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1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研发机构赋能果蔬产业发展——以山西农业大学曲沃果蔬研究院为例
1
作者 张振宇 任红燕 +3 位作者 韩伟宏 李建军 聂园军 田文杰 《河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97-101,共5页
新型研发机构是区域科技研发体系和国家战略科技布局的重要力量,已成为推动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新生力量。产业研究院作为新型研发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高校创新农业科技研发模式的重大突破,通过“政产学研”有机结合协同推进,有效... 新型研发机构是区域科技研发体系和国家战略科技布局的重要力量,已成为推动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新生力量。产业研究院作为新型研发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高校创新农业科技研发模式的重大突破,通过“政产学研”有机结合协同推进,有效促进了科研资源重整、农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落实落地。以山西农业大学曲沃果蔬研究院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其工作宗旨和运行机制、工作路径与成效,深入分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校地对接机制、激活高校和科研院所服务动能、强化科技成果有效供给、梳理和落实技术服务清单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研发机构 果蔬产业 产业研究院 科技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农业产业结构时空演变及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基于山西省的实证
2
作者 左海霞 李万明 +1 位作者 赵敏 王兴华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3,共6页
文章采用2001—2020年山西省的面板数据,基于农业产业结构转换速度系数和转换方向系数,分析山西省县域层面的农业结构及其内部产业时空变化趋势和发展规律,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山西... 文章采用2001—2020年山西省的面板数据,基于农业产业结构转换速度系数和转换方向系数,分析山西省县域层面的农业结构及其内部产业时空变化趋势和发展规律,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农、林、牧、渔业发展可以分为缓慢增长阶段、快速增长阶段,以及波动变化并趋于稳定三个阶段;各县域农、林、牧、渔产业结构转换速度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农业产业占比减少主要发生在山西省南部区域的县域,林业产业占比减少仅仅发生在临猗县和平定县,牧业和渔业产业的调整相对呈现无规律性变化。山西省县域农、林、牧、渔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相邻县域间基本不存在协同合作效应,受全省经济水平、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较小。山西省农业结构中的林业产业和渔业产业与农民收入不具有显著相关性,农业产业和牧业产业与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209和0.385,但是解释度较低,仅为2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结构 时空演变 农民收入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现状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静 李文婷 +2 位作者 韩小英 殷海善 高洋 《中国种业》 2024年第12期6-11,19,共7页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对育种创新和种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山西省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现状,以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数据为来源,系统分析了山西省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和授权情况。结果显示,山西省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和授权量整...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对育种创新和种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山西省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现状,以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数据为来源,系统分析了山西省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和授权情况。结果显示,山西省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和授权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五大主要农作物(玉米、小麦、大豆、水稻、棉花)的申请和授权数量最多,尤其是玉米。小杂粮、果树和中药材等地方特色作物的研发和保护略有不足。因此,建议应加强政策宣传与培训,提升育种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鼓励多样化的育种主体参与,优化作物研发结构,促进地方特色作物的保护与发展,以推动山西省种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农业植物新品种权 申请量 授权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视角下山西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进路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瑞 韩小英 +1 位作者 李建军 张蕾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1期72-75,共4页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时代命题下,数字经济赋能成为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策略。本文从粮食安全、生态宜居、乡村产业、乡村善治、城乡融合、农民增收等方面探讨了数字经济推进宜居宜业和美...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时代命题下,数字经济赋能成为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策略。本文从粮食安全、生态宜居、乡村产业、乡村善治、城乡融合、农民增收等方面探讨了数字经济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内在机理。在对山西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践深入剖析基础上,基于数字经济视角,从推进策略、擦亮数字底色、建强产业支撑、拓宽百姓增收渠道、提升善治能力、筑牢民生保障等方面给出了山西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山西省 数智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对策 被引量:8
5
作者 邢虹娟 薛燕琴 范颖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第6期25-26,共2页
随着国家持续加强三农投资,不断完善惠农政策,我国农业发展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就我国当前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现状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探讨和研究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其优化对策对于新农村建... 随着国家持续加强三农投资,不断完善惠农政策,我国农业发展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就我国当前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现状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探讨和研究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其优化对策对于新农村建设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经济管理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精准扶贫时代山西省Y县经济林农户生产风险防控探究
6
作者 韩琨 李华华 杨燕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6期20-23,共4页
随着绝对贫困的消除,我国步入了后精准扶贫时代,推进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是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战略举措。文章通过对山西省Y县主要种植杏树、发展杏果产业的5个乡镇、7个村落进行实地走访调研,了解该县... 随着绝对贫困的消除,我国步入了后精准扶贫时代,推进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是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战略举措。文章通过对山西省Y县主要种植杏树、发展杏果产业的5个乡镇、7个村落进行实地走访调研,了解该县杏果产业发展现状,探究杏果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的现实约束,发现气象灾害风险、政府外源性激励不足、市场风险调控不全面、道德风险防控不佳是杏果扶贫产业“内生动力不足”的根本原因。因此,政府应提高预警能力,创新风险防控体系;完善外源性激励政策服务保障,均衡服务范围;推动基层民主治理,弱化“精英俘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精准扶贫 杏果扶贫产业 风险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氮平衡的山西省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研究
7
作者 韩伟宏 智慧勇 +3 位作者 李建军 杨燕 姚晓萍 张振宇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4-190,197,共8页
山西省畜牧业发展趋向于规模化、集约化,其粪便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会带来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氮平衡的农牧循环有利于生态保护和畜禽粪便资源化高效利用。文章基于2012-2022年山西省统计年鉴数据,运用氮养分平衡法和GIS空间分... 山西省畜牧业发展趋向于规模化、集约化,其粪便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会带来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氮平衡的农牧循环有利于生态保护和畜禽粪便资源化高效利用。文章基于2012-2022年山西省统计年鉴数据,运用氮养分平衡法和GIS空间分析对山西省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进行研究。2021年山西省理想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总量为1.057×10^(8)(猪当量)头,对比实际情况,山西省畜禽养殖还有1458.2×10^(4)(猪当量)头缺口,种养平衡未达到理想状态;长治市、晋城市、晋中市、吕梁市等4市的畜禽养殖超载;晋南晋中地区的单位环境承载力和畜禽养殖总量优于晋北地区,晋北地区的种养均衡现状要优于晋南晋中地区。根据山西省农业发展战略和山西省畜牧业发展实际,提出警惕山西省各市种养平衡未达到理想状态所带来风险和“南饲北调,北肥南供”建议,以期为山西省种植业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启发,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养平衡 畜禽养殖 承载力 GIS空间分析 种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A方法的“粮-畜-沼”循环农业模式环境影响评价
8
作者 赵至琛 冶会锋 +4 位作者 陈飞 聂园军 王威雁 廖允成 温晓霞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2-1032,共11页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农业模式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准确地评价现有循环农业模式,可以为其科学规划布局和大力推广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支撑和重要保障。因此,本研究通过文献采集和调研访谈的方法,收集了晋...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农业模式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准确地评价现有循环农业模式,可以为其科学规划布局和大力推广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支撑和重要保障。因此,本研究通过文献采集和调研访谈的方法,收集了晋南以超人奶业有限责任公司“粮-畜-沼”为代表的循环农业模式相关数据,采用生命周期方法(LCA)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粮-畜-沼”循环农业模式在海洋生态毒性、化石资源稀缺、光化学臭氧形成和细颗粒物的形成等4个方面有显著减排效应,分别减排13.97%、9.05%、8.06%和7.28%;相较非循环农业模式,该循环农业模式总体减排14.60%,减排效果主要集中在生态毒性、人体毒性、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等4种环境影响。此外,“粮-畜-沼”循环农业模式对人体毒性、生态毒性、气候变化、平流层臭氧消耗和淡水富营养化这5个种类的环境影响较大。其中,“奶牛养殖”亚系统产生的影响最大,“种植”亚系统次之,“沼气工程”亚系统最小。奶牛养殖亚系统的精补料和犊牛料,种植亚系统的化肥、种子和电力,沼气工程亚系统的电力,以上物质投入是导致环境影响压力增加的主要因素。奶牛养殖亚系统的豆粕、青贮玉米、苜蓿和燕麦草的投入有助于减小环境压力。该研究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对“粮-畜-沼”循环农业模式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可为企业优化模式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对典型模式的复制推广提供实践参考,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农业 生命周期评价(LCA) 环境影响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农业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分析
9
作者 胡婕妤 秦作霞 赵淑婷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19-124,共6页
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是促进智慧农业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核心要素,有利于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采用波拉特法对山西省2012—2021年农业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发现政府... 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是促进智慧农业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核心要素,有利于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采用波拉特法对山西省2012—2021年农业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发现政府对其的重视程度,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技术人员的教育和待遇以及农业机械化的水平都对农业信息化发展具有明显影响。因此,提出了明确政府农业信息化建设责任、加强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信息化教育与培训以及提升农业机械化应用水平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 波拉特法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粮食生产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10
作者 韩小英 殷海善 +2 位作者 李文婷 王静 高洋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213-222,共10页
以山西省114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重心迁移模型、对数平均迪式分解法(LMDI)、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对山西省粮食生产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2005—2021年山西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以山西省114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重心迁移模型、对数平均迪式分解法(LMDI)、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对山西省粮食生产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2005—2021年山西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总体波动较小;山西省粮食作物(谷物、豆类、薯类)产量及种植面积重心在研究期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迁移,粮食作物(谷物、豆类、薯类)的产量和种植面积总体向北迁移。2005—2021年粮食作物产量和谷物产量的冷点区、次冷点区呈减少趋势,热点区、次热点区呈增加趋势;薯类、豆类的冷点区和次冷点区、热点区和次热点区均呈增加趋势。谷物增产主要得益于种植面积的增加,豆类减产主要因为单产或种植面积的减少,薯类减产主要因为种植面积的减少。粮食作物(谷物、豆类、薯类)产量主要的外部影响因素包括农村用电量、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总人口、机耕面积等。为促进山西省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供需平衡,应减少耕地非农占用、提升耕地质量、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优化粮食补贴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作物 粮食生产 时空演变 驱动力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气候认知对提高生物农药施用意愿的影响——基于山西黄河流域622个农户调查数据
11
作者 高任杰 杨燕 王美兔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226-231,236,共7页
生物农药施用作为农户实现绿色生产的举措之一,对作物安全生产的实现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农户气候认知对其生物农药施用意愿的影响,文章用山西沿黄地区622个农户的调研数据,以“气候预期”和“收入预期”两种不同认知对农户生物农药施用... 生物农药施用作为农户实现绿色生产的举措之一,对作物安全生产的实现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农户气候认知对其生物农药施用意愿的影响,文章用山西沿黄地区622个农户的调研数据,以“气候预期”和“收入预期”两种不同认知对农户生物农药施用意愿的影响展开实证分析,并基于此对样本进行分群处理,探讨两种认知在不同人群中的表现差异。结果表明:气候预期和收入预期均会对农户生物农药施用意愿产生影响,前者为正,后者反之;技术培训能在二者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不同分组条件下,两类农户认知对农户施药意愿的影响差异较大。鉴于此,提出进一步完善气象监测预报体系、强化技术培训宣传、制定差异化的生物农药施用激励政策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农药 气候变化 农户认知 激励措施 沿黄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支撑山西向日葵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12
作者 马慧敏 李惠 +2 位作者 任红燕 张振宇 薛燕琴 《特产研究》 2025年第2期210-217,共8页
山西省的向日葵播种面积排名占全国第4位,发展潜力巨大。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典型调研、专家采访相结合的方式,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为视角,从山西省向日葵产业发展现状、成果供给端、需求端和技术成果转化体系多个维度进行研究,分析了科... 山西省的向日葵播种面积排名占全国第4位,发展潜力巨大。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典型调研、专家采访相结合的方式,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为视角,从山西省向日葵产业发展现状、成果供给端、需求端和技术成果转化体系多个维度进行研究,分析了科技支撑下山西省向日葵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瓶颈。明确了山西省向日葵产业的发展思路:挖掘扩大向日葵种植面积的潜力、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加强病虫草害防控、促进产业深加工发展、加强农技推广与成果转化制度建设、制定产业扶持政策等。为推动山西省向日葵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向日葵 科技支撑 对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在认知、环境政策与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基于山西省沿黄地区552个农户样本的分析
13
作者 秦锐 王美兔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68-171,177,共5页
农户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必由之路,探讨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对提高秸秆还田率有重要意义。使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山西省沿黄地区552个农户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内在认知、环境政... 农户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必由之路,探讨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对提高秸秆还田率有重要意义。使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山西省沿黄地区552个农户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内在认知、环境政策对农户秸秆还田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内在认知中风险认知和价值认知对农户的秸秆还田意愿起重要作用,环境政策中政策宣传和技术培训对农户秸秆还田意愿起重要作用。据此,提出进一步完善秸秆还田技术的风险补偿制度,加大对秸秆还田的推广力度,加快相关技术的创新研发,提高农户认知水平等建议,以充分发挥政策引导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认知 环境政策 秸秆还田 技术采纳 意愿 山西省 沿黄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山西省都市型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研究
14
作者 常莹莹 《江西农业》 2024年第11期153-155,共3页
目前乡村振兴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都市型现代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模式,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省作为典型的农业省份,基于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积极研究和探索创新发展的新路子、新方法,对其农业现... 目前乡村振兴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都市型现代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模式,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省作为典型的农业省份,基于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积极研究和探索创新发展的新路子、新方法,对其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旨在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山西省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创新发展。文章立足山西省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其发展的机遇、挑战和存在的不足,结合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的先进经验,针对山西省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确保都市农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统一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乡村振兴 都市型现代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农产品龙头企业益农机制与路径优化——以晋中市为例
15
作者 靳晓荷 刘豪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191-195,215,共6页
为了提升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助力农村产业融合与转型发展。通过对山西省晋中市83家农产品龙头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其联农形式、益农链条及机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结合交易成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价值共创理... 为了提升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助力农村产业融合与转型发展。通过对山西省晋中市83家农产品龙头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其联农形式、益农链条及机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结合交易成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探讨龙头企业在益农过程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山西省农产品龙头企业在益农过程中存在企业大而不强,联农带农能力不足;联结形式虽多样化,但主流形式单一化;益农链条较短,衔接紧密程度较弱等问题。为完善益农机制,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提出延长“益农链”,确保“联得长”;丰富经营主体,确保“联得紧”;优化益农机制,确保“收益久”等对策。通过多维度完善益农机制,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龙头企业 益农机制 路径优化 乡村振兴 山西省晋中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油料增产格局及其贡献因素研究
16
作者 赵明 任红燕 李惠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5期93-101,134,共10页
油料作为粮油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山西省的粮油生产中也起到了积极的贡献。山西省油料在2015—2022年间实现了“七连丰”,通过深入探究其增产格局及背后成因,有助于为山西省油料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油料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优化农... 油料作为粮油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山西省的粮油生产中也起到了积极的贡献。山西省油料在2015—2022年间实现了“七连丰”,通过深入探究其增产格局及背后成因,有助于为山西省油料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油料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优化农业结构、保障粮油安全提供思路。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模型(LMDI)和GIS技术,从省域和市域2个角度出发,量化分析了2015—2022年山西省油料作物(包括大豆、油菜籽、向日葵)的增产状况、作物结构变化、增产的地域格局、贡献因素。结果表明:在省、市域层面,单产提升对总产量增长的贡献率高于种植面积扩大的贡献率;大豆、油菜籽、向日葵是山西省油料“七连丰”的主导因素,其中以油菜籽的增幅最显著,但大豆增产的贡献率和增产量最高,是“七连丰”的主要驱动力;大豆和向日葵的增产主要源于单产的提升,而油菜籽则源于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单产水平的提高;晋北地区总体上对于油料增产的贡献最显著,均达到超速增产水平,已成为山西油料增产的主力军。综上,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不断提高油料的单产,从而实现油料作物的可持续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料 增产 贡献因素 格局 LMDI分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杨博茜 刘艳萍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8期109-118,共10页
从理论角度出发,构建了“数字经济-治理能力-治理绩效”的分析框架,基于2014-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乡村治理效能的影响;并从城乡之间、乡村之间视角,探究了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城乡收入差... 从理论角度出发,构建了“数字经济-治理能力-治理绩效”的分析框架,基于2014-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乡村治理效能的影响;并从城乡之间、乡村之间视角,探究了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在数字经济与乡村治理之间是否存在调节效应;同时,针对处于农村居民生活富裕水平不同阶段的乡村,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对乡村治理效能影响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促进了乡村治理效能的提升;(2)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在数字经济促进乡村治理效能提升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则在两者关系中起负向调节作用;(3)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乡村治理效能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4)门槛效应显示,由于农村居民生活富裕水平的不同,数字经济对乡村治理效能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因此,要加快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乡融合发展,因地制宜设计发展路径与治理策略,不断提升我国乡村的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发展 乡村治理效能 城乡收入差距 农民生活富裕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牛奶消费现状、特点及趋势
18
作者 张逸阳 李艳红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2期136-139,共4页
山西省是消费大省,其中牛奶消费在我国排名第五。该文以山西省近10年的牛奶消费相关数据为依据,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山西省未来3年牛奶人均消费量进行前瞻性预测。首先,对山西省牛奶消费现状和特点进行阐述;其次,借助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未... 山西省是消费大省,其中牛奶消费在我国排名第五。该文以山西省近10年的牛奶消费相关数据为依据,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山西省未来3年牛奶人均消费量进行前瞻性预测。首先,对山西省牛奶消费现状和特点进行阐述;其次,借助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未来3年山西省牛奶人均消费量;最后,提出促进牛奶消费的对策,旨在为山西省奶业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建议,对山西省奶业的良性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 消费 城乡差距 灰色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农村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比较优势分析
19
作者 康培儒 李艳红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5期140-144,共5页
本文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采用比较优势指数法,分别从山西省各地市牛肉生产和养殖现状等角度,对研究区农村肉牛养殖比较优势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LL、SZ、DT、JZ、XZ和TY市具有肉牛养殖规模比较优势;LL、XZ和TY市具备肉牛养殖效... 本文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采用比较优势指数法,分别从山西省各地市牛肉生产和养殖现状等角度,对研究区农村肉牛养殖比较优势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LL、SZ、DT、JZ、XZ和TY市具有肉牛养殖规模比较优势;LL、XZ和TY市具备肉牛养殖效率比较优势;LL、XZ、JZ、DT和TY市具有肉牛养殖综合比较优势。研究区农村肉牛养殖比较优势总体呈现由南至北逐渐升高的趋势,晋北地区的比较优势高于晋南地区。晋北及晋中地区得益于自然条件和政策优势,养殖规模和养殖效益均明显高于晋南地区,是山西省主要肉牛产业基地。晋南地区集约化程度高于晋北地区,交通便利、饲料丰富和科技带动示范作用明显,其在大型家畜养殖方面暂存在短板,更倾向发展小型畜禽产业。基于此,提出充分发挥区域资源禀赋优势,运用科学技术提高养殖效率,合理布局调整做强区域优势等策略,以促进山西省农村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养殖 规模比较优势 效率比较优势 综合比较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不同经营主体地膜污染治理行为调查研究
20
作者 李文婷 韩小英 高洋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11期141-145,共5页
为探讨山西省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地膜污染治理中的行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对该省68个新型经营主体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结果发现,不同类型的经营主体在地膜污染治理行为上没有显著差异,残膜回收行为和降解地膜使用行为主要受... 为探讨山西省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地膜污染治理中的行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对该省68个新型经营主体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结果发现,不同类型的经营主体在地膜污染治理行为上没有显著差异,残膜回收行为和降解地膜使用行为主要受经济成本制约。政府财政补贴、回收网点建设和地方创新政策对提升地膜污染治理行为具有积极作用。应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完善补贴机制,推动机械化回收技术的推广与降解地膜产品的优化,同时加强产销对接与市场引导,促进各类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地膜污染治理,推动农业行业向生态化、绿色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污染 治理行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