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谷子生产问题及改进措施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颖 李会霞 +3 位作者 田岗 刘鑫 刘红 王振华 《中国种业》 2024年第12期46-48,55,共4页
山西谷子品种普遍株高较高,病害严重,不抗倒伏,不宜机械化收获;且谷子单产偏低,大多数品种不抗除草剂,田间管理费时费工。这些生产问题极大限制了山西谷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针对山西谷子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品种选育及应用方向,并... 山西谷子品种普遍株高较高,病害严重,不抗倒伏,不宜机械化收获;且谷子单产偏低,大多数品种不抗除草剂,田间管理费时费工。这些生产问题极大限制了山西谷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针对山西谷子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品种选育及应用方向,并针对施肥、整地、病虫害防治、收获机械研发等方面提出了谷田生产管理技术的改进措施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生产 问题 改进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SiSAP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禹欣 李苗 +3 位作者 杜晓芬 韩康妮 连世超 王军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56,共14页
【目的】胁迫相关蛋白(stress associated protein, SAP)是一类具有A20/AN1锌指结构域的蛋白,在植物抵御非生物胁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谷子SiSAP基因家族的功能尚不明晰。对SiSAP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表达模式分析,为探究SiSAP基因的... 【目的】胁迫相关蛋白(stress associated protein, SAP)是一类具有A20/AN1锌指结构域的蛋白,在植物抵御非生物胁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谷子SiSAP基因家族的功能尚不明晰。对SiSAP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表达模式分析,为探究SiSAP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及分析,经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验证SiSAP基因家族成员在非生物胁迫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谷子SiSAP基因家族有17个成员,不均匀分布在6条染色体上,15个成员没有内含子,另外2个成员均含有1个内含子;氨基酸序列长度为150-291 aa,分子量介于15.05-32.12 kD,等电点为6.62-9.36;SiSAP基因家族成员与单子叶植物的亲缘关系更近;所有成员启动子序列均含有逆境胁迫和激素响应相关作用元件,以及ERF、Dof、C2H2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转录组数据显示,SiSAP1、SiSAP2、SiSAP3、SiSAP4、SiSAP6、SiSAP7、SiSAP8、SiSAP11和SiSAP14等9个基因在各个组织器官中都有表达,其余8个基因几乎不表达;RT-qPCR结果证实,以上9个基因对低温、高盐和干旱3种非生物胁迫,以及脱落酸、茉莉酸甲酯、生长素和赤霉素4种激素处理的响应模式不同。【结论】SiSAP基因家族可能参与谷子抗旱、耐盐和耐低温胁迫的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SAP基因家族 非生物胁迫 激素响应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SiAGPase和SiSSS家族基因对灌浆期干旱的响应
3
作者 赵晋锋 余爱丽 +2 位作者 杜艳伟 王高鸿 张鹏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4-512,I0001,I0002,共11页
灌浆期是谷子淀粉合成关键期。为了发掘与鉴定谷子淀粉合成通路中的主要酶,了解通路关键基因的生物信息特征及其在灌浆期不同时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了谷子基因组中淀粉合成通路包含的所有基因家族,并对SiAG... 灌浆期是谷子淀粉合成关键期。为了发掘与鉴定谷子淀粉合成通路中的主要酶,了解通路关键基因的生物信息特征及其在灌浆期不同时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了谷子基因组中淀粉合成通路包含的所有基因家族,并对SiAGPase和SiSSS家族基因蛋白和序列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了2个家族所有基因在灌浆期干旱胁迫下的动态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谷子淀粉合成途径主要包含7类酶,它们的对应基因以家族多基因形式存在,成员之间有较高的同源性。功能域分析结果发现,SiAGPase基因都含有PF00483特征功能域;SiSSS基因都含有PF00534和PF08323特征功能域。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揭示SiAGPase和SiSSS家族大多数成员合成的蛋白质主要被转运到叶绿体中参与细胞淀粉合成活动。顺式元件分析结果表明,SiAGPase和SiSSS家族成员含有光、激素、逆境以及其他类生长调控应答相关顺式元件,其中存在大量的激素和逆境应答元件,表明2个家族基因在淀粉合成过程中与逆境胁迫密切相关。qRT-PCR表达分析结果表明,所有SiAGPase和SiSSS家族基因都参与了对灌浆期干旱胁迫的响应,同时揭示了灌浆期干旱胁迫下淀粉合成信号途径的复杂性。本研究为解析谷子淀粉合成通路在逆境应答信号途径中的作用,揭示关键基因在干旱胁迫下对谷子淀粉合成与积累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淀粉合成 灌浆 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萌发期耐盐突变体的筛选和鉴定
4
作者 王智兰 唐楚楚 +5 位作者 夏美琳 杜晓芬 连世超 李禹欣 韩康妮 王军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1-1109,共9页
盐胁迫是限制作物生长和产量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为了从谷子突变体库中筛选耐盐和盐敏感突变体材料,本研究采用180 mmol·L^(-1)的NaCl溶液对489份长农35号甲基磺酸乙酯(EMS)突变体进行萌发期耐盐性鉴定,分析相对发芽势、相对发... 盐胁迫是限制作物生长和产量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为了从谷子突变体库中筛选耐盐和盐敏感突变体材料,本研究采用180 mmol·L^(-1)的NaCl溶液对489份长农35号甲基磺酸乙酯(EMS)突变体进行萌发期耐盐性鉴定,分析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根长、相对芽长、相对盐害率和相对根芽比6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对突变体进行萌发期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突变体个体间存在广泛变异,变异系数在15.02%~95.69%之间,6个相对指标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将6个单一指标转换为3个综合指标,进一步获得综合评价指标D值,根据D值将489份突变体分为4类,包含70份耐盐突变体、235份较耐盐突变体、172份中间型突变体和12份盐敏感突变体。对上一步筛选到的耐盐突变体E162和盐敏感突变体E219材料进行萌发期各项耐盐指标和抗氧化酶活性鉴定。结果表明,盐处理后,耐盐突变体E162的发芽率、根长、芽长均极显著高于盐敏感突变体E219;与对照(去离子水)相比,180 mmol·L^(-1)NaCl溶液处理后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耐盐突变体E162中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而盐敏感突变体E219的POD和SOD活性无显著差异,说明耐盐突变体具备更高的自身保护酶活性来抵御盐胁迫产生的损害。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谷子萌发期耐盐机制及品种改良提供了宝贵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萌发期 耐盐突变体 筛选和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中部旱地小麦品种演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冯丽云 张俊灵 +1 位作者 闫金龙 张东旭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1566-1571,1578,共7页
利用1996—2017年山西省中部旱地小麦长治试点的区试结果,通过对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研究其演变规律并分析目前山西省中部旱地小麦育种的难点,以期为山西省旱地小麦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2 a间山西省中部旱地小... 利用1996—2017年山西省中部旱地小麦长治试点的区试结果,通过对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研究其演变规律并分析目前山西省中部旱地小麦育种的难点,以期为山西省旱地小麦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2 a间山西省中部旱地小麦品种产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年遗传进展30.29 kg/hm2,但年度间产量变幅较大;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趋势是,有效穗数、穗粒数有所增加,千粒质量基本保持稳定,株高有所降低,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有所提前,年平均进展分别为0.24%、0.16%、-0.04%、-0.39%、-0.11%、-0.078%和-0.105%。相关性和通径分析表明,有效穗数、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千粒质量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小。为了适应山西省生产条件和气候的变化,山西省中部旱地小麦品种的选育应是在确保品种的丰产性同时提高品种抗旱性和适应性以适应不同年型,通过选择灌浆期和成熟期长的品种提高千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旱地 演变规律 相关性分析 通径分析 育种 山西省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谷子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杨慧卿 王根全 +3 位作者 郝晓芬 王晓宇 程乔林 秦玉忠 《农学学报》 2020年第10期19-23,共5页
为了明确山西谷子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1个山西谷子品种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的变异范围为1.94%~13.39%,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单穗重、穗粒重、产量、穗长、... 为了明确山西谷子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1个山西谷子品种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的变异范围为1.94%~13.39%,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单穗重、穗粒重、产量、穗长、株高、千粒重、出苗期—抽穗期天数、抽穗期—成熟期天数、出谷率、生育期。抽穗期—成熟期天数、单穗重、穗粒重、千粒重、出谷率等5个性状指标与产量呈正相关,其中,抽穗期—成熟期天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出苗期—抽穗期天数与抽穗期—成熟期天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出苗期—抽穗期天数与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所有的主成分分析中,主要集中在前3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75.20%。在对高产品种综合性状评价和选育过程中,穗粒重是提高产量的关键,但同时也应注重对其他性状的综合考虑,注重选择单穗重偏高、株高偏低、生育期、穗长和出谷率适中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谷子 农艺性状 变异程度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谷子地方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慧卿 王根全 +3 位作者 郝晓芬 程乔林 王晓宇 秦玉忠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20-25,共6页
为了明确山西省谷子地方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对66份山西谷子地方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等18个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粒色、穗型、粗脂肪含量等性状遗传变异相对较大,可用于地方种质的初步分... 为了明确山西省谷子地方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对66份山西谷子地方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等18个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粒色、穗型、粗脂肪含量等性状遗传变异相对较大,可用于地方种质的初步分类;9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在6.34%~29.72%之间,其中,单株粒质量最大,为29.72%,其次是单株穗质量、主穗长度为28.00%、19.12%;相关性分析表明,缩短生育期对提高株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粗蛋白含量在影响其他品质性状方面起主导作用;主成分分析把9个性状归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3.90%;聚类分析把山西谷子地方种质资源分为2个类群,筛选出12个地方品种,少数种质如尖侧谷、老鼠谷等特殊种质可以作为谷子育种的骨干亲本,为种质资源的评价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地方种质 表型 多样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谷子杂交种的高产制种技术 被引量:4
8
作者 李会霞 王玉文 +2 位作者 田岗 刘鑫 刘红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8期1243-1246,1329,共5页
通过对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选育的4个谷子杂交种进行2 a的制种试验,研究父母本花期动态、父本花粉量、制种田种植方式对制种产量的影响,旨在探明影响山西谷子杂交种高产制种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父母本的开花高峰期重叠时间对... 通过对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选育的4个谷子杂交种进行2 a的制种试验,研究父母本花期动态、父本花粉量、制种田种植方式对制种产量的影响,旨在探明影响山西谷子杂交种高产制种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父母本的开花高峰期重叠时间对不育系结实起决定性作用,母本开花高峰期较父本早1~2 d最好;种植方式要根据父本花粉量决定,一般父母本2∶4宽窄行种植时制种产量较高,父本花粉量大时可以采用父母本2∶6的种植方式。研究结果对山西谷子杂交种稳步发展以及应用于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杂交种 制种技术 结实率 真杂种率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萌发期耐盐种质鉴定及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吕宗环 韩康妮 +5 位作者 杜晓芬 王智兰 李禹欣 连世超 张林义 王军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4,共10页
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10份谷子(Setaria italica L.)种质进行处理,通过分析其萌发期的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芽长以及相对根长等4项指标,明确了适于谷子萌发期耐盐性鉴定的NaCl浓度为180 mmol/L。在该浓度下,利用主成分... 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10份谷子(Setaria italica L.)种质进行处理,通过分析其萌发期的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芽长以及相对根长等4项指标,明确了适于谷子萌发期耐盐性鉴定的NaCl浓度为180 mmol/L。在该浓度下,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80份种质资源进行了耐盐性综合评价和等级划分。结果显示,除相对发芽率和相对芽长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以外,其余指标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这4项指标可作为谷子耐盐性评价的重要指标;聚类分析结果将180份谷子种质分为极端耐盐、耐盐、盐敏感和极端盐敏感4类;进一步采用隶属函数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到硷谷、衡谷12、齐头白、K-3606和晋谷20等5份极端耐盐种质材料。最后,在该浓度处理下,对黑枝谷×长农35号(极端盐敏感×耐盐)F7代重组近交系遗传群体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40份株系耐盐性等级频率分布近似正态分布,表明该群体适宜耐盐QTL挖掘。研究结果说明,在180 mmol/L NaCl处理下,通过谷子萌发期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芽长和相对根长等4个指标能较好地区分不同种质耐盐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盐胁迫 萌发期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苗期叶位色素含量高光谱检测及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建贵 王国梁 +5 位作者 张宇 赵丽洁 陈宁 王文俊 杜慧玲 李志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6-391,共6页
叶片色素含量是表征作物栽培基质营养元素和生理状态的重要指标;快速、精准获取色素含量及叶位分布规律是设施农业水肥精准化管理的基础。以番茄苗期不同叶位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叶绿素(Chll)和类胡萝卜素(Caro)为研究指标,... 叶片色素含量是表征作物栽培基质营养元素和生理状态的重要指标;快速、精准获取色素含量及叶位分布规律是设施农业水肥精准化管理的基础。以番茄苗期不同叶位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叶绿素(Chll)和类胡萝卜素(Caro)为研究指标,用营养液配制10个氮素浓度;根据叶片位置摘取1710片(285个样本)用于可见光-近红外高光谱采集;运用卷积平滑(S-G)、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和多元散射校正(MSC)对光谱数据预处理。首先采用竞争自适应加权算法(CARS)对特征波段“粗”提取,然后利用迭代和保留信息变量算法(IRIV)判断“粗”提取波段的重要性,并对强弱波段组逆向消除“精”提取最优波段集合,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结果表明:(1)营养液氮素浓度为302.84 mg·L^(-1),叶片色素含量最大,且高浓度的抑制作用高于低浓度,叶位色素含量呈上叶位>中叶位>低叶位分布规律;(2)采用CARS-IRIV-PLSR算法“粗-精”特征波段筛选策略分别对Chla、Chlb、Chll和Caro提取了4、4、10和11条特征波段,其Rp为0.7722、0.7321、0.8471和0.8587;(3)结合最优模型色素定量反演图像可视化表达,Chla、Chlb和Chll分布规律一致,而Caro与Chll分布规律相反,该结论与植物生理特征和测定结果相吻合。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能够实现对叶片色素含量进行无损检测及可视化表达,为设施农业植物叶片色素分布、养分亏缺和施肥决策等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叶位 色素含量 特征波段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Del标记的谷子株高QTL定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杜晓芬 钱枰励 +5 位作者 唐楚楚 杜德杰 韩康妮 李禹欣 王智兰 王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5,共9页
插入/缺失(InDel)标记在植物基因组中广泛分布,然而谷子中InDel标记的数量十分有限。为挖掘InDel位点和开发分子标记,本研究基于衡谷12号和长农35号的深度重测序结果,分析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InDel和结构变异(SV)。利用JoinMap 4软... 插入/缺失(InDel)标记在植物基因组中广泛分布,然而谷子中InDel标记的数量十分有限。为挖掘InDel位点和开发分子标记,本研究基于衡谷12号和长农35号的深度重测序结果,分析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InDel和结构变异(SV)。利用JoinMap 4软件构建连锁遗传图谱,利用WinQTLCart 2.5软件定位株高数量性状位点(QTL),利用生物信息学、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进行候选基因分析。研究表明,3种变异类型数量由多到少排序为SNP>InDel>SV;获得1392个在衡谷12号和长农35号中具有多态性的InDel标记,多态性率为35.14%,这些标记在谷子9条染色体上分布不均;获得一张包含467个InDel标记的谷子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总图距448.45 cM,平均图距0.96 cM;利用F2群体定位了4个株高QTL(qPH5-1、qPH5-2、qPH9-1和qPH9-2),进一步利用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对其中2个效应值较大的QTL(qPH5-1和qPH9-2)进行验证,结果重新检测到qPH9-2,似然比的自然对数(LOD)值为93.6,加性效应为-46.15,解释表型贡献率(PVE)达91.06%;Seita.9G080400在编码区存在2处非同义突变,且在茎中表达水平呈极显著差异,推测Seita.9G080400可能是控制株高的关键候选基因。本研究开发的InDel标记能够良好地应用于株高QTL定位,同时可为谷子种质资源鉴定、亲缘关系分析等研究提供一套好用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重测序 标记开发 连锁遗传图谱 株高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芽-发酵联合处理对谷子淀粉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桂英 李会霞 +4 位作者 姜龙波 张晓霜 王玲 朱静 杜文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89-96,共8页
为了探究发芽-发酵联合处理对谷子淀粉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以长杂谷466为原料,先进行发芽处理,再进行食窦魏斯氏菌发酵处理,采用碱提法提取淀粉,并对其直链淀粉含量、分子量、微观形貌、粒度分布、短程有序结构、糊化特性和热力学特... 为了探究发芽-发酵联合处理对谷子淀粉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以长杂谷466为原料,先进行发芽处理,再进行食窦魏斯氏菌发酵处理,采用碱提法提取淀粉,并对其直链淀粉含量、分子量、微观形貌、粒度分布、短程有序结构、糊化特性和热力学特性等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发芽-发酵联合处理后,谷子总淀粉含量显著降低(P<0.05),淀粉颗粒表面出现明显的裂痕,更多的淀粉颗粒表面出现大而深的孔洞,破坏了淀粉颗粒的完整性,显著减小了淀粉粒径(P<0.05),增加了淀粉的结晶度和有序化程度。与单独发芽相比,发芽-发酵联合处理使谷子淀粉具有更高的直链淀粉含量(24.53%)、回生值(2754 cP)、糊化温度(76.9℃)、ΔH(11.3 J/g)和Tc(79.0℃),且具有更低的峰值黏度(4593 cP)和崩解值(2926 cP)。综上所述,发芽-发酵联合处理对谷子淀粉结构、糊化特性和热力学特性有显著影响。相比发芽处理,发芽-发酵联合处理后谷子淀粉的抗消化性、抗膨胀性、热稳定性和抗剪切力更好,本研究结果将为谷子全谷物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发芽 发芽-发酵 淀粉结构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高51A的选育与应用研究
13
作者 李会霞 田岗 +3 位作者 刘鑫 刘红 王振华 郑向阳 《中国种业》 2023年第11期130-132,共3页
谷子不育系选育是谷子利用杂种优势的关键环节,不育系性状对杂交种的影响很大。详细阐述了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高51A的选育方法与选育过程,其配合力高,抗病性好,用其组配并鉴选的强优势杂交种长杂谷333表现优良,丰产性好,抗病性强;提出了... 谷子不育系选育是谷子利用杂种优势的关键环节,不育系性状对杂交种的影响很大。详细阐述了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高51A的选育方法与选育过程,其配合力高,抗病性好,用其组配并鉴选的强优势杂交种长杂谷333表现优良,丰产性好,抗病性强;提出了高51A的改良方向,为谷子不育系的选育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不育系 高51A 杂交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中部小麦套种青贮玉米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诚 刘丽 +2 位作者 刘彤 明庭会 常云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8期33-35,共3页
山西中部地区小麦套种青贮玉米种植模式比传统单一种植小麦、玉米更容易实现增产增收。在该种植模式下,选择山西省审定的水旱兼用小麦新品种长麦251作为小麦配套品种,在小麦产量得以保证的前提下,青贮玉米品种的选择以及适宜的套种种植... 山西中部地区小麦套种青贮玉米种植模式比传统单一种植小麦、玉米更容易实现增产增收。在该种植模式下,选择山西省审定的水旱兼用小麦新品种长麦251作为小麦配套品种,在小麦产量得以保证的前提下,青贮玉米品种的选择以及适宜的套种种植密度和播期是实现小麦玉米双增产的关键因素。试验结果显示,大京九26在所有参试青贮玉米品种中产量位居第1,是比较适合小麦套种的青贮玉米品种;大京九26在该套种模式下的最佳种植密度是75000株/hm^(2),其最佳播期5月22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套种青贮玉米 品种 密度 播期 产量 山西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特征波段提取及结合机器学习对小米淀粉的高光谱检测研究
15
作者 王国梁 赵媛 +5 位作者 刘敏 郭二虎 王瑞 范惠萍 李瑜辉 张艾英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9-157,共9页
运用高光谱检测技术实现小米淀粉的快速检测在小米定级、定价及降低加工成本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高光谱检测技术,采用化学计量学及机器学习相关知识对小米直链、支链淀粉含量进行检测,并提出特征波段提取联用预处理方法及Logisti... 运用高光谱检测技术实现小米淀粉的快速检测在小米定级、定价及降低加工成本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高光谱检测技术,采用化学计量学及机器学习相关知识对小米直链、支链淀粉含量进行检测,并提出特征波段提取联用预处理方法及Logistic结合COOT(coot optimization algorithm)优化算法。结果表明采用特征波段提取联用算法建立的PLSR(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模型能够在减少波段冗余情况下不影响模型预测精度,其中直链淀粉较好模型为MSC(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RF(random frog)-IRIV(iteratively retains informative variables)-PLSR,支链淀粉较好模型为MSC-CARS(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IRIV-PLSR。为了进一步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基于最佳预处理算法结合Logistic-COOT建立BP(back propagation)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小米直链、支链淀粉的含量,模型评价直链、支链淀粉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R)、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相对分析误差(relative percent deviation,RPD)分别为0.74、1.19、1.51和0.72、5.25、1.40,研究可为小米其他营养成分的高光谱检测及产品分类、定级等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淀粉 高光谱检测 特征波段提取联用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SiNADP-ME1基因的光响应模式
16
作者 李颜方 杜晓芬 +5 位作者 赵淑培 连世超 王智兰 赵晋锋 杜艳伟 王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97-1905,共9页
为探究谷子光合基因SiNADP-ME1(Seita.3G109300)对光照强度和光质的响应模式,本研究以豫谷1号为材料,采用反转录PCR(RT-PCR)克隆SiNADP-ME1的编码序列(CDS序列),利用MEGA软件构建多物种进化树,构建PCAMBIA1300-SiNADP-ME1-GFP载体,转化... 为探究谷子光合基因SiNADP-ME1(Seita.3G109300)对光照强度和光质的响应模式,本研究以豫谷1号为材料,采用反转录PCR(RT-PCR)克隆SiNADP-ME1的编码序列(CDS序列),利用MEGA软件构建多物种进化树,构建PCAMBIA1300-SiNADP-ME1-GFP载体,转化农杆菌,注射烟草进行亚细胞定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研究其在不同光照强度、光质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SiNADP-ME1全长CDS序列为1731 bp,共编码576个氨基酸,定位于内质网,与狗尾草中SvNADP-ME1(XP_034584220.1)亲缘关系最近。该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及不同生育期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在灌浆期穗中表达量最高,同时响应不同光强和光质,在不同光照强度处理下,SiNADP-ME1的表达呈显著变化,在1200μmol·m^(-2)·s^(-1)光照3 h表达量最高,是对照(正常光照,250μmol·m^(-2)·s^(-1))的4.25倍;在不同光质处理下,受红光影响最大,红光下表达量是黑暗处理表达量的47.27倍,是白光处理表达量的2.69倍。本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SiNADP-ME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SiNADP-ME1基因 时空表达模式 光照强度 光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黄绿叶突变体ygl7的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
17
作者 连世超 韩康妮 +6 位作者 杜晓芬 王智兰 李禹欣 李颜方 成锴 张林义 王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8,共12页
叶色突变体是研究C4光合途径及叶绿素代谢机制的理想材料。为了研究谷子黄绿叶突变的分子机制,为黄绿叶基因的功能研究及叶绿素代谢的分子机制解析奠定基础,在长农35号甲基磺酸乙酯(EMS)突变体库中鉴定到1份可稳定遗传的谷子黄绿叶突变... 叶色突变体是研究C4光合途径及叶绿素代谢机制的理想材料。为了研究谷子黄绿叶突变的分子机制,为黄绿叶基因的功能研究及叶绿素代谢的分子机制解析奠定基础,在长农35号甲基磺酸乙酯(EMS)突变体库中鉴定到1份可稳定遗传的谷子黄绿叶突变体ygl7,并对突变体及野生型进行农艺性状调查、光合色素含量及光合参数测定、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同时对突变体叶色进行遗传分析,采用BSA法进行基因初定位,利用F_(2)群体进行精细定位,并根据功能注释结合RNA-Seq预测候选基因。采用qRT-PCR进行表达模式分析,采用酵母双杂交试验进行蛋白互作验证。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ygl7苗期、拔节期叶片呈明显黄绿色,抽穗期逐步转为浅绿色,ygl7整个生育期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都显著低于野生型,且叶绿体结构出现异常。遗传分析表明,ygl7黄绿叶表型由1对隐性单基因控制,基因精细定位将黄绿叶基因定位于第Ⅶ染色体434.9 kb区间内,候选基因分析预测编码原卟啉Ⅸ镁鳌合酶Ⅰ亚基的Seita.7G290300为调控黄绿叶的候选基因。qRT-PCR结果显示,Seita.7G290300在叶片中高表达,且在突变体中的表达量低于野生型;叶绿素合成途径(CHLD、CHLI)和光系统(LHCB1、LHCB6)相关基因在突变体中均下调表达。酵母双杂交试验表明,SiYGL7与MORF_(2)存在互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黄绿叶突变体 精细定位 镁鳌合酶Ⅰ亚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GE双标图的晋西北黄土高原谷子生产稳定性与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贾苏卿 杜艳伟 +1 位作者 禾璐 徐嘉 《北方农业学报》 2024年第3期38-48,共11页
【目的】评价山西省晋西北黄土高原春播谷子品种的产量稳定性与适应性,以及各试点的代表性与区分力,为晋西北谷子品种的合理布局以及谷子品种鉴定试点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GGE双标图法对2021、2022年在山西省晋西北黄土高原8个... 【目的】评价山西省晋西北黄土高原春播谷子品种的产量稳定性与适应性,以及各试点的代表性与区分力,为晋西北谷子品种的合理布局以及谷子品种鉴定试点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GGE双标图法对2021、2022年在山西省晋西北黄土高原8个试点参试的12个谷子品种(系)产量稳定性、适应性以及环境的区分力和代表性进行分析。【结果】品种(系)、环境以及品种(系)与环境交互作用对谷子产量的影响均表现出极显著水平。8个试点划分为两个生态区,原平、偏关、临县和保德为同一生态区,五寨、静乐和岚县为另一个生态区,兴县两年间的结果不稳定无法区划。12个参试谷子品种(系)中,长农35号和长农47号表现为丰产且稳产,适宜在晋西北黄土高原8个试点种植;长生13号丰产性好但不稳定,适宜在五寨、静乐和岚县种植;晋谷21号稳产性好但产量低;而承15-m328的产量和稳定性均不佳,不适宜在晋西北黄土高原种植。【结论】适宜在山西省晋西北黄土高原种植的丰产稳产谷子品种为长农35号和长农47号。临县、静乐和偏关3个试点具有高区分力和代表性,是较理想的谷子品种鉴定试点;原平、五寨和保德3个试点的区分力强但代表性不足,适合用于筛选稳产性差的谷子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GGE双标图 稳产性 适应性 品种(系)与环境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模式对杂交谷农艺性状、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19
作者 刘鑫 田岗 +6 位作者 王振华 刘红 李会霞 郑向阳 郝晓芬 张鹏 郭宇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09-115,共7页
为了研究栽培模式对杂交谷农艺性状和耕作层土壤养分的影响,并探索出最佳的杂交谷栽培模式,以长杂谷466为材料,在平原褐土壤(长治试验田)、丘陵黏土壤(武乡试验田)2个不同土壤类型的地区,通过对覆膜膜上种植(T1)、覆膜膜侧种植(T2)、裸... 为了研究栽培模式对杂交谷农艺性状和耕作层土壤养分的影响,并探索出最佳的杂交谷栽培模式,以长杂谷466为材料,在平原褐土壤(长治试验田)、丘陵黏土壤(武乡试验田)2个不同土壤类型的地区,通过对覆膜膜上种植(T1)、覆膜膜侧种植(T2)、裸地等行距种植(T3)、裸地宽窄行种植(T4) 4种不同的栽培模式展开研究,测定并分析其农艺性状、抗倒伏指数、耕作层土壤酶活性、营养成分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覆膜处理(T1和T2处理)可以增加酶活性、谷子幼苗期和拔节期的干物质积累量,降低土壤的pH值,减少有机物含量。其中,T2处理增产效率较高,在长治和武乡试验田中比产量最低的处理分别高2.26%和8.15%,并且T2处理的抗倒伏指数均最大,在长治和武乡试验田中比抗倒伏指数最低的处理分别高22.06%和8.50%。此外,耕作层土壤营养物质含量与干物质积累量呈正相关。结合产量、抗倒伏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以及耕作层土壤酶活性和营养成分含量,在4种种植模式中覆膜膜侧种植模式最适合长杂谷466高产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模式 杂交谷 农艺性状 土壤养分 酶活性 耕作层 抗倒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荫蔽环境对不同耐荫型大豆叶结构、生理特性及转录组的影响
20
作者 李丹 郭政 +4 位作者 李万星 李小霞 曹晋军 靳鲲鹏 刘永忠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36-1347,共12页
为探讨不同耐荫型大豆品种对荫蔽环境的响应差异,以强耐荫性品种‘长豆33号’(cd33)及弱耐荫性品种‘长豆31号’(cd31)为材料,对自然光及荫蔽环境下大豆的农艺性状、叶片组织结构、叶肉超微结构、生理生化指标、内源激素含量及转录组学... 为探讨不同耐荫型大豆品种对荫蔽环境的响应差异,以强耐荫性品种‘长豆33号’(cd33)及弱耐荫性品种‘长豆31号’(cd31)为材料,对自然光及荫蔽环境下大豆的农艺性状、叶片组织结构、叶肉超微结构、生理生化指标、内源激素含量及转录组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遮荫处理下,cd31与cd33均表现为株高增加,茎粗降低,地上部干物质量减少;cd33变化幅度小于cd31。2)大豆通过降低叶片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增大叶肉细胞面积与周长以及叶绿体面积,提高植株光能利用率;cd33具有更完整的细胞结构,能够降低荫蔽对光合的影响。3)遮荫处理下,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减少,丙二醛含量下降,生长素、赤霉素和脱落酸含量降低,表明大豆通过调节抗氧化系统、渗透调节物质和内源激素来适应环境;且cd33叶片中的脱落酸和赤霉素含量低于cd31,表现为更强的抗倒性。4)转录组分析进一步揭示,强耐荫性品种在遮荫处理下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5783个)多于弱耐荫性品种(2319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过氧化氢反应、蛋白激酶活性、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和苯丙烷类生物合成等通路。综上所述,强耐荫性品种通过激活更多的基因表达和代谢途径,维持细胞稳定性和光能利用效率,表现出更强的耐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遮荫 叶片结构 生理生化 内源激素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