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省县域棉花种植格局与施肥技术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梦妮 李永山 +1 位作者 王慧 范巧兰 《农学学报》 2021年第4期6-12,共7页
通过剖析山西省县域棉花种植格局,探讨棉花生产施肥技术,旨在为山西棉花高产栽培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以《中国统计年鉴》和《山西统计年鉴》数据库为依据,结合中国知网历年发表论文,分析山西县域棉花种植现状。研究表明:山西省耕... 通过剖析山西省县域棉花种植格局,探讨棉花生产施肥技术,旨在为山西棉花高产栽培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以《中国统计年鉴》和《山西统计年鉴》数据库为依据,结合中国知网历年发表论文,分析山西县域棉花种植现状。研究表明:山西省耕地面积在2010年以后基本稳定,但棉花种植面积整体呈大幅下降趋势,到2017年仅有2.87×103 hm2的种植面积,果园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取代棉花种植。山西省县域主产区在运城和临汾地区,且在运城各县市的单产较高,绝大部分县域高于1 t/hm2。基于知网2010—2019年山西棉花种植的408篇论文分析发现,棉花增产基础技术的施肥研究鲜有报道。因此,建议加强山西棉花科学施肥技术体系研究,建立棉花养分专家系统,指导棉花生产,促进棉花可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产量 种植格局 施肥技术 山西省 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棉业发展40年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朋波 潘转霞 +6 位作者 吴慎杰 杨苏龙 石跃进 张丽萍 杨六六 夏芝 曹彩荣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7期1146-1151,共6页
山西作为黄河流域传统棉区,具有长期的植棉历史和技术积累,在棉花生产、技术创新、政策实践等方面作出了显著的贡献。回顾了改革开放40 a来山西省棉花产业的发展历程和产业政策变迁,阐述了山西省科技人员在棉花生物技术、栽培、植保、... 山西作为黄河流域传统棉区,具有长期的植棉历史和技术积累,在棉花生产、技术创新、政策实践等方面作出了显著的贡献。回顾了改革开放40 a来山西省棉花产业的发展历程和产业政策变迁,阐述了山西省科技人员在棉花生物技术、栽培、植保、育种等方面做出的学术成就和科研进展,为山西棉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产业政策 科研成就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彩色棉的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3
作者 皇甫张龙 胡晓丽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7期1168-1170,共3页
彩色棉是一种具有天然纤维色泽的棉花,可以有效减少纺织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以及对人体的危害,是真正的绿色产品。但彩色棉品种普遍存在产量低、绒长短、衣分低且纤维色泽遗传不稳定等问题,运用生物技术对其进行遗传改良研究并选育... 彩色棉是一种具有天然纤维色泽的棉花,可以有效减少纺织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以及对人体的危害,是真正的绿色产品。但彩色棉品种普遍存在产量低、绒长短、衣分低且纤维色泽遗传不稳定等问题,运用生物技术对其进行遗传改良研究并选育出颜色丰富且产量和色泽稳定的彩色棉新品种,是今后一段时期彩色棉品种选育的研究方向。通过对已经培育成的彩色棉品种以及彩色棉资源进行分析,并就彩色棉种质材料的引进及创新、杂种优势以及生物技术的应用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彩色棉育种应将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相结合,以促进山西彩色棉纤维品质改良,推动彩色棉的种质创新,带动彩色棉长远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棉 遗传改良 研究 进展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光敏色素A1基因(ZmPHYA1)在棉花中的转化及分子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马燕斌 王霞 +7 位作者 李换丽 王平 张建诚 文晋 王新胜 宋梅芳 吴霞 杨建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97-1202,共6页
为评价玉米ZmPHYA1基因在棉花种质资源改良中的价值,本研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在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R15材料中进行了玉米ZmPHYA1基因的遗传转化。经过愈伤组织诱导、抗性愈伤筛选、体细胞分化诱导后获得棉花转基因再生植株。通过... 为评价玉米ZmPHYA1基因在棉花种质资源改良中的价值,本研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在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R15材料中进行了玉米ZmPHYA1基因的遗传转化。经过愈伤组织诱导、抗性愈伤筛选、体细胞分化诱导后获得棉花转基因再生植株。通过田间草铵膦除草剂筛选鉴定抗性植株,并利用PCR扩增其草铵膦抗性基因和目的基因ZmPHYA1进行分子鉴定,发现阳性植株对草铵膦除草剂具较好抗性,并可扩增到256 bp的草铵膦抗性基因和217 bp ZmPHYA1基因的特异条带。进一步通过免疫印迹检测表明,3个不同转基因株系中外源ZmPHYA1基因可正常表达约170 kD大小的蛋白,且在不同组织中该外源蛋白均可正常表达。此外,对转基因植株的不同农艺性状分析表明,转基因株系株高明显低于受体对照,而铃重和纤维长度等性状无明显差异。本研究成功获得具有草铵膦抗性和外源ZmPHYA1基因的棉花新种质材料,为进一步利用光敏色素基因创新种质资源提供了材料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玉米光敏色素A1 蛋白表达 草铵膦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新型抗虫基因Vip3A棉花新种质的创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安红 王志安 +2 位作者 肖娟丽 刘圆 罗晓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87-1293,共7页
该研究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n438-Vip3A,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棉花品种‘冀合713’,将新型抗虫基因Vip3A导入到棉花植株,创制对棉铃虫抗性的转基因棉花新种质。结果表明:(1)PCR检测Vip3A基因已经导入到棉花基因组中且能够稳定遗传。(2)... 该研究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n438-Vip3A,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棉花品种‘冀合713’,将新型抗虫基因Vip3A导入到棉花植株,创制对棉铃虫抗性的转基因棉花新种质。结果表明:(1)PCR检测Vip3A基因已经导入到棉花基因组中且能够稳定遗传。(2)室内抗虫性鉴定表明,与对照相比转基因植株对棉铃虫的抗性显著提高,并获得2株高抗和3株抗棉铃虫的转Vip3A基因株系。(3)South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转基因株系BV01为单拷贝。(4)Elisa检测表明,外源Vip3A基因在BV01的根、茎、叶、花、种子中都有表达,在叶片中的Vip3A蛋白表达为苗期>蕾期>花期>铃期>吐絮期。该研究创制了新型抗虫转基因棉花材料,为培育棉花新型抗虫品种提供了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虫性 VIP3A基因 棉花 棉铃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转录因子基因GhMYBPA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安红 赵战胜 +3 位作者 王志安 肖娟丽 刘圆 罗晓丽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14,共6页
MYB转录因子蛋白普遍存在于植物中,在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讨棉花MYB转录因子的功能,采用同源克隆技术,在棉花叶片组织中克隆GhMYBPA1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不同逆境胁迫下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从中棉35中... MYB转录因子蛋白普遍存在于植物中,在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讨棉花MYB转录因子的功能,采用同源克隆技术,在棉花叶片组织中克隆GhMYBPA1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不同逆境胁迫下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从中棉35中成功克隆得到1个新的MYB转录因子基因GhMYBPA1(基因登录位点为XM016869420),cDNA全长为825 bp,开放阅读框630 bp,编码210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GhMYBPA1蛋白分子质量为20.183 ku,N端含有2个MYB的DNA保守结合域,属于R2R3-MYB型转录因子;氨基酸同源分析发现,GhMYBPA1蛋白与来自亚洲棉GaMYB12-like同源性较高;qRT-PCR分析结果表明,GhMYBPA1在棉花根、茎、叶、花中均有表达,花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叶;逆境胁迫分析表明,在受到高盐、低温和干旱处理诱导时,GhMYBPA1基因的表达量均发生了变化,推测GhMYBPA1可能在棉花非生物胁迫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GhMYBPA1基因功能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GhMYBPA1 生物信息学分析 转录因子 非生物逆境胁迫 功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一号菌草的生长特征及不同生长期的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王炜 张媛 张安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8期40-41,58,共3页
为了更好地利用绿洲1号菌草资源,对绿洲1号菌草的生长特征及不同时期营养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洲1号第2年的生长量大于第1年,株高可达到421.5 cm,分蘖数22个,产量192750 kg/hm^(2);绿洲1号菌草叶的饲用价值高于茎;粗蛋白的... 为了更好地利用绿洲1号菌草资源,对绿洲1号菌草的生长特征及不同时期营养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洲1号第2年的生长量大于第1年,株高可达到421.5 cm,分蘖数22个,产量192750 kg/hm^(2);绿洲1号菌草叶的饲用价值高于茎;粗蛋白的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在1.5 m生长高度时蛋白含量最高,达20.6%,木质素、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随生长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脂肪含量变化不大,为合理利用菌草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1号 生长特征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一号菌草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3
8
作者 解晓红 解红娥 +5 位作者 王凌云 李江辉 吴宇浩 王萌 张鸿兴 武宗信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1383-1386,共4页
采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绿洲一号菌草主茎或侧枝上的幼茎(宝塔状)侧芽和茎尖进行初代芽分化诱导、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以建立绿洲一号菌草的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幼嫩茎段侧芽在MS+3.0 mg/L6-BA+0.2 mg/L 2,4-D+1.0 mg/L IBA... 采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绿洲一号菌草主茎或侧枝上的幼茎(宝塔状)侧芽和茎尖进行初代芽分化诱导、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以建立绿洲一号菌草的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幼嫩茎段侧芽在MS+3.0 mg/L6-BA+0.2 mg/L 2,4-D+1.0 mg/L IBA培养基中进行初代培养,可平均分化2.64个幼芽(苗),分化的丛生苗和分蘖苗健壮均匀;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5.0 mg/L 6-BA+1.0 mg/L IBA,在此培养基上继代增殖,增殖系数达到6.12,增殖的幼芽密集、健壮,生长势强;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5.0 mg/L IBA,小芽苗在此培养基上诱导生根,平均根数为11.75条,根长为3.33 cm,根细而密,有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 绿洲一号 幼茎(宝塔状)侧芽 组织培养 快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9技术在农作物中应用的局限及改进 被引量:5
9
作者 武林琳 竹梦婕 +7 位作者 王咪 李晓萍 刘跃鹏 裴蕾 杨淑巧 许琦 王华 郭文治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22期26-29,共4页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可以直接对DNA序列进行稳定、精准改造的技术,其中CRISPR/Cas9技术以简便、高效、经济等优势脱颖而出。CRISPR/Cas9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作物遗传育种、植物基因改造和农作物品种改良等多个方面,给农作物领域带来巨大机...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可以直接对DNA序列进行稳定、精准改造的技术,其中CRISPR/Cas9技术以简便、高效、经济等优势脱颖而出。CRISPR/Cas9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作物遗传育种、植物基因改造和农作物品种改良等多个方面,给农作物领域带来巨大机遇。但机遇与挑战并存,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亦遇到一些困难。因此,本文围绕CRISPR/Cas9技术的原理、局限及改进方案进行综合阐述,以期为CRISPR/Cas9技术在农作物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CRISPR/Cas9 农作物 局限 脱靶效应 改进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型与其他小麦雄性不育系细胞质类型的分子鉴定
10
作者 任文斌 王倩 +1 位作者 吴翠翠 谢三刚 《农学学报》 2022年第12期1-5,共5页
为了鉴定F型与其他小麦雄性不育系细胞质类型之间差异。以F型不育系(FA1-1,FA1-2,FA2-1)、F型保持系、T、K、V型同核异质不育系(A)及其保持系(B)‘冀5418’等为试验材料,用23对叶绿体和21对线粒体SSR分子标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FA... 为了鉴定F型与其他小麦雄性不育系细胞质类型之间差异。以F型不育系(FA1-1,FA1-2,FA2-1)、F型保持系、T、K、V型同核异质不育系(A)及其保持系(B)‘冀5418’等为试验材料,用23对叶绿体和21对线粒体SSR分子标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FA与T、K、V、B型不育系的细胞质分属不同类别。FA与中国春(CS)的细胞质遗传相似系数为1.00,FA与FB细胞质遗传相似系数为1.00,表明其可能为普通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经典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原理有差异,F型雄性不育系的育性可能由核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F型雄性不育系 叶绿体 线粒体 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