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武淑琴 王远涵 +3 位作者 郑凯元 韩红娟 康金秀 余红梅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42-947,共6页
背景恶性黑色素瘤(MM)由表皮黑色素细胞恶性变而成,恶性程度极高,其防治是皮肤病领域的重点课题。目的探讨MM患者的预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6—2021年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05例肢端MM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患... 背景恶性黑色素瘤(MM)由表皮黑色素细胞恶性变而成,恶性程度极高,其防治是皮肤病领域的重点课题。目的探讨MM患者的预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6—2021年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05例肢端MM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患者电子病历信息获得临床资料,以电话随访方式确认患者总生存期(OS),随访截至2022-12-31。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MM患者OS的生存曲线,不同影响因素的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M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MM患者1年、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6%(194/205)、81.9%(168/205)、72.6%(149/205),患者平均OS为71.77个月,中位生存期为66.83个月。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厚度、瘤体溃疡、淋巴结转移、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的MM患者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HR=1.644,95%CI=1.148~2.498)、肿瘤厚度>1.94 mm(HR=2.466,95%CI=1.419~4.284)、瘤体溃疡(HR=1.821,95%CI=1.225~2.708)、淋巴结转移(HR=1.999,95%CI=1.305~2.892)、NLR≥3(HR=1.873,95%CI=1.108~3.166)是MM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男性、肿瘤厚度>1.94 mm、瘤体溃疡、淋巴结转移、NLR≥3为影响MM患者不良预后的因素。医务工作者可以重点关注有以上不良预后因素的MM患者,加强护理提高其生存率,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预后 COX模型 列线图 总生存期 影响因素分析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胸部X射线图像识别及分类模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晓熙 王远涵 +3 位作者 杨顷落 黄雪 余红梅 武淑琴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5-369,375,共6页
目的以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为基础搭建胸部X射线(chest X-ray,CXR)图像分类模型,为肺部疾病提供可靠的辅助诊断技术。方法经KAGGLE数据库收集新冠肺炎、轻度肺部感染、病毒性肺炎及正常的四种胸部X射线图片,按3∶1∶1的比例将数据... 目的以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为基础搭建胸部X射线(chest X-ray,CXR)图像分类模型,为肺部疾病提供可靠的辅助诊断技术。方法经KAGGLE数据库收集新冠肺炎、轻度肺部感染、病毒性肺炎及正常的四种胸部X射线图片,按3∶1∶1的比例将数据随机划分成训练集,测试集和验证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架构搭建CXR图像分类模型,调节超参数对模型进行加强和优化;后通过混淆矩阵、准确率、灵敏度、K折交叉验证结果等指标对模型进行验证及评价。结果本研究模型对肺部影像图片的分类准确率为0.81、灵敏度为0.80、测试集和验证集损失值能够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与相同迁移算法的模型相比,在测试数据集上的精确率、准确率、灵敏度、F1分值分别提高了1.7%、1.7%、1.3%、2.9%。结论此模型对于CXR图像的识别和分类的性能更强,可以更有效地应用于肺部疾病的辅助分析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疾病 模型构建 深度学习 影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享随机效应模型的纵向认知标志物对轻度认知障碍逆转的预测性能比较
3
作者 秦瑶 韩红娟 +6 位作者 刘龙 陈杜荣 马艺菲 崔靖 白文琳 张荣 余红梅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0-375,共6页
目的将共享随机效应模型(shared random-effect model,SREM)应用于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向认知正常(normal cognition,NC)逆转的研究,比较不同纵向认知标志物对MCI逆转的预测性能,并评价影响因素的协变量效应。... 目的将共享随机效应模型(shared random-effect model,SREM)应用于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向认知正常(normal cognition,NC)逆转的研究,比较不同纵向认知标志物对MCI逆转的预测性能,并评价影响因素的协变量效应。方法SREM模型包括两个子模型,其中纵向子模型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纵向认知标志物的变化轨迹建模,生存子模型采用比例风险模型对生存过程建模。基于对数似然函数值和信息准则进行模型拟合优度检验,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不同纵向认知标志物(MMSE、CDRSB、FAQ、ADAS11、ADAS13和ADASQ4)对MCI逆转的预测性能;同时进行纵向子模型和生存子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843名MCI患者中72名(8.54%)在随访结束后逆转为NC。以spline-PH-GH参数分布为基准风险函数的SREM模型对数似然函数值最大,AIC和BIC最小;以CDRSB为纵向认知标志物建立的SREM模型拟合最好,在不同时间的AUC值均表现良好,范围为0.797~0.852,且预测误差最小,范围为0.0427~0.0429;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和APOEε4基因均会影响MCI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活动功能,六种纵向认知标志物均会影响MCI患者的逆转。结论CDR评分对MCI患者的认知功能和逆转预测性能最佳;认知功能和日常活动功能可作为MCI逆转的动态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随机效应模型 联合模型 纵向数据 生存数据 轻度认知障碍 逆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纵向测量的潜在过程模型在轻度认知障碍逆转研究中的应用
4
作者 秦瑶 韩红娟 +6 位作者 刘龙 陈杜荣 马艺菲 崔靖 白文琳 张荣 余红梅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67,71,共5页
目的 将多元纵向测量的潜在过程模型应用于轻度认知障碍向认知正常逆转的研究,为慢性病纵向研究提供方法学借鉴。方法 基于多个纵向认知标记物共同代表同一个潜在认知过程的假设,构建多元纵向测量的潜在过程模型,捕捉潜在认知过程随时... 目的 将多元纵向测量的潜在过程模型应用于轻度认知障碍向认知正常逆转的研究,为慢性病纵向研究提供方法学借鉴。方法 基于多个纵向认知标记物共同代表同一个潜在认知过程的假设,构建多元纵向测量的潜在过程模型,捕捉潜在认知过程随时间的变化轨迹,量化不同纵向认知标记物解释潜在认知过程的贡献,讨论不同认知标记物用以衡量认知功能的敏感性,及其协变量效应。参数估计采用极大似然法,采用残差分析和不同纵向认知标记物解释潜在认知过程所占百分比进行拟合优度评价。结果 性别(P=0.004),受教育年限(P=0.002),随访时间(P<0.001)和随访时间的二次方(P<0.001)与潜在认知过程显著相关。性别(P=0.048)与受教育年限(P=0.013)的不同纵向认知标记物之间有统计学差异。残差分析和潜在过程解释纵向测量变异的比例说明模型拟合良好。结论 多元纵向数据潜在过程模型在痴呆等慢性病研究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过程 纵向数据 轻度认知障碍 逆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状态Markov模型在阿尔茨海默病自然史中的应用
5
作者 秦瑶 韩红娟 +5 位作者 刘龙 陈杜荣 王浩基 崔靖 白文琳 余红梅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7-230,234,共5页
目的将多状态Markov模型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自然史研究,为慢性病自然史研究提供方法学借鉴。方法基于美国公共数据库ADNI,构建正常认知(normal cognition,NC)-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 目的将多状态Markov模型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自然史研究,为慢性病自然史研究提供方法学借鉴。方法基于美国公共数据库ADNI,构建正常认知(normal cognition,NC)-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AD多状态Markov模型,估计不同状态间的转移强度、转移概率、影响因素和各状态的逗留时间,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模型拟合优度评价。结果性别、年龄、FAQ、MMSE、CDRSB、ADAS13、TMT-B-Time是AD自然史中重要的影响因素;NC与MCI状态的平均逗留时间分别为7.502年,11.621年。多状态Markov模型拟合结果较好。结论多状态Markov模型在AD等多状态慢性病转归研究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状态MARKOV模型 阿尔茨海默病 慢性病 自然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双向转归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韩红娟 秦瑶 +2 位作者 陈杜荣 安建华 余红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70-1076,共7页
背景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的认知轨迹高度可变。每年有10%~15%的MCI患者进展为痴呆,近24%逆转为认知正常(NC)。有关MCI患者的双向转归,尤其是MCI逆转为NC的研究开展较少。目的构建MCI患者不同转归的多分类模型,寻找MCI患者双向转归(逆... 背景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的认知轨迹高度可变。每年有10%~15%的MCI患者进展为痴呆,近24%逆转为认知正常(NC)。有关MCI患者的双向转归,尤其是MCI逆转为NC的研究开展较少。目的构建MCI患者不同转归的多分类模型,寻找MCI患者双向转归(逆转、稳定、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美国国家阿尔茨海默病症协调中心统一数据集(NACC UDS),筛选2005—2019年初次诊断为MCI并至少随访2次且数据无缺失的397例患者,采集其基本信息、身体检查指标、既往史及相关评估量表得分。基于Boruta算法进行特征选择,采用随机森林进行MCI不同转归的多分类辅助诊断;采用多分类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MCI患者不同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的397例MCI患者中,124例逆转为NC,逆转率为31.23%;177例稳定,稳定率为44.58%;96例进展为痴呆,进展率为24.18%。将397例MCI患者的不同转归进行分层三分类,总准确度(ACC)为67.58%。在多个二分类中,进展和逆转、逆转和稳定的分类性能较优,ACC均在90%以上;分层三分类中稳定→逆转→进展的总ACC为84.38%。多分类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于MCI患者进展为痴呆而言,年龄≥80岁〔OR=0.260,95%CI(0.117,0.574)〕、自我报告认知障碍〔OR=0.295,95%CI(0.139,0.623)〕、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得分降低〔OR=0.220,95%CI(0.092,0.525)〕为保护因素,既往有卒中〔OR=2.896,95%CI(1.370,6.122)〕、既往有大便失禁〔OR=6.556,95%CI(1.787,24.047)〕、功能活动问卷(FAQ)得分升高〔OR=1.048,95%CI(1.003,1.095)〕为危险因素。对于MCI患者逆转为正常而言,年龄≥80岁〔OR=0.289,95%CI(0.091,0.914)〕、肥胖〔OR=0.236,95%CI(0.075,0.740)〕、自我报告认知障碍〔OR=0.289,95%CI(0.111,0.757)〕、CDR得分升高〔OR=0.015,95%CI(0.003,0.089)〕为危险因素,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得分升高〔OR=1.708,95%CI(1.428,2.043)〕和动物命名正确数升高〔OR=1.139,95%CI(1.046,1.240)〕为保护因素。结论MCI患者的转归受多个因素影响,高龄、肥胖、既往发生过卒中、既往发生过大便失禁、自我报告认知障碍和日常功能障碍是MCI双向转归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 逆转 阿尔茨海默病 转归 多分类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在空腹血糖低于7.0 mmol/L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陈焕梅 张巧玲 +2 位作者 段爱珍 张俊清 韩红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76-680,共5页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7.0 mmol/L的不同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冠心病患者中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情况以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在这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空腹血糖<7.0 mmol/L的426例冠心病住...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7.0 mmol/L的不同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冠心病患者中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情况以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在这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空腹血糖<7.0 mmol/L的426例冠心病住院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单支病变组(n=110)和冠脉多支病变组(n=316),通过OGTT分析两组患者中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情况。结果:冠脉单支病变组中,糖调节受损54例(49.09%),糖尿病11例(10.00%),糖代谢异常共65例(59.09%);冠脉多支病变组中,糖调节受损180例(56.96%),糖尿病47例(14.87%),糖代谢异常共227例(71.83%)。与冠脉单支病变组比较,冠脉多支病变组患者年龄较大,男性患者较多,体重指数较高,肥胖及超重患者较多,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高,有冠心病家族史者较多,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患者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8,95%CI:1.009~1.068)、吸烟(OR=1.964,95%CI:1.232~3.129)、体重指数(OR=1.662,95%CI:1.181~2.338)、糖耐量异常(OR=1.039,95%CI:1.032~1.224)、糖尿病(OR=1.651,95%CI:1.032~3.109)、冠心病家族史(OR=2.122,95%CI:1.104~4.076)是冠心病患者冠脉多支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空腹血糖<7.0 mmol/L的冠心病患者中糖代谢异常比例较高,且冠脉多支病变组较冠脉单支病变组存在更多的糖代谢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糖代谢异常 糖调节受损 冠心病 多支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鳞状细胞癌中ZNF750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郭林芝 王丽 +5 位作者 曹红艳 刘青华 闫玲艳 菅晓婷 吴月琴 李灵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ZNF750的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15例喉鳞状细胞癌及56例对应癌旁正常喉组织,另收集6对新鲜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喉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 目的探讨ZNF750的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15例喉鳞状细胞癌及56例对应癌旁正常喉组织,另收集6对新鲜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喉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喉组织中ZNF750蛋白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ZNF750蛋白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ZNF750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喉组织(P<0.05),ZNF750蛋白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同时喉鳞状细胞癌患者中ZNF750蛋白高表达组的总生存率均高于ZNF750低表达组(P<0.05)。结论ZNF750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其有望成为预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鳞状细胞癌 ZNF750 预后因子 WESTERN BLOT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SSO logistic回归模型的轻度认知障碍逆转预测模型 被引量:9
9
作者 秦瑶 韩红娟 +5 位作者 陈杜荣 王浩基 葛晓燕 白文琳 崔靖 余红梅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3-658,共6页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逆转为认知正常(normal cognition,NC)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基于美国公共数据库NACC,数据包括社会人口学信息、体格检查、疾病史、认知功能、抑郁状况、精神症状和...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逆转为认知正常(normal cognition,NC)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基于美国公共数据库NACC,数据包括社会人口学信息、体格检查、疾病史、认知功能、抑郁状况、精神症状和日常活动功能,构建LASSO 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自变量,通过十折交叉验证法选择模型中的最优调和系数λ;采用AIC和BIC与全变量logistic回归和逐步logistic回归进行比较,基于AUC、Brier评分和校准曲线分别评价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度,并绘制森林图和列线图。结果共纳入397例MCI患者,其中124例MCI患者逆转为NC,逆转率为31.23%。LASSO logistic回归模型(λ=0.044),纳入的自变量为年龄、BMI、高脂血症、维生素B12缺乏症、他人报告认知障碍、FAQ、MMSE、CDR和动物命名正确数;AIC=188.364,BIC=232.187,均低于全变量logistic回归(207.940/299.570)和逐步logistic回归(196.489/260.232);AUC、Brier评分和校准曲线均显示LASSO logistic回归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度更好。结论MCI患者逆转为NC受多个因素影响,应关注未患有高脂血症和维生素B12缺乏症、日常活动功能和认知功能较好的低龄MCI患者,对其进行健康管理干预和预防性护理,减少其未来疾病进展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逆转 认知正常 LASSO LOGISTIC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潜在类别模型在轻度认知障碍向认知正常逆转研究中的应用
10
作者 秦瑶 韩红娟 +6 位作者 刘龙 陈杜荣 马艺菲 崔靖 白文琳 张荣 余红梅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6-840,共5页
目的将联合潜在类别模型(joint latent class model,JLCM)应用于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向认知正常(normal cognition,NC)逆转的研究,为慢性病纵向研究提供方法学借鉴。方法JLCM模型包括三个子模型,潜在类别子模... 目的将联合潜在类别模型(joint latent class model,JLCM)应用于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向认知正常(normal cognition,NC)逆转的研究,为慢性病纵向研究提供方法学借鉴。方法JLCM模型包括三个子模型,潜在类别子模型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用于估计潜在类别,纵向过程子模型采用线性混合模型用于描述纵向认知轨迹,生存过程子模型采用比例风险模型用于拟合认知过程。基于信息准则、后验分类、预测值与观测值的比较和条件独立假定等进行模型拟合优度检验。结果基于JLCM模型将MCI人群分为两个潜在类别,分别包括783人(92.88%)和60(7.12%)。潜在类别子模型显示性别、婚姻状况、APOE4和FAQ对潜在类别的确定具有统计学意义;纵向过程子模型显示男性(β=-0.685,95%CI:-1.144~-0.226)、独身(β=0.743,95%CI:0.200~1.286)、未携带APOE4(β=-1.201,95%CI:-1.636~-0.766)和无日常活动功能障碍(β=-1.868,95%CI:-2.095~-1.641)人群的MMSE得分较高;生存过程子模型显示受教育水平较高(HR=1.264,95%CI:1.134~1.395)、独身(HR=1.593,95%CI:1.286~1.899)和未携带APOE4(HR=0.453,95%CI:0.043~0.862)是MCI患者逆转为NC的保护因素。结论JLCM模型在认知障碍等慢性病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潜在类别模型 纵向数据 生存数据 轻度认知障碍 逆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