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弓形虫表面抗原SAG3基因和IL-2基因佐剂混合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周永安 余新炳 +4 位作者 陈海峰 郑焕钦 殷国荣 吴忠道 陈观今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945-948,共4页
目的了解编码SAG3的重组质粒和IL-2基因佐剂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反应,为进一步的核酸疫苗及免疫学研究创造条件。方法将编码SAG3的质粒和鼠源性IL-2表达载体以100μg的剂量感染小鼠,3周中两次以相同的剂量加强免疫,分别以PBS和空质粒pcDNA... 目的了解编码SAG3的重组质粒和IL-2基因佐剂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反应,为进一步的核酸疫苗及免疫学研究创造条件。方法将编码SAG3的质粒和鼠源性IL-2表达载体以100μg的剂量感染小鼠,3周中两次以相同的剂量加强免疫,分别以PBS和空质粒pcDNA3.1感染。采用ELISA法测定抗体水平、亚型、IFN-γI、L-4和IL-2的含量,RT-PCR方法检测注射部位目的基因的转录,所有鼠均由强毒力ZS2株弓形虫感染。结果SAG3表达质粒3次免疫后鼠体内特异IgG水平明显上升,IL-2表达质粒的联合使用导致IgG2a水平的升高和IFN-γ的产生,提高了其分泌IL-2的水平,但对IL-4的水平产生轻微的影响;RT-PCR显示首次使用导致IgG2a水平的升高和IFN-γ的产生,提高了其分泌IL-2的水平,但对IL-4的水平产生轻微的影响;RT-PCR显示首次免疫15天后,目的基因在肌肉组织中仍有表达;混合质粒注射和小鼠抗弓形虫感染的存活时间延长。结论由SAG3 DNA诱导的免疫应答因IL-2表达质粒的共同注射而增强,DNA疫苗和适当细胞因子的共注射对抵抗弓形虫感染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免疫 弓形虫表面抗原SAG3 基因佐剂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硬蜱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乔中东 殷国荣 +2 位作者 赵瑞君 尹镭 李国锦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4-56,共3页
关键词 硬蜱 分类 扩增多态性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三苯双脒不同疗程抗小鼠旋毛虫成囊期幼虫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润花 高晋华 +3 位作者 裴彦江 李起超 申金雁 殷国荣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20-624,共5页
目的比较以不同疗程口服300mg/(kg.d)三苯双脒抗小鼠横纹肌中旋毛虫成囊期幼虫的效果。方法 40只8周龄BALB/c小鼠被随机均分为5组,每只小鼠口饲感染旋毛虫成囊期幼虫50条。感染后第29d,分别以不同疗程(连续给药2、4、6、8 d)口服三... 目的比较以不同疗程口服300mg/(kg.d)三苯双脒抗小鼠横纹肌中旋毛虫成囊期幼虫的效果。方法 40只8周龄BALB/c小鼠被随机均分为5组,每只小鼠口饲感染旋毛虫成囊期幼虫50条。感染后第29d,分别以不同疗程(连续给药2、4、6、8 d)口服三苯双脒300mg/(kg.d)治疗,对照组不治疗。记录小鼠健康状况。停药后第7d,颈椎脱臼处死小鼠。肌肉压片法观察小鼠膈肌、咬肌、胸肌、腓肠肌中成囊期幼虫存活情况,计数总虫数、活虫数和死虫数。另取40只8周龄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用不同疗程治疗后的小鼠膈肌成囊期幼虫50条口饲感染,感染后第29d,肌肉压片法计数膈肌中成囊期幼虫。结果实验期间,各组小鼠健康状况良好,未见药物不良反应。随着疗程的增加,4个部位肌肉中幼虫总虫荷和活虫数均呈下降趋势,而死虫数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2 d及2 d以上疗程组膈肌、咬肌和腓肠肌中成囊期幼虫总虫数和存活虫数均显著减少(P〈0.05、P〈0.01),6 d疗程组和8 d疗程组胸肌总虫数显著减少(P〈0.05、P〈0.01)。随着疗程的增加,膈肌、咬肌、胸肌和腓肠肌的幼虫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其中6 d疗程组分别为96.16%、98.06、99.13%和98.56%(P〈0.01),8 d疗程组为99.62%~100%(P〈0.01)。疗效验证性感染表明,6 d(37.5%)和8 d(12.5%)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0%)和2 d(100%)疗程组(P〈0.01)。2 d及以上疗程组小鼠平均虫荷和平均减虫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服TBD 300mg/(kg.d),连续给药6 d或8 d,无不良药物反应,可有效杀死肌肉中的成囊期幼虫,为适宜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病 抗线虫药 三苯双脒 成囊期幼虫 疗效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感染对妊娠中期小鼠胎盘组织中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饶华祥 侯玉英 +7 位作者 岳慧萍 赫燕侠 赵云鹤 杨俊锋 常红叶 刘慧 张杰 侯丽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观察弓形虫感染妊娠中期的BALB/c小鼠后,对胎盘组织中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Fas、FasL及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弓形虫感染导致细胞凋亡增加的可能机制。方法在妊娠第8d,实验组经腹腔无菌接种纯化的弓形虫速殖子100个,溶于0.2... 目的观察弓形虫感染妊娠中期的BALB/c小鼠后,对胎盘组织中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Fas、FasL及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弓形虫感染导致细胞凋亡增加的可能机制。方法在妊娠第8d,实验组经腹腔无菌接种纯化的弓形虫速殖子100个,溶于0.2mL PBS;对照组注射等量无菌PBS(0.01mol/L,pH=7.4)。于妊娠第12、14、16、18d,随机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孕鼠各5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 mmunohistochemistry)检测胎盘组织中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Fas、FasL及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显示,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在胎盘绒毛和蜕膜组织中均有表达,以胎盘合体滋养细胞表达较多。Bax、Fas、FasL及TNF-α的表达量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随着妊娠期的延长而增加,相同妊娠天数实验组的表达量均比对照组多。Bcl-2的表达量均随着妊娠期的延长而减少,相同妊娠天数实验组的表达量均比对照组少。结论弓形虫感染妊娠中期的小鼠,可引起胎盘组织中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量的改变,进而启动内、外源性的细胞凋亡途径,导致胎盘细胞凋亡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免疫组织化学 胎盘 凋亡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IL-2对感染弓形虫孕鼠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殷国荣 单联喆 +3 位作者 杨亚波 韩剑峰 刘红丽 申金雁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61,共4页
目的 研究妊娠期感染弓形虫的小鼠脾脏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的变化及IL - 2对二者的影响。方法 BALB/c孕鼠被随机分为 4组 :空白对照、感染对照、两个IL - 2处理组。于妊娠第 8d ,空白对照腹腔注射 0 2ml生理盐水 ,其余组腹腔接种 4... 目的 研究妊娠期感染弓形虫的小鼠脾脏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的变化及IL - 2对二者的影响。方法 BALB/c孕鼠被随机分为 4组 :空白对照、感染对照、两个IL - 2处理组。于妊娠第 8d ,空白对照腹腔注射 0 2ml生理盐水 ,其余组腹腔接种 4 0 0个弓形虫速殖子。在感染的 - 1、0、1d ,IL - 2处理组分别腹腔注射rhuIL - 2 5 0 0u(低剂量组 )和 10 0 0u(高剂量组 )。妊娠第 10、12、14、16d取孕鼠脾 ,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 ,在妊娠各期感染组的脾CD4 + T细胞水平显著降低 ,而CD8+ T细胞水平显著升高 (第 10、12、14d) ,二者比值明显倒置 ;NK细胞水平明显下降。高剂量IL - 2处理组的CD4 + T细胞水平在妊娠第 10、12d高于感染组 ,CD8+ T细胞水平在妊娠第 10、14d低于感染组 ,CD4 + /CD8+ T细胞比值在妊娠第 10、12、14d高于感染组。低剂量IL - 2处理组CD4 + T细胞与感染组无显著性差异 ,CD8+T细胞水平仅在妊娠第 14d显著性低于感染组。结论 感染弓形虫孕鼠的外周免疫受到一定抑制 ,妊娠各期脾CD4 + /CD8+T细胞比例失衡 ;感染孕鼠NK细胞数量减少 ;注射适量rhuIL - 2可以使倒置的CD4 + /CD8+ T细胞比值逆转 ,促进NK细胞增殖 ,提高母体免疫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IL-2 弓形虫感染 T细胞亚群 NK细胞 妊娠期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位置对中华白蛉基因组DNA随机扩增多态性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赵嘉惠 乔中东 +2 位作者 殷国荣 尹镭 李国锦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7-30,F003,共5页
目的观察地理位置对中华白蛉基因多态性及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选择3地采集的5组中华白蛉,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它们的咽甲,并用5种单一的10bp引物对其基因组DNA随机扩增多态性进行了比较。结果在扫描电镜下,5组中华白蛉的咽甲形态基本一... 目的观察地理位置对中华白蛉基因多态性及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选择3地采集的5组中华白蛉,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它们的咽甲,并用5种单一的10bp引物对其基因组DNA随机扩增多态性进行了比较。结果在扫描电镜下,5组中华白蛉的咽甲形态基本一致,各组间未见明显不同。3叶咽甲的形态也无大的区别。5组白蛉的基因组DNA共扩增出138个条带,有些条带为5组白蛉所共有,大多为组间共有,个别为个体特异性条带。这样,受检的3地5组白蛉就可根据其由数种单一10bp引物扩增的基因多态性图谱区分开来。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南坪的中华白蛉其亲缘关系介于山西吉县和陕西宜川的白蛉之间。结论3地采集的5组中华白蛉虽然在形态上有某些差别,但仍属同一生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白蛉 RAPD-PCR 亲缘关系 地理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氨酸/精氨酸蛋白特异激酶SRPK2在小鼠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杨红 李晓宾 +4 位作者 李婷 贾三三 王海龙 宋国华 郭睿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1-177,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丝氨酸/精氨酸蛋白特异激酶2(serine/arginine-rich protein specific kinase 2,SRPK2)基因mRNA及其编码蛋白产物在小鼠睾丸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探讨该基因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 目的通过研究丝氨酸/精氨酸蛋白特异激酶2(serine/arginine-rich protein specific kinase 2,SRPK2)基因mRNA及其编码蛋白产物在小鼠睾丸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探讨该基因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杂交(Western blotting)分析该基因mRNA及蛋白产物在小鼠多种组织中的表达;利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分析SRPK2 mRNA在不同发育阶段小鼠睾丸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观察SRPK2蛋白在小鼠曲精小管中的细胞定位和生精细胞内的亚细胞定位。结果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SRPK2 mRNA和蛋白在小鼠睾丸组织中均大量表达;实时定量PCR分析发现SRPK2 mRNA在5周及8周龄雄性小鼠睾丸组织中显著表达,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异性表达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SRPK2蛋白阳性着色主要位于曲精小管中的长形精子细胞核;间接免疫荧光分析显示SRPK2蛋白定位于长形精子细胞核表面。结论 SRPK2基因在小鼠睾丸组织中大量表达,并且具有显著的阶段特异性表达特征和明确的细胞核定位,极有可能在小鼠精子发生的变态成形期参与mRNA前体分子的剪接过程,其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PK2 精子发生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真地鳖抗菌物质的抑菌活性测定 被引量:4
8
作者 索相敏 陆秀君 +4 位作者 董建臻 李静 宋萍 赵瑞君 付利燕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4-67,共4页
以研磨法从中华真地鳖五龄若虫体内提取得到抗菌物质,分别采用比浊法和菌碟法测定了其对多种细菌和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该抗菌物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菜软腐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4种细菌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 以研磨法从中华真地鳖五龄若虫体内提取得到抗菌物质,分别采用比浊法和菌碟法测定了其对多种细菌和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该抗菌物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菜软腐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4种细菌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数期延迟1—4h,菌的浓度、繁殖速度减缓。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茵试验表明,该抗菌物质对玉米茎基腐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抑制效果较好,抑制率分别为50.0%、49.2%、45.2%;而对白菜黑斑病菌和玉米大斑病菌活性较差,抑制率仅为28.3%和2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真地鳖 抗菌物质 植物病原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阿苯达唑三种不同溶液抗小鼠旋毛虫成囊期幼虫的效果观察
9
作者 李润花 赵文婧 +2 位作者 裴彦江 李起超 殷国荣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0-643,共4页
目的观察口服阿苯达唑(ABZ)三种不同溶液抗小鼠旋毛虫成囊期幼虫的效果。方法 BALB/c小鼠32只,随机均分为4组,每鼠口服感染旋毛虫成囊期幼虫50条。感染后14d,顿服阿苯达唑300mg/kg,驱除肠道成虫。驱虫后第29d,分别用不同溶剂的阿苯达唑... 目的观察口服阿苯达唑(ABZ)三种不同溶液抗小鼠旋毛虫成囊期幼虫的效果。方法 BALB/c小鼠32只,随机均分为4组,每鼠口服感染旋毛虫成囊期幼虫50条。感染后14d,顿服阿苯达唑300mg/kg,驱除肠道成虫。驱虫后第29d,分别用不同溶剂的阿苯达唑治疗,吐温组:用7%吐温-80和3%乙醇溶解;羧纤组:用1%羧甲基纤维素和3%乙醇溶解;羟环组:用7%羟丙基-β-环糊精和3%乙醇溶解。剂量均为200mg/(kg·d),连续6d,对照组不治疗。治疗后14d,取小鼠膈肌和腓肠肌,肌肉压片法检查成囊期幼虫,观察其存活情况,并计数活虫数和死虫数,根据各组每克肌肉平均成囊期幼虫数评价疗效。结果实验期间所有小鼠均健康,未见药物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3个治疗组膈肌和腓肠肌中成囊期幼虫总虫数和存活虫数均显著减少(P<0.05、P<0.01),死亡虫数显著增加(P<0.05、P<0.01),疗效最高的为羟环组。将吐温组阿苯达唑的相对药效率设为1.0,以减虫率计算,羧纤组和羟环组对膈肌和腓肠肌中成囊期幼虫相对药效率分别为吐温组的1.55、1.33和1.95、1.83倍;而以死虫率计算,该数据分别为1.93、1.82和2.45、3.22倍。结论本研究表明7%HP-β-CD和3%乙醇制备的阿苯达唑溶液的生物药效率和抗旋毛虫成囊期幼虫效果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苯达唑 旋毛形线虫 羟丙基-Β-环糊精 羧甲基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APD技术对胰阔盘吸虫和腔阔盘吸虫基因组DNA扩增的实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武文杰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2-35,共4页
利用RAPD技术,对胰阔金吸虫和胚阔盘吸虫两种吸虫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扩增比较。对25种随机引物进行了筛选,得到一些能够对胰阔盘吸虫基因组DNA扩增的引物.并且利用三种引物对胰阔盘吸虫群体内个体间基因组DNA多态性进行了检测,以期... 利用RAPD技术,对胰阔金吸虫和胚阔盘吸虫两种吸虫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扩增比较。对25种随机引物进行了筛选,得到一些能够对胰阔盘吸虫基因组DNA扩增的引物.并且利用三种引物对胰阔盘吸虫群体内个体间基因组DNA多态性进行了检测,以期能够利用RAPD技术对胰阔盘吸虫群体遗传结构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阔盘吸虫 腔阔盘吸虫 DNA 多态性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