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氟沙星-Fenton体系荧光法测定和评价中草药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桂林 郭敏敏 +1 位作者 吕雅娟 赵二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7-500,共4页
研究利用荧光法测定和评价中草药抗氧化活性。氧氟沙星(Ofloxacin,OFL)能产生强荧光,在酸性环境中,Fenton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能氧化OFL使其荧光猝灭,加入抗氧化剂或含有抗氧化成分的中草药可清除·OH使与OFL反应的·... 研究利用荧光法测定和评价中草药抗氧化活性。氧氟沙星(Ofloxacin,OFL)能产生强荧光,在酸性环境中,Fenton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能氧化OFL使其荧光猝灭,加入抗氧化剂或含有抗氧化成分的中草药可清除·OH使与OFL反应的·OH量减少,导致OFL荧光猝灭程度减弱。OFL荧光猝灭程度与加入抗氧化剂量或中草药中抗氧化成分的量呈定量关系,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和评价中草药抗氧化活性的新方法。应用该法测定和评价了7种常见中草药抗氧化活性,其中夏枯草、连翘和黄连的抗氧化活性较强。该方法操作简单,体系稳定,可用于中草药抗氧化活性测定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法 氧氟沙星 中草药 羟基自由基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01-3p靶向调控Anxa2抑制胃癌细胞EMT和巨噬细胞M2极化
2
作者 张笑添 王傲君 +1 位作者 毛琳琪 徐玉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52-1558,1565,共8页
目的:探讨miR-101-3p抑制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和巨噬细胞M2极化的分子机制。方法: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miR-101-3p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生存期的相关性;Transwell和Western blot实验分别检测miR-101-3p和Anxa2对胃癌细胞迁移、侵... 目的:探讨miR-101-3p抑制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和巨噬细胞M2极化的分子机制。方法: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miR-101-3p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生存期的相关性;Transwell和Western blot实验分别检测miR-101-3p和Anxa2对胃癌细胞迁移、侵袭以及EMT的影响;人单核细胞(THP-1)与转染后的胃癌细胞共培养后,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miR-101-3p和Anxa2对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和精氨酸酶-1(Arg-1)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分析Anxa2在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中的表达;生物信息学软件、双荧光素酶报告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miR-101-3p与Anxa2的靶向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胃癌组织中的miR-101-3p水平明显降低,并且与生存期呈正相关。与正常胃黏膜细胞比较,胃癌细胞中的miR-101-3p水平明显降低(P<0.01)。过表达胃癌细胞中的miR-101-3p,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明显减少,而E-cadherin的表达明显增加;共培养体系中,过表达胃癌细胞中的miR-101-3p可以明显抑制巨噬细胞M2极化(P<0.01)。与癌旁组织比较,胃癌组织中的Anxa2表达明显升高;与正常胃黏膜细胞比较,胃癌细胞中的Anxa2水平明显升高(P<0.01)。Anxa2是miR-101-3p的靶基因。过表达胃癌细胞中的Anxa2,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共培养体系中,过表达胃癌细胞中的Anxa2可以明显促进巨噬细胞M2极化(P<0.01)。过表达Anxa2可以逆转miR-101-3p对胃癌细胞EMT和巨噬细胞M2极化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miR-101-3p靶向调控Anxa2抑制胃癌细胞EMT和巨噬细胞M2极化,进而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miR-101-3p Anxa2 巨噬细胞 M2极化 E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cMSC移植减轻脑卒中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神经炎症及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3
作者 郝广萍 宋善友 李梦俊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4-523,共10页
目的探讨胎盘绒毛膜板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pcMSC)对脑卒中模型小鼠认知功能、神经炎症、神经元损伤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组和hpcMSC治疗组,最终每组... 目的探讨胎盘绒毛膜板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pcMSC)对脑卒中模型小鼠认知功能、神经炎症、神经元损伤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组和hpcMSC治疗组,最终每组纳入7只。hpcMSC治疗组小鼠在MCAO术后1 d、3 d和10 d接受hpcMSC移植。MCAO术后1个月,通过Morris水迷宫和Y迷宫行为学测试评估小鼠的认知能力;使用HE染色、Nissl染色、Golgi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分析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及突触功能;荧光标记法分析小胶质细胞密度及活化情况;ELISA分析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1(p-MEK1)、磷酸化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及磷酸化的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等与神经保护相关的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并利用海马离体脑片进行电生理学检测。结果与MCAO组相比,hpcMSC治疗组小鼠的认知能力显著改善,神经炎症明显减轻(小胶质细胞活化降低且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水平降低),海马CA1区的神经元密度增加且神经元形态学恢复正常,并显著增加了尼氏阳性细胞的数量和海马神经元树突棘的密度,且微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mEPSP)频率得到恢复。此外,hpcMSC治疗显著提高了海马中p-MEK、p-ERK和p-CREB的表达水平。结论hpcMSC移植可通过减轻神经炎症、改善海马神经元功能、促进突触可塑性并激活MEK/ERK/CREB信号通路,从而减轻卒中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和海马神经元损伤。此研究为卒中后的神经修复提供了新的潜在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绒毛膜板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pcMSC) 卒中模型 认知功能 神经炎症 突触可塑性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物组学研究揭示miR⁃3910促进神经母细胞瘤进展
4
作者 李佳佳 贾艳梅 +3 位作者 刘玉玲 刘菲 王惠茹 陈利荣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19-1030,共12页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作为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其高度恶性特征和不良预后亟待深入研究。近年来,微小RNA(miRNA)作为重要的转录后调控分子,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将重点关注miR-3910,探讨其...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作为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其高度恶性特征和不良预后亟待深入研究。近年来,微小RNA(miRNA)作为重要的转录后调控分子,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将重点关注miR-3910,探讨其在NB细胞系SH-SY5Y中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其分子调控机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转录物组测序技术,我们发现了miR-3910的潜在关键靶分子,从而为NB的精准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基因靶点。在本研究中,运用qRT-PCR检测转染mimic nc与miR-3910 mimic后的SH-SY5Y细胞中miR-3910表达水平,与nc组相比,mimic组的SH-SY5Y细胞中miR-3910表达显著上调(P<0.01);采用CCK-8法和细胞划痕试验定量分析miR-3910对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的影响,细胞增殖能力在48 h显著提高(P<0.05),迁移能力在48 h明显增强(P<0.01);借助流式细胞术测定miR-3910对细胞周期进程的作用,细胞周期进展加速,G_(0)/G_(1)期细胞百分数减少(P<0.01),S期细胞显著增加(P<0.05)。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及高通量转录物组测序技术预测miR-3910过表达后SH-SY5Y细胞中的关键分子变化。经转录物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EIF3CL(EIF3C)、RNF103-CHMP 3(VPS24)、SULT1A 4(SULT1A4)、CORO7-PAM 16(CORO7)、H4C 12(Histone H4)、TBC1D 3(TBC1D3A/B/C)等6个(别名来自GeneCards数据库)与NB相关基因,且qRT-PCR和Western印迹验证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P<0.01)。综上所述,miR-3910过表达显著促进SH-SY5Y细胞的增殖、迁移及周期进展,并揭示了一系列潜在的靶向关键分子,为深入理解NB发病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为NB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潜在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微RNA-3910 SH-SY5Y 转录物组测序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厚朴酚对肺癌细胞生物学活性的调控作用机制研究
5
作者 刘玉玲 高俊萍 +2 位作者 陈利荣 李佳佳 李宏斌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97-1105,共9页
目的:探讨和厚朴酚(HNK)对肺癌细胞(A549细胞)生物学活性的调控作用机制。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分别用0、10、20、40、80μmol/L的HNK处理0、24、48 h,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及筛选HNK实验浓度、时间。细胞克隆形... 目的:探讨和厚朴酚(HNK)对肺癌细胞(A549细胞)生物学活性的调控作用机制。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分别用0、10、20、40、80μmol/L的HNK处理0、24、48 h,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及筛选HNK实验浓度、时间。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HNK对A549增殖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和细胞迁移或侵袭实验检测HNK对A549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不同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氧(ROS)含量、细胞自噬、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和细胞凋亡情况;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相关蛋白表达。结果:根据MTT法测得细胞抑制率曲线,选取40、80μmol/L的HNK,作用时间为48 h进行后续实验。与0μmol/L比较,40、80μmol/L的HNK能够显著抑制A549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使细胞内ROS含量升高,促进细胞自噬和凋亡,且呈浓度依赖性。与0μmol/L比较,40、80μmol/L的HNK抑制A549细胞内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泛素结合蛋白(p62)、波形蛋白(Vimentin)、神经钙黏素(N-cadherin)、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相关蛋白表达,促进Beclin蛋白复合物-1(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细胞中上皮钙黏素(E-cadherin)表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NK可抑制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EMT),并促进其自噬和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rf2/HO-1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和厚朴酚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细胞凋亡 细胞自噬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氧合酶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列醚类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4
6
作者 吕雅娟 王春艳 贺文珍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91-1796,共6页
以4-(辛/癸/十二烷氧基)甲基吡啶和1,4-二溴丁烷为原料,制得含有醚键的季铵盐双子表面活性剂:溴化-1,4-二[4-(辛/癸/十二烷氧基)甲基吡啶]丁烷,记作QAE n-4-n(n=8,10,12)。通过1H NMR、^(13)C NMR和MS进行结构表征,并对表面张力、泡沫... 以4-(辛/癸/十二烷氧基)甲基吡啶和1,4-二溴丁烷为原料,制得含有醚键的季铵盐双子表面活性剂:溴化-1,4-二[4-(辛/癸/十二烷氧基)甲基吡啶]丁烷,记作QAE n-4-n(n=8,10,12)。通过1H NMR、^(13)C NMR和MS进行结构表征,并对表面张力、泡沫性能、杀菌性能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室温下QAE12-4-12的CMC为9.1×10^(-2)mmol·L^(-1),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QAE10-4-10则杀菌效果显著,最小抑菌浓度均小于10mmol·L^(-1),最小杀菌浓度在4~20mmol·L^(-1)之间。该系列醚类季铵盐合成方法简单、表面活性好,杀菌效果明显,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醚类 季铵盐 双子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 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探讨蟾蜍灵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玉玲 陈利荣 +1 位作者 侯艳香 王元森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5-1055,共11页
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细胞实验探究蟾蜍灵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利用PubChem和PharmMapper数据库检索蟾蜍灵的药物靶点;GeneCards数据库收集胃癌的相关靶点,运用Venny软件和STRING数据库构建药物与疾病共同靶点的PPI网络图,... 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细胞实验探究蟾蜍灵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利用PubChem和PharmMapper数据库检索蟾蜍灵的药物靶点;GeneCards数据库收集胃癌的相关靶点,运用Venny软件和STRING数据库构建药物与疾病共同靶点的PPI网络图,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利用Cytoscape3.9.0软件进行可视化并筛选核心靶点,通过GIEPA数据库、Kaplan-Meier方法、AutoDock和PyMOL软件分析核心靶点分别与胃癌和蟾蜍灵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细胞实验对网络药理学预测的靶点和信号通路进行实验验证。网络药理学筛选到蟾蜍灵的药物靶点285个,胃癌相关的疾病靶点909个,蟾蜍灵与胃癌的交集靶点91个,结合PPI网络度值排名、胃癌患者中表达水平以及患者生存预后相关性筛选2个核心靶点为HSP90AA1和SRC。KEGG富集分析蟾蜍灵治疗胃癌可能与PI3K-Akt、FoxO、Ras和MAPK信号通路有关。生存分析结果显示,HSP90AA1和SRC mR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且其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显著低于低表达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蟾蜍灵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力。细胞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蟾蜍灵处理胃癌细胞MGC-803后,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均下降,而细胞凋亡数增加。MGC-803细胞中HSP90AA1、SRC、Bcl-2、p-AKT和Fox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Bax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综上所述,蟾蜍灵可能通过调控HSP90AA1和SRC核心蛋白及Akt/FoxO1信号通路发挥治疗胃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蟾蜍灵 胃癌 增殖 迁移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荷醇对果蝇产卵驱避作用及毒杀效果
8
作者 李迅 刘彤霄 +4 位作者 李隆琦 李一璇 姜雅琦 陈利荣 刘威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64-975,共12页
【目的】研究薄荷醇对常见几种果蝇Drosophila产卵的驱避作用,并通过后代存活率和发育历期及成虫死亡率以评价薄荷醇毒杀作用。【方法】应用产卵双向选择装置,在0.05%,0.1%和0.2%薄荷醇作用下检测果蝇的产卵选择性;利用双染料食物偏好... 【目的】研究薄荷醇对常见几种果蝇Drosophila产卵的驱避作用,并通过后代存活率和发育历期及成虫死亡率以评价薄荷醇毒杀作用。【方法】应用产卵双向选择装置,在0.05%,0.1%和0.2%薄荷醇作用下检测果蝇的产卵选择性;利用双染料食物偏好实验检测薄荷醇对果蝇的摄食行为影响;利用产卵装置,检测薄荷醇对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的位置的影响;利用黑暗条件、摘除触角和前腿以及Orco 2突变体测定薄荷醇对黑腹果蝇产卵选择性的影响;并测定薄荷醇对黑腹果蝇后代存活率与发育历期的影响;测定薄荷醇对黑腹果蝇成虫寿命、奔跑速度和攀爬速度的影响;利用二氢乙锭(dihydroethidium,DHE)荧光染色技术,评估喂食1%薄荷醇3 d后黑腹果蝇成虫肠道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结果】薄荷醇对果蝇雌成虫产卵有驱避性,在0.05%,0.1%和0.2%薄荷醇作用下黑腹果蝇雌成虫的产卵指数分别为-0.42,-0.58和-0.98;铃木氏果蝇D.suzukii、雅库巴果蝇D.yakuba和拟暗果蝇D.pseudoobscura雌成虫对薄荷醇的产卵避性反应与黑腹果蝇雌成虫相同。在摄食过程中,黑腹果蝇及铃木氏果蝇成虫均对薄荷醇培养基产生明显排斥反应。薄荷醇培养基对黑腹果蝇成虫有明显的位置驱避性,0.05%,0.1%和0.2%薄荷醇处理下位置指数分别为-0.32,-0.44和-0.84。各个浓度的薄荷醇对黑暗环境和摘除前足的黑腹果蝇雌成虫仍然表现出显著的产卵驱避性,但在摘除黑腹果蝇成虫触角的条件下,薄荷醇对它们的产卵驱避性显著降低,0.05%,0.1%和0.2%薄荷醇作用下产卵指数分别为-0.04,-0.06和-0.26,薄荷醇对Orco 2突变体仍旧有产卵驱避性。与对照组相比,1%薄荷醇处理组黑腹果蝇成蛹和成虫羽化时间明显延长,分别延长了0.74和0.73 d,存活率明显下降,分别下降了63.2%和91.3%。随着薄荷醇浓度的增加黑腹果蝇成虫存活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且明显降低其奔跑和攀爬速度,即薄荷醇降低了亲代黑腹果蝇的适合度。1%薄荷醇处理3 d显著提升了黑腹果蝇成虫肠道内的ROS水平。【结论】薄荷醇通过嗅觉介导了果蝇的产卵避性反应,且薄荷醇降低了后代和亲代的适合度和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蝇 薄荷醇 产卵避性 嗅觉系统 发育历期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肠炎沙门菌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
9
作者 徐本锦 侯竹如 +6 位作者 刘玲 严荣荣 张金晶 杜淼 宣焱 李卓禧 范蕾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5-226,共12页
目的 基于蛋白质组学,深入揭示1株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肠炎沙门菌21A的分子特征,从而更好地防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方法 利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肠炎沙门菌株21A进行分析,使用Tims TOF Pro仪器在数据非依赖采集模式下采集质谱数据,利用... 目的 基于蛋白质组学,深入揭示1株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肠炎沙门菌21A的分子特征,从而更好地防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方法 利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肠炎沙门菌株21A进行分析,使用Tims TOF Pro仪器在数据非依赖采集模式下采集质谱数据,利用MSstats软件完成肽段与蛋白的定量以及差异蛋白统计,并对差异表达蛋白的生物学功能进行GO、KOG功能富集、KEGG通路富集分析与CAZY注释、互作分析。结果 菌株21A中共鉴定出3183种蛋白质,其中差异蛋白300种。GO分析表明,差异蛋白主要与催化、结合、细胞内过程和代谢有关;KOG和KEGG分析显示,差异蛋白主要富集在6种代谢通路中;CAZY分析发现,37.96%的蛋白质为糖苷水解酶。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肠炎沙门菌株21A的蛋白质组学特征,该菌株在入侵和感染过程中采用多种生存策略,包括增强毒力因子表达,增加脂质降解和诱导铁获取等。对代谢相关蛋白质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该菌的传播与感染机制,更好地防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沙门菌 蛋白质组学 食物中毒 感染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10
作者 陈利荣 刘玉玲 +2 位作者 贾艳梅 梁紫微 李佳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7-806,共10页
近年来已有研究表明,C/EBPβ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其具体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分析GEO数据库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发现,C/EBPβmRNA在肝癌中低表达(P<0.05),且其低表达与肝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近年来已有研究表明,C/EBPβ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其具体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分析GEO数据库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发现,C/EBPβmRNA在肝癌中低表达(P<0.05),且其低表达与肝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进一步,通过功能富集分析和TIMER数据库分析显示,C/EBPβ主要参与细胞周期、DNA转录等生物学过程,且C/EBPβ表达水平与CD4^(+)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免疫浸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P<0.05)。为了进一步研究C/EBPβ对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在肝癌细胞中瞬时转染C/EBPβsiRNA,将其分为si-NC组和siC/EBPβ组。通过qRT-PCR、Western印迹检测肝癌细胞中C/EBPβ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通过MTT检测、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实验证实,敲低C/EBPβ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P<0.05);Transwell和划痕实验证实,敲低C/EBPβ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Western印迹法检测敲低C/EBPβ对肝癌细胞内迁移相关蛋白质(E-cadherin、N-cadherin)以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敲低C/EBPβ促进肝癌细胞EMT上皮间质转化,并能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基因表达(P<0.05)。综上所述,C/EBPβ在肝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与患者生存预后成正相关。敲低C/EBPβ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络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为C/EBPβ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依据,可能是一个肝癌诊治过程中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特异性抗体检测在弓形虫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11
作者 刘俊琴 李梅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59-1163,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弓形虫感染者唾液和血清中抗弓形虫IgG抗体,分析唾液抗体检测在弓形虫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集住院患者和在校大学生的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弓形虫IgG抗体;收集血清弓形虫IgG抗体阳性者的唾液,用ELISA法检测其... 目的通过检测弓形虫感染者唾液和血清中抗弓形虫IgG抗体,分析唾液抗体检测在弓形虫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集住院患者和在校大学生的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弓形虫IgG抗体;收集血清弓形虫IgG抗体阳性者的唾液,用ELISA法检测其唾液中抗弓形虫IgG抗体。结果住院患者和在校大学生唾液弓形虫IgG抗体OD450值均小于血清弓形虫IgG抗体OD450值(t_(住院患者)=6.984,P<0.01;t_(在校大学生)=6.798,P<0.01);唾液弓形虫IgG抗体OD450值与血清弓形虫IgG抗体OD450值显著相关(r_(住院患者)=0.789,P<0.01;r_(在校大学生)=0.926,P<0.01);住院患者血清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7.75%(88/1135)显著高于在校大学生血清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3.22%(41/1274)(χ^(2)=24.358,P<0.01);56例血清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的住院患者中有37例唾液弓形虫IgG抗体阳性,检出率为66.07%;35例血清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的在校大学生中有25例唾液弓形虫IgG抗体阳性,检出率为71.43%;二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5,P>0.05)。结论在血液标本采集困难的情况下,唾液弓形虫IgG抗体的检测可以用于弓形虫感染的初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 弓形虫IGG抗体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气荚膜梭菌促进黑腹果蝇的生长和发育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威 李玉娟 +2 位作者 刘晓梁 卓萍 姚红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0-537,共8页
【目的】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肠道中栖生着众多微生物,通过分离和研究其内共生菌,以研究肠道菌群的多态性和作用。【方法】利用Hungate滚管技术从黑腹果蝇成虫肠道分离厌氧细菌;通过记录果蝇的发育历期和生长速率,检测该细... 【目的】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肠道中栖生着众多微生物,通过分离和研究其内共生菌,以研究肠道菌群的多态性和作用。【方法】利用Hungate滚管技术从黑腹果蝇成虫肠道分离厌氧细菌;通过记录果蝇的发育历期和生长速率,检测该细菌对果蝇发育和生长的影响。【结果】首次从黑腹果蝇肠道内分离到一株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该菌能够有效地定植到果蝇肠道内,是果蝇肠道共生菌。产气荚膜梭菌显著地缩短无菌果蝇的发育历期,将无菌果蝇成蛹天数由20 d缩短到8.1 d,羽化天数由30 d缩短到12.7 d。该菌还可以提高果蝇生长速率。【结论】本研究揭示了产气荚膜梭菌是果蝇的内共生菌,可以通过提高生长速率而有效地促进果蝇的生长和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黑腹果蝇 共生菌 发育 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儿童与成人患者临床特点比较 被引量:14
13
作者 章瑞南 邱文娟 +5 位作者 叶军 韩连书 张惠文 邱蕊 龚珠文 顾学范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6-449,共4页
目的比较儿童和成人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MADD)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12例儿童和19例成人MADD患者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血酰基肉碱谱及尿有机酸分析。对中国人电子转运黄素蛋白脱氢酶(ETFDH)基因常见突变A84T通过DN... 目的比较儿童和成人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MADD)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12例儿童和19例成人MADD患者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血酰基肉碱谱及尿有机酸分析。对中国人电子转运黄素蛋白脱氢酶(ETFDH)基因常见突变A84T通过DNA测序方法进行筛检。结果儿童MADD患者临床表现高度异质,可表现为肌无力、肝大、低酮性低血糖、肥厚性心肌病或脑发育不良及脱髓鞘病变;而成人患者均以肌无力起病。成人和儿童MADD有肝酶和CK升高,血多种酰基肉碱升高,多数伴有二羧酸尿。儿童组3例死亡,成人组全部存活。存活患者的症状和生化指标治疗后好转或正常。A84T突变在儿童和成人患者的发生率分别为20.8%(5/24)和21%(8/38)。结论儿童与成人MADD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预后存在差异,成人患者预后好;A84T突变可能与轻型相关。[临床儿科杂志,2012,30(5):446-4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儿童 成人 ETFDH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促进黑腹果蝇生长发育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玉娟 苏琬真 +3 位作者 胡坤坤 李鹏程 刘威 姚红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4-552,共9页
【目的】检测乳酸菌对果蝇发育历期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对果蝇促生长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选择性培养基MRS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体内分离乳酸菌,利用革兰氏染色、生化方法及16S rRNA基因进行鉴定;通过体内定植和世代... 【目的】检测乳酸菌对果蝇发育历期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对果蝇促生长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选择性培养基MRS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体内分离乳酸菌,利用革兰氏染色、生化方法及16S rRNA基因进行鉴定;通过体内定植和世代传递实验验证该菌是黑腹果蝇的共生菌;采用悉生模型检测乳酸菌对黑腹果蝇发育的促生长作用;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黑腹果蝇体内促前胸腺激素基因PTTH和胰岛素通路相关基因InR的表达水平;利用葡萄糖试剂盒检测血淋巴液葡萄糖浓度。【结果】从黑腹果蝇中分离到的菌株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FY1菌株(Gen Bank登录号:KY038178),可在黑腹果蝇肠道内定植,每个肠道定植量约为104CFU,并能在世代间稳定传递。FY1菌株体外发酵可降低p H值至5.2,可诱导无菌果蝇卵至蛹发育时间由20.0 d缩短至6.9 d,卵至成虫发育时间由30.0 d缩短至10.7 d,其生长速率是无菌果蝇的约2倍。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FY1菌株显著地提前了PTTH表达高峰期,同时降低果蝇中InR表达水平,血淋巴液葡萄糖浓度从5.1 mg/mL降低至2.7 mg/mL。【结论】植物乳杆菌是黑腹果蝇的一种益生菌,推测能通过胰岛素信号通路促进宿主黑腹果蝇的生长和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黑腹果蝇 共生菌 体内定植 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改变果蝇产卵偏嗜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威 张珂 +2 位作者 李恩惠 徐皓哲 张策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3-179,共7页
【目的】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分别作为微生物和宿主模型,研究微生物对宿主产卵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大肠杆菌对果蝇存活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首先利用野生型果蝇在双选择食物装置分别检测果... 【目的】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分别作为微生物和宿主模型,研究微生物对宿主产卵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大肠杆菌对果蝇存活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首先利用野生型果蝇在双选择食物装置分别检测果蝇对大肠杆菌发酵食物的产卵偏嗜性和位置效应;利用大肠杆菌细胞和上清液解析诱导这种行为的原因;利用视觉、味觉和嗅觉突变体果蝇检测作用的感觉系统;通过蛹和成虫存活率检验果蝇对大肠杆菌发酵食物的产卵选择后果。【结果】黑腹果蝇产卵对大肠杆菌发酵的食物具有极显著趋避行为,产卵指数为-0.89。黑腹果蝇产卵对大肠杆菌代谢产物的产卵指数为-0.52,对大肠杆菌菌体的产卵指数为0.02。Orco2突变体果蝇产卵对大肠杆菌发酵的食物趋避行为严重受损,对应的产卵指数为-0.25。大肠杆菌在食物上生长,黑腹果蝇后代的存活率不足5%,而划破食物表面可以显著地降低大肠杆菌引起的黑腹果蝇死亡,将其存活率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大肠杆菌会改变黑腹果蝇产卵行为,使黑腹果蝇避开在其发酵食物上产卵;大肠杆菌代谢产物引起黑腹果蝇产卵的趋避性,果蝇主要通过嗅觉并联合其他感觉系统感知大肠杆菌代谢产物;黑腹果蝇对大肠杆菌产卵趋避行为可提高后代存活率,因为大肠杆菌形成一层菌膜,会引起果蝇缺氧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黑腹果蝇 产卵偏嗜性 死亡率 趋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脆性X智力低下蛋白参与非编码RNA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恩惠 赵欣 +2 位作者 张策 刘威 夏昆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7-94,共8页
脆性X综合征(Fragile X syndrome)是一种最常见的遗传性智力低下疾病,并且伴有语言和行为障碍等。该疾病是由脆性X智力低下基因(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 1,FMR1)突变而导致脆性X智力低下蛋白(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 protei... 脆性X综合征(Fragile X syndrome)是一种最常见的遗传性智力低下疾病,并且伴有语言和行为障碍等。该疾病是由脆性X智力低下基因(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 1,FMR1)突变而导致脆性X智力低下蛋白(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 protein,FMRP)表达异常造成的。近年来,研究发现FMRP参与非编码RNA通路,并发挥多种重要生物学功能,这对理解脆性X综合征发病机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发现FMRP与siRNA和miRNA通路中Dicer酶、Ago1和Ago2蛋白相互作用,参与神经活动及生殖干细胞命运决定等重要过程。随后又发现FMRP与piRNA通路中Aub、Ago1和Piwi蛋白相互作用,维持了染色体正常结构和基因组稳定性。最新研究结果发现FMRP与lncRNA相互作用,其功能和价值正引起关注。本文从FMRP与非编码RNA通路的关系展开,着重介绍了FMRP与piRNA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期为深入理解非编码RNA通路在脆性X综合征的发病过程中作用提供参考,同时期望与临床医学领域尽快形成交叉研究,早日促进理论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MRP 非编码RNA通路 PIRNA 基因组稳定 果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皮菜中一种新型水应激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抗人结肠癌细胞SW480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松佳 单树花 +3 位作者 晋小婷 李宗伟 宋莉 李卓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51-155,共5页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出地皮菜(Nostoc commune Vauch.)一种新型水应激蛋白(water stress protein,WSP)的基因(GenBank序列号:KF003026),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测序鉴定后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出地皮菜(Nostoc commune Vauch.)一种新型水应激蛋白(water stress protein,WSP)的基因(GenBank序列号:KF003026),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测序鉴定后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获得一种新型水应激蛋白表达工程菌;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诱导表达及镍离子亲和层析柱(Ni-NTA)纯化后,得到了带6×His标签、分子质量大小为40 kD的可溶性目的蛋白,称其为重组水应激蛋白1(recombinant water stress protein 1,Re-WSP1)。细胞增殖抑制实验结果表明,Re-WSP1蛋白可以抑制结肠癌细胞SW480的增殖,而对正常结肠上皮FHC细胞无明显作用;DAPI细胞核染色结果表明,该蛋白能够诱导SW480细胞凋亡小体的形成;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Re-WSP1蛋白能够促进Procaspase-3和Procaspase-8的活化剪切。以上结果表明:Re-WSP1蛋白能够明显的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并可能通过Caspase依赖途径诱导SW480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皮菜 重组水应激蛋白 表达与纯化 结肠癌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肠膜魏斯氏菌通过调节蜕皮激素和胰岛素通路促进黑腹果蝇生长发育(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恩惠 王晓阳 +4 位作者 张乐宵 白芃 赵欣 刘威 张策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6-685,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果蝇乳酸菌类肠膜魏斯氏菌Weisellas paramesenteroides对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黑腹果蝇成虫肠道乳酸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鉴定菌株。通过统计... 【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果蝇乳酸菌类肠膜魏斯氏菌Weisellas paramesenteroides对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黑腹果蝇成虫肠道乳酸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鉴定菌株。通过统计从卵至蛹化和羽化的时间检测果蝇发育历期,并以幼虫体表面积为指标检测果蝇生长速率。利用qPCR检测产卵后不同时间生长激素信号通路基因(dib,E74B和PTTH)及胰岛素信号通路基因(DILP2,DILP3和InR)的表达。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3龄幼虫血淋巴中的葡萄糖水平。【结果】从黑腹果蝇成虫肠道内分离到类肠膜魏斯氏菌,并可以在果蝇肠道内有效定殖。类肠膜魏斯氏菌通过提高果蝇生长速率缩短果蝇卵至蛹化和羽化的时间。qPCR结果显示,类肠膜魏斯氏菌增加了dib,E74B和PTTH的表达量,同时增加了DILP2和DILP3的表达量,降低了InR表达量和幼虫血淋巴中的葡萄糖水平。【结论】类肠膜魏斯氏菌是黑腹果蝇的一种共生菌,通过激活蜕皮激素和胰岛素信号通路,促进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肠膜魏斯氏菌 黑腹果蝇 生长发育 蜕皮激素信号通路 胰岛素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胞质分裂收缩环缢缩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成星 刘荣臻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80-485,共6页
有关早期分裂沟皮质缢缩机制很多,收缩环假说虽占主要地位,但绝不是定论,其他假说同样与一些实验观察到的现象相符,更适合解释一些特殊事件。另外,有些假说与目前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不一致。因此,胞质分裂可能是相对保守性与多样性的统... 有关早期分裂沟皮质缢缩机制很多,收缩环假说虽占主要地位,但绝不是定论,其他假说同样与一些实验观察到的现象相符,更适合解释一些特殊事件。另外,有些假说与目前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不一致。因此,胞质分裂可能是相对保守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本文主要对这些假说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质分裂 分裂沟 皮质缢缩 力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对Beclin-1依赖的Ana-1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万霞 苏强 +1 位作者 邢爱华 张晓延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04-708,共5页
目的:研究饥饿对Ana-1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na-1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饥饿0h)和饥饿3、6、9、12、24h组(饥饿组),观察饥饿对细胞自噬与凋亡的影响;将Ana-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饥饿组、3-甲基腺嘌呤... 目的:研究饥饿对Ana-1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na-1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饥饿0h)和饥饿3、6、9、12、24h组(饥饿组),观察饥饿对细胞自噬与凋亡的影响;将Ana-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饥饿组、3-甲基腺嘌呤(3-MA)组、3-MA联合饥饿组,孵育24h,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比值及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蛋白水平,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饥饿6、12和24h组细胞形态表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饥饿6、12和24h组Ana-1细胞中LC3-Ⅱ/LC3-Ⅰ比值,饥饿3、6、9、12和24h组Ana-1细胞中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饥饿3、6、9、12和24h组Ana-1细胞中Caspase-3水平明显降低(P<0.01),呈时间依赖性;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时间饥饿组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皱缩、出现碎片,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变化更加明显。与饥饿组比较,3-MA联合饥饿组Ana-1细胞中LC3-Ⅱ/LC3-Ⅰ比值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及Caspase-3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饥饿可诱导Beclin-1依赖的Ana-1细胞自噬并引起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1细胞 饥饿 BECLIN-1 细胞自噬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