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过自制套管给予小脑延髓池脂多糖诱发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
作者 郭瑶 郭畅 +5 位作者 王凯妮 臧若琪 高洁 马洋 陈怡彤 张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340,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自制给药套管植入大鼠小脑延髓池(CMC),以实现给清醒大鼠多次给药。方法:自制给药套管,从大鼠颅骨枕外嵴中点开孔,沿枕骨内壁下行直至套管尖端达CMC,然后颅钉和自凝树脂固定。应用脂多糖(LPS)作为局部炎性刺激物注射...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自制给药套管植入大鼠小脑延髓池(CMC),以实现给清醒大鼠多次给药。方法:自制给药套管,从大鼠颅骨枕外嵴中点开孔,沿枕骨内壁下行直至套管尖端达CMC,然后颅钉和自凝树脂固定。应用脂多糖(LPS)作为局部炎性刺激物注射到CMC诱发神经炎症,并使用X线、行为学检测及免疫荧光染色评估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X线及滂胺天蓝染料确认脑内置管埋置位置合适。经给药管注射LPS组大鼠较Control组大鼠面部机械痛阈值降低(P<0.001);LPS组大鼠在旷场中央停留时间较Control组大鼠显著下降(P<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LPS激活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SpVc)小胶质细胞。结论:该方法可有效作用于大鼠SpVc,适用于清醒大鼠小脑延髓池内的重复多次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小脑延髓池 口面部疼痛 置管给药 神经炎症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棕榈酸诱导的胰岛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2
作者 李爱云 关丽 +4 位作者 苏琬真 鲁洋洋 张胜杰 李伟泽 焦向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0-1136,共7页
目的以不同取代的苯乙酸为原料设计合成一系列苯乙酰胺衍生物,并考察化合物对棕榈酸(palmitate acid,PA)诱导的胰岛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Min6细胞,分为B空白对照组、PA处理组、PA+化合物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通过Western... 目的以不同取代的苯乙酸为原料设计合成一系列苯乙酰胺衍生物,并考察化合物对棕榈酸(palmitate acid,PA)诱导的胰岛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Min6细胞,分为B空白对照组、PA处理组、PA+化合物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通过Western blot观察细胞TXNIP、NLRP3的蛋白表达;MDA、SOD试剂盒检测MDA含量以及SOD活性;胰岛素试剂盒检测Min6细胞胰岛素的分泌量。结果共设计合成10个苯乙酰胺衍生物,结构经1H NMR、ESI-MS确证;药理活性研究表明,大多数化合物对胰岛细胞有保护作用,化合物LY-6和LY-8相较PA模型组(细胞活力为61.4%)保护作用较强,其中LY-6细胞活力最高,达到104.9%;与PA组相比,LY-6和LY-8组TXNIP和NLRP3蛋白表达降低,MDA含量减少,SOD活性增加,胰岛素分泌量增加。结论LY-6和LY-8可通过抑制TXNIP的表达,减少对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减少MDA的产生、增加SOD的活性,最终减少胰岛β细胞的凋亡,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故化合物LY-6可以作为潜在的抗糖尿病新化学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 苯乙酰胺衍生物 氧化应激 NLRP3炎症小体 胰岛细胞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大鼠脑组织小胶质细胞的分离及表型的流式鉴定
3
作者 刘苗苗 管美琪 +3 位作者 余莲 杨小荣 王洁 李艳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67-1973,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优化的方法,从老年大鼠脑组织中分离纯化小胶质细胞,并对小胶质细胞表面表型进行流式鉴定。方法以年轻大鼠(3月龄)为对照,采用IV型胶原酶联合机械消化的方式制备老年大鼠脑组织单细胞悬液,用30%-37%-70%Percoll分离液分离... 目的建立一种优化的方法,从老年大鼠脑组织中分离纯化小胶质细胞,并对小胶质细胞表面表型进行流式鉴定。方法以年轻大鼠(3月龄)为对照,采用IV型胶原酶联合机械消化的方式制备老年大鼠脑组织单细胞悬液,用30%-37%-70%Percoll分离液分离纯化小胶质细胞,并对细胞进行荧光标记,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老年大鼠脑组织的小胶质细胞表型。结果采用IV型胶原酶联合机械消化,并结合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可以获得更多数量的单细胞,且细胞存活率均大于90%。流式检测结果显示:与年轻大鼠相比,老年大鼠脑组织M1型小胶质细胞表面标志物CD86和MHC II表达均增多(P<0.01),M2型小胶质细胞表面标志物CD200R表达也增多(P<0.01)。结论采用IV型胶原酶联合机械消化,并结合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是较好的分离纯化成年和老年大鼠脑组织小胶质细胞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神经炎症 小胶质细胞 分离纯化 流式细胞术 表面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疲劳通过HPA轴及促海马细胞凋亡诱导大鼠抑郁样行为 被引量:7
4
作者 金硕 张博威 +3 位作者 刘敬祺 张晓晓 祁金顺 孙丽娜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探讨运动疲劳导致大鼠抑郁样行为的相关神经调控机制。方法:将SPF级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疲劳组(Fatigue),疲劳组大鼠采用Ⅲ级递增负荷跑台训练方案建立运动疲劳模型。使用悬尾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估大鼠的抑郁样行... 目的:探讨运动疲劳导致大鼠抑郁样行为的相关神经调控机制。方法:将SPF级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疲劳组(Fatigue),疲劳组大鼠采用Ⅲ级递增负荷跑台训练方案建立运动疲劳模型。使用悬尾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估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大鼠血浆中促肾上腺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T)的浓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同时通过RT-PCR检测大鼠海马区凋亡因子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l-2)mRNA的表达。结果:疲劳组大鼠在悬尾和强迫游泳时的不动时间较对照组大鼠显著性增加(P<0.05),表现出抑郁样行为。同时,疲劳组大鼠血浆中ACTH和CORT的浓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疲劳组大鼠海马区单位面积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1),并且阳性染色较深,出现膜破碎、胞体肿胀现象。RT-PCR显示,疲劳组大鼠海马组织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Bcl-2 mRNA的表达大幅降低(P<0.05)。结论:运动疲劳可导致大鼠抑郁样行为增多,并伴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紊乱和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疲劳 抑郁样行为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海马 细胞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肠道菌群特征与疾病活动度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 被引量:5
5
作者 宋子怡 张升校 +5 位作者 赵蓉 乔军 宋珊 程婷 王彩虹 李小峰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5期821-830,共10页
目的探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特征及其与疾病活动度、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AS患者及性别、年龄与... 目的探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特征及其与疾病活动度、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AS患者及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人群。收集两组肠道菌群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以及A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疾病活动度指标。比较两组肠道菌群差异,并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AS患者肠道菌群与疾病活动度、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结果共入选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AS患者62例(低、高、极高疾病活动度分别为11例、26例、25例),健康人群62名。α多样性分析显示,AS患者肠道菌群Chao1指数和ACE指数均低于健康人群(P均<0.05);β多样性分析显示,两组菌群结构存在差异(P<0.01)。在肠道微生态构成分析中,发现两组样本肠道菌群优势菌门均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为主,但二者在门和属水平上多种菌群的相对丰度存在差异。在Stamp差异菌群分析中,AS患者在门、属水平亦显示出不同于健康人群的特征:在门水平上,AS患者变形菌门、髌骨细菌门等菌群的相对丰度升高(P均<0.05),厚壁菌门、梭杆菌门等菌群的相对丰度降低(P均<0.05);在属水平上,AS患者大肠杆菌志贺菌属、克雷伯氏菌属、肠球菌属等菌群的相对丰度升高(P均<0.05),普雷沃氏菌属、粪杆菌属等菌群的相对丰度降低(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AS患者粪杆菌属、瘤胃球菌属及克雷伯氏菌属等菌属的相对丰度与疾病活动度或其相关指标呈正相关(P均<0.05);阿加杆菌属的相对丰度与T细胞(r=0.302,P=0.017)、CD4~+T细胞(r=0.310,P=0.014)、B细胞(r=0.292,P=0.021)、Th2细胞(r=0.429,P<0.001)、Th17细胞(r=0.288,P=0.023)水平,链球菌属的相对丰度与B细胞水平(r=0.270,P=0.034),普雷沃氏菌属的相对丰度与Th1细胞(r=0.279,P=0.028)、Th17细胞(r=0.262,P=0.040)水平,CAG-352菌属的相对丰度与Th1细胞水平(r=0.283,P=0.030)均呈正相关;大肠杆菌志贺菌属的相对丰度与Th2细胞水平(r=-0.261,P=0.040),其他肠杆菌科细菌属的相对丰度与CD4~+T细胞水平(r=-0.255,P=0.046)均呈负相关。结论AS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致病菌表达增多,且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疾病活动度具有相关性,可能参与了AS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肠道微生物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皮素通过抑制钙超载减轻低氧/复氧诱导的心肌 H9c2细胞凋亡 被引量:8
6
作者 曾先燕 张妞妞 +2 位作者 吉晔楠 王文丽 贺忠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73-880,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橙皮素对低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诱导的心肌H9c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心肌H9c2细胞H/R模型,使用橙皮素进行预处理,利用CCK-8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试剂盒分别测...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橙皮素对低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诱导的心肌H9c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心肌H9c2细胞H/R模型,使用橙皮素进行预处理,利用CCK-8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试剂盒分别测定细胞活力和损伤情况;Hoechst 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Fluo-3AM孵育后观察细胞内的钙离子荧光强度;细胞Ca^(2+)-ATP酶活性与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水平测定利用相应的ELISA试剂盒;利用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采用Western blot测定Bcl-2、Bax和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 Cyt-C)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橙皮素预处理可明显逆转H/R所致心肌H9c2细胞活力降低,并且减少细胞的凋亡率,降低细胞内钙离子的荧光强度,提高细胞Ca^(2+)-ATP酶活性,抑制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并提升ATP的水平(P<0.05),同时抑制Cyt-C蛋白从线粒体释放入胞浆并增加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比值(P<0.05);而给予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后,与H/R组相比,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程度减轻,ATP获得提升并且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橙皮素可抑制H/R诱导的心肌H9c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减轻钙超载从而改善线粒体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素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钙超载 线粒体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疲劳对大鼠焦虑情绪及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晓晓 张博威 +3 位作者 刘敬祺 叶瑞琪 祁金顺 孙丽娜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664-670,共7页
目的:探讨运动疲劳导致大鼠焦虑样行为的神经免疫调控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运动疲劳组(Fatigue),选用三级递增跑台训练方案,建立慢性力竭运动疲劳模型。利用旷场实验(OFT)评估大鼠的焦虑样行... 目的:探讨运动疲劳导致大鼠焦虑样行为的神经免疫调控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运动疲劳组(Fatigue),选用三级递增跑台训练方案,建立慢性力竭运动疲劳模型。利用旷场实验(OFT)评估大鼠的焦虑样行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下丘脑和海马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采用RT-PCR检测海马区GFAP和白介素-6(IL-6)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疲劳组大鼠在旷场箱中央区域活动的距离显著减少(P<0.01),在中央区域停留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疲劳组大鼠下丘脑、海马区内GFAP染色变深,阳性染色胞体肥大、突起增多,呈活化反应性状态。统计结果表明,疲劳组大鼠下丘脑内单位面积阳性细胞的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大鼠(P<0.05),海马区GFAP染色光密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P<0.01)。RT-PCR结果显示,疲劳组大鼠海马区GFAP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大鼠显著升高(P<0.01),IL-6 mRNA表达量也大幅升高(P<0.05)。结论:运动疲劳可导致大鼠产生焦虑样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丘脑、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并分泌IL-6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疲劳 焦虑情绪 星形胶质细胞 白介素-6 海马 下丘脑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59949对完全弗氏佐剂诱导的大鼠炎性痛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侯必婧 高洁 +3 位作者 崔扬帆 谢建山 张宇 崔慧林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319,共7页
目的:探究甘油二酯激酶(DGK)参与大鼠持续性炎性痛调节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左侧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建立大鼠炎性痛模型,并给予DGK抑制剂R59949进行干预。通过热缩足潜伏期(PWTL)和机械缩足阈值(PWMT)行为学实验观察各组大鼠的痛... 目的:探究甘油二酯激酶(DGK)参与大鼠持续性炎性痛调节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左侧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建立大鼠炎性痛模型,并给予DGK抑制剂R59949进行干预。通过热缩足潜伏期(PWTL)和机械缩足阈值(PWMT)行为学实验观察各组大鼠的痛行为变化,RT-qPCR检测大鼠脊髓背角DGKα、DGKβ和DGKγ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TNF-α和IL-6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DGKα的表达与细胞定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炎性痛大鼠PWTL和PWMT显著降低(均P<0.001),并且脊髓中DGKαmRNA(P<0.001)和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TNF-α和IL-6的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01)。炎性痛大鼠给予R59949处理后,PWTL和PWMT明显降低(均P<0.01),TNF-α和IL-6在脊髓的表达显著增多(P<0.05,P<0.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DGKα在炎性痛大鼠脊髓神经元出现表达。结论:DGK抑制剂R59949增强大鼠的炎症性痛并促进TNF-α和IL-6的表达,DGKα参与炎症性痛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59949 甘油二酯激酶α 炎性痛 炎性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疲劳通过基底神经节输出核团损伤大鼠工作记忆能力 被引量:1
9
作者 金硕 李鸿扬 +2 位作者 吉宸萱 祁金顺 孙丽娜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探讨基底神经节输出核团[脚内核(EPN)和黑质网状部(SNr)]内小清蛋白(PV)阳性神经元参与运动疲劳损害工作记忆能力的神经调控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疲劳组(Fatigue),选用三级递增负荷跑台训... 目的:探讨基底神经节输出核团[脚内核(EPN)和黑质网状部(SNr)]内小清蛋白(PV)阳性神经元参与运动疲劳损害工作记忆能力的神经调控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疲劳组(Fatigue),选用三级递增负荷跑台训练方案,建立慢性力竭运动疲劳模型。利用Y迷宫自主交替实验评估大鼠的工作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EPN和SNr内PV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Y迷宫自主交替实验表明,疲劳组大鼠自主交替正确率较对照组大鼠呈显著性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疲劳组大鼠EPN和SNr内PV阳性细胞密度和阳性纤维染色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均大幅降低(P<0.05,P<0.01)。同时,疲劳组大鼠EPN和SNr内caspase-3阳性细胞密度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运动疲劳导致大鼠工作记忆能力受损,其机制可能与EPN和SNr内PV阳性神经元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疲劳 工作记忆 基底神经节输出核团 小清蛋白 CASPASE-3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神经肽类似物Rattin对β-淀粉样蛋白所致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芳 王昭君 +4 位作者 张升校 王坚基 赵济宇 裴延斌 祁金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7-364,共8页
目的:探究Humanin衍生物Rattin拮抗Aβ31-35所致在体海马theta节律紊乱及离体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vehicle+saline、vehicle+Aβ31-35、Rattin+saline以及Rattin+Aβ31-35),大鼠海马区注射Aβ31-35/Ra... 目的:探究Humanin衍生物Rattin拮抗Aβ31-35所致在体海马theta节律紊乱及离体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vehicle+saline、vehicle+Aβ31-35、Rattin+saline以及Rattin+Aβ31-35),大鼠海马区注射Aβ31-35/Rattin后,利用微电极记录在体海马局部场电位;分离培养SD大鼠乳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利用CCK-8法检测Aβ31-35/Rattin处理后细胞活性,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成像技术观察细胞内[Ca2+]、利用real-time RT-PCR检测MAPK、PI3K以及STAT3的表达。结果:(1)Aβ31-35抑制了大鼠海马CA1区的theta节律,Rattin处理可拮抗Aβ31-35所致的theta节律压抑;(2)单独给予Rattin不影响原代海马神经元的存活率,但中等浓度(10μmol/L)或高浓度(100μmol/L)的Rattin明显保护了海马神经元免受Aβ31-35引起的细胞伤害,该效应可被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完全逆转;(3)单独注射Aβ31-35使海马神经元STAT3 mRNA表达下调、p38MAPK和PI3K mRNA表达增加,联合给予Rattin则阻止了STAT3 mRNA的下调,但对p38MAPK和PI3K mRNA表达没有影响;(4)Rattin预处理抑制了Aβ31-35诱发的细胞内[Ca2+]升高,此效应可被JAK抑制剂AG490所阻断。结论:Rattin能够有效减轻Aβ31-35引起的海马theta节律压抑和剂量依赖性拮抗Aβ31-35所致的细胞毒性。这些神经保护作用与Rattin对JAK/STAT3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以及细胞内Ca2+稳态的维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ttin 淀粉样β-蛋白(Aβ) 海马theta节律 海马神经元 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激活μ-阿片受体缓解大鼠痛情绪的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霞 杜振莹 +5 位作者 郝娜 岳夏雅 王志华 赵欣 李建国 张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507-513,共7页
目的:探究电针(EA)通过激活μ-阿片受体(MOR)缓解大鼠痛情绪的机制。方法:预先在前扣带皮层喙侧部(rACC)分别注射生理盐水(NS)或MOR拮抗剂CTOP,并通过给大鼠左侧足底注射0.08 ml完全弗氏佐剂(CFA)建立条件位置逃避(CPA)模型,用电针(10 H... 目的:探究电针(EA)通过激活μ-阿片受体(MOR)缓解大鼠痛情绪的机制。方法:预先在前扣带皮层喙侧部(rACC)分别注射生理盐水(NS)或MOR拮抗剂CTOP,并通过给大鼠左侧足底注射0.08 ml完全弗氏佐剂(CFA)建立条件位置逃避(CPA)模型,用电针(10 Hz,3 mA)或假电针(sham EA)刺激大鼠环跳穴(GB30)。行为测试完毕后,使用Western Blot检测rACC脑组织中的MOR蛋白表达以及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亚基2A和2B(NR2A和NR2B)的磷酸化水平。通过免疫荧光双标技术分别观察大鼠MOR和NR2A或NR2B的共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注射CFA的大鼠第3 d在痛环境停留时间明显比第1 d缩短(P<0.05)并且rACC脑区p-NR2A、p-NR2B水平升高(P<0.01);电针治疗减少了CFA引起的逃避时间(P<0.05),增加了MOR的表达(P<0.01);在rACC给予CTOP后电针的作用被反转;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rACC脑区同一神经元上MOR分别与NR2A或NR2B共表达。结论:电针可能通过激活rACC脑区中的MOR下调p-NR2A和p-NR2B水平达到缓解CFA诱导痛情绪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电针 前扣带皮层 Μ-阿片受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疲劳导致大鼠焦虑并伴有海马CA1区θ节律活动增强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丽娜 于泓波 +3 位作者 包敬一 叶瑞琪 郭雯昕 祁金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8-14,共7页
目的:研究运动疲劳对大鼠焦虑情绪的影响,观测海马CA1区场电位θ节律震荡的变化,揭示运动疲劳引发不良情绪效应的可能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运动疲劳组(exercise training,ET),采用反复7 d力竭... 目的:研究运动疲劳对大鼠焦虑情绪的影响,观测海马CA1区场电位θ节律震荡的变化,揭示运动疲劳引发不良情绪效应的可能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运动疲劳组(exercise training,ET),采用反复7 d力竭跑台训练方式建立疲劳模型。行为学实验采用高架十字迷宫观察大鼠焦虑行为的改变。随后,利用在体电生理记录方法,比较两组大鼠海马局部场电位θ节律活动的差异。结果:高架十字迷宫检测发现,ET组大鼠进入高架十字迷宫开放臂次数较对照组大鼠明显减少(P<0.05),并且在其中停留的时间也显著性缩短(P<0.01);同时,在闭合臂的活动时间大幅延长(P<0.01)。在体海马CA1区θ节律电信号记录显示,ET组大鼠功率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P<0.05),而功率峰值对应的θ节律频率值不存在组间差异(P>0.05)。结论:运动疲劳后大鼠探索行为减少,焦虑样行为增多,并伴有海马CA1区θ节律活动增强。这种焦虑情绪与θ节律震荡活动的改变相关,提示θ节律场电位信号活动的增强,可能是运动疲劳导致焦虑等不良情绪产生的电生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疲劳 高架十字迷宫 局部场电位 海马CA1区 Θ节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疲劳损害大鼠空间认知能力并导致海马CA1区L-LTP抑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金硕 李鸿扬 +2 位作者 张晓晓 祁金顺 孙丽娜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72-178,共7页
目的:探讨运动疲劳对空间认知能力的影响及海马突触可塑性调控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疲劳组(fatigue),选用3级递增负荷跑台训练方案,建立慢性力竭运动疲劳模型。利用Y迷宫空间识别记忆实验评估大... 目的:探讨运动疲劳对空间认知能力的影响及海马突触可塑性调控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疲劳组(fatigue),选用3级递增负荷跑台训练方案,建立慢性力竭运动疲劳模型。利用Y迷宫空间识别记忆实验评估大鼠的空间识别和记忆变化,使用Western Blot测定海马组织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并利用在体电生理记录大鼠海马CA1区晚期时相长时程增强效应(L-LTP),随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小清蛋白(PV)的表达。结果:疲劳组大鼠在新异臂的停留时间比和在各臂的总穿梭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高频刺激后30、60、120直至180 min,疲劳组大鼠海马CA1区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斜率较对照组大鼠均显著降低(P<0.0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疲劳组大鼠海马组织磷酸化CREB(p-CRE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疲劳组大鼠海马CA1区PV表达下调(P<0.05)。结论:运动疲劳可导致大鼠空间认知能力受损,其机制可能与海马L-LTP抑制、CREB磷酸化水平降低以及PV阳性神经元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疲劳 空间记忆 L-LTP 海马CA1区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小清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高血糖素调控肝脏、肾脏及肠道糖异生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苏琬真 李爱云 +2 位作者 张燕 张翼超 焦向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32-1338,共7页
目的 探究不同空腹时间段胰高血糖素对肝脏、肾脏和肠道糖异生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胰高血糖素组、禁食18 h组、禁食18 h+胰高血糖素组、禁食36 h组、禁食36 h+胰高血糖素... 目的 探究不同空腹时间段胰高血糖素对肝脏、肾脏和肠道糖异生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胰高血糖素组、禁食18 h组、禁食18 h+胰高血糖素组、禁食36 h组、禁食36 h+胰高血糖素组。采用葡萄糖、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试剂盒检测胰高血糖素刺激下不同禁食时间段的小鼠血清中三者的含量变化;肝/肌糖原试剂盒及PAS染色观察肝脏中糖原含量的变化;RT-PCR法观察胰高血糖素在不同禁食时间下对肝脏、肾脏和肠道中PGC-1α、G6Pase及PEPCK基因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肾脏和肠道中PGC-1α、G6Pase、PEPCK、p-PKA、PKA、p-CREB及CREB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1)胰高血糖素升高空腹血清葡萄糖水平、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并减少肝脏糖原含量;(2)胰高血糖素通过增加PGC-1α表达而促进糖异生,且在胰高血糖素的刺激下,在禁食18 h和36 h时,肝脏PGC-1α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而在禁食18 h时,肾脏PGC-1α基因和蛋白表达增加,在禁食36 h时,肠道PGC-1α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3)胰高血糖素促进禁食后肝脏、肾脏和肠道中糖异生相关酶G6Pase、PEPCK的基因和蛋白表达;(4)胰高血糖素增加肝脏中p-PKA/PKA及p-CREB/CREB水平。结论 胰高血糖素对肝脏、肾脏和肠道糖异生反应表现出时间差异性,并通过增加PGC-1α基因和蛋白表达而促进糖异生关键酶G6Pase和PEPCK基因和蛋白表达,从而增加空腹血糖水平。此外,胰高血糖素通过PKA/CREB信号通路促进肝脏糖异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高血糖素 糖异生 肝脏 肾脏 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1aR敲除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胰岛素抵抗 被引量:2
15
作者 史文娟 王雪娇 +3 位作者 雷占东 苏琬真 张翼超 焦向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90-1195,共6页
目的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2型糖尿病的病理基础,探究血管紧张素Ⅱ1a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a receptor,AT1aR)在肥胖诱发的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方法野生型(wild type,WT)和AT1aR基因敲除型(AT1aR^(-/-))SD大鼠各自... 目的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2型糖尿病的病理基础,探究血管紧张素Ⅱ1a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a receptor,AT1aR)在肥胖诱发的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方法野生型(wild type,WT)和AT1aR基因敲除型(AT1aR^(-/-))SD大鼠各自给予普通饲料和60%的高脂饲料喂养12周。12周后,大鼠腹主动脉采血获得血清,ELISA测血清胰岛素水平;取附睾脂肪组织,RT-PCR法检测脂肪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REBP-1c)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脂肪组织中胰岛素信号通路蛋白及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的表达情况。结果AT1aR敲除明显降低高脂喂养大鼠的HOMA-IR。高脂喂养的AT1aR^(-/-)大鼠脂肪组织胰岛素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同组WT鼠。此外,AT1aR敲除大鼠脂肪组织PKCα、PKCε、PKCη的表达明显低于WT鼠,但其促成脂分化的因子PPARγ、SREBP-1c的表达明显增多。结论AT1aR敲除可以通过增强脂肪组织胰岛素信号通路,抑制PKC的表达,以及促进成脂分化,从而明显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1a型受体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信号通路 蛋白激酶C 成脂分化 脂肪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对大鼠肠道菌群和认知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艳丽 杨小荣 +1 位作者 张策 郭军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47-1452,共6页
目的探讨广谱抗生素处理后,大鼠肠道菌群的改变、恢复及其对认知行为是否产生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抗生素处理(AT)组和对照(Control)组;AT组用氨苄青霉素、万古霉素、甲硝唑和亚胺培南4种抗生素混合液灌胃3 d,Control组用等量的... 目的探讨广谱抗生素处理后,大鼠肠道菌群的改变、恢复及其对认知行为是否产生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抗生素处理(AT)组和对照(Control)组;AT组用氨苄青霉素、万古霉素、甲硝唑和亚胺培南4种抗生素混合液灌胃3 d,Control组用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在第4天(距最后一次抗生素处理24 h)及2个月时收集粪便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检测肠道菌群的改变;在2个月时通过基于操作条件反射的延迟匹配样本任务(DMTP)和Y迷宫检测两组大鼠认知行为。结果第4天AT组大鼠肠道菌群减少,包括菌群多样性减少(P<0.0001);优势菌拟杆菌门数量减少(P<0.0001),厚壁菌门数量减少(P=0.0001);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增加(P<0.0001)。停用抗生素后肠道菌群恢复,在2个月时与Contro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AT组大鼠的认知行为与Control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广谱抗生素处理会引起大鼠肠道菌群减少,但这种减少是暂时的,在停用抗生素后会恢复正常,并且不会影响大鼠的工作记忆和空间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肠道菌群 认知行为 DMTP Y迷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vorexant通过调控PER1蛋白表达改善APP/PS1小鼠昼夜节律紊乱行为
17
作者 周芳 魏佳慧 +5 位作者 白羽 朱洪伟 赵芳 张秀敏 祁金顺 武美娜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0-406,共7页
目的:探讨orexin双受体拮抗剂suvorexant对9月龄APPswe/PS1dE9(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行为昼夜节律紊乱的影响及机制。方法:8月龄APP/PS1小鼠和具有同样遗传背景的野生型(WT)小鼠随机分为4组,在ZT0口服灌胃suvorexant或等体积溶剂28 d,... 目的:探讨orexin双受体拮抗剂suvorexant对9月龄APPswe/PS1dE9(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行为昼夜节律紊乱的影响及机制。方法:8月龄APP/PS1小鼠和具有同样遗传背景的野生型(WT)小鼠随机分为4组,在ZT0口服灌胃suvorexant或等体积溶剂28 d,采用跑轮行为学观察小鼠昼夜节律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SCN脑区Aβ斑块和PER1蛋白的表达。结果:(1)在光暗交替环境中,给予suvorexant后APP/PS1小鼠相对振幅(P<0.01)和鲁棒值(P<0.01)明显升高,昼夜变异性明显降低(P<0.01)。(2)在持续黑暗环境中给予suvorexant后,APP/PS1小鼠的自由运转周期明显缩短(P<0.05),活动持续时间缩短(P<0.01),相对振幅增大(P<0.01),昼夜变异性减小(P<0.01)。(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各组动物的SCN脑区未检测到Aβ阳性斑块。(4)APP/PS1小鼠给予Suvorexant后部分恢复了PER1蛋白表达的昼夜节律性。结论:suvorexant通过恢复SCN脑区PER1的昼夜节律性表达改善APPswe/PS1dE9小鼠的昼夜节律紊乱,增强其昼夜节律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vorexant 阿尔茨海默病 昼夜节律 PER1 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的研究进展及其法医学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于天水 葛鲁邹 曹济民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期68-73,共6页
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表现为去神经支配、交感神经芽生及交感神经分布密度增高,与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发生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甚至心脏性猝死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心脏交感神经解剖结构、交感神经形态和功能重构及其在陈旧性心肌梗死鉴... 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表现为去神经支配、交感神经芽生及交感神经分布密度增高,与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发生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甚至心脏性猝死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心脏交感神经解剖结构、交感神经形态和功能重构及其在陈旧性心肌梗死鉴定中的作用,以期为法医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心肌梗死 猝死 心脏 交感神经重构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XNIP基因敲除通过调控脂肪酸合成的碳源通量及脂肪酸氧化而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
19
作者 赵俊楠 李爱云 +3 位作者 苏琬真 尹晓晓 李童 焦向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25年第8期1524-1530,共7页
目的探究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hioredoxin-interacting protein,TXNIP)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中的作用机制。方法4周龄时,将同窝雄性野生(wildtype,WT)小鼠和TXNIP基因全身敲除(knockout,KO)... 目的探究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hioredoxin-interacting protein,TXNIP)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中的作用机制。方法4周龄时,将同窝雄性野生(wildtype,WT)小鼠和TXNIP基因全身敲除(knockout,KO)小鼠随机分为两组:(1)正常饮食(ND)组;(2)高脂组饲喂含有60%脂肪的高脂肪饮食(High-fat diet,HFD)饲养12周,试剂盒检测血脂相关指标、肝损伤指标和肝组织脂肪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TXNIP、SLC25A1、SLC13A5、ACLY、CPT1a和PPARα蛋白表达;RT-PCR检测肝组织SLC25A1、SLC13A5和ACLY mRNA水平。结果高脂喂养小鼠肝组织中TXNIP蛋白表达增加;与WT-HFD小鼠相比,KO-HFD小鼠血清及肝脏中的生化指标有所改善;SLC25A1在四组小鼠之间mRNA和蛋白的水平均没有明显差异,而对SLC13A5和ACLY,WT-HFD小鼠与WT小鼠相比mRNA和蛋白水平均上调;而KO-HFD小鼠可明显改善二者mRNA和蛋白水平;此外,与WT小鼠相比,WT-HFD小鼠肝组织中脂肪酸氧化相关蛋白PPARα、CPT1a的蛋白表达降低,而KO-HFD小鼠可明显增加PPARα、CPT1a的蛋白表达。结论TXNIP基因敲除通过抑制脂肪酸合成的碳源通量及促进脂肪酸氧化进而改善肝脏脂肪变性,并延缓NAFLD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肝脏脂肪变性 脂肪酸合成 碳源通量 脂肪酸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