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病程MDT营养管理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放疗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32
1
作者 隋婧婧 张洪明 +1 位作者 王子国 李险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究全病程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营养管理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放疗进程的影响。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经病理证实为食管鳞癌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实验组(30例),... 目的:探究全病程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营养管理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放疗进程的影响。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经病理证实为食管鳞癌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实验组(30例),均行放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干预,实验组给予全病程MDT营养干预,统计患者BMI、营养状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时间等。结果:对照组患者PG-SGA评分、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较实验组(86.3%vs.70%)明显升高;放疗后患者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评分较放疗前升高,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对照组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先下降后上升,而实验组较平稳或逐渐上升;对照组放疗后血液学指标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下降较实验组明显,且WBC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ALB、PA、TP、BMI放疗后升高(P<0.05),2级以上急性黏膜反应(13.3%)、骨髓抑制(26.3%)发生率低(P<0.05),生活质量好(P<0.05),且总治疗时间[(41.97±2.59)d]短(P<0.05)。结论:全病程MDT营养管理明显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状况,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总治疗时间,提升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病程管理 食管癌 放疗 营养干预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质量减少对不同部位肿瘤病人的预后分析
2
作者 马娟 侯彦杰 +2 位作者 陈路锋 侯双双 李险峰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3-299,共7页
目的:分析肌肉质量减少对肿瘤病人预后的影响,并观察肌肉质量减少在不同肿瘤病人预后中的差异。方法:选用NHANES数据库中1999~2006年及2011~2018年可获得肌肉质量的肿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DXA测量的肌肉质量差异分成肌肉质量减... 目的:分析肌肉质量减少对肿瘤病人预后的影响,并观察肌肉质量减少在不同肿瘤病人预后中的差异。方法:选用NHANES数据库中1999~2006年及2011~2018年可获得肌肉质量的肿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DXA测量的肌肉质量差异分成肌肉质量减少组和非肌肉质量减少组。通过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肌肉质量减少对肿瘤病人预后的影响,并将病人不同肿瘤部位进行亚组分析,分析肌肉质量减少对其总生存率(OS)及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SS)产生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肿瘤病人1 663人,其中头颈部肿瘤病人64例,皮肤肿瘤病人478例,乳腺肿瘤病人237例,肺部肿瘤病人39例,消化系统肿瘤病人138例,泌尿系统肿瘤病人253例,妇科肿瘤病人264例,血液系统肿瘤病人64例,其他部位肿瘤病人103例。共分为肌肉质量降低组517例,非肌肉质量降低1 146例。肌肉质量降低的肿瘤组病人OS以及CSS显著低于非肌肉质量降低组(OS,HR=1.358;CSS,HR=2.109)。其中肌肉质量降低与头颈部肿瘤病人的OS显著相关(HR=4.060),在泌尿系统肿瘤病人中,肌肉质量降低组OS及CSS都明显更差(OS,HR=1.625;CSS,HR=2.311),而其余肿瘤病人在未表现出明显差异性。结论:肌肉质量降低的肿瘤病人较正常肿瘤病人的OS以及CSS明显更差,且对不同部位的肿瘤病人表现出不同的预后影响性,尤其需关注头颈部肿瘤及泌尿系统肿瘤的肌肉质量状况并及时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肌肉质量 预后 总生存率 癌症特异性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靶向黑色素纳米粒的肿瘤深穿透光声成像
3
作者 曲波涛 王倩 +2 位作者 宁晓刚 周雨欣 张瑞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5-1032,共8页
通过1-(3-二甲基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反应将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和4-羧丁基三苯基溴化膦((4-carboxybutyl)triphenylphosphonium bromide,TPP)分子连接到聚乙二醇-氨基(PEG-NH_(2))修饰过的黑色素纳米... 通过1-(3-二甲基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反应将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和4-羧丁基三苯基溴化膦((4-carboxybutyl)triphenylphosphonium bromide,TPP)分子连接到聚乙二醇-氨基(PEG-NH_(2))修饰过的黑色素纳米颗粒(melanin nanoparticles,MNP)表面,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双靶向能力的黑色素纳米颗粒(MNP-TPP-HA),赋予了黑色素的双靶向能力。体外三维(3D)多细胞肿瘤球荧光成像和活体肿瘤光声成像实验表明MNP-TPP-HA具有优异的肿瘤靶向穿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靶向 黑色素 光声成像 穿透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照射增加大鼠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敏感性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洁 陆克义 +1 位作者 周军涛 李险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9-422,共4页
目的:观察胸部X线放射治疗大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敏感性。方法:用胸部单次照射X线20 Gy构建放射性心脏损伤模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假损伤组、损伤组、假损伤+假手术组、假损伤+缺血/再灌注组、损伤+假手术组... 目的:观察胸部X线放射治疗大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敏感性。方法:用胸部单次照射X线20 Gy构建放射性心脏损伤模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假损伤组、损伤组、假损伤+假手术组、假损伤+缺血/再灌注组、损伤+假手术组和损伤+缺血/再灌注组,于创伤后2周行心肌缺血/再灌注。通过BL-410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记录各组大鼠左心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压力上升的最大速率(+dp/dtmax)和左心室压力下降的最大速率(-dp/dtmax);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用BI2000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结果:损伤+缺血/再灌注组离体心功能明显低于假损伤+缺血/再灌注组(P<0.01),损伤+缺血/再灌注组血清cTnI和CK-MB水平显著高于假损伤+缺血/再灌注组(P<0.01),损伤+缺血/再灌注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大于假损伤+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X线照射增加大鼠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心脏损伤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