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ARIMA模型在山西省肺结核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静 赵瑞青 +7 位作者 赵执扬 翟梦梦 王旭春 李一汀 范月玲 高建伟 陈利民 仇丽霞 《中国卫生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的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对于肺结核流行趋势的预测性能,为肺结核的预测提供方法支撑,也为其他传染病的预测提供思路。方法... 目的探讨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的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对于肺结核流行趋势的预测性能,为肺结核的预测提供方法支撑,也为其他传染病的预测提供思路。方法收集并整理2008年1月—2018年12月山西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月度数据,分别将该数据的最后三个月、六个月、九个月以及一年作为测试集用于模型预测效果的评价,训练集则为对应序列的剩余数据。构建EMD-ARIMA模型进行预测,并与单一ARIMA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比较。结果EMD-ARIMA模型对未来三个月、六个月、九个月以及一年流行趋势的预测误差均小于ARIMA模型的各项误差值。结论与单一的ARIMA模型相比,EMD-ARIMA模型提高了预测精度,能较好地预测肺结核的流行趋势,为疾病防控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经验模态分解 ARIMA模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D-LSTM模型在山西省肺结核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2
作者 赵瑞青 刘静 +5 位作者 赵执扬 翟梦梦 李美晨 崔宇 李一汀 仇丽霞 《中国卫生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339,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和奇异谱分析(SSA)的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模型预测山西省肺结核发病率的可行性,为山西省肺结核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合理的预测方法。方法收集并整理国家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西... 目的探讨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和奇异谱分析(SSA)的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模型预测山西省肺结核发病率的可行性,为山西省肺结核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合理的预测方法。方法收集并整理国家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西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月度数据,以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数据作为训练集分别建立LSTM、SSA-LSTM、EMD-LSTM模型,预测2018年1—12月的肺结核报告月发病率,采用均方误差(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四个指标来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EMD-LSTM模型的预测性能最优,在预测肺结核未来一年发病趋势时的MSE、MAE、RMSE、MAPE分别为0.036、0.140、0.189、0.045;相较于LSTM模型预测性能分别提高了66.36%、38.33%、42.38%和41.56%;相较于SSA-LSTM模型分别提高了28.00%、9.68%、15.25%和16.67%。结论与单一LSTM模型相比,EMD-LSTM和SSA-LSTM模型的预测性能均得到有效提升;但EMD-LSTM模型的预测效果优于SSA-LSTM模型。因此EMD-LSTM模型更适合山西省肺结核发病趋势预测,可为肺结核防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 经验模态分解 奇异谱分析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2010—2018年20岁及以上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的流行趋势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宋伟梅 王旭春 +3 位作者 任浩 赵英 陈利民 仇丽霞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45-1251,共7页
背景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影响居民生命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分析山西省居民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流行趋势,可为相关疾病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价值。目的分析2010—2018年山西省20岁及以上成年人超重、肥胖... 背景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影响居民生命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分析山西省居民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流行趋势,可为相关疾病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价值。目的分析2010—2018年山西省20岁及以上成年人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情况,分析其流行趋势。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8年11月(2010、2013、2015和2018年)中国慢病监测项目中山西省部分20岁及以上成年人的调查数据,计算不同年份、性别、年龄和地区20岁及以上成年人的超重率、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分析不同特征成年人的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流行趋势。结果本研究2010、2013、2015、2018年分别获得有效人数3527、4066、4545、4788人,年龄20~108岁。调查对象以40~59岁年龄段人群较多,女性居民较男性居民多,农村居民较城市居民多。山西省2010—2018年20岁及以上成年人整体超重粗率和经年龄、性别标化后的标化超重率分别为37.7%~40.1%、36.1%~39.6%,无明显上升趋势(Z=0.005、2.413,P=0.942、0.120);整体标化肥胖率和整体中心性肥胖粗率、标化中心性肥胖率分别由2010年的17.2%、53.8%、52.4%增长至2018年的20.0%、61.6%、60.2%(Z=8.100、10.994、12.218,P<0.05)。2010—2018年,不同年龄、性别、地区20岁及以上成年人整体超重粗率和标化超重率比较,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2013年男性标化超重率高于女性(χ^(2)=4.259,P=0.039)、男性标化肥胖率低于女性(χ^(2)=13.724,P<0.001),其余时间点男女标化超重率和标化肥胖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39岁年龄组的整体肥胖率、男性肥胖率以及男、女性中心性肥胖率均呈现上升趋势(P<0.05)。2010—2018年城市居民的标化超重率、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均高于农村居民(P<0.05),其中,城市和农村居民,2013年和2015年的标化超重率,2010年和2015年的标化肥胖率以及2015年和2018年的标化中心性肥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inpoin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010—2018年山西省女性标化超重率呈下降趋势(APC=-0.57,P<0.05),男性标化肥胖率呈上升趋势(APC=2.72,P<0.05),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标化超重率、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呈上升趋势(P>0.05),不同性别和地区之间的变化趋势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2010—2018年山西省20岁及以上成年居民超重率趋于稳定,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肥胖、中心性肥胖防治方面应以20~39岁青壮年为重点干预人群,减缓增长速度,以40岁以上人群为重点防治人群,采取相应预防干预措施,以控制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 中心性肥胖 Joinpoint回归 流行趋势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QRS间期及其变化与远期全因死亡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雅靖 田晶 +4 位作者 郭威 王磊 张蕾 张岩波 韩清华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3,共8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住院期间QRS间期及其变化与远期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纳入2014年3月至2021年11月于山西省3家三级甲等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山西白求恩医院)诊断为慢性心衰的住院患者3580例...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住院期间QRS间期及其变化与远期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纳入2014年3月至2021年11月于山西省3家三级甲等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山西白求恩医院)诊断为慢性心衰的住院患者3580例,记录患者入院及出院心电图的QRS间期,并计算住院期间QRS间期变化(ΔQRS)和ΔQRS比率(ΔQRS/入院QRS间期×100%)。根据ΔQRS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QRS间期下降组(n=1364)、QRS间期稳定组(n=1248)和QRS间期进展组(n=968),于患者出院后第1、3、6、12个月及此后每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以远期全因死亡为终点事件,随访截止时间为2023年5月1日。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法进行组间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图评估慢性心衰患者住院期间QRS间期相关指标与远期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中位随访71(56,92)个月期间,共502例(14.0%)患者死亡。QRS间期下降组和QRS间期稳定组的远期全因死亡率明显低于QRS间期进展组(13.9%vs.10.7%vs.18.6%,χ^(2)=28.607,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入院QRS间期(HR=1.005,95%CI:1.002~1.009,P=0.003)及住院期间ΔQRS比率(HR=2.071,95%CI:1.247~3.440,P=0.005)是慢性心衰患者远期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限制性立方样条图显示,当入院QRS间期>96.36 ms时,QRS间期越长,患者远期全因死亡风险越高;当入院QRS间期为89.32~96.36 ms时,QRS间期为慢性心衰患者远期全因死亡的保护性因素;当住院期间ΔQRS比率≥3.40%时,其数值越大,患者全因死亡风险越高。结论:入院QRS间期及住院期间ΔQRS比率是慢性心衰患者远期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入院QRS间期>96.36 ms和住院期间ΔQRS比率≥3.40%时患者远期全因死亡风险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QRS间期 QRS间期变化 影响因素 全因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因子和E-value在流行病学敏感性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佳乐 高倩 +1 位作者 王菊平 王彤 《中国卫生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6-631,共6页
目的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常因未测量混杂因素、选择偏倚和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在评价因果效应方面受到质疑。对这些偏倚来源进行敏感性分析可以提供结论稳健性的证据。边界因子(bounding factor, BF)和E-value是近年来提出的敏感性分析方法,... 目的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常因未测量混杂因素、选择偏倚和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在评价因果效应方面受到质疑。对这些偏倚来源进行敏感性分析可以提供结论稳健性的证据。边界因子(bounding factor, BF)和E-value是近年来提出的敏感性分析方法,因对未测量混杂因素不作任何假设和计算简单而受欢迎,已经拓展到选择偏倚和差分测量误差的敏感性分析领域。本研究对现有BF和E-value方法进行概述,以期推广其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使用,提供因果关联稳健性的证据。方法 针对未测量混杂因素,选择偏倚和差分测量误差三方面偏倚来源,回顾边界因子和E-value在敏感性分析中的原理和应用。结果 BF尤其是E-value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敏感性分析方法来评估因果关联的稳健性。结论 建议研究者在所有旨在探索因果效应的研究中都计算并常规报告效应估计的E-value,并结合其他可行的敏感性分析方法充分验证因果结论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性分析 边界因子 E-value 未测量混杂 选择偏倚 差分测量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gratio变换与PSO-BP神经网络在多目标混料设计药物处方配比优化中的应用
6
作者 李一汀 乔宇超 +6 位作者 王旭春 任家辉 崔宇 赵执扬 刘静 赵瑞青 仇丽霞 《中国卫生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研究Logratio变换、PSO-BP神经网络及改进非劣分类遗传算法(NSGA-Ⅱ)在药物处方配比优化中的应用,为药物混料设计的优化问题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法。方法针对复方甘草微乳混料试验数据,先对数据进行Logratio变换,之后以微乳粒径和有... 目的研究Logratio变换、PSO-BP神经网络及改进非劣分类遗传算法(NSGA-Ⅱ)在药物处方配比优化中的应用,为药物混料设计的优化问题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法。方法针对复方甘草微乳混料试验数据,先对数据进行Logratio变换,之后以微乳粒径和有效成分皮肤滞留量两个评价指标为输出构建PSO-BP神经网络模型,再以PSO-BP为适应度函数采用NSGA-Ⅱ进行多目标寻优,最后将本文优化方案与原文优化方案进行比较。结果以粒径和有效成分皮肤滞留量作为输出的PSO-BP神经网络拟合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R^(2)=0.97298和R^(2)=0.96334,且与原文使用的Scheffe多项式模型相比拟合效果更好。采用NSGA-Ⅱ优化目标函数所得3、4、6、7、10、11等方案的复方甘草微乳制备效果均优于原文方案,其中3号方案与原文方案相比,微乳粒径减小了3.02 nm,有效成分皮肤滞留量提高了18.31μg。结论将Logratio变换和PSO-BP神经网络结合应用于混料设计所得试验数据的模型构建中,并采用NSGA-Ⅱ获得最佳的药物处方配比,理论是可行且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料设计 Logratio变换 PSO-BP神经网络 改进非劣分类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向项目反应理论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报告结局中的应用
7
作者 解赛君 闫晶晶 +4 位作者 韩港飞 余红梅 罗艳虹 田晶 张岩波 《中国卫生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4,共5页
目的探讨纵向项目反应理论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报告结局生理领域中的应用,分析患者纵向随访过程中的重点警示条目。方法本研究收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11月山西省2所三甲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报告结局量表(CHF... 目的探讨纵向项目反应理论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报告结局生理领域中的应用,分析患者纵向随访过程中的重点警示条目。方法本研究收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11月山西省2所三甲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报告结局量表(CHF patient-reported outcome measure,CHF-PROM)数据,并在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之后每半年进行电话随访。构建包含协变量的纵向项目反应理论模型,估计CHF-PROM中生理领域各条目的区分度、难度、项目信息曲线及各协变量的回归系数。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区分度参数最高的是条目15(能独自上街购买物品,2.487);最小的难度阈值参数为条目13(日常活动能够自理,-0.489);条目6(脸色苍白,13.1%)和条目7(口唇发紫,13.4%)在生理领域条目里提供的信息量最大;在反映CHF患者院外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方面,女性、体力劳动者、NYHA等级高及高龄患者,其独立性维度得分变化较快;食欲睡眠维度,男性、NYHA等级高及非体力劳动者得分变化较快;躯体症状维度,女性、非体力劳动者得分变化较快;BMI小的患者整体生理领域健康水平变化趋势更快。结论总体来说CHF患者院外生理领域健康衰退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对CHF患者生理健康的干预应重点放在恶化较快的方面,及时给予患者关注,防止不良结局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患者报告结局 纵向项目反应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aPRS与APOEε4优化轻度认知障碍遗传风险统计建模策略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梓盟 王荣 +4 位作者 陈帅 赵彩丽 王晓聪 温雅璐 刘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5期3104-3111,共8页
背景轻度认知障碍(MCI)是干预和延缓痴呆进展的重要阶段,既往研究发现MCI与遗传因素存在紧密关联,且载脂蛋白E(APOE)ε4是医学界公认的MCI重要风险等位基因。由于缺少MCI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当前普遍以阿尔茨海默病(AD)的... 背景轻度认知障碍(MCI)是干预和延缓痴呆进展的重要阶段,既往研究发现MCI与遗传因素存在紧密关联,且载脂蛋白E(APOE)ε4是医学界公认的MCI重要风险等位基因。由于缺少MCI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当前普遍以阿尔茨海默病(AD)的GWAS汇总数据作为Base数据集来计算MCI的多基因风险评分(PRS),致使MCI的PRS遗传风险预测效果并不理想。目的本研究以多基因遗传风险综合评分(metaPRS)与APOEε4作为重要预测因子,从广义线性模型与机器学习角度,探索并优化MCI的遗传风险统计建模策略。方法计算MCI的12个亚表型PRS,并利用弹性网状Logistic回归模型将其整合为MCI的metaPRS。利用年龄矫正的APOEε4效应量计算APOEε4加权总和(SCORE_(APOE))。以metaPRS、SCORE_(APOE)及基本人口学信息(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构建不同的预测因子纳入策略,以XGBoost、GBM、Logistic回归及Lasso回归作为统计建模方法,采用AUC及F-measure评价MCI遗传风险统计建模的预测效果。结果metaPRS与SCORE_(APOE)对于MCI的遗传风险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纳入metaPRS、SCORE_(APOE)及基本人口学信息(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后,各个统计建模方法的预测效果为:XGBoost(AUC=0.69,F-measure=0.88),GBM(AUC=0.76,F-measure=0.87),Logistic回归(AUC=0.77,F-measure=0.89),Lasso回归(AUC=0.76,F-measure=0.92)。结论在样本量为325(<500)的情况下,以metaPRS、SCOR_(EAPOE)与基本人口学信息为预测因子,以Lasso回归为统计建模方法的MCI遗传风险预测效果最好。本研究为MCI等复杂疾病的遗传风险统计建模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多基因风险评分 多基因遗传风险综合评分 载脂蛋白Eε4 遗传风险预测 统计建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武淑琴 王远涵 +3 位作者 郑凯元 韩红娟 康金秀 余红梅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42-947,共6页
背景恶性黑色素瘤(MM)由表皮黑色素细胞恶性变而成,恶性程度极高,其防治是皮肤病领域的重点课题。目的探讨MM患者的预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6—2021年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05例肢端MM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患... 背景恶性黑色素瘤(MM)由表皮黑色素细胞恶性变而成,恶性程度极高,其防治是皮肤病领域的重点课题。目的探讨MM患者的预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6—2021年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05例肢端MM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患者电子病历信息获得临床资料,以电话随访方式确认患者总生存期(OS),随访截至2022-12-31。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MM患者OS的生存曲线,不同影响因素的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M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MM患者1年、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6%(194/205)、81.9%(168/205)、72.6%(149/205),患者平均OS为71.77个月,中位生存期为66.83个月。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厚度、瘤体溃疡、淋巴结转移、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的MM患者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HR=1.644,95%CI=1.148~2.498)、肿瘤厚度>1.94 mm(HR=2.466,95%CI=1.419~4.284)、瘤体溃疡(HR=1.821,95%CI=1.225~2.708)、淋巴结转移(HR=1.999,95%CI=1.305~2.892)、NLR≥3(HR=1.873,95%CI=1.108~3.166)是MM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男性、肿瘤厚度>1.94 mm、瘤体溃疡、淋巴结转移、NLR≥3为影响MM患者不良预后的因素。医务工作者可以重点关注有以上不良预后因素的MM患者,加强护理提高其生存率,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预后 COX模型 列线图 总生存期 影响因素分析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患者报告结局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潜在风险分层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垚烨 李莉芳 +4 位作者 何航帜 姬祎姗 胡象文 张岩波 赵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319,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患者报告结局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潜在风险分层。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在太原市13家医院抽取474例COP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COPD患者报告结局调查问卷中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领域部分各维度得分作为外显变量,进行潜在... 目的:探讨基于患者报告结局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潜在风险分层。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在太原市13家医院抽取474例COP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COPD患者报告结局调查问卷中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领域部分各维度得分作为外显变量,进行潜在剖面分析(LPA),识别COPD患者潜在风险分层。以生理、心理和社会领域的潜在风险为因变量,以经过单因素筛选的特征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LPA,生理领域有3种潜在风险,474例COPD患者中低特异性(SPE)低独立性(IND)高全身症状(GEN)占比40%,中SPE中IND中GEN占比43%,高SPE高IND低GEN占比17%;已戒烟、职业为工人的患者中SPE中IND中GEN的可能性大于低SPE低IND高GEN,OR(95%CI)为2.909(1.025~8.255)、1.968(1.119~3.460);心理领域支持2种潜在风险,474例中低心理素质占比53%,高心理素质占比47%;无COPD家族史患者心理素质更高,OR(95%CI)为1.871(1.117~3.135)。社会领域支持3种潜在风险,474例中低疾病认知(COG)高疾病对社会活动的影响(INF)高社会支持(SUP)占比44%,中COG中INF中SUP占比26%,高COG低INF低SUP占比30%;知识分子中COG中INF中SUP和高COG低INF低SUP的可能性更大,OR(95%CI)为2.816(1.084~7.316)和3.185(1.131~8.972);农民、工人、管理人员高COG低INF低SUP的可能性更大,OR(95%CI)为2.300(1.156~4.579)、4.092(2.058~8.136)、3.387(1.395~8.220)。结论:本研究分别在生理、心理、社会领域对COPD患者实现了风险分层,为疾病分级管理提供了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患者报告结局 潜在剖面分析 风险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胸部X射线图像识别及分类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晓熙 王远涵 +3 位作者 杨顷落 黄雪 余红梅 武淑琴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5-369,375,共6页
目的以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为基础搭建胸部X射线(chest X-ray,CXR)图像分类模型,为肺部疾病提供可靠的辅助诊断技术。方法经KAGGLE数据库收集新冠肺炎、轻度肺部感染、病毒性肺炎及正常的四种胸部X射线图片,按3∶1∶1的比例将数据... 目的以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为基础搭建胸部X射线(chest X-ray,CXR)图像分类模型,为肺部疾病提供可靠的辅助诊断技术。方法经KAGGLE数据库收集新冠肺炎、轻度肺部感染、病毒性肺炎及正常的四种胸部X射线图片,按3∶1∶1的比例将数据随机划分成训练集,测试集和验证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架构搭建CXR图像分类模型,调节超参数对模型进行加强和优化;后通过混淆矩阵、准确率、灵敏度、K折交叉验证结果等指标对模型进行验证及评价。结果本研究模型对肺部影像图片的分类准确率为0.81、灵敏度为0.80、测试集和验证集损失值能够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与相同迁移算法的模型相比,在测试数据集上的精确率、准确率、灵敏度、F1分值分别提高了1.7%、1.7%、1.3%、2.9%。结论此模型对于CXR图像的识别和分类的性能更强,可以更有效地应用于肺部疾病的辅助分析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疾病 模型构建 深度学习 影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报告结局量表效标效度评价
12
作者 原娜 张青 +3 位作者 杜宇涛 王钰婧 张岩波 田晶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7-861,共5页
目的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报告结局量表(patient-reported outcome measure for chronic heart failure,CHF-PROM)的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方法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12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随访。Pearson及Spearman用于分... 目的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报告结局量表(patient-reported outcome measure for chronic heart failure,CHF-PROM)的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方法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12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随访。Pearson及Spearman用于分析同时效度的效标与CHF-PROM各领域评分和总分之间的相关性。将患者发生心衰再住院和死亡作为预测效度的效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两水平Cox回归模型分析CHF-PROM各领域评分和总分对患者再住院和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同时效度分析结果表明,生理领域评分、心理领域评分和总分与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且生理领域评分与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呈负相关。预测效度分析结果表明,生理领域评分是心衰患者再住院和死亡的预测因子,心理领域评分仅与患者再住院有关。结论CHF-PROM是用于评价CHF患者的有效工具。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同时效度,且具有较好的预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患者报告结局 效标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享随机效应模型的纵向认知标志物对轻度认知障碍逆转的预测性能比较
13
作者 秦瑶 韩红娟 +6 位作者 刘龙 陈杜荣 马艺菲 崔靖 白文琳 张荣 余红梅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0-375,共6页
目的将共享随机效应模型(shared random-effect model,SREM)应用于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向认知正常(normal cognition,NC)逆转的研究,比较不同纵向认知标志物对MCI逆转的预测性能,并评价影响因素的协变量效应。... 目的将共享随机效应模型(shared random-effect model,SREM)应用于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向认知正常(normal cognition,NC)逆转的研究,比较不同纵向认知标志物对MCI逆转的预测性能,并评价影响因素的协变量效应。方法SREM模型包括两个子模型,其中纵向子模型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纵向认知标志物的变化轨迹建模,生存子模型采用比例风险模型对生存过程建模。基于对数似然函数值和信息准则进行模型拟合优度检验,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不同纵向认知标志物(MMSE、CDRSB、FAQ、ADAS11、ADAS13和ADASQ4)对MCI逆转的预测性能;同时进行纵向子模型和生存子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843名MCI患者中72名(8.54%)在随访结束后逆转为NC。以spline-PH-GH参数分布为基准风险函数的SREM模型对数似然函数值最大,AIC和BIC最小;以CDRSB为纵向认知标志物建立的SREM模型拟合最好,在不同时间的AUC值均表现良好,范围为0.797~0.852,且预测误差最小,范围为0.0427~0.0429;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和APOEε4基因均会影响MCI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活动功能,六种纵向认知标志物均会影响MCI患者的逆转。结论CDR评分对MCI患者的认知功能和逆转预测性能最佳;认知功能和日常活动功能可作为MCI逆转的动态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随机效应模型 联合模型 纵向数据 生存数据 轻度认知障碍 逆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PRO量表纸质化和电子化测量方式的等同性分析
14
作者 罗艳虹 张瑛 +1 位作者 张耀 张岩波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6-690,共5页
目的对于自行研发的电子化脑卒中患者报告结局(electronic patient-reported outcome,ePRO)量表,考核量表的等同性,即条目功能差异(differential item functioning,DIF),旨在比较纸质化和电子化的测量方式是否影响受试者对PRO量表的应... 目的对于自行研发的电子化脑卒中患者报告结局(electronic patient-reported outcome,ePRO)量表,考核量表的等同性,即条目功能差异(differential item functioning,DIF),旨在比较纸质化和电子化的测量方式是否影响受试者对PRO量表的应答。方法使用自行研发的App采集患者信息,使用均值协方差结构(mean and covariance structure,MACS)模型考查DIF,分析PRO量表管理方式由纸质化转变为手机App后,量表是否保持了良好的测量等同性。结果量表的DIF考核结果如下:条目PHD(physical domain,生理领域)7、PHD8、PHD14、PSD(psychological domain,心理领域)3、PSD9、SOD(social domain,社会领域)1、SOD6均存在一致性DIF(P 1<α1),条目PHD9、PHD10、PHD11、PHD12、SOD5、THD(therapeutic domain,治疗领域)1存在非一致性DIF(P 2<α2),条目SOD7和THD2同时存在两种形式DIF。以上15个条目存在测量方式间的DIF,但尚在可接受范围。结论本文研发的移动的患者报告结局(mobile-based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mPRO)随访系统,通过对量表不同数据收集方式间的DIF进行考核,证实了电子化的数据收集方式并不影响受试者的应答,测量方式的转变未影响量表测量等同性。该系统得到的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可在临床实践中使用,并在应用过程中对其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电子化PRO 纸质化PRO 条目功能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状态Markov模型在阿尔茨海默病自然史中的应用
15
作者 秦瑶 韩红娟 +5 位作者 刘龙 陈杜荣 王浩基 崔靖 白文琳 余红梅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7-230,234,共5页
目的将多状态Markov模型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自然史研究,为慢性病自然史研究提供方法学借鉴。方法基于美国公共数据库ADNI,构建正常认知(normal cognition,NC)-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 目的将多状态Markov模型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自然史研究,为慢性病自然史研究提供方法学借鉴。方法基于美国公共数据库ADNI,构建正常认知(normal cognition,NC)-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AD多状态Markov模型,估计不同状态间的转移强度、转移概率、影响因素和各状态的逗留时间,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模型拟合优度评价。结果性别、年龄、FAQ、MMSE、CDRSB、ADAS13、TMT-B-Time是AD自然史中重要的影响因素;NC与MCI状态的平均逗留时间分别为7.502年,11.621年。多状态Markov模型拟合结果较好。结论多状态Markov模型在AD等多状态慢性病转归研究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状态MARKOV模型 阿尔茨海默病 慢性病 自然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纵向测量的潜在过程模型在轻度认知障碍逆转研究中的应用
16
作者 秦瑶 韩红娟 +6 位作者 刘龙 陈杜荣 马艺菲 崔靖 白文琳 张荣 余红梅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67,71,共5页
目的 将多元纵向测量的潜在过程模型应用于轻度认知障碍向认知正常逆转的研究,为慢性病纵向研究提供方法学借鉴。方法 基于多个纵向认知标记物共同代表同一个潜在认知过程的假设,构建多元纵向测量的潜在过程模型,捕捉潜在认知过程随时... 目的 将多元纵向测量的潜在过程模型应用于轻度认知障碍向认知正常逆转的研究,为慢性病纵向研究提供方法学借鉴。方法 基于多个纵向认知标记物共同代表同一个潜在认知过程的假设,构建多元纵向测量的潜在过程模型,捕捉潜在认知过程随时间的变化轨迹,量化不同纵向认知标记物解释潜在认知过程的贡献,讨论不同认知标记物用以衡量认知功能的敏感性,及其协变量效应。参数估计采用极大似然法,采用残差分析和不同纵向认知标记物解释潜在认知过程所占百分比进行拟合优度评价。结果 性别(P=0.004),受教育年限(P=0.002),随访时间(P<0.001)和随访时间的二次方(P<0.001)与潜在认知过程显著相关。性别(P=0.048)与受教育年限(P=0.013)的不同纵向认知标记物之间有统计学差异。残差分析和潜在过程解释纵向测量变异的比例说明模型拟合良好。结论 多元纵向数据潜在过程模型在痴呆等慢性病研究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过程 纵向数据 轻度认知障碍 逆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WAS汇总数据校正横向多效性的单变量孟德尔随机化方法简介
17
作者 景佳蕊 彭刘庆 +2 位作者 何思敏 高雪 王彤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9-634,共6页
孟德尔随机化以遗传变异作为工具变量为利用观察性研究资料进行因果关联研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近年来得益于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快速发展,积累了数千甚至数百万种遗传变异与表型之间的关联,使得孟德尔随机化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 孟德尔随机化以遗传变异作为工具变量为利用观察性研究资料进行因果关联研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近年来得益于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快速发展,积累了数千甚至数百万种遗传变异与表型之间的关联,使得孟德尔随机化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为增加遗传变异对感兴趣暴露的解释程度,孟德尔随机化基于大样本的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作为遗传变异工具变量,但随着纳入的遗传变异数目的增多,引入无效工具变量的可能性也越大,遗传变异的多效性偏倚也更为常见。多效性分为相关和不相关两类,本文介绍了基于汇总数据校正两种多效性的单变量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并总结其优缺点,为实际应用中的方法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性 孟德尔随机化 因果推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BP神经网络与BP神经网络性能比较 被引量:154
18
作者 刘春艳 凌建春 +2 位作者 寇林元 仇丽霞 武俊青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3-176,181,共5页
目的在MATLAB软件上拟合BP与GA-BP神经网络数据,比较传统BP与GA-BP神经网络拟合数据的效果,并确定网络模型。方法利用计生、卫生部门联合开展VCT服务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的资料,研究采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并通过&qu... 目的在MATLAB软件上拟合BP与GA-BP神经网络数据,比较传统BP与GA-BP神经网络拟合数据的效果,并确定网络模型。方法利用计生、卫生部门联合开展VCT服务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的资料,研究采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并通过"试错法"确定隐含层神经元数,比较传统BP神经网络与GA-BP神经网络拟合数据的效果。结果 GA-BP神经网络相对于BP神经网络拟合数据迭代步数更少、能更快地达到预设目标;在R2和调整R2无统计学差异的前提下,当隐含层神经元为15时,BP神经网络和GA-BP神经网络均比较稳定,GA-BP拟合效果更好。结论 GA-BP神经网络建模稳定性高,GA-BP神经网络较BP神经网络能达到预设目标的次数更多,能达到全局最优,表明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GA-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异质性研究的潜变量分析方法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丽霞 赵丽 +3 位作者 周舒冬 张敏 郜艳晖 张岩波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1-715,共5页
社会学、心理学、医学等研究领域常常关注群体的异质性,异质性有时是可观测的,有时则不可见。由可观测变量(也称显变量)定义的亚组,例如按照性别、血型等显变量分组,此时每个观测所属的组别已知,群体异质性可见,可采用多组比较的方法... 社会学、心理学、医学等研究领域常常关注群体的异质性,异质性有时是可观测的,有时则不可见。由可观测变量(也称显变量)定义的亚组,例如按照性别、血型等显变量分组,此时每个观测所属的组别已知,群体异质性可见,可采用多组比较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 潜变量 分组变量 分析方法 可观测 因子分析 因子得分 因子载荷 混合模型 直接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李丽霞 郜艳晖 +1 位作者 张敏 张岩波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13-716,共4页
目的介绍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在分析纵向研究资料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大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具体实例说明模型参数的指定和结果的解释及如何对不同群体的增长趋势进行比较。结果增长曲线模型不仅可以分析纵向资料的总体发展趋势,而且能对个... 目的介绍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在分析纵向研究资料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大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具体实例说明模型参数的指定和结果的解释及如何对不同群体的增长趋势进行比较。结果增长曲线模型不仅可以分析纵向资料的总体发展趋势,而且能对个体间发展趋势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做出解释。结论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框架下的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是研究者分析纵向资料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 多样本比较 增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