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金属共伴生矿产资源协同利用制备铁氧体材料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高建明 杜宗沅 +1 位作者 马舒佳 程芳琴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060-11068,共9页
在当今矿产资源短缺的背景下,矿产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铁氧体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电磁性能被广泛应用到电子电讯、催化、医药、新能源等各个领域,因此,多金属共伴生矿产资源协同利用制备铁氧体材料成为... 在当今矿产资源短缺的背景下,矿产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铁氧体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电磁性能被广泛应用到电子电讯、催化、医药、新能源等各个领域,因此,多金属共伴生矿产资源协同利用制备铁氧体材料成为其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对铁氧体材料的结构、性能、应用与合成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含锰矿物、红土镍矿、菱镁矿等多金属共伴生矿的成分、矿相特点,进一步对多金属共伴生矿产资源协同利用制备铁氧体材料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系统总结了针对不同成分、矿相特点的矿产资源在制备铁氧体材料时采取的技术策略与路线,分析了金属元素在转化利用过程中的迁移规律及矿相调控机制,阐述了矿产资源中微量元素对铁氧体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与调控机制,为多金属共伴生矿产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和铁氧体材料的低成本合成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氧体 共伴生矿产资源 矿相调控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B锅炉低氮燃烧对炉内固硫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郝艳红 孟江涛 +2 位作者 王菁 杨凤玲 程芳琴 《洁净煤技术》 CAS 2019年第6期43-50,共8页
随着火电厂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多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在燃烧阶段降低NOx的生成,但低氮燃烧应用会使炉内局部气氛,尤其是密相区的氧含量降低1%~4%,CO等还原性气氛增加1%~2%。固硫反应在不同氧浓度及还原性气... 随着火电厂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多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在燃烧阶段降低NOx的生成,但低氮燃烧应用会使炉内局部气氛,尤其是密相区的氧含量降低1%~4%,CO等还原性气氛增加1%~2%。固硫反应在不同氧浓度及还原性气氛条件下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路径,从而影响整个固硫反应速率和不同固硫产物的生成,导致最终固硫率的不同。因此CFB锅炉中引入低氮燃烧条件后会对炉内钙基固硫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明晰低氮燃烧条件对CFB炉内钙基固硫反应的影响,保证燃烧中同时降低SO2和NOx的排放浓度,实现CFB锅炉中低氮燃烧技术与钙基固硫技术的耦合,综述了低氮燃烧反应条件对CFB锅炉炉内钙基固硫过程影响的研究现状,分别阐述了整个固硫过程中低氮还原性气氛及氧化-还原交变气氛条件对固硫剂煅烧、固硫剂固硫及固硫产物的分解转化3个不同反应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变化对CaCO3煅烧影响较大且研究较多,气氛中CO2的分压会直接减弱煅烧反应进行的程度;O2和CO浓度变化对CaCO3煅烧的影响未见报告,但从理论上推断影响较小,仍需进一步试验证明。在低氮燃烧形成的氧化-还原交变气氛下,炉内固硫反应过程变得复杂。氧气消失后,固硫率会降低20%左右,随着还原性气氛中CO含量的增加,固硫率还会进一步降低;随着CO等还原性气氛的增强,固硫产物CaSO4稳定性降低,分解温度降低,CaS稳定性增强。但氧化、还原交变气氛下固硫产物的转化机制研究表明,当形成以CaS为内核,CaSO4为外壳的固硫产物时,钙利用率和固硫效率会有所提高。可见,低氮燃烧气氛对硫化反应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由于硫化反应的复杂性和固硫产物的不稳定性,目前尚无明确的针对不同固硫剂与反应温度和反应气氛的最佳匹配结果。因此,提出需进一步探究石灰石、电石渣等钙基固硫剂在不同氧浓度气氛及不同程度还原性气氛条件下的固硫反应机制,明确低氮燃烧条件对钙基固硫过程的影响,最终获得CFB锅炉低氮燃烧与炉内钙基固硫两者有机结合的优化反应条件,为实际生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B锅炉 低氮燃烧 还原性气氛 炉内钙基固硫 固硫产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阶煤热解条件对气相产物分布和半焦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任磊 杨凤玲 +3 位作者 贾阳杰 狄子琛 程芳琴 孟爱国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27,共11页
以内蒙古鄂尔多斯煤为研究对象,在立式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不同热解条件对半焦、油和气三种产物的影响,并通过XRD和SEM-EDS对煤和半焦进行微观结构表征。结果表明:焦油和热解气的生成量与热解温度有直接关系,热解气中H2与CO2存在着相互... 以内蒙古鄂尔多斯煤为研究对象,在立式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不同热解条件对半焦、油和气三种产物的影响,并通过XRD和SEM-EDS对煤和半焦进行微观结构表征。结果表明:焦油和热解气的生成量与热解温度有直接关系,热解气中H2与CO2存在着相互竞争的关系;温度越高对成型热解具有越好的黏结作用,程序升温条件下热解气体释放的时间区间较长,大约在60 min,而恒温热解过程中热解气体释放完成时间主要集中在25 min^30 min。通过热解可以降低煤中的挥发分,控制民用煤加煤阶段的大量污染物释放,解决民用煤的污染问题。可以根据煤质和半焦产品的用途调整热解过程,半焦民用可以采用较低热解温度,若需提高焦油和气的收率可适当提高温度,民用热解型煤可以采用中低温热解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温热解 热解气 热解温度 程序升温 半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和赤泥协同提取氧化铝过程矿相转变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郭玉梅 曹丽琼 +1 位作者 郭彦霞 燕可洲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42-1549,共8页
开展了煤矸石和赤泥协同提取氧化铝研究,考察了添加赤泥对煤矸石活化提取氧化铝及对助剂碳酸钠消耗量的影响,并利用TG-DSC和XRD研究了赤泥添加对煤矸石活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矸石-赤泥-Na_2CO_3"混合样中氧化铝的溶出... 开展了煤矸石和赤泥协同提取氧化铝研究,考察了添加赤泥对煤矸石活化提取氧化铝及对助剂碳酸钠消耗量的影响,并利用TG-DSC和XRD研究了赤泥添加对煤矸石活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矸石-赤泥-Na_2CO_3"混合样中氧化铝的溶出率随Na/Al摩尔比和煅烧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Al/Si摩尔比为1的条件下,当Na/Al摩尔比为1.2、煅烧温度为850℃时,混合样的氧化铝溶出率可达到91.7%,与碳酸钠直接活化煤矸石相比,碳酸钠消耗量可降低77.9%。TG-DSC和XRD的结果表明,煤矸石、赤泥以及碳酸钠在低于700℃时相互作用比较弱,在高于800℃时三者发生相互作用,赤泥的加入由于调整了样品中的Al/Si摩尔比,使反应的最终物相选择性地向Na∶Al∶Si摩尔比为1∶1∶1的霞石和沸石相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赤泥 氧化铝 活化 废物处理 矿相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煤直接混烧低氮稳燃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菁 孟江涛 +3 位作者 张瑞娉 李文秀 杨凤玲 程芳琴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25,共9页
针对贫煤难稳燃,NOx生成量大的突出问题,采用热重分析法结合卧式炉燃烧研究,通过Testo 350在线烟气分析仪考察了贫煤及其与生物质等直接混烧的燃烧特性和NOx排放特性。结果表明:贫氧气氛下燃烧,氧浓度对焦炭氮的影响明显大于对挥发分氮... 针对贫煤难稳燃,NOx生成量大的突出问题,采用热重分析法结合卧式炉燃烧研究,通过Testo 350在线烟气分析仪考察了贫煤及其与生物质等直接混烧的燃烧特性和NOx排放特性。结果表明:贫氧气氛下燃烧,氧浓度对焦炭氮的影响明显大于对挥发分氮的影响,氧浓度低于21%时,NOx转化率由27.4%降低至15%左右;在1100℃以下,温度升高促进燃料氮与挥发分同时释放,还原性气氛下含N中间体更容易向N2转化,NOx排放浓度及转化率降低。生物质可以促进燃烧,减少NOx排放,但容易出现挥发分与焦炭分段燃烧现象,影响焦炭稳定燃烧。为此,以烟煤煤矸石为调节燃料,将贫煤、玉米芯、煤矸石三者混配,配比为80∶5∶15(质量比)时,着火温度较贫煤单独燃烧降低100℃左右,最大失重峰温由670℃降低至600℃;氮转化率由28.5%下降至1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煤 生物质 混燃 低氮燃烧 稳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粉煤灰硫酸铵和硫酸协同酸浸提铝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健 高建明 +1 位作者 郭彦霞 程芳琴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2-60,共9页
采用硫酸铵/硫酸((NH_(4))_(2)SO_(4)/H_(2)SO_(4))混合介质协同提取循环流化床粉煤灰(CFB)中的氧化铝,探讨了酸浸温度、H_(2)SO_(4)浓度、(NH_(4))_(2)SO_(4)添加量与固液比(固体的质量(mg)与液体的体积(L)的比值)对铝及铁钙杂质元素... 采用硫酸铵/硫酸((NH_(4))_(2)SO_(4)/H_(2)SO_(4))混合介质协同提取循环流化床粉煤灰(CFB)中的氧化铝,探讨了酸浸温度、H_(2)SO_(4)浓度、(NH_(4))_(2)SO_(4)添加量与固液比(固体的质量(mg)与液体的体积(L)的比值)对铝及铁钙杂质元素溶出规律的影响,并对酸浸条件进行了优化。对酸浸实验所产生的酸浸液进行结晶实验研究,探究了初始H_(2)SO_(4)浓度、初始(NH_(4))_(2)SO_(4)添加量及结晶温度对铝结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浸实验中,当酸浸温度为160℃,H_(2)SO_(4)浓度为40%,(NH_(4))_(2)SO_(4)添加量为1.0((NH_(4))_(2)SO_(4)质量与H_(2)SO_(4)质量的比),固液比为1/3时,铝的溶出率可以达到91.4%;结晶实验中,当初始H_(2)SO_(4)浓度为35%,初始(NH_(4))_(2)SO_(4)添加量为1.2时,铝的结晶率及总体回收率较高;当结晶温度为5℃时,铝的结晶率较高,目标晶体更易析出。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OES)对十二水硫酸铝铵(NH_(4)Al(SO_(4))2·12H_(2)O)晶体以及结晶余液中铁钙杂质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明确了杂质元素的分布规律。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不同条件所产生晶体进行表征,明晰所产生晶体的物相结构,最终得到纯度较高的提铝结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粉煤灰 氧化铝 硫酸铵 硫酸 十二水硫酸铝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疏水疏油改性PVDF膜用于膜蒸馏深度处理焦化废水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建国 李剑锋 +2 位作者 任静 牟艺可 程芳琴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8-62,68,共6页
采用纳米SiO_2粒子协同全氟硅烷(17-FAS)对PVDF平板膜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接触角仪、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并采用该材料用于膜蒸馏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结果表明,改性后水和乙二醇的接触角分别为154.8°和1... 采用纳米SiO_2粒子协同全氟硅烷(17-FAS)对PVDF平板膜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接触角仪、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并采用该材料用于膜蒸馏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结果表明,改性后水和乙二醇的接触角分别为154.8°和137.0°,膜材料表现出了超疏水和疏油性;膜表面形成多级粗糙度结构且表面官能团发生变化,证明成功制备出SiO_2/17-FAS/PVDF复合膜材料。复合膜膜通量稳定,明显改善了原膜膜通量衰减(下降约41%)。复合膜出水中总有机碳的质量浓度从未改性前(10.0±1.3)mg/L降低至(2.0±0.3)mg/L,且色度、浊度、NH4+-N含量、UV254各指标均优于原膜出水水质。实验表明,该复合膜具有良好的抗污染性能,对膜蒸馏处理焦化废水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17-FAS/PVDF复合膜 纳米SiO2粒子 全氟硅烷(17-FAS) 膜蒸馏 焦化废水 抗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润土基黏结剂对型煤高温黏结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健 路广军 +2 位作者 杨凤玲 王宝凤 程芳琴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28,35,共8页
选用钠基膨润土和钙基膨润土作为黏结剂,分别与原料煤混合制得型煤,研究膨润土添加量和燃烧温度对型煤热强度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SEM-EDX)分析型煤灰渣的矿物组成和形貌变化,从而阐述膨润土作... 选用钠基膨润土和钙基膨润土作为黏结剂,分别与原料煤混合制得型煤,研究膨润土添加量和燃烧温度对型煤热强度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SEM-EDX)分析型煤灰渣的矿物组成和形貌变化,从而阐述膨润土作为型煤黏结剂的黏结机理.研究表明:在900℃燃烧温度下,随着膨润土添加量的增加,型煤热强度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在相同膨润土添加量的条件下,钠基膨润土型煤(NaXM)的热强度高于钙基膨润土型煤(CaXM)的热强度;随着燃烧温度的逐渐升高,两种膨润土制成的型煤的热强度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当燃烧温度为800℃和900℃时,NaXM的热强度均高于CaXM的热强度,但燃烧温度为1 000℃,1 100℃和1 200℃时,CaXM的热强度均高于NaXM的热强度.膨润土添加量不会影响型煤燃烧灰渣的矿物组成,而燃烧温度则会影响型煤燃烧灰渣的形貌和矿物组成,当燃烧温度高于1 000℃时,膨润土中的蒙脱石结构受到破坏,从而降低了型煤的热强度,而且型煤灰渣在燃烧温度高于1 000℃时熔融现象严重,造成型煤热强度降低.高温下膨润土中的蒙脱石结构受到破坏,同时膨润土中的矿物成分与煤中的矿物成分发生反应,生成低温共熔物,降低了热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蒙脱石 型煤 热强度 低温共熔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负荷下循环流化床锅炉粉煤灰的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马志斌 常可可 +2 位作者 燕可洲 张培华 程芳琴 《洁净煤技术》 CAS 2016年第4期20-25,共6页
为拓展循环流化床锅炉粉煤灰的利用途径,开发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了不同负荷下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粉煤灰的粒径分布、化学组成、物相组成、Al_2O_3溶出特性和微观形貌等理化性质,考察了锅炉负荷对粉煤灰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 为拓展循环流化床锅炉粉煤灰的利用途径,开发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了不同负荷下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粉煤灰的粒径分布、化学组成、物相组成、Al_2O_3溶出特性和微观形貌等理化性质,考察了锅炉负荷对粉煤灰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CFB锅炉负荷对粉煤灰的粒径分布、化学组成和物相组成等性质影响较小,对粉煤灰中Al_2O_3溶出率影响较大,Al_2O_3溶出率与样品颗粒的微观形貌有关,颗粒表面孔隙和裂缝越多,Al_2O_3溶出率越高。CFB锅炉粉煤灰中的无定形相含量较高,在70%以上;CaO在粉煤灰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有3种:硬石膏、生石灰和无定形CaO。Al_2O_3均是以无定形氧化物的形式存在,煤样中的Al_2O_3在燃烧过程中更容易以飞灰的形式排出;石英和硬石膏更容易以底渣的形式排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负荷 飞灰 底渣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处理应用石墨烯分离膜的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剑锋 耿宇辰 +2 位作者 孙慧芳 任静 程芳琴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共5页
从石墨烯基分离膜的结构和功能角度出发,阐述了纳米孔石墨烯分离膜、氧化石墨烯(GO)片层堆叠分离膜及GO聚合物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分析了该领域面临的问题及应用前景,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具有特殊的选择分离特性,是制备新一代水处理膜的研究... 从石墨烯基分离膜的结构和功能角度出发,阐述了纳米孔石墨烯分离膜、氧化石墨烯(GO)片层堆叠分离膜及GO聚合物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分析了该领域面临的问题及应用前景,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具有特殊的选择分离特性,是制备新一代水处理膜的研究热点。认为现有制备工艺仍然存在不足和缺陷,设计和调控纳米孔道是实现低污染、高通量的重要手段,在实现大规模制备的同时保证膜的分离性能、如何从绿色的角度出发制备复合膜,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膜 水处理 纳米材料 膜分离 制备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基固硫剂在煤泥燃烧中的变化及固硫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常可可 马志斌 +1 位作者 杨凤玲 程芳琴 《洁净煤技术》 CAS 2016年第5期59-63,69,共6页
为降低煤泥燃烧过程SO_2排放,以煤泥为原料,分别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分析煤灰中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研究了2种钙基固硫剂(CaCO_3、CaO)在煤泥燃烧过程中的演变行为和不同条件下的固硫效果。结果表明... 为降低煤泥燃烧过程SO_2排放,以煤泥为原料,分别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分析煤灰中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研究了2种钙基固硫剂(CaCO_3、CaO)在煤泥燃烧过程中的演变行为和不同条件下的固硫效果。结果表明,当燃烧温度低于820℃时,2种固硫剂在燃烧过程中均主要转化为硬石膏和石灰,不与煤泥中的矿物质发生反应。当燃烧温度高于820℃时,固硫剂转化为硬石膏和生石灰,而生石灰又与煤灰中的SiO_2和Al_2O_3反应生成了钙黄长石。当燃烧温度超过1 000℃时,部分固硫产物CaSO_4发生分解,导致固硫率降低。煤泥和固硫剂混合制备成型煤,能够显著提高固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泥 固硫剂 矿物质 型煤 固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PTFE复合膜强化膜蒸馏深度处理焦化废水 被引量:3
12
作者 任静 李剑锋 +2 位作者 严晓青 李彦超 程芳琴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3-47,共5页
为了提高膜的抗污染抗润湿性能,采用表面涂覆法将氧化石墨烯(GO)结合在聚四氟乙烯(PTFE)膜表面,制备亲水-疏水复合膜用于膜蒸馏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并对比了改性复合膜与未改性原膜的表面特性和膜蒸馏效果,分析了GO表面改性对膜蒸馏效果... 为了提高膜的抗污染抗润湿性能,采用表面涂覆法将氧化石墨烯(GO)结合在聚四氟乙烯(PTFE)膜表面,制备亲水-疏水复合膜用于膜蒸馏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并对比了改性复合膜与未改性原膜的表面特性和膜蒸馏效果,分析了GO表面改性对膜蒸馏效果的强化机制。结果表明,膜表面经过GO改性后接触角由144.2°下降至103.9°,且表面出现羟基、羧基等亲水性官能团,说明膜表面亲水改性成功。GO-PTFE复合膜相比原膜通量提高了36.6%,产水电导率保持在25μS/cm,出水的荧光峰强度明显减弱,说明GO-PTFE复合膜能有效截留焦化废水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相比原膜的抗污染抗润湿性能显著提高。这种强化过程主要归因于GO良好的亲水性、导热性和特有的纳米孔道对污染物的截留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蒸馏 氧化石墨烯(GO) 聚四氟乙烯(PTFE) 焦化废水 亲水改性 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酸铝的制备及对焦化废水中苯酚混凝去除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睿 杜志平 +1 位作者 程芳琴 白红娟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88-1891,共4页
以硅酸钠、氯化铝为主要原料,制备不同铝硅摩尔比的聚硅酸铝(PASiC)絮凝剂,对比聚硅酸铝和市售聚合氯化铝(PAC)对模拟废水浊度和苯酚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PASiC1(铝硅摩尔比为1. 0)对废水浊度去除率可达99%以上,对苯酚也有4. 6%的去除... 以硅酸钠、氯化铝为主要原料,制备不同铝硅摩尔比的聚硅酸铝(PASiC)絮凝剂,对比聚硅酸铝和市售聚合氯化铝(PAC)对模拟废水浊度和苯酚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PASiC1(铝硅摩尔比为1. 0)对废水浊度去除率可达99%以上,对苯酚也有4. 6%的去除效果,絮凝剂PAC的苯酚仅去除了1%。PASiC对废水浊度和苯酚的共去除性能较优,为焦化废水的强化混凝预处理提供了有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聚硅酸铝 混凝 浊度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蒸馏处理苯酚废水过程中苯酚传质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淑娟 李剑锋 +1 位作者 范铃琴 程芳琴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1-95,100,共6页
采用质量守恒法建立了苯酚的传质模型,对膜蒸馏处理苯酚废水过程中苯酚含量进行了模拟。通过膜蒸馏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和进料含量条件下进料侧和渗透侧苯酚含量变化规律,并进行了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的描述苯酚的传质过... 采用质量守恒法建立了苯酚的传质模型,对膜蒸馏处理苯酚废水过程中苯酚含量进行了模拟。通过膜蒸馏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和进料含量条件下进料侧和渗透侧苯酚含量变化规律,并进行了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的描述苯酚的传质过程:随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苯酚质量损失系数增大,跨膜传质系数增大,加速了传质驱动力,苯酚在渗透侧含量升高。随着苯酚初始含量的增加,膜两侧含量差增大,加快了苯酚的传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废水 膜蒸馏 传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煤O_2/CO_2气氛下燃烧时内在矿物质对SO_2和NO_x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文秀 王宝凤 +3 位作者 任杰 张锴 杨凤玲 程芳琴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00-1208,共9页
利用管式炉反应器在550-1 000℃对长治贫煤和脱矿物质煤分别在空气和O_2/CO_2气氛进行了燃烧实验。利用XRF、XRD等分析手段,对煤样的基本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并采用热分析仪(TG-DTG)以及傅里叶红外气体分析仪(AntarisIGS)对贫煤燃烧过... 利用管式炉反应器在550-1 000℃对长治贫煤和脱矿物质煤分别在空气和O_2/CO_2气氛进行了燃烧实验。利用XRF、XRD等分析手段,对煤样的基本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并采用热分析仪(TG-DTG)以及傅里叶红外气体分析仪(AntarisIGS)对贫煤燃烧过程中的燃烧特性和SO_2和NO_x释放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原煤相比,脱矿物质煤的着火温度和燃烬温度有所降低;O_2/CO_2气氛下,原煤和脱矿物质煤的着火温度和燃烬温度都升高,说明当O_2浓度为20%时,空气气氛比O_2/CO_2气氛更易于着火和燃烬。此外,与长治原煤相比,脱矿物质煤在相同条件下燃烧时SO_2的释放量明显提高,而NO_x的释放量却有所降低。O_2/CO_2气氛下原煤燃烧时SO_2浓度比空气气氛下的要高,而脱矿物质煤燃烧时释放的SO_2浓度明显比空气气氛下的低;O_2/CO_2气氛下原煤和脱矿物质煤燃烧时释放的NOx浓度比空气气氛下燃烧时释放的NO_x浓度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煤 富氧燃烧 排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载体的Na2SO4·10H2O基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和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磊 彭犇 +3 位作者 邱桂博 郭敏 程芳琴 张梅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74-2379,2385,共7页
基于节能减排的重要性,针对Na_2SO_4·10H_2O基相变材料相变过程中液相泄露和长期使用的热稳定性问题,采用直接浸渍的方法将其封装入不同载体(Si O_2气凝胶、X型分子筛、膨胀珍珠岩、活性炭和硅藻土)中,成功制备了不同载体的定形相... 基于节能减排的重要性,针对Na_2SO_4·10H_2O基相变材料相变过程中液相泄露和长期使用的热稳定性问题,采用直接浸渍的方法将其封装入不同载体(Si O_2气凝胶、X型分子筛、膨胀珍珠岩、活性炭和硅藻土)中,成功制备了不同载体的定形相变材料。通过SEM、XRD、DSC等表征方法,测定了饱和吸附时各自的相变材料占比分别为80.0%、82.2%、76.9%、89.2%及60.6%;并且从热性能、机械性能、成本等方面综合对比了不同载体的性能,发现膨胀珍珠岩(EP)是性价比最优的载体材料。进一步对Na_2SO_4·10H_2O/EP复合相变材料进行了熔冻循环实验测试,经过100次循环实验,热值损耗保持在15%以内,过冷度稳定在10℃以内,热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2SO4·10H2O 定形相变材料 膨胀珍珠岩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炉型潞安煤灰理化及酸/碱溶解特性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学里 燕可洲 +2 位作者 马志斌 郭彦霞 程芳琴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88,共8页
对潞安煤经循环流化床、煤粉炉和气化炉处理后得到的煤灰进行了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特征基团、粒径分布、比表面积及微观形貌等理化性质的对比研究,并考察了其在酸浸和碱浸过程中Al^3+,Si^4+,Fe^3+,Ca^2+,K^+和Ti^4+等离子的溶解特性... 对潞安煤经循环流化床、煤粉炉和气化炉处理后得到的煤灰进行了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特征基团、粒径分布、比表面积及微观形貌等理化性质的对比研究,并考察了其在酸浸和碱浸过程中Al^3+,Si^4+,Fe^3+,Ca^2+,K^+和Ti^4+等离子的溶解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炉型潞安煤灰中铝、钙、硫等元素的含量有明显的差异;矿物组成包括晶相的鳞石英、方石英、莫来石、硬石膏及非晶相的偏高岭石、假莫来石、无定型二氧化硅等;相比较而言,气化炉灰中铝硅酸盐矿物结构更加不稳定。循环流化床灰颗粒呈具有一定孔洞结构的不规则状,而煤粉炉灰和气化炉灰均为光滑球形颗粒,循环流化床灰的粒径>煤粉炉灰的粒径>气化炉灰的粒径,循环流化床灰的比表面积>气化炉灰的比表面积>煤粉炉灰的比表面积。在HCl溶液中,Al^3+,Fe^3+,Ca^2+,K^+,Ti^4+的溶出率均较高;在NaOH溶液中,仅Si^4+和K^+的溶出率较高。不同炉型潞安煤灰中各元素的溶出率具有较大差异,主要与其矿物组成、结构稳定性、粒径和比表面积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灰 煤粉炉灰 气化炉灰 理化性质 离子溶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气氛热处理过程朔州煤中锂和镓及稀土元素的迁移规律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森 马志斌 +1 位作者 郭彦霞 程芳琴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12,共5页
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和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分别研究了朔州煤中锂(Li)、镓(Ga)和稀土(REE)元素在空气、氮气(N_2)和二氧化碳气氛(CO_2)下从300℃升温至1100℃过程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在300℃~600℃范围内... 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和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分别研究了朔州煤中锂(Li)、镓(Ga)和稀土(REE)元素在空气、氮气(N_2)和二氧化碳气氛(CO_2)下从300℃升温至1100℃过程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在300℃~600℃范围内,煤中的Li,Ga和REE元素在热处理过程中逸出速率较大,主要与有机质的分解有关;当温度高于600℃时,Li,Ga和REE的逸出速率降低并逐渐趋于稳定。热处理气氛对微量元素的逸出有显著影响,空气气氛中Li,Ga和REE的挥发率最大,N_2和CO_2气氛下Li,Ga和REE的挥发率相当,均比空气气氛中挥发率小,煤中有机质的氧化能够促进微量元素在热处理过程中的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气氛 热处理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下多种工业固体废弃物复配体系的熔融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皓 马志斌 +1 位作者 廖洪强 程芳琴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96-300,共5页
以粉煤灰、煤矸石、电石渣、镁渣和赤泥等五种工业固体废弃物为原料,按照不同酸度系数进行复配,分别采用灰熔融温度测定仪和高温黏度测定仪测定了高温下复配样品的熔融特征温度和黏度变化。结果发现,酸度系数在0.95~1.19范围内时,熔融... 以粉煤灰、煤矸石、电石渣、镁渣和赤泥等五种工业固体废弃物为原料,按照不同酸度系数进行复配,分别采用灰熔融温度测定仪和高温黏度测定仪测定了高温下复配样品的熔融特征温度和黏度变化。结果发现,酸度系数在0.95~1.19范围内时,熔融特征温度随酸度系数的增大而升高;在酸度系数较大时,酸度系数对熔融温度的影响更为明显;熔体的黏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加;当黏度在0~1000 m Pa·s范围内,随样品中Fe2O3含量增加,熔体黏度随温度的变化速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弃物 酸度系数 熔融温度 高温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氧气氛下固硫剂对煤燃烧特性及S和N释放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孟江涛 王菁 +2 位作者 杨凤玲 郝艳红 程芳琴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7-37,共11页
考察了贫氧燃烧过程中,三种钙基固硫剂CaO,CaCO3和Ca(OH)2对燃烧和NOx生成的影响,以及在低氧体积分数燃烧条件下固硫作用的强弱规律。结果表明:针对研究所用煤种,氧体积分数的降低使两个燃烧阶段向一个燃烧阶段过渡;空气及15%氧体积分数... 考察了贫氧燃烧过程中,三种钙基固硫剂CaO,CaCO3和Ca(OH)2对燃烧和NOx生成的影响,以及在低氧体积分数燃烧条件下固硫作用的强弱规律。结果表明:针对研究所用煤种,氧体积分数的降低使两个燃烧阶段向一个燃烧阶段过渡;空气及15%氧体积分数时,CaO可促燃,而10%氧体积分数时,三种固硫剂都会抑制燃烧;三种固硫剂按固硫率和催化NOx能力由大到小均依次为CaCO3,Ca(OH)2和CaO,且Ca(OH)2与CaCO3的效果相差不大。燃煤中硫含量及形态与固硫剂分解速率之间的匹配关系决定固硫效果。硫释放速率快时,分解速率较快的固硫剂固硫效果较好;反之,分解较慢的固硫剂效果更好;随氧体积分数的降低,固硫剂煅烧速率几乎不受影响,但固硫剂的固硫作用逐渐减弱,钙对NOx的催化作用逐渐增强。研究认为Ca(OH)2及钙硫比(钙与硫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3为较优化的固硫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氧气氛 低氮燃烧 钙基固硫 燃烧特性 SO2 NO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