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背景下山西省乡村旅游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冀宪武 李丹丹 +1 位作者 赵永胜 林何莺 《山西农经》 2024年第6期136-138,共3页
随着我国乡村旅游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以及亚健康人口与城市生活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健康、高质量的生活。基于此,乡村旅游与康养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效益逐渐凸显。在此背景下,发展乡村康养旅游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行之有效的... 随着我国乡村旅游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以及亚健康人口与城市生活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健康、高质量的生活。基于此,乡村旅游与康养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效益逐渐凸显。在此背景下,发展乡村康养旅游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分析了国内外乡村旅游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山西省乡村旅游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三种类型和八个主要模式,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乡村康养旅游蓬勃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康养产业 融合发展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番茄中农药与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被引量:21
2
作者 马新耀 王静 +1 位作者 朱九生 李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32-1440,共9页
为了明确番茄中农药与重金属(铅和镉)污染物残留特征及由此产生的居民膳食摄入风险,在山西省番茄主产区随机抽取番茄样品60份,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70种农药残留,采用石墨炉原... 为了明确番茄中农药与重金属(铅和镉)污染物残留特征及由此产生的居民膳食摄入风险,在山西省番茄主产区随机抽取番茄样品60份,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70种农药残留,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铅、镉含量,根据检测结果对2种污染物的残留特征进行分析,同时采用英国食品标准局(FSA)风险排序体系和食品安全指数(IFS)法对番茄中检出的农药和重金属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番茄样品的农药检出率为73.3%,检出农药19种,其中杀菌剂占63.2%,杀虫剂占31.6%,杀菌剂以腐霉利为主,检出率达40.0%,杀虫剂以啶虫脒为主,检出率为8.3%;检出的农药中包括1种禁限用农药、2种未在番茄生产中登记的农药和3种未制定限量标准的农药;检出3种及以上农药残留样品9个,占检出样品的20.5%;番茄中农药残留种类和数量存在地区差异。农药风险排序得出,19种农药在高、中、低风险水平的比例分别为5.3%、15.8%和78.9%,其中氧乐果是风险较高的农药品种。从农药残留安全指数评价结果来看,19种农药的IFS均<1,摄入风险在可接受范围。番茄样品中重金属铅和镉的检出率分别为53.3%和100.0%,其平均值均低于国家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安全指数评价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番茄中铅和镉残留量的总体水平处于安全状态。总之,山西省番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番茄质量安全情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农药残留 重金属 污染特征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食品安全指数法和危害物风险系数法评估山西省韭菜中农药残留的风险 被引量:19
3
作者 马新耀 刘娇 +2 位作者 李伟 王静 朱九生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2-97,共6页
为评估山西省韭菜中农药残留现状及居民膳食摄入风险,利用GC-MS/MS和UPLC-MS/MS技术对山西省韭菜主产区6个不同地区共计121个待上市韭菜样品中13种农药残留进行了精准定量,进而通过食品安全指数(IFS)法和危害物风险系数法对样品中检出... 为评估山西省韭菜中农药残留现状及居民膳食摄入风险,利用GC-MS/MS和UPLC-MS/MS技术对山西省韭菜主产区6个不同地区共计121个待上市韭菜样品中13种农药残留进行了精准定量,进而通过食品安全指数(IFS)法和危害物风险系数法对样品中检出的农药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韭菜样品的农药检出率为97.5%,农药残留超标率为32.2%,其中腐霉利是造成韭菜中农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农药,另检出克百威、毒死蜱、甲拌磷3种禁止在蔬菜上使用的农药,农药多残留检出率为57.0%。韭菜中检出的农药残留种类和数量存在采样时间、种植地区和种植模式上的差异。IFS法评估结果显示,12种检出农药的IFS值均小于1,膳食摄入风险在可接受范围;而危害物风险系数法评估结果表明腐霉利、甲拌磷、毒死蜱、克百威、二甲戊灵和氯氟氰菊酯6种农药为高度风险农药。总之,山西省韭菜质量安全风险仍在可接受范围,但存在高度风险农药使用情况,韭菜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 农药残留 风险评估 食品安全指数 危害物风险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葡萄中链格孢菌分离鉴定与污染水平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永胜 石文鑫 +1 位作者 郝变青 马利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5526-5530,共5页
目的初步明确山西葡萄(巨峰葡萄和红提葡萄)中链格孢菌的污染水平。方法本研究对山西葡萄主产区的巨峰葡萄和红提葡萄上的链格孢菌进行纯化分离、真菌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链格孢菌产毒能力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链格孢菌(Alter... 目的初步明确山西葡萄(巨峰葡萄和红提葡萄)中链格孢菌的污染水平。方法本研究对山西葡萄主产区的巨峰葡萄和红提葡萄上的链格孢菌进行纯化分离、真菌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链格孢菌产毒能力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侵染山西葡萄具有品种选择性,即较巨峰葡萄,链格孢菌更易侵染红提葡萄。链格孢菌菌株产生的毒素主要以细交链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TeA)为主,TeA的检出量占总体检出毒素量的98.14%。结论本研究分离得到山西葡萄中的链格孢菌易侵染红提葡萄,且产生毒素以TeA为主。基于链格孢毒素的毒性、污染范围及对人体的潜在危害,应加快建立链格孢霉毒素的限量标准,同时加强葡萄及其制品的风险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微生物 链格孢菌 山西葡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小宗作物枸杞农药登记现状及建议
5
作者 马新耀 郭俊锋 +3 位作者 宋程飞 刘娇 王静 朱九生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0,共4页
为明确我国重要小宗作物枸杞上有害生物的农药登记现状及存在问题,给枸杞病虫害防治及农药登记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总结了我国枸杞主要病虫害,系统分析了枸杞上已登记的农药信息。结果表明,登记农药存在药品短缺、产品用途种类不均衡、生... 为明确我国重要小宗作物枸杞上有害生物的农药登记现状及存在问题,给枸杞病虫害防治及农药登记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总结了我国枸杞主要病虫害,系统分析了枸杞上已登记的农药信息。结果表明,登记农药存在药品短缺、产品用途种类不均衡、生物农药和环保剂型农药登记较少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农药产品登记架构的优化,完善相关农药登记管理制度,加大生物农药和环保剂型研发登记的力度等参考建议,以期保障枸杞生产过程中的用药安全和促进枸杞产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农药登记 现状 问题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呋虫胺和唑虫酰胺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的残留特征及膳食风险评估
6
作者 李春勇 吕莹 +2 位作者 金静 王霞 秦曙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199,共8页
为明确呋虫胺和唑虫酰胺微乳剂在茶叶种植、烘干、浸泡过程中的残留特征,在山东、浙江等10地开展规范农药登记残留田间试验,并进行加工因子校正膳食风险评估模型比较研究。样品经体积分数5%甲酸-乙腈提取、盐析分层、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后... 为明确呋虫胺和唑虫酰胺微乳剂在茶叶种植、烘干、浸泡过程中的残留特征,在山东、浙江等10地开展规范农药登记残留田间试验,并进行加工因子校正膳食风险评估模型比较研究。样品经体积分数5%甲酸-乙腈提取、盐析分层、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后,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05~0.500μg/mL范围内,呋虫胺及其代谢物、唑虫酰胺质量浓度与其响应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在0.05、1.00、20.00、50.00 mg/kg(茶鲜叶、茶干叶),0.05、0.10、5.00 mg/kg(茶汤)添加水平下,呋虫胺及其代谢物1-甲基-3-[(3-四氢呋喃)甲基]脲、1-甲基-3-[(3-四氢呋喃)甲基]二氢胍盐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4%~103%,相对标准偏差为1%~9%;唑虫酰胺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5%~95%,相对标准偏差为1%~6%,方法定量限均为0.05 mg/kg;20%呋虫胺·唑虫酰胺微乳剂按推荐剂量施药后,呋虫胺(含代谢物)在茶鲜叶中的规范残留试验中值(supervised trials median residue,STMR)经烘干因子校正后与茶干叶中STMR相应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ational estimated daily intake,NEDI)均为4.08 mg,占每日允许摄入量(allowable daily intake,ADI)的32.4%;唑虫酰胺在茶鲜叶中的STMR经烘干因子校正后的NEDI为0.17581 mg,占ADI的46.5%,茶干叶中STMR对应的NEDI为0.18925 mg,占ADI的50.1%,呋虫胺和唑虫酰胺在不同评估模型下获得的长期膳食暴露风险均低于100%;呋虫胺(含代谢物)经加工因子校正后的国际短期膳食摄入量(international estimation of short-term dietary intake,IESTI)与校正前处于同一风险水平,低于急性参考剂量(acute reference dose,ARfD)(1 mg/kg);唑虫酰胺的IESTI为3.46×10^(-4) mg/kg(采收间隔7 d),低于ARf D(0.01 mg/kg),本研究方法在茶汤中未检测到唑虫酰胺残留,故未得到浸泡因子及相应的IESTI。综上,按推荐剂量在茶树上使用20%呋虫胺·唑虫酰胺微乳剂是安全的,最终残留量对应的长期及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利用加工因子校正评估模型更切合实际风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虫胺 唑虫酰胺 茶叶加工因子 残留特征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土壤中的农药及抗生素残留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艳梅 李晋栋 秦曙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08-816,共9页
建立了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土壤中60种农药和24种抗生素的分析方法。样品用Na2EDTA-Mcllvaine缓冲液(pH 7.20)和5%(体积分数)甲酸乙腈溶液提取,经十八烷基键合硅胶(C18)和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采用... 建立了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土壤中60种农药和24种抗生素的分析方法。样品用Na2EDTA-Mcllvaine缓冲液(pH 7.20)和5%(体积分数)甲酸乙腈溶液提取,经十八烷基键合硅胶(C18)和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柱(2.1 mm×100 mm,1.7μm)分离,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84种目标化合物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不小于0.990。除甲基硫菌灵、多西环素和金霉素的定量下限(LOQ)为0.1 mg/kg外,其余化合物的LOQ均为0.01 mg/kg。84种目标化合物在不同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60.9%~118%,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0.38%~22%。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准确度好,适用于土壤中多种农药和抗生素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土壤 农药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概况 被引量:1
8
作者 石文鑫 赵永胜 郝变青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21,48,共5页
概括介绍了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技术方法,主要从检测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和使用范围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不断与新领域结合和拓展,优势互补,为食品安全建起一重保护和屏障。
关键词 食品安全 病原微生物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产托管模式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
9
作者 邵林生 赵永胜 郝红伟 《村委主任》 2022年第8期8-12,26,共6页
农业生产托管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经营方式,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劳动力构成变化和农民的现实需求,顺应了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农民兼业化的演变趋势,解决了农民担心失去土地经营权的后顾之忧,是通过服务实现规模经营的重要形式,是集聚资... 农业生产托管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经营方式,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劳动力构成变化和农民的现实需求,顺应了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农民兼业化的演变趋势,解决了农民担心失去土地经营权的后顾之忧,是通过服务实现规模经营的重要形式,是集聚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导入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是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的重大创新,是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农业生产托管不仅在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推动山西省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托管 补贴资金 农业生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洗及烹饪对芥菜和普通白菜中残留虫螨腈和高效氯氰菊酯膳食暴露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静 乔雄梧 +3 位作者 孙瑞卿 秦曙 金静 马利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0-401,共12页
为明确不同清洗和烹饪方式对芥菜和普通白菜中残留2种脂溶性农药(虫螨腈和高效氯氰菊酯)膳食暴露风险的影响,模拟厨房常用5种清洗方式(食用盐水、食用小苏打水、淘米水、自来水、食用醋水溶液)分别清洗芥菜和普通白菜,以及4种烹饪方式(... 为明确不同清洗和烹饪方式对芥菜和普通白菜中残留2种脂溶性农药(虫螨腈和高效氯氰菊酯)膳食暴露风险的影响,模拟厨房常用5种清洗方式(食用盐水、食用小苏打水、淘米水、自来水、食用醋水溶液)分别清洗芥菜和普通白菜,以及4种烹饪方式(煮、蒸、炒、腌制)烹饪加工后,利用QuEChERS样品前处理及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检测样品加工前后虫螨腈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残留量变化,计算加工因子,并根据我国3个代表性人群(儿童、育龄妇女、一般人群)的膳食数据,估算加工前后农药膳食暴露量变化以及对长期膳食暴露风险的贡献率(ADIi%)和短期膳食暴露风险(%ARfD)的影响,评价了清洗和烹饪加工过程对减少农药残留膳食暴露风险以及降低膳食暴露风险评估不确定性的作用。结果表明:芥菜采用食用小苏打水清洗,普通白菜采用食用盐水清洗,对2种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最好,显著优于自来水清洗;经过清洗、烹饪后,其加工因子(PFTotal)在芥菜中介于0.06~0.24(虫螨腈)和0.04~0.11(高效氯氰菊酯)之间,在普通白菜中介于0.05~0.21(虫螨腈)和0.06~0.11(高效氯氰菊酯)之间,清洗及烹饪加工使得2种农药的估算暴露风险值降低了76%~96%。研究表明,日常厨房加工可不同程度降低虫螨腈和高效氯氰菊酯残留对我国代表性人群的长期及短期膳食暴露风险,针对芥菜和普通白菜而言,厨房加工可使高效氯氰菊酯残留的%ARfD<100%,但不能使虫螨腈残留的%ARfD<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螨腈 高效氯氰菊酯 芥菜 普通白菜 加工因子 清洗 烹饪 膳食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果树生长及水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婧 石文鑫 +1 位作者 李伟 秦曙 《果树资源学报》 2022年第6期75-80,共6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可以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合物,可以精准调控植物的生长过程。近年,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果树上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对果树生长过程及果实品质有着重要影响。该文主要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和在果树上的使用登...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可以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合物,可以精准调控植物的生长过程。近年,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果树上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对果树生长过程及果实品质有着重要影响。该文主要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和在果树上的使用登记情况,并综述了当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果树生长及果实内在品质和外在品质的影响研究现状,以期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水果 生长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螨腈及其代谢物溴代吡咯腈在芥菜上的残留行为与膳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9
12
作者 孙瑞卿 王霞 +4 位作者 任鹏程 金静 李晋栋 乔雄梧 秦曙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63-571,共9页
为评价虫螨腈及其代谢物溴代吡咯腈在芥菜中的残留行为与膳食摄入风险,在山西、北京、吉林、河南、安徽、贵州6地进行了规范残留试验,建立了快速、简便的检测芥菜中虫螨腈残留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方法及检测芥菜中溴代吡咯腈... 为评价虫螨腈及其代谢物溴代吡咯腈在芥菜中的残留行为与膳食摄入风险,在山西、北京、吉林、河南、安徽、贵州6地进行了规范残留试验,建立了快速、简便的检测芥菜中虫螨腈残留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方法及检测芥菜中溴代吡咯腈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研究了虫螨腈及溴代吡咯腈在芥菜中的最终残留和消解动态,并就两种农药对中国不同人群的长期及短期膳食摄入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0.01~30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虫螨腈及溴代吡咯腈的平均回收率分别在89%~105%和97%~10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在2%~4%和1%~3%之间;两种化合物在芥菜叶和根中的检测方法定量限(LOQ)均为0.01 mg/kg。虫螨腈在芥菜叶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为4.2~5.9 d;溴代吡咯腈的消解动态因拟合曲线符合性太差无法进行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100 g/L虫螨腈悬浮剂以推荐最高剂量(有效成分105 g/hm^(2))施药2次、施药间隔期5 d、采收间隔期14 d,膳食消费量为97.5%位点处,芥菜叶中虫螨腈残留对3~5岁儿童和普通人群长期膳食摄入风险的贡献率分别为0.49%和2.47%,说明通过芥菜摄入虫螨腈及其代谢物残留对人体产生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较小;而短期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芥菜叶中虫螨腈对中国1~6岁儿童和普通人群均存在不可接受的短期膳食摄入风险,且对1~6岁儿童的风险远高于对普通人群。选择不同施药方式下的最终残留量数据进行评估,将可能导致风险评估结果产生较大差异,施药剂量或施药次数的增加会大幅提高农药残留的短期膳食摄入风险,建议可通过延长采收间隔期的方法降低农药的短期膳食摄入风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螨腈 溴代吡咯腈 芥菜 代谢物 残留 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啶酰菌胺在南瓜、芦笋、山楂、芒果和木瓜上的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被引量:7
13
作者 任鹏程 王霞 +3 位作者 高婧 吕莹 金静 秦曙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93-699,共7页
为明确啶酰菌胺在南瓜、芦笋、山楂、芒果和木瓜上使用可能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通过进行规范田间残留试验,检测了南瓜、芦笋、山楂、芒果和木瓜中啶酰菌胺的最终残留量,结合国内和国际两种膳食消费量数据,评估了啶酰菌胺的长期膳食摄入... 为明确啶酰菌胺在南瓜、芦笋、山楂、芒果和木瓜上使用可能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通过进行规范田间残留试验,检测了南瓜、芦笋、山楂、芒果和木瓜中啶酰菌胺的最终残留量,结合国内和国际两种膳食消费量数据,评估了啶酰菌胺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并就两种方法的评估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样品采用QuEChERS方法前处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南瓜在0.01、0.1和3 mg/kg,芦笋在0.01、0.1和20 mg/kg,山楂在0.01、0.1和60 mg/kg,芒果在0.01、0.1和4 mg/kg,木瓜在0.01、0.1和10 mg/kg添加水平下,啶酰菌胺在空白样品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9%~101%,相对标准偏差为2%~14%。采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的膳食消费数据,计算得啶酰菌胺针对普通人群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EDI)为0.707 5 mg/(kg bw),风险商(RQ)为28.1%;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的每种农产品的单独膳食量进行计算,啶酰菌胺的每日摄入量为0.128 2 mg/(kg bw),风险商(RQ)为5.1%。两种方法的评估结果均表明啶酰菌胺对一般人群的健康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然而,采用不同膳食消费数据进行计算会导致风险评估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所采用的膳食消费数据是作物分类基础上的数据,而不是具体某种农产品的单独消费量,因而易导致中国的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过于保守。因此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监测工作,提供具体到每一种农产品的膳食消费数据,以便于科学评价农药对人体健康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酰菌胺 南瓜 芦笋 山楂 芒果 木瓜 残留 膳食摄入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腈菌唑在番茄果实中的立体选择性降解 被引量:4
14
作者 齐艳丽 李春勇 +6 位作者 李晋栋 高婧 任鹏程 连少博 王霞 乔雄梧 秦曙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60-665,共6页
为明确田间条件下手性杀菌剂腈菌唑对映体在番茄果实中的降解规律,采用Lux Cellulose-1手性色谱柱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研究了腈菌唑对映体的分离及其在番茄果实中的选择性降解。样品经乙腈提取,采... 为明确田间条件下手性杀菌剂腈菌唑对映体在番茄果实中的降解规律,采用Lux Cellulose-1手性色谱柱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研究了腈菌唑对映体的分离及其在番茄果实中的选择性降解。样品经乙腈提取,采用QuEChERS方法净化。分析方法验证结果表明:在0.000 5~0.05 mg/L线性范围内,腈菌唑对映体的峰面积与其浓度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在0.005、0.05和0.25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腈菌唑对映体在番茄中的平均回收率在92%~9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0%~3.0%之间。降解试验结果显示:腈菌唑对映体在番茄果实中的降解规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其降解半衰期在2.77~4.08 d之间;腈菌唑对映体在番茄果实中的降解具有明显选择性,随时间延长,其对映体分数(F_E)值由最初的0.47下降为0.24,其中S-(+)-腈菌唑优先降解,从而导致R-(–)-腈菌唑的相对富集。本研究从对映体的角度评价了腈菌唑在番茄中的降解,可为手性农药对映体的环境行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腈菌唑 对映体 手性农药 番茄 立体选择性降解 超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虫双在李子中的残留行为及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春勇 金静 +1 位作者 王霞 秦曙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87-1193,共7页
建立了一种由杀虫双快速转化为沙蚕毒素,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李子中沙蚕毒素,并由沙蚕毒素含量确定杀虫双残留的方法。样品经含有质量分数1%的L-半胱氨酸盐酸盐的0.1 mol/L盐酸溶液提取,氨水-氯化镍衍生化,正己烷... 建立了一种由杀虫双快速转化为沙蚕毒素,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李子中沙蚕毒素,并由沙蚕毒素含量确定杀虫双残留的方法。样品经含有质量分数1%的L-半胱氨酸盐酸盐的0.1 mol/L盐酸溶液提取,氨水-氯化镍衍生化,正己烷萃取,氮气吹干后甲醇定容,采用HP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李子中杀虫双向沙蚕毒素的转化率随其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0.05~10 mg/kg范围内,杀虫双含量与沙蚕毒素峰面积间呈幂函数相关,R^(2)为0.992;在0.01、0.1、5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杀虫双在李子果肉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7%~100%,相对标准偏差为6%~18%。田间试验结果显示:18%杀虫双水剂按有效成分360和540 mg/kg施药2~3次,分别于末次施药后10、15和20 d采样测定,李子中杀虫双的残留量为<0.010~1.4 mg/kg。结合中国农药登记情况和中国居民的人均膳食结构,利用规范残留试验中值(STMR)、最高残留值(HR)和最大残留限量(MRL)分别计算李子中杀虫双在长期膳食暴露风险中所占份额。结果表明:由STMR、HR和MRL值计算的膳食摄入量分别为0.17、0.70和0.80 mg,其中由HR和MRL计算的摄入量已超过杀虫双的日允许摄入量(0.63 mg),三者对应的风险份额分别为0.89%、4.93%和0.76%,可见,利用HR或MRL进行李子中杀虫双膳食摄入量计算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风险不确定性,因此在进行膳食风险评估过程中应谨慎使用HR或MRL值代替STMR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双 李子 残留 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近年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超标状况浅析 被引量:31
16
作者 曾静 乔雄梧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6-1221,共16页
综合分析近5年文献报道和2021—2022年各省(市、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监测检出情况,发现文献报道和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发布情况大致相符:蔬菜中农药残留总的超标率为5.09%,其中豆类蔬菜超标率最高(24.93%),其余依次... 综合分析近5年文献报道和2021—2022年各省(市、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监测检出情况,发现文献报道和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发布情况大致相符:蔬菜中农药残留总的超标率为5.09%,其中豆类蔬菜超标率最高(24.93%),其余依次是鳞茎类(22.39%)、根茎类和薯芋类(8.53%)、叶菜类(6.91%)、瓜果类(4.29%)及茄果类蔬菜(3.00%)。农药残留超标率较高的蔬菜有豇豆、韭菜、芹菜、普通白菜及辣椒等;豇豆中主要超标农药是灭蝇胺,超标样品占检测豇豆样品的8.27%;韭菜中腐霉利残留量超标率最高,按GB 2763―2021标准[残留限量(MRL)0.2 mg/kg],超标率为15.97%[按最新标准GB 2763.1―2022(MRL5.0 mg/kg)则为2.21%],韭菜中其他残留超标农药包括毒死蜱、甲胺磷、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拌磷、多菌灵、啶虫脒等,基本涵盖了蔬菜中残留超标的农药品种;芹菜和普通白菜中残留超标的农药主要是毒死蜱,超标样品分别占检测芹菜和普通白菜样品的4.26%和1.79%;姜和辣椒中主要超标农药是噻虫胺,超标样品分别占检测辣椒和姜样品的15.42%和3.81%。水果中农药残留总的超标率为6.33%,其中超标率最高的是热带和亚热带水果类(31.50%),其余依次是柑橘类(3.15%)、浆果和其他小型水果类(2.19%)、核果类(1.58%)和仁果类(0.78%)。分析造成我国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超标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未登记农药品种违规使用的情形较多,二是不合理用药,超出使用剂量、多频次使用及未遵守安全间隔期等原因造成。此外,未及时评估修订不合理的标准也可能对农药残留超标统计产生明显影响,如韭菜中腐霉利残留的评价即属于此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水果 农药残留 监测 残留限量 超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述评 被引量:25
17
作者 乔雄梧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2,共11页
文章从以下几方面就我国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相关问题进行了评述:1)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其科学依据;2)如何认识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3)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三要素(毒理学、残留化学、膳食消费... 文章从以下几方面就我国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相关问题进行了评述:1)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其科学依据;2)如何认识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3)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三要素(毒理学、残留化学、膳食消费)及其重要性;4)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的情景、尺度和数据要求;5)如何得出科学合理的评估结论。结合上述问题的讨论,就目前我国在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研究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农药残留 风险评估 不确定性 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中联苯肼酯及其代谢物的储藏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瑞卿 王霞 +1 位作者 李晋栋 秦曙 《果树资源学报》 2023年第3期52-55,共4页
【目的】研究联苯肼酯及其代谢物在苹果残留试验样品中冷冻条件下的储藏稳定性、模拟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及样品提取液的稳定性,探讨储藏时间和储藏温度对样品残留量的影响,以期为苹果中联苯肼酯及其代谢物的准确定量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研究联苯肼酯及其代谢物在苹果残留试验样品中冷冻条件下的储藏稳定性、模拟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及样品提取液的稳定性,探讨储藏时间和储藏温度对样品残留量的影响,以期为苹果中联苯肼酯及其代谢物的准确定量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分析储藏时间、储藏温度和经溶剂提取后储藏过程中联苯肼脂残留量的变化,选择适宜的储藏时间、储藏温度和提取液储存时间,防止因储藏方式不当导致农药降解而影响检测结果的正确性。【结果】储藏时间、储藏温度均会对联苯肼酯及其代谢物在苹果中的残留量产生影响。根据JMPR 2006年报告,-24~-20℃冷冻条件下联苯肼酯和联苯肼酯-二氮烯在苹果中的残留量在224 d内是稳定的,在模拟运输过程中1~5℃的储藏条件下24 h之内是稳定的,样品提取液在-24~-20℃的储藏条件下储藏48 h是稳定的。【结论】苹果联苯肼酯农药残留试验样品从采集到检测的储藏时间最长不能超过224 d,所有样品运输到实验室时温度需控制在5℃以下,样品提取液须在48 h之内完成检测,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苯肼酯 代谢物 残留 储藏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药方式对芹菜农田环境中苯醚甲环唑残留空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春勇 任鹏程 +2 位作者 连少博 金静 秦曙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2-98,共7页
为探究不同施药方式下苯醚甲环唑在芹菜农田环境中的残留空间分布特征及施药人员风险水平,设置不同种植模式、施药季节、喷雾器喷孔直径、喷雾次数、芹菜株高、农药剂型等处理,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检测芹菜、土... 为探究不同施药方式下苯醚甲环唑在芹菜农田环境中的残留空间分布特征及施药人员风险水平,设置不同种植模式、施药季节、喷雾器喷孔直径、喷雾次数、芹菜株高、农药剂型等处理,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检测芹菜、土壤、大气中的农药残留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以何种方式施药,苯醚甲环唑在各基质中的残留分布比例均表现为:土壤>芹菜>大气,芹菜中残留浓度范围为0.3820~0.8570 mg·kg^(-1),低于GB 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3 mg·kg^(-1);随芹菜株高增加,苯醚甲环唑在芹菜中的残留分布比例增加,农药利用率升高,而在土壤及大气中的残留分布比例逐渐降低。农药施用人员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各施药处理苯醚甲环唑在大气中的总残留量在0~0.0050 g之间,施药人员单位体重农药暴露量在0~0.0823 mg·kg^(-1)之间,低于施药人员允许暴露量(0.2358 mg·kg^(-1)),对应的风险系数在0~0.3491之间,均小于1,即苯醚甲环唑经吸入暴露不会对施药人员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 苯醚甲环唑 残留空间分布 人员健康风险评估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苹果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石文鑫 赵永胜 《果树资源学报》 2023年第1期77-81,共5页
农药残留是影响苹果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我国苹果出口的主要壁垒。分析了我国现行的苹果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并与CAC、欧盟、美国、日本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苹果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进行了比较,期望为苹果在安全性和对... 农药残留是影响苹果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我国苹果出口的主要壁垒。分析了我国现行的苹果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并与CAC、欧盟、美国、日本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苹果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进行了比较,期望为苹果在安全性和对外贸易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农药 最大残留限量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