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SOCS3及其DNA甲基化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
1
作者 史培荣 王旦霞 +2 位作者 王银珠 陈维毅 陈显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354-1357,共4页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的DNA甲基化及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其在OSCC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焦磷酸测序技术(Pyrosequencing)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100...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的DNA甲基化及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其在OSCC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焦磷酸测序技术(Pyrosequencing)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10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OCS3的DNA甲基化及蛋白表达水平,并与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进行对照研究,分析其与OSC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1)OSCC组织SOCS3 DNA甲基化的阳性率为85%,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20%(P<0.05);2)OSCC组织中SOCS3蛋白表达(1.76±0.12)明显低于正常口腔黏膜组(1.93±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甲基化组SOCS3蛋白表达(1.72±0.21)显著低于非甲基化组(1.92±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在TNM分期中Ⅲ期组表达均低于Ⅰ~Ⅱ期组(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也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4)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OCS3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级别呈正相关(r=0.416,P<0.05),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0.357,P<0.05)。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OCS3 DNA甲基化阳性率高,导致SOCS3基因表达下调,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分化、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3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CoV-2侵袭宿主细胞的关键蛋白酶TMPRSS2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
作者 张利娜 文朝朝 +4 位作者 杜相欣 张雨彤 赵欣 张策 张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88-697,721,共11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对SARS-CoV-2侵袭宿主细胞的关键蛋白酶TMPRSS2进行预测和分析,对其结构与功能进行系统性的整理,为该蛋白的研究及其抑制剂的研发提供可靠的参考。方法通过ProtParam、Protscale、SignalP 4.0 Server、Secre...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对SARS-CoV-2侵袭宿主细胞的关键蛋白酶TMPRSS2进行预测和分析,对其结构与功能进行系统性的整理,为该蛋白的研究及其抑制剂的研发提供可靠的参考。方法通过ProtParam、Protscale、SignalP 4.0 Server、SecretomeP 2.0 server、TMHMM Server v.2.0、SOPMA、SWISS-MODEL、MEGA-X等软件对TMPRSS2基因及蛋白进行结构、功能、进化、生物过程等方面的预测,综合各软件得出的结果做出分析及论证。结果TMPRSS2蛋白是一种由492个氨基酸组成的亲水性蛋白,它具有一个跨膜螺旋结构,是一种非经典分泌蛋白。TMPRSS2蛋白在前列腺中的表达尤为丰富,其共有3个可能的N-糖基化位点,3个可能的O-糖基化位点以及8个可能的蛋白磷酸化位点。TMPRSS2蛋白共拥有3个超家族保守结构域,其100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相对保守。结论本文借助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对TMPRSS2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展开了较为全面的预测和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其作为丝氨酸蛋白酶的特质,同时也为其参与SARS-CoV-2侵袭宿主提供可能的机制解释。有助于进一步开展TMPRSS2相关的实验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2 TMPRSS2 COVID-19 生物信息学 结构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体代谢物介导组蛋白修饰调控神经管畸形发生的机制
3
作者 刘增莉 李建婷 刘志贞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56-966,共11页
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作为一类严重的先天出生缺陷疾病,严重影响着胎儿的生命与健康,其发生机制十分复杂,涉及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复杂作用。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愈加广泛的应用揭示了组蛋白修饰在表观遗传调控中发... 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作为一类严重的先天出生缺陷疾病,严重影响着胎儿的生命与健康,其发生机制十分复杂,涉及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复杂作用。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愈加广泛的应用揭示了组蛋白修饰在表观遗传调控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尤其在NTDs的发病机制中受到广泛关注。组蛋白修饰包括组蛋白甲基化、乙酰化、泛素化、同型半胱氨酸化、丙二酰化和巴豆酰化等多种类型,这些修饰影响神经管闭合关键蛋白的表达对于神经管闭合期间的基因组稳定性至关重要,参与神经管畸形的发生发展,其异常调控与NTDs的发生密切相关。此外,在胚胎大脑发育过程中,这些组蛋白修饰极易受到母体代谢物水平、致畸物质暴露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母体代谢物水平的异常会引起关键基因表达调控异常,这些因素影响组蛋白修饰,从而调控下游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包括神经管发育相关基因,导致NTDs等多种神经发育疾病的发生。目前NTDs的机制尽管已有大量研究,但NTDs的确切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深入研究NTDs的致病因素和发生机制对于提高出生人口质量、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关于母体代谢物介导组蛋白修饰异常引起胎儿NTDs发生的研究进展,并对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揭示组蛋白修饰在神经管发育中的关键调控功能,为进一步研究组蛋白修饰与NTDs发生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基础,也为NTDs未来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畸形 组蛋白修饰 母体代谢物 甲基化 乙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结直肠癌卡培他滨化疗肝毒性预测模型的建立
4
作者 林泽帅 陈佳妮 +2 位作者 姚厚山 李明明 姚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7,共8页
目的基于结直肠癌(CRC)患者化疗前血浆中的内源性代谢物,寻找潜在卡培他滨肝毒性易感标志物,建立预测模型。方法收集50例接受卡培他滨化疗的CRC患者化疗前血浆样本及化疗肝毒性不良反应随访记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结合四极杆飞行时间... 目的基于结直肠癌(CRC)患者化疗前血浆中的内源性代谢物,寻找潜在卡培他滨肝毒性易感标志物,建立预测模型。方法收集50例接受卡培他滨化疗的CRC患者化疗前血浆样本及化疗肝毒性不良反应随访记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结合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法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差异分析、相关性分析、随机森林方法筛选肝毒性相关的内源性代谢物。将所有样本按照7∶3比例随机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基于训练集数据建立预测卡培他滨化疗肝毒性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ROC曲线分析评价模型在训练集、测试集及整个数据集中的预测效果。结果CRC患者化疗前血浆中肝毒性相关内源性代谢物主要集中在脂质内源性代谢物,经筛选发现鞘氨醇-1-磷酸、神经酰胺、半乳糖、花生四烯酸、酪氨酸、胆绿素、肉豆蔻酸、磷脂酰胆碱(35∶1)、磷脂酰乙醇胺(36∶1)、棕榈酸等可能是潜在的重要肝毒性易感标志物。基于以上标志物建立的卡培他滨化疗肝毒性预测模型在训练集、测试集、整个数据集中的AUC分别为0.946(95%CI 0.842~1.000)、0.920(95%CI 0.720~1.000)、0.912(95%CI 0.810~0.982)。结论利用CRC患者化疗前血浆中的内源性代谢物可以有效预测卡培他滨化疗肝毒性不良反应,这些肝毒性标志物指示易感患者具有脂质代谢紊乱相关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卡培他滨 肝毒性 预测模型 代谢组学 生物学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锻炼:介导骨骼肌昼夜节律分子钟的时间线索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恒旭 陈佩杰 +3 位作者 卢文云 赵虹 尹静 罗炯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4-106,共13页
对体育锻炼介导骨骼肌分子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骨骼肌分子钟与体育锻炼的关系。发现:体育锻炼可调节骨骼肌的分子钟,并影响昼夜节律的振幅和相位,骨骼肌的运动能力也受到昼夜节律基因振荡中断的影响,运动对骨骼肌时钟基因的表达... 对体育锻炼介导骨骼肌分子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骨骼肌分子钟与体育锻炼的关系。发现:体育锻炼可调节骨骼肌的分子钟,并影响昼夜节律的振幅和相位,骨骼肌的运动能力也受到昼夜节律基因振荡中断的影响,运动对骨骼肌时钟基因的表达亦具有特定的昼夜时间效应;体育锻炼介导骨骼肌昼夜节律分子钟的授时途径主要表现在中央时钟的间接介导、骨骼肌收缩直接驱动、细胞反应因子的诱导、应激激素释放的调节等方面;体育锻炼介导骨骼肌昼夜节律分子钟能有效改善骨骼肌萎缩、睡眠障碍、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认为:体育锻炼可在骨骼肌的昼夜节律系统中重新设置时钟,而个性化的定时锻炼亦可作为昼夜节律紊乱相关病理的有效处方,同时将运动和营养干预与分子钟同步也会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锻炼对全身健康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锻炼 骨骼肌 时钟基因 昼夜节律 转录翻译反馈环路 时间线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球-氧化石墨烯纳米药物载体的制备及抗癌性能
6
作者 郭国英 赵墨晅 +2 位作者 梁文婷 弓韬 董川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6-986,共11页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金纳米球(GO-AuNP),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和激光粒度仪等对GO-AuNP进行了表征,并利用红外热成像仪对其光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将GO-AuNP负载抗癌药物盐酸阿霉素(DOX)制备成...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金纳米球(GO-AuNP),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和激光粒度仪等对GO-AuNP进行了表征,并利用红外热成像仪对其光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将GO-AuNP负载抗癌药物盐酸阿霉素(DOX)制备成纳米药物复合物(GO-AuNP@DOX),并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对DOX的负载和释放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GO-AuNP@DOX中DOX的释放在弱酸性环境下更优,并且在808 nm激光照射条件下pH=5.3时释放量可以达到30.51%。采用共聚焦显微镜分析了癌细胞对GO-AuNP@DOX的摄取能力;采用CCK-8细胞毒性实验分析了GO-AuNP@DOX的体外杀伤肿瘤细胞能力,细胞毒性实验证明GO-AuNP载体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体内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荷瘤小鼠在化疗光热协同作用可以很好地抑制肿瘤生长。结果表明,GO-AuNP纳米药物载体具有光热转换能力优异、生物相容性优良的优点,其pH/近红外光谱(NIR)双重药物控释性能使药物载体在化疗-光热协同治疗肿瘤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球 氧化石墨烯 药物载体 抗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功能性胰岛β细胞的体外定向分化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馨雅 陈龙 +5 位作者 王玉姣 薛群航 冯志伟 刘志贞 周冰蕊 解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4-673,共10页
1型糖尿病是由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目前,主要通过外源性胰岛素补充来治疗,但外源性胰岛素无法精准调控血糖,严重低血糖可危及生命。胰岛移植是一种替代疗法,但面临器官供体不足和异种来源胰岛β细胞存在人畜共患病... 1型糖尿病是由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目前,主要通过外源性胰岛素补充来治疗,但外源性胰岛素无法精准调控血糖,严重低血糖可危及生命。胰岛移植是一种替代疗法,但面临器官供体不足和异种来源胰岛β细胞存在人畜共患病交叉感染风险的问题。因此,获得足量且安全的胰岛β细胞是1型糖尿病细胞治疗面临的难题。本研究旨在通过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hiPSCs)在体外向胰岛β细胞分化,提供一种潜在的1型糖尿病治疗新策略。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采用了结合2D和3D培养系统的分化策略,模拟胰岛β细胞的体内发育环境,并使用多种生长因子调节在胰腺发育和β细胞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信号包括Notch信号通路(Notch signaling pathway)、Wnt信号通路(Wnt signaling pathway)、TGF-β/Smad信号通路(TGF-β/Smad signaling pathway)等,在体外将hiPSC定向诱导分化至胰岛β细胞。结果显示,在2D、3D结合的培养条件下,分化过程中定型内胚层细胞,胰腺祖细胞,胰腺内分泌细胞及胰岛β细胞阶段的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显著提高(P<0.05),并在胰岛素含量及葡萄糖刺激后表现出显著增强的胰岛素分泌能力(P<0.05)。总之,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从hiPSC到功能性胰岛β细胞的分化策略,为1型糖尿病提供了一种新的细胞治疗途径。这种方法不仅为研究胰岛β细胞的发育生物学提供了新的工具,也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一种潜在的胰岛β细胞来源,有望解决现有治疗方法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 体外诱导分化 胰岛Β细胞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骨脂素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小鼠模型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27
8
作者 张引红 李美宁 +3 位作者 王春芳 郭民 张锐虎 陈朝阳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7-210,共4页
目的探讨补骨脂素对II型胶原诱导的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DBA/1J小鼠,利用牛II型胶原诱导构建类风湿性关节炎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补骨脂素(PSO)、甲氨蝶呤(MTX)和模型对照(vehic... 目的探讨补骨脂素对II型胶原诱导的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DBA/1J小鼠,利用牛II型胶原诱导构建类风湿性关节炎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补骨脂素(PSO)、甲氨蝶呤(MTX)和模型对照(vehicle)三组,灌胃给药,观察关节改变情况并评分。称重并计算脾指数;流式细胞术测定脾淋巴细胞中Th1、Th2细胞数;ELISA检测血清相关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表达量变化。结果与vehicle组相比,PSO组足踝肿胀、活动受限程度明显减轻;PSO组脾指数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Th1淋巴细胞所占比例亦较Vehicle组显著下降,Th2淋巴细胞比例差异无显著性;ELISA结果显示PSO组血清TNF-α、IL-6和IL-1β显著低于Vehicle组。各项结果 PSO组与MTX组无统计学差别。结论补骨脂素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平衡及抑制TNF-α、IL-6和IL-1β起到免疫调节作用,从而缓解RA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素 类风湿性关节炎小鼠模型 炎症因子 TH1/TH2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耐药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李朝慧 任本洪 +3 位作者 孙雪娇 寇俊婷 贺春 王晓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顺铂(cis-dichlorodiamine platinum,cDDP)耐药对人食管癌KYSE150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首先采用顺铂浓度递增的方法,历经10个月左右的时间成功建立了人食管癌顺铂耐药细胞系KYSE150/cDDP。采用MTT法测... 目的:探讨顺铂(cis-dichlorodiamine platinum,cDDP)耐药对人食管癌KYSE150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首先采用顺铂浓度递增的方法,历经10个月左右的时间成功建立了人食管癌顺铂耐药细胞系KYSE150/cDDP。采用MTT法测定其药物敏感性,并通过形态学观察、MTT实验、集落形成实验、DAPI染色、划痕愈合实验及小管形成实验比较顺铂耐药后食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结果:KYSE150细胞和KYSE150/cDDP细胞在形态上无明显差异;MTT实验结果显示,与KYSE150细胞相比,KYSE150/cDDP细胞对cDDP的耐药指数为6.35,细胞活力下降;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KYSE150/cDDP细胞的集落形成率为(15.00±3.05)%,而KYSE150细胞的集落形成率为(86.70±6.57)%;DAPI染色显示KYSE150/cDDP细胞的凋亡率为(0.63±0.09)%,而KYSE150细胞的凋亡率为(8.46±1.33)%;划痕愈合实验显示,与KYSE150细胞相比,KYSE150/cDDP细胞的划痕愈合能力更强,其迁移率较KYSE150细胞的迁移率高;小管形成实验显示,KYSE150/cDDP细胞的血管生成数为76.20±3.18,而KYSE150细胞的血管生成数为50.60±1.33;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KYSE150/cDDP细胞中MMP-2和VEGFR2的表达均高于KYSE150细胞。结论:KYSE150/cDDP细胞具有耐药表型,耐药后生长缓慢,凋亡能力降低,迁移和血管生成能力增加,这可能是临床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耐药性 食管癌 细胞迁移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GDW肽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晓霞 李晓钟 +4 位作者 刘红林 解军 张悦红 王惠珍 牛勃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6-629,共4页
目的研究RGD(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肽衍生物-AoGDW(ω-氨基辛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色氨酸)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色荧光标记以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AoGDW肽对CD41抗体与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结合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血... 目的研究RGD(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肽衍生物-AoGDW(ω-氨基辛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色氨酸)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色荧光标记以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AoGDW肽对CD41抗体与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结合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血小板膜上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结果随着AoGDW肽浓度的增加,CD41抗体与活化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结合率呈现下降趋势,相对于阴性对照组,P<0.01。但CD41抗体与静止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的结合率以及CD62p抗体与静止血小板P选择素的结合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AoG-DW肽是通过占据血小板上纤维蛋白原的结合位点即活化的GPⅡb/Ⅲa受体而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并且不具有活化血小板的作用,是一种选择性的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D GPⅡb/Ⅲa 流式细胞技术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y^(14)]-humanin多肽对β淀粉样蛋白引起的神经干细胞毒性的拮抗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胥显民 王廷杰 +5 位作者 陈显久 张悦红 程牛亮 蔡大勇 解军 牛勃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623-1627,共5页
目的:研究[G ly14]-hum an in对β淀粉样蛋白1-42引起的神经干细胞毒性的作用。方法:用[G ly14]-hum an in和β淀粉样蛋白1-42处理神经干细胞,观察其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较低浓度的[G ly14]-hum an in加入有β淀粉样蛋... 目的:研究[G ly14]-hum an in对β淀粉样蛋白1-42引起的神经干细胞毒性的作用。方法:用[G ly14]-hum an in和β淀粉样蛋白1-42处理神经干细胞,观察其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较低浓度的[G ly14]-hum an in加入有β淀粉样蛋白1-42处理的神经干细胞培养基,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及流式细胞测定DNA含量,神经干细胞显示出对β淀粉样蛋白1-42的耐受,而对照组则显示神经干细胞出现凋亡现象。高浓度的[G ly14]-hum an in加入培养基,经台盼蓝拒染法计数细胞,神经干细胞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神经干细胞出现大量死亡。结论:[G ly14]-hum an in不但具有抑制β淀粉样蛋白1-42对神经干细胞的毒性作用,而且在低浓度的情况下,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为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淀粉样Β蛋白 HUMANIN 多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白斑组织癌变标志性基因筛查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显久 刘玮玮 +4 位作者 史培荣 郝梅 程牛亮 牛勃 解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79-686,共8页
口腔黏膜白斑病(oral leukoplakia,OLK)是最常见的口腔粘膜的癌前病变.OLK恶性转化率高达43%,因此加强其风险调查和监测对于该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美国SuperArray公司的肿瘤基因芯片(OHS-802)检测口腔正常组织、OLK... 口腔黏膜白斑病(oral leukoplakia,OLK)是最常见的口腔粘膜的癌前病变.OLK恶性转化率高达43%,因此加强其风险调查和监测对于该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美国SuperArray公司的肿瘤基因芯片(OHS-802)检测口腔正常组织、OLK组织和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的肿瘤相关基因表达差异,旨在筛查与口腔黏膜白斑病发生和癌变相关的表达阳性基因,为探究OLK的发生及癌变机制奠定基础.将"正常组织→OLK组织→OSCC组织"连续递增2倍以上或递减2倍以上的基因确定为OLK组织癌变的标志性基因.SuperArray基因芯片、RT-PCR法和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仅有3个基因(ACP-2、BCL-2、SOCS-3)表达水平连续下调2倍以上,有6个基因(CLK-3、CTNNB-1、FKBP-8、GDF-15、NF-1、XRCC-1)表达连续上调2倍以上.进一步经RT-PCR和实时定量PCR验证,其结果与SuperArray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提示,ACP-2等9个基因可能是口腔正常黏膜组织经OLK转变为癌组织的驱动基因,可作为OLK组织、OSCC组织和口腔正常黏膜组织诊断的分子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白斑病 口腔鳞状细胞癌 基因芯片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维地洛改善心梗大鼠心肌氧化应激状态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保 马业新 +6 位作者 解军 杨滨 李治 王惠珍 张栋 胡晓年 牛勃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1-754,共4页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和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与心梗后大鼠左室重构及心衰的关系,及药物卡维地洛(Carvedilol)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AMI)组和卡维地洛治疗组,在梗后3d进行治疗。治...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和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与心梗后大鼠左室重构及心衰的关系,及药物卡维地洛(Carvedilol)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AMI)组和卡维地洛治疗组,在梗后3d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卡维地洛1mg·kg-1·d-1灌胃,每日2次;假手术组及心肌梗死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治疗4wk后观察各组超声心动图、NFκB活性及氧自由基O-2、·OH的变化。结果心肌梗死4wk后,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心梗组大鼠心功能降低,LVEDD、LVESD均增大,EF降低;心肌NFκB活性增高,O-2、·OH水平升高。经卡维地洛干预后,大鼠心功能改善,NFκB活性及O-2、·OH水平降低。结论心肌梗死后,NFκB活性升高,O-2、·OH生成增多,而卡维地洛可以抑制NFκB及O-2、·OH,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 卡维地洛 心肌梗死 左室重构 超氧阴离子 羟自由基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氨酸/精氨酸蛋白特异激酶SRPK2在小鼠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红 李晓宾 +4 位作者 李婷 贾三三 王海龙 宋国华 郭睿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1-177,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丝氨酸/精氨酸蛋白特异激酶2(serine/arginine-rich protein specific kinase 2,SRPK2)基因mRNA及其编码蛋白产物在小鼠睾丸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探讨该基因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 目的通过研究丝氨酸/精氨酸蛋白特异激酶2(serine/arginine-rich protein specific kinase 2,SRPK2)基因mRNA及其编码蛋白产物在小鼠睾丸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探讨该基因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杂交(Western blotting)分析该基因mRNA及蛋白产物在小鼠多种组织中的表达;利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分析SRPK2 mRNA在不同发育阶段小鼠睾丸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观察SRPK2蛋白在小鼠曲精小管中的细胞定位和生精细胞内的亚细胞定位。结果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SRPK2 mRNA和蛋白在小鼠睾丸组织中均大量表达;实时定量PCR分析发现SRPK2 mRNA在5周及8周龄雄性小鼠睾丸组织中显著表达,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异性表达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SRPK2蛋白阳性着色主要位于曲精小管中的长形精子细胞核;间接免疫荧光分析显示SRPK2蛋白定位于长形精子细胞核表面。结论 SRPK2基因在小鼠睾丸组织中大量表达,并且具有显著的阶段特异性表达特征和明确的细胞核定位,极有可能在小鼠精子发生的变态成形期参与mRNA前体分子的剪接过程,其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PK2 精子发生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通过PI3K/Akt途径抑制人口腔癌细胞HN13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被引量:3
15
作者 常冰梅 肖瑞琳 +3 位作者 赵虹 杨小庆 张栋 王丽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18-1221,共4页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对人口腔鳞癌细胞HN13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常规条件下培养人口腔鳞癌细胞HN13,分为对照组(NC,不添加任何药物)、利多卡因低(40μmol/L)、中(400μmol/L)、高(4 000μmol/L)剂量组、阳性对照组(PC,100μmol/...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对人口腔鳞癌细胞HN13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常规条件下培养人口腔鳞癌细胞HN13,分为对照组(NC,不添加任何药物)、利多卡因低(40μmol/L)、中(400μmol/L)、高(4 000μmol/L)剂量组、阳性对照组(PC,100μmol/L顺铂),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OD值,分析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对HN13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PI3K/Akt途径中关键分子p-PI3K、p-Akt、Bcl-2等蛋白表达差异。结果:CCK-8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利多卡因400μmol/L、4 000μmol/L处理组细胞存活数减少(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400μmol/L、4 000μmol/L利多卡因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提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NC对照组相比,利多卡因处理后各组细胞中p-PI3K、p-Akt、Bcl-2表达明显降低(P<0.05),其中4 000μmol/L处理组与顺铂处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利多卡因通过抑制PI3K/Akt途径抑制HN13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人口腔癌细胞 增殖 凋亡 PI3K/AKT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胥显民 牛勃 +3 位作者 王廷杰 杨琦 张悦红 蔡大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9-142,共4页
目的观察β-淀粉样蛋白(Aβ)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神经干细胞的作用。方法取E13d的Wistar胚胎大鼠脑组织,体外进行培养、传代、鉴定后,加入β-淀粉样蛋白,利用台盼兰拒染法细胞计数及MTT法观察细胞增殖及细胞活力,利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凋亡程... 目的观察β-淀粉样蛋白(Aβ)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神经干细胞的作用。方法取E13d的Wistar胚胎大鼠脑组织,体外进行培养、传代、鉴定后,加入β-淀粉样蛋白,利用台盼兰拒染法细胞计数及MTT法观察细胞增殖及细胞活力,利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凋亡程度,同时观察加入β-淀粉样蛋白后,分化状态神经干细胞(加入10%胎牛血清)的变化。结果当Aβ浓度大于25μmol/L时,能明显抑制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活力,同时引起神经干细胞的明显凋亡。而在125μmol/L时就能抑制分化状态神经干细胞突起的延伸。结论Aβ抑制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并可致神经干细胞凋亡,可能是Alzheimer’s病的发病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干细胞 淀粉样Β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常冰梅 李美宁 +3 位作者 刘志贞 张悦红 程牛亮 牛勃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86-690,共5页
目的:观察HGF基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从已有质粒pRc/CMV-HGF中扩增出HGF基因,将其克隆到含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EGFP-HGF,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用脂质体将重组质粒pEGFP-HGF转染... 目的:观察HGF基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从已有质粒pRc/CMV-HGF中扩增出HGF基因,将其克隆到含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EGFP-HGF,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用脂质体将重组质粒pEGFP-HGF转染到人脐静脉细胞株ECV304中,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细胞克隆,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RT-PCR、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鉴定重组质粒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稳定表达细胞中HGF的含量;再以MTT法检测转染重组质粒后细胞增殖的改变,Transwell Migration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所构建重组质粒经酶切图谱分析和序列测定证实构建成功;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有绿色荧光;RT-PCR证实HGFmRNA在转染阳性细胞高表达;免疫细胞化学证实转染pEGFP-HGF质粒的细胞有HGF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基中HGF含量可达112.3 ng/ml,MTT法、TranswellMigration测定转染pEGFP-HGF阳性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组质粒pEGFP-HGF能够在内皮细胞株ECV304转录、表达;表达的活性蛋白HGF刺激ECV304的增殖、迁移,为进一步应用于基因治疗奠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F基因 内皮细胞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重组人TNF-α单链抗体库 被引量:2
18
作者 柴蔚然 杨涛 +1 位作者 胡晓年 牛勃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抗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的单链抗体库。方法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绕过杂交瘤技术,提取经免疫BALB/c小鼠淋巴细胞总RNA,用相应引物扩增小鼠免疫球蛋白VH基因和VL基因,构建VH、VL抗体库。由L in... 目的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抗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的单链抗体库。方法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绕过杂交瘤技术,提取经免疫BALB/c小鼠淋巴细胞总RNA,用相应引物扩增小鼠免疫球蛋白VH基因和VL基因,构建VH、VL抗体库。由L inker-prim erm ix经重叠延伸反应将重链可变区基因与轻链可变区基因拼接成单链抗体。再用RS prim erm ix以单链抗体为模板进行第二次聚合酶链反应,从而获得全套抗rhTNF-α的单链抗体基因。以SfiⅠ/NotⅠ,位点定向插入pCANTAB-5E噬菌粒载体,转化大肠杆菌TG1后,经M13KO7辅助噬菌体拯救,构建成全套抗rhTNF-α单链抗体表面展示文库。结果成功构建了rhTNF-α全套单链抗体噬菌体表面展示文库。经M13KO7超感染后,噬斑计数滴度为2.1×1011pfu。结论rhTNF-α全套单链抗体噬菌体表面展示文库的构建,为研究rhTNF-α抗体结合位点,了解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研究用于临床免疫治疗的新型抗体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单链抗体 噬菌体展示技术 重组人TNF-α单链抗体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A rresten在E.coli JM109中的表达及抗新生血管生成的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金平 唐海英 +1 位作者 解军 陈显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29-1232,共4页
目的构建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Arresten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表达,抑制新生血管的药理学实验中发现,该表达产物具有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长的功能。方法从健康产妇的胎盘组织中提取总RNA,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 目的构建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Arresten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表达,抑制新生血管的药理学实验中发现,该表达产物具有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长的功能。方法从健康产妇的胎盘组织中提取总RNA,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出Arresten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BV220-Art转化E.coli JM109进行原核表达,大量表达提取Arresten蛋白,用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进行活性测定。结果成功构建的重组质粒pBV220-Arr在E.coli JM109菌株中2~8h均可获得表达,其中诱导4h表达效率最高,Arresten蛋白可明显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长,活性功能明显强于血管抑素。结论成功构建Arresten基因重组质粒pBV220-Arr,并可在E.coli JM109菌株中获得表达,Arresten蛋白具有明显的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RESTEN 原核表达载体 E.COLI JM109 基因表达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RGD模体改变为RGDNM可减弱Echistatin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但增强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涛 牛勃 +3 位作者 程牛亮 解军 张悦红 杨利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34-838,共5页
为了研究去整合素echistatin RGD(Arg-Gly-Asp)模体周边氨基酸突变后对其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根据echistatin序列设计合成6个片段,利用重叠延伸PCR法合成cDNA,使echistatin RGD模体周边序列变为ARGDNM(D27→N),与载体pTXB1连接后转化E.col... 为了研究去整合素echistatin RGD(Arg-Gly-Asp)模体周边氨基酸突变后对其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根据echistatin序列设计合成6个片段,利用重叠延伸PCR法合成cDNA,使echistatin RGD模体周边序列变为ARGDNM(D27→N),与载体pTXB1连接后转化E.coliBL21(DE3),建立echistatin(ARGDNM)的表达体系.工程菌经IPTG诱导后融合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约30%,几丁质亲和纯化后,DTT裂解释放目的蛋白分子量约5.4kD.体外血小板聚集和体内鸡胚绒毛尿囊膜(chick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血管新生实验结果表明,echistatin(ARGDNM)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减弱,而其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增强.RGD模体周围氨基酸的改变影响了去整合素的生物学功能,echistatin(ARGDNM)增强了与αⅤβ3结合的特异性,本工作为研究特异性更强的去整合素药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整合素 ECHISTATIN RGD(Arg-Gly-Asp)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