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泛素耦联酶2C、三基序蛋白27表达水平及其与病理参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柴菲 陈振文 +3 位作者 刘宏艳 李肃 龚媛媛 赵莹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808-1813,共6页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EC)患者血清泛素耦联酶2C(UBE2C)、三基序蛋白27(TRIM27)表达水平及其与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96例EC患者为EC组,同期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EAH)患者65例为EAH组,体检健康者80例为对照...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EC)患者血清泛素耦联酶2C(UBE2C)、三基序蛋白27(TRIM27)表达水平及其与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96例EC患者为EC组,同期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EAH)患者65例为EAH组,体检健康者80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法分析血清UBE2C、TRIM27水平。ROC曲线分析血清UBE2C、TRIM27水平评估EC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EC患者血清UBE2C、TRIM27水平显著高于体检健康者(P<0.05)。EC患者血清UBE2C、TRIM27水平与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宫颈受累、雌激素受体表达、孕激素受体表达有关(P<0.05)。血清UBE2C与TRIM27水平呈正相关(r=0.475,P<0.001);血清UBE2C、TRIM27水平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呈正相关,与肿瘤分化程度、雌激素受体表达、孕激素受体表达呈负相关(P<0.05)。UBE2C、TRIM27联合评估EC发生的AUC显著高于单项检测(ZUBE2C-联合=3.406,P<0.001,ZTRIM27-联合=3.285,P=0.001)。结论EC患者血清UBE2C、TRIM27表达水平上调,与病理参数密切相关,血清UBE2C、TRIM27水平可为早期诊断EC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泛素耦联酶2C 三基序蛋白27 病理参数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5-5p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田朝霞 李卫萍 +2 位作者 赵娜 李红梅 王全义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4-508,共5页
目的探究miR-145-5p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于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就诊的160例EH患者及160例同期体检正常者为研究对象,RT-qPCR检测EH患者及同... 目的探究miR-145-5p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于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就诊的160例EH患者及160例同期体检正常者为研究对象,RT-qPCR检测EH患者及同期体检正常者血清中的miR-145-5p表达水平。体外培养HUVEC,将之分为对照组、miR-145-5p mimic组、mimic-NC组、miR-145-5p inhibitor及inhibitor-NC组,CCK-8法检测各组HUVEC增殖情况;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各组HUVEC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UVEC增殖、凋亡相关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miR-145-5p在EH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体检正常者(P<0.05);与对照组、mimic-NC组比较,miR-145-5p mimic组HUVEC细胞增殖率及PCNA、Cyclin D1蛋白表达均增加,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及Bax、Caspase-3蛋白表达均减少(P<0.05);与对照组、inhibitor-NC组比较,miR-145-5p inhibitor组HUVEC细胞增殖率及PCNA、Cyclin D1蛋白表达均减少(P<0.05),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及Bax、Caspase-3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结论miR-145-5p在EH患者血清中呈低表达,过表达miR-145-5p可促进HUVEC增殖并抑制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5-5p 原发性高血压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26在人脑胶质瘤血管新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玉辉 李伟 +5 位作者 李香香 房波 常晓娜 唐辰晨 张丽红 李一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23-628,共6页
目的探讨MMP-26在人脑胶质瘤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MMP-26质粒和pc-DNA3.1空质粒稳定转染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构建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进而构建体外基于人肿瘤组织块的三维血管生成模型,观察MMP-26转染组(U251-MMP-... 目的探讨MMP-26在人脑胶质瘤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MMP-26质粒和pc-DNA3.1空质粒稳定转染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构建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进而构建体外基于人肿瘤组织块的三维血管生成模型,观察MMP-26转染组(U251-MMP-26)、空载组(U251-pc DNA3.1)和未转染组(U251)的新生血管,统计有血管生成孔所占的百分比(I%),以及根据新生血管的长度和密度用半定量法对新生血管进行评分(血管生成分数AI,0~16分);采用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测定U251-MMP-26、U251-pc DNA3.1和U251中MMP-26和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测定CD31在纤维蛋白-凝血酶胶基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定位。结果免疫组化检测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为阳性,证明侵入纤维蛋白原-凝血酶胶基质中的成分为内皮细胞来源;U251-MMP-26组血管长、密度大,所占面积大,而U251-pc DNA3.1组和U251组血管短,密度小,所占面积小;U251-MMP-26组在第14天的I%和AI高于U251-pc DNA3.1组和U251组(P<0.05);U251-MMP-26组在14天中I%和AI的发展趋势较U251-pc DNA3.1组和U251组明显;MMP-26的mRNA和蛋白在U251-MMP-26中高表达,VEGF的mRNA和蛋白在U251-MMP-26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强于U251-pc DNA3.1组和U251组(P<0.01)。结论 MMP-26可能通过增强VEGF的表达促进人脑胶质瘤的血管新生,可作为抗肿瘤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人脑胶质瘤 MMP-26 VEGF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03通过抑制FBW7的表达促进肝癌细胞增殖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元宏 李卫萍 +1 位作者 任来峰 宋维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0-505,共6页
【目的】研究miR-103对肝癌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miR-103在肝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将miR-103 inhibitor转染到肝癌细胞中,分为实验组(转染miR-103 inhibitor)和对照组(转染Negative Contro... 【目的】研究miR-103对肝癌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miR-103在肝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将miR-103 inhibitor转染到肝癌细胞中,分为实验组(转染miR-103 inhibitor)和对照组(转染Negative Control),通过MTT实验检测肝癌细胞的增殖变化。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miR-103 mimics后肝癌细胞中FBW7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通过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转染miR-103 mimics或inhibitor后FBW7-3’UTR活性的变化。【结果】Real time PCR结果显示miR-103在肝癌组织和HepG2细胞系中均高于癌旁组织和LO2肝细胞系(P<0.05)。MTT实验结果显示,转染miR-103 inhibitor实验组肝癌细胞的存活细胞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转染miR-103 mimics实验组肝癌细胞中FBW7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都低于对照组.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iR-103 mimics的实验组中FBW7-3’UTR报告基因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iR-103 inhibitor的实验组中FBW7-3’UTR活性显著升高(P<0.05)。进一步实验发现,转染FBW7后能显著下调由miR-103 mimics所引起的细胞增殖作用。【结论】miR-103可以通过抑制FBW7的表达来促进肝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03 肝癌 增殖 FBW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3通过靶向FASN抑制肝癌HepG2细胞脂质形成
5
作者 李卫萍 李锦平 +2 位作者 李元宏 任来峰 宋维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7-342,共6页
目的研究miR-143对肝癌Hep G2细胞脂质形成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qRT-PCR方法检测miR-143在临床肝癌和癌旁组织以及肝癌细胞系和正常肝细胞系中的表达。通过油红O染色实验检测miR-143对肝癌细胞脂质形成的影响。Western blottin... 目的研究miR-143对肝癌Hep G2细胞脂质形成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qRT-PCR方法检测miR-143在临床肝癌和癌旁组织以及肝癌细胞系和正常肝细胞系中的表达。通过油红O染色实验检测miR-143对肝癌细胞脂质形成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miR-143对肝癌细胞中脂肪酸合成酶(FASN)表达的影响。通过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43及其抑制子对报告基因载体FASN-CDS活性的影响。结果 qRTPCR结果表明在临床肝癌组织和Hep G2细胞中miR-143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Chang liver肝细胞系(P<0.01)。油红O染色实验结果显示,miR-143能显著降低肝癌细胞中脂质的形成。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实,miR-143可以显著下降FAS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报告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在Hep G2细胞中miR-143可以显著降低FASN-CDS报告基因的活性(P<0.01);相反,miR-143抑制子可以显著升高FASN-CDS的活性(P<0.01)。在Hep G2细胞中miR-143抑制子可以上调FASN的表达并促进脂质形成。结论 miR-143可以通过抑制FASN的表达阻碍肝癌细胞脂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3 肝癌 脂质形成 FAS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通过抑制mTOR活性降低铝引起的磷酸化tau蛋白沉积
6
作者 徐义荣 纪晶晶 +3 位作者 张广衡 田晓爱 卜凡 张叶平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21,共7页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是否可以通过抑制mTOR活性降低铝暴露引起的p-tau蛋白的沉积。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低剂量麦芽酚铝组、中剂量麦芽酚铝组和高剂量麦芽酚铝组。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检测海...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是否可以通过抑制mTOR活性降低铝暴露引起的p-tau蛋白的沉积。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低剂量麦芽酚铝组、中剂量麦芽酚铝组和高剂量麦芽酚铝组。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p-tau蛋白、p-mTOR和PSD95的变化情况;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铝处理组、铝+溶剂对照组、铝+雷帕霉素100 nmol组、铝+雷帕霉素300 nmol组和铝+雷帕霉素500 nmol组,Western blot检测蛋白变化情况。12只大鼠分为铝处理组和铝+雷帕霉素组,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p-tau蛋白、p-mTOR和PSD95的变化情况。结果水迷宫实验中,铝处理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均比对照组延长,中、高剂量麦芽酚铝组逃避潜伏期明显低于对照组((35.24±4.78)、(25.92±8.80)vs(20.32±6.04),P<0.001);铝处理组大鼠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均随着铝剂量的升高而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铝处理组大鼠的海马组织中,p-mTOR/mTOR和p-tau/tau的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PSD95蛋白明显降低(P<0.05)。在PC12细胞中,与单独铝处理组相比,雷帕霉素干预组的p-mTOR/mTOR和p-tau/tau的表达均有所减少,尤其在雷帕霉素300 nmol和雷帕霉素500 nmol干预组中,p-tau可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PSD95也明显回升(P<0.05)。与单独铝处理组大鼠比较,雷帕霉素干预组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同时海马组织中p-mTOR/mTOR和p-tau/tau的表达均减少,PSD95也明显回升。结论mTOR磷酸化激活参与了铝引起的p-tau蛋白过度沉积,雷帕霉素可以通过抑制mTOR的磷酸化活性降低磷酸化tau蛋白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磷酸化TAU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