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太谷区谷子纹枯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1
作者 韩彦卿 范玉杰 +4 位作者 黄国丽 武晓雄 胡春艳 朱娇 王鹤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69-2377,共9页
谷子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杂粮作物,纹枯病是造成谷子减产的重要限制性因素之一。为探究谷子纹枯病病原种类,明确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采集山西太谷区的谷子病样,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物进行分离,采用牙签接种法通过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验证... 谷子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杂粮作物,纹枯病是造成谷子减产的重要限制性因素之一。为探究谷子纹枯病病原种类,明确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采集山西太谷区的谷子病样,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物进行分离,采用牙签接种法通过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验证;结合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菌丝融合群和rDNA-ITS序列对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在不同温度、光照、pH值、碳源、氮源条件下,采用十字交叉方法测量菌落直径,并观察后期菌核产生情况,明确纹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落白色,具有隔膜,呈直角分枝,基部稍缢缩,后期可产生菌核,初步鉴定为立枯丝核菌;分离的4个菌株的菌丝融合群均鉴定为Rhizoctonia solani AG-4 HG-Ⅲ融合群;菌株的ITS序列与已报道的Rhizoctonia solani AG-4 HG-Ⅲ(IBRS02)相似度达到99%。综合上述形态特征、融合群、rDNA-ITS序列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该病原菌被鉴定为R.solani AG-4 HG-Ⅲ。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对谷子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对水稻、小麦、高粱等均具有致病性。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最适培养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6.0;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光照条件有利于菌核的形成;蔗糖和硝酸钾分别为最适的碳源和氮源;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和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最有利于菌核的形成。本研究结果可为谷子纹枯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纹枯病 立枯丝核菌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玉米新品种HN518的选育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睿 张正 +3 位作者 杨丽莉 张彦琴 常建忠 董春林 《中国种业》 2021年第6期83-86,共4页
HN518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以自选系H133为母本、自选系H477为父本选育出的杂交玉米新品种。该品种2017-2018年开展区域试验,5个试点的平均产量为9977.2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0%;2019年的生产试验中,5个试点的平... HN518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以自选系H133为母本、自选系H477为父本选育出的杂交玉米新品种。该品种2017-2018年开展区域试验,5个试点的平均产量为9977.2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0%;2019年的生产试验中,5个试点的平均产量为9621.7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4%。其主要特点是高产、优质、抗性好,适宜山西省玉米南部复播区种植。2020年9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玉202000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选育 HN518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价铬对红芸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毒害作用及外源NO的缓解效应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小环 杨婧怡 +3 位作者 王子然 王成龙 宋亚萍 马金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66-1376,共11页
为了研究铬(Cr)对红芸豆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的胁迫作用及硝普钠(SNP,NO供体)的缓解作用,以红芸豆品种‘红芸3号’为试材,采用纸间发芽方法和水培法,研究Cr和外源NO对红芸豆种子萌发、种胚和幼苗抗氧化系统、幼苗光合特性以及营养元... 为了研究铬(Cr)对红芸豆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的胁迫作用及硝普钠(SNP,NO供体)的缓解作用,以红芸豆品种‘红芸3号’为试材,采用纸间发芽方法和水培法,研究Cr和外源NO对红芸豆种子萌发、种胚和幼苗抗氧化系统、幼苗光合特性以及营养元素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20μmol·L^(−1)K_(2)Cr_(2)O_(7)胁迫诱发红芸豆种胚和幼苗氧化损伤,抑制幼苗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转运,降低幼苗光合作用,进而抑制红芸豆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的生长。添加100μmol·L^(−1)SNP(外源NO)可减轻Cr对种胚和幼苗的氧化胁迫伤害,降低Cr在幼苗中的积累,促进幼苗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转运,增强幼苗光合作用。种子萌发生长72 h时,20μmol·L^(−1)K_(2)Cr_(2)O_(7)胁迫下添加SNP,种胚H_(2)O_(2)、O_(2)^(-)和MDA含量分别比Cr胁迫处理降低36.15%、30.96%和34.97%;Cr胁迫下,添加SNP幼苗生长10 d,根系H_(2)O_(2)、O_(2)^(-)和MDA含量分别比Cr胁迫处理降低55.25%、48.60%和33.54%,叶片H_(2)O_(2)、O_(2)^(-)和MDA含量分别比Cr胁迫处理降低27.71%、36.40%和53.85%,根系活力比Cr胁迫处理升高59.16%;幼苗根和叶中Cr含量比Cr胁迫处理降低69.14%和24.08%,幼苗根中Mg、Fe、Cu和Zn含量比Cr胁迫处理分别增加37.10%、17.96%、5.17%和13.60%,幼苗叶中Mg、Fe、Cu、Zn元素含量比Cr胁迫处理分别增加32.57%、29.49%、22.45%和36.07%;幼苗净光合速率和PSⅡ最大光合效率比Cr胁迫处理提高58.60%和11.27%。外源NO通过诱导种胚抗氧化酶活性提高,降低幼苗对Cr的吸收,促进幼苗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转运,增强幼苗光合作用,缓解Cr对红芸豆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的胁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芸豆 一氧化氮(NO) 铬(Cr)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普钠浸种对复合盐碱胁迫下红芸豆种子萌发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成龙 王子然 +3 位作者 杨婧怡 宋亚萍 马金虎 杨小环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98-1407,共10页
为探究硝普钠(SNP,NO供体)浸种对复合盐碱胁迫下红芸豆种子萌发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以芸选2号红芸豆种子为材料,采用响应面(RSA)和主成分分析法(PCA)优选硝普钠浸种提高复合盐碱胁迫下红芸豆种子萌发的条件;以最佳硝普钠浸种条件对种... 为探究硝普钠(SNP,NO供体)浸种对复合盐碱胁迫下红芸豆种子萌发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以芸选2号红芸豆种子为材料,采用响应面(RSA)和主成分分析法(PCA)优选硝普钠浸种提高复合盐碱胁迫下红芸豆种子萌发的条件;以最佳硝普钠浸种条件对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研究复合盐碱胁迫下,外源NO对种胚保护酶系统以及种胚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50 mmol·L^(-1)复合盐碱溶液胁迫下,以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和种胚干重为目标,经RSA和PCA得到SNP浸种促进盐碱胁迫种子萌发生长的最佳浓度为0.3 mmol·L^(-1),浸种时间为12 h。50 mmol·L^(-1)盐碱胁迫下,用0.3 mmol·L^(-1) SNP对种子浸种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较去离子水浸种处理提高38.17和10.83个百分点,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较去离子水浸种处理提高19.56%和23.74%。与去离子水浸种处理相比,0.3 mmol·L^(-1) SNP浸种处理种胚萌发72 h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提高9.26%、59.79%和36.14%;过氧化氢(H_(2)O_(2))、超氧阴离子(O_(2)^(-))和丙二醛(MDA)含量分别降低45.45%、37.71%和25.51%。盐碱胁迫下,0.3 mmol·L^(-1) SNP浸种处理相较于去离子水浸种处理,种胚脱落酸(ABA)含量降低,赤霉素(GA_(3))含量和GA_(3)/ABA值提高。其中种子萌发48和96 h时,SNP浸种处理种胚ABA含量分别较去离子水浸种处理降低12.89%和29.99%,GA_(3)含量分别较去离子水浸种处理升高12.52%和85.79%,GA_(3)/ABA值分别较去离子水浸种处理高3.45和2.06。综上,外源NO可通过提高盐碱胁迫下红芸豆种胚抗氧化酶活性,降低ABA含量来提高GA_(3)含量,进而减轻盐碱氧化胁迫伤害,促进种子萌发。本研究结果为红芸豆抗盐碱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芸豆 一氧化氮 复合盐碱胁迫 种子萌发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水杨酸对镉胁迫下大豆生理特性和抗逆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子然 鲁一薇 +3 位作者 杨婧怡 王成龙 宋亚萍 马金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883-2895,共13页
研究镉(Cd)对大豆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的胁迫伤害及外源水杨酸(SA)的缓解作用。以大豆品种“中黄13”为试验材料,采用纸间发芽法和水培法。研究Cd和外源SA对大豆种子萌发、种胚和幼苗抗氧化系统、幼苗光合特性、营养元素吸收转运和... 研究镉(Cd)对大豆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的胁迫伤害及外源水杨酸(SA)的缓解作用。以大豆品种“中黄13”为试验材料,采用纸间发芽法和水培法。研究Cd和外源SA对大豆种子萌发、种胚和幼苗抗氧化系统、幼苗光合特性、营养元素吸收转运和抗逆基因表达的影响。2.5μmol L^(-1)CdCl_(2)胁迫诱发大豆种胚和幼苗氧化损伤,抑制幼苗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转运、降低幼苗光合作用,进而抑制大豆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的生长。添加50μmol L^(-1)SA可减轻Cd对种胚和幼苗的氧化胁迫伤害,降低Cd在幼苗中的积累,促进幼苗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转运、增强幼苗光合作用。Cd胁迫下,添加SA幼苗生长7 d,幼苗叶片H_(2)O_(2)、O_(2)^(-)和MDA含量分别比Cd胁迫处理降低46.31%、29.85%和37.89%。根系H_(2)O_(2)、O_(2)^(-)和MDA含量分别比Cd胁迫处理降低59.24%、46.30%和46.84%。幼苗叶中Cd含量比Cd胁迫处理降低63.50%,幼苗叶中Ca、Cu、Fe、Mg、Zn等元素含量比Cd胁迫处理分别增加84.45%、71.42%、192.50%、145.13%和141.20%,幼苗根中Ca、Cu、Fe、Mg、Zn等元素含量比Cd胁迫处理分别增加186.13%、453.51%、198.05%、131.39%和112.50%,幼苗净光合速率(Pn)、PSII最大光合效率(F_(v)/F_(m))比Cd胁迫处理提高137.60%和24.99%。外源SA通过诱导上调大豆幼苗抗氧化系统基因表达,下调参与Cd转运蛋白基因DMT、IRT和MT1表达量,诱导抗氧化酶活性提高、降低幼苗对Cd的吸收,促进幼苗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转运、增强幼苗光合作用,缓解Cd对大豆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的胁迫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水杨酸 镉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探讨与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韩彦卿 王鹤 姚艳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8期101-103,共3页
为提高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质量,贯彻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结合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新人才培养方案要求,针对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包括并不限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及健全考... 为提高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质量,贯彻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结合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新人才培养方案要求,针对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包括并不限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及健全考核评价体系等措施。实践结果证明,本次教学改革方案,不仅提高了植物保护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三农”热情,也为其他相关涉农实验课教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杂草检疫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7
作者 韩彦卿 王鹤 姚艳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7期112-114,共3页
传统的教学方式既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偏离了高校人才培养要求。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角度,分析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多元化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完善和构建了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多元... 传统的教学方式既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偏离了高校人才培养要求。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角度,分析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多元化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完善和构建了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多元化教学方法提升了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检疫课程 教学改革 多元化教学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汁发酵与杏皮渣发酵对杏酒香气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敏 高伟 张睿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93-200,共8页
为优化杏酒的发酵工艺,提高杏果的综合利用价值,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以杏汁和杏皮渣为原料,分别加入两种酵母进行发酵,比较发酵工艺对杏酒基本理化指标、香气物质和感官特性的影响。采用4种发酵工艺,工艺1为杏汁+酵母BV818,工艺2为... 为优化杏酒的发酵工艺,提高杏果的综合利用价值,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以杏汁和杏皮渣为原料,分别加入两种酵母进行发酵,比较发酵工艺对杏酒基本理化指标、香气物质和感官特性的影响。采用4种发酵工艺,工艺1为杏汁+酵母BV818,工艺2为杏汁+酵母CECA,工艺3为杏皮渣+酵母BV818,工艺4为杏皮渣+酵母CECA。用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杏酒中的香气物质,并对杏酒进行感官评价。在杏酒中共检测出41种香气物质,包括酯类29种、醇类5种、醛类2种和萜烯类5种,其中酯类物质种类最多,且含量最高,占香气总量的72.7%。在工艺1~4的酒样中,香气总量分别为14765.27、15034.37、12580.27μg/L和7347.61μg/L,用杏汁发酵的杏酒中香气总量显著高于用杏皮渣发酵的杏酒。在4种工艺酒样中均能检出且气味活性值大于1的香气物质为杏酒的特征香气物质,共有6个,分别为辛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酸异戊酯、芳樟醇、癸酸乙酯和丁酸乙酯。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工艺2的酒样与乙酸异戊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辛酸乙酯和芳樟醇5种特征香气物质处于同一象限,说明该酒样具有杏酒的典型香气特征。感官评价结果显示,杏酒具有杏、桃、柑橘、苹果、梨等果香和槐花、金银花等花香,采用工艺2酿造的杏酒,感官评分最高。结论:用杏汁发酵的杏酒,香气物质含量较高,以果香和花香为主,酒体轻盈,口感清爽,而用杏皮渣发酵的杏酒,总酚含量较高,香气复杂,酵母味明显,酒体饱满。本研究为杏酒发酵工艺的优化提供技术支持,也为进一步研究杏酒香气物质的合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酒 发酵工艺 香气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对豌豆根边缘细胞和早期幼根生长的毒害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宏鑫 王立印 +3 位作者 杨婧怡 王成龙 王子然 马金虎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75,共8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镉(Cd^(2+))对豌豆根边缘细胞(RBC)和早期幼根的伤害。[方法]以豌豆为材料,采用根悬空培养的方法,研究了0、1、2、5μmol·L^(-1)Cd^(2+)对豌豆根边缘细胞和早期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镉对豌豆根边缘细胞和幼根...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镉(Cd^(2+))对豌豆根边缘细胞(RBC)和早期幼根的伤害。[方法]以豌豆为材料,采用根悬空培养的方法,研究了0、1、2、5μmol·L^(-1)Cd^(2+)对豌豆根边缘细胞和早期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镉对豌豆根边缘细胞和幼根产生胁迫伤害,且存在剂量效应。较高浓度的镉胁迫显著降低豌豆RBC的数量、诱导RBC凋亡。1、2、5μmol·L^(-1)Cd^(2+)胁迫,RBC数量分别比对照减少7.42%、15.42%和32.17%。RBC凋亡率分别比对照上升40.53%、160.61%和306.60%。镉胁迫诱导RBC黏胶层增厚,与对照比增加了55.40%、148.74%和248.21%;镉诱导豌豆幼根抗氧化酶POD、SOD、CAT活性升高,活性氧含量增加。1、2、5μmol·L^(-1)Cd^(2+)胁迫,幼根SOD活性分别比对照升高了39.71%、46.51%和53.91%,活性氧荧光强度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2.66%、16.18%和44.37%;镉胁迫还引起豌豆幼根膜脂过氧化,细胞膜透性加大,1、2、5μmol·L^(-1)Cd^(2+)胁迫下MDA的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40.67%、155.98%和161.24%,细胞膜透性分别比对照高11.22%、13.32%和31.81%。[结论]镉胁迫诱导豌豆RBC凋亡死亡,使根失去RBC的保护作用。镉进一步对根产生氧化胁迫伤害,最终抑制幼根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胁迫 豌豆 根边缘细胞 幼根 毒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