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BNP和NT-proBNP在冠心病猝死者体内的表达 被引量:8
1
作者 曾强 孙润峰 +4 位作者 李泽 翟利琴 刘明哲 郭相杰 高彩荣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476-481,共6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猝死者体内脑钠肽前体(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pro BNP)、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冠心病猝死法医学诊断中...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猝死者体内脑钠肽前体(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pro BNP)、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冠心病猝死法医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正常对照组、冠心病猝死组及单独冠状动脉狭窄组(每组各20例)心肌及心血样本。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印迹法检测心肌样本中pro BNP的表达,采用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技术检测BNP m RNA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NT-pro BNP的含量。结果冠心病猝死组、单独冠状动脉狭窄组心肌组织中pro BN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阳性表达,正常对照组无阳性染色。冠心病猝死组、单独冠状动脉狭窄组心肌组织内pro BNP蛋白、BNP m RNA相对表达量、血浆内NT-pro BNP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冠心病猝死组血浆内NT-pro BNP含量高于单独冠状动脉狭窄组(P<0.05)。结论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内的pro BNP表达升高,测定血浆中NT-pro BNP有助于判断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鉴别冠心病猝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猝死 冠心病 脑钠肽前体 N端脑钠肽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介素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杜秋香 岳维 王英元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64-168,共5页
目的探讨中介素(intermedin,IMD)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及机制,为研究心源性猝死机制提供思路。方法 72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IMD干预组。酶化学法检测心血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丙二醛(ma... 目的探讨中介素(intermedin,IMD)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及机制,为研究心源性猝死机制提供思路。方法 72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IMD干预组。酶化学法检测心血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心肌降钙素受体样受体(calcitonin receptor-like receptor,CRLR)、受体活性修饰蛋白(receptor activity-modifying proteins,RAMPs)的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心肌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血组大鼠心血中LDH、MDA活性升高,SOD活性下降,心室肌中cAMP含量增加,Bcl-2与Bax蛋白表达量比值降低;静脉给予IMD干预后,大鼠缺血后LDH、MDA活性升高程度降低,SOD活性降低程度减少,心室肌CRLR、RAMPs的mRNA水平均明显上调,心室肌中cAMP含量增加更显著,而Bcl-2与Bax蛋白表达量比值降低程度减少(P<0.05)。结论 IMD通过减少缺血所致的氧化应激,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心肌缺血 中介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挫伤后微管相关蛋白2 mRNA表达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梁新华 付杰 +2 位作者 孙俊红 焦炎 王英元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46-249,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脑挫伤后脑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2,MAP-2)mRNA表达变化,探讨其时序性变化与脑损伤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参照Feeney法建立大鼠右顶叶脑挫伤模型,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挫伤区脑组织MAP-2 mRN... 目的观察大鼠脑挫伤后脑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2,MAP-2)mRNA表达变化,探讨其时序性变化与脑损伤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参照Feeney法建立大鼠右顶叶脑挫伤模型,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挫伤区脑组织MAP-2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大鼠脑组织内有低水平的MAP-2 mRNA表达;伤后1h,挫伤灶脑组织MAP-2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下降,伤后6 h降至最低;12 h~14 d逐渐增高,至14 d时仍维持在高表达水平。结论脑挫伤后MAP-2 mRNA的表达规律,在法医学实践中可以作为脑损伤时间推断的新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脑损伤 微管相关蛋白质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介素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杜秋香 秦玉生 +2 位作者 刘嘉 孙俊红 王英元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57-260,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中介素(intermedin,IMD)预处理的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后作用机制的研究,为法医病理学研究心脏性猝死机制提供思路。方法大鼠H9c2心肌培养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和IMD预处理组。采用MTT比色法、透射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目的通过对中介素(intermedin,IMD)预处理的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后作用机制的研究,为法医病理学研究心脏性猝死机制提供思路。方法大鼠H9c2心肌培养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和IMD预处理组。采用MTT比色法、透射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存活率、细胞超微结构、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及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氧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内部超微结构存在损伤,而IMD预处理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P<0.05)、减轻缺氧对心肌细胞结构的损伤。缺氧组细胞[Ca2+]i(荧光强度)和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IMD预处理降低了缺氧对细胞[Ca2+]i(荧光强度)和凋亡率的影响(P<0.05)。结论 IMD能提高缺氧心肌细胞存活率、减轻缺氧引起的细胞内钙超载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可以揭示心肌细胞缺氧保护作用的机制,为心脏性猝死鉴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缺氧 肌细胞 心脏 中介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IGF-1表达与脑挫伤时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2
5
作者 亢登峰 刘扬 +1 位作者 王英元 王亚方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74-176,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脑挫伤后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法)对正常及伤后不同时间HIF-1α、IGF-1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神经细... 目的探讨大鼠脑挫伤后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法)对正常及伤后不同时间HIF-1α、IGF-1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神经细胞偶见HIF-1α表达,IGF-1表达呈弱阳性。脑挫伤后HIF-1α和IGF-1的表达主要位于大脑皮质、脑干和海马的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中,并以神经胶质细胞为主。伤后2h挫伤区周围神经细胞可见HIF-1α蛋白阳性表达增加,24h达高峰,14d后恢复正常;伤后6hIGF-1蛋白阳性表达增加,3d达高峰,14d后恢复正常。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损伤后HIF-1α、IGF-1蛋白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可望用于法医病理学推断脑损伤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Α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法医学 脑损伤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和冠心病猝死者心肌组织中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脑利钠肽的表达 被引量:5
6
作者 史洁茹 田成俊 +3 位作者 曾强 郭相杰 路健 高彩荣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在过敏性猝死和冠心病猝死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法医病理学教研室2010—2015年尸检案例心肌标本共30例,分为颅脑损伤致死组、过敏性猝死组、冠...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在过敏性猝死和冠心病猝死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法医病理学教研室2010—2015年尸检案例心肌标本共30例,分为颅脑损伤致死组、过敏性猝死组、冠心病猝死组,每组各10例。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印迹法分析各组心肌组织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和BNP的表达。结果过敏性猝死组、冠心病猝死组心肌组织内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免疫荧光染色均出现阳性染色;三组间两两比较,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猝死组心肌组织内BNP的表达量高于过敏性猝死组、颅脑损伤致死组(P<0.05),过敏性猝死组与颅脑损伤致死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心肌组织内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BNP有望为过敏性猝死和冠心病猝死的法医学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猝死 过敏反应 冠状动脉硬化 肥大细胞 类胰蛋白酶类 利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RP5 mRNA在大鼠肌肉挫伤后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三强 刘雁军 +4 位作者 朱细燕 杜秋香 王亚方 王英元 孙俊红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37-340,共4页
目的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大鼠肌肉挫伤后组织中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 5,SFRP5)m RNA的表达变化情况,分析其与挫伤时间及损伤类型的关系。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肌肉挫伤后4、8、12、16、20、2... 目的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大鼠肌肉挫伤后组织中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 5,SFRP5)m RNA的表达变化情况,分析其与挫伤时间及损伤类型的关系。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肌肉挫伤后4、8、12、16、20、24、28、32、36、40、44、48 h组,切创后4、8 h组和对照组。于相应时间点取损伤处肌肉组织样本。提取组织中总RNA,反转录后用于SFRP5 m RNA表达量的检测。结果SFRP5 m RNA的表达量在损伤后很快明显下降,在20 h时降至最低,然后逐渐上升,但挫伤后48 h内其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切创组SFRP5 m RNA的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在伤后4 h,切创组低于挫伤组,而在8 h时两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FRP5 m RNA在大鼠肌肉挫伤后一段时间内呈现规律性表达,可望作为推断骨骼肌损伤时间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创伤和损伤 聚合酶链反应 肌肉 RNA 信使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破入肺组织死亡1例
8
作者 史洁茹 岳维平 +1 位作者 郭相杰 高彩荣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3期324-325,共2页
1案例 1.1简要案情 伍某,男,51岁,某年4月16日10时许因"腰痛10余天"进行中医针灸治疗,11:30结束治疗,回家途中突然出现呕血症状,12:13送医急救。入院查体:浅昏迷状态,颜面、口唇发绀,呈吸气性呼吸困难;双侧睑结膜呈淡粉色,双侧... 1案例 1.1简要案情 伍某,男,51岁,某年4月16日10时许因"腰痛10余天"进行中医针灸治疗,11:30结束治疗,回家途中突然出现呕血症状,12:13送医急救。入院查体:浅昏迷状态,颜面、口唇发绀,呈吸气性呼吸困难;双侧睑结膜呈淡粉色,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主动脉夹层 冠状动脉疾病 猝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