)、模型组(高糖高脂饲料)、干预组(高糖高脂饲料+利莫那班),分别于实验第... 目的动态观察内源性大麻素受体l(CB1)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表达,初步探讨CB1在NAFL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3组:对照组(普通饲料)、模型组(高糖高脂饲料)、干预组(高糖高脂饲料+利莫那班),分别于实验第4、8周末每组各取8只处死,测体重、计算肝指数,检测血清ALT、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ELISA法检测血清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肝组织HE染色,观察其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NAFLD不同阶段肝组织CB1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间进行比较,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组内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法。结果 (1)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C、TG、Leptin及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及利莫那班组高(P<0.05);(2)肝组织学改变:模型组第4周呈单纯性脂肪肝改变,第8周呈弥漫性肝脂肪变伴炎细胞浸润,干预组较同期模型组肝病变减轻;(3)肝脏CB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照组表达阴性;模型组和干预组表达呈阳性。通过积分光密度值比较,模型组高于同期干预组(P<0.05)。结论 CB1在NAFLD患者中表达增强,并可能与TNFα和Leptin共同作用促进NAFLD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受体 大麻酚 CB1 瘦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2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孟昱希 霍丽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924-2927,共4页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损伤过程中持续的炎症反应和慢性瘢痕愈合反应的结果。肝纤维化进展可导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和肝衰竭,最终只能进行肝移植。IL-22属于IL-10家族,是目前发现的唯一由免疫细胞产生但不作用于免疫细胞的细胞因子,可通过...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损伤过程中持续的炎症反应和慢性瘢痕愈合反应的结果。肝纤维化进展可导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和肝衰竭,最终只能进行肝移植。IL-22属于IL-10家族,是目前发现的唯一由免疫细胞产生但不作用于免疫细胞的细胞因子,可通过与其受体IL-22R1/IL-10R2结合而发挥作用,近年来在肝病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IL-22在肝脏疾病中既有抗炎、促进肝再生和组织修复的作用,又有促炎作用。在某些致病条件下,IL-22通过减少纤维化发挥保护肝脏的作用,然而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目前仍存在争议。对于不同病因引起的肝纤维化,其作用及相关机制也不相同。现就IL-22在病毒感染(HBV、HCV)、酒精、高脂和自身免疫等原因所致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白细胞介素22 病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志琴 黄会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46-450,共5页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以肝内中小胆管非化脓性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免疫调节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细胞因子作为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分参与其发病。现将近年来研究发现的与PBC有关的一些促炎细胞因子IL-12、...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以肝内中小胆管非化脓性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免疫调节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细胞因子作为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分参与其发病。现将近年来研究发现的与PBC有关的一些促炎细胞因子IL-12、IL-17、IL-9、IL-8、TNFα、IL-6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在PBC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加深对PBC发病机制的认识,进而寻求新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细胞因子类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