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抗战音乐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耦合的价值与路径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霞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38-42,共5页
山西抗战音乐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和重要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山西抗战音乐文化提供了传播阵地,二者的耦合具有传递坚定的革命信仰的教育价值、产生沉潜的音乐记忆的情感价值和教育传承的共振共赢的综合价值。山西抗战... 山西抗战音乐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和重要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山西抗战音乐文化提供了传播阵地,二者的耦合具有传递坚定的革命信仰的教育价值、产生沉潜的音乐记忆的情感价值和教育传承的共振共赢的综合价值。山西抗战音乐文化与高校思想教育耦合的有效路径是,全方位落实山西抗战音乐文化融入思政课堂教学的举措,多维度营造山西抗战音乐文化融入实践活动的氛围,下功夫打造山西抗战音乐文化融入思想教育的网络平台。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山西抗战音乐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立德树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山西抗战音乐文化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类高校音乐教师科研评价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倩楠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18-21,共4页
高校教师科研评价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不仅体现出高校对教师科研能力的水平要求,而且能够有效促进大学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音乐专业基于专业的学科特殊性,科研评价应该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原则,从多维度、多层级的评价方式来衡量音乐教... 高校教师科研评价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不仅体现出高校对教师科研能力的水平要求,而且能够有效促进大学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音乐专业基于专业的学科特殊性,科研评价应该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原则,从多维度、多层级的评价方式来衡量音乐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成果。综合类高校音乐教师科研评价存在的问题有,评价导向科学,教师自身认知略显不足;评价标准统一,突显音乐学科特点不到位;评价方式多元,同行评议发挥不充分。音乐类教师科研评价改革的策略是,把握科研导向,完善评价标准,强化分类评价,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助力推动音乐学科科研评价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类高校 音乐教师 科研评价 科研导向 评价标准 分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木兰》:东方想象与文化误读 被引量:3
3
作者 郑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8-120,共3页
电影《花木兰》在刚刚开始宣传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于这一源自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故事,市场和评论界的反应还是有所期待的。在电影上映之后,这部电影所流露出来的西方中心主义和深刻的文化之中的隔膜,又使此前的期待化为对这种文化... 电影《花木兰》在刚刚开始宣传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于这一源自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故事,市场和评论界的反应还是有所期待的。在电影上映之后,这部电影所流露出来的西方中心主义和深刻的文化之中的隔膜,又使此前的期待化为对这种文化落差的怀疑。实际上这种误读的现象在东西方的文化交往过程中已经屡见不鲜,而因为由曾经殖民现象所遗留下的文化隔阂一直延续到了当下,这种隔阂其实该成为历史中被抛弃的观念,这部电影文本中的体现则成为它饱受争议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木兰》 后殖民文化 文化误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故事里的音符:影视空间的听觉审美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汤瑞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96-198,共3页
观看诸多优秀的影视剧作品,我们发现,正是由于声音的完美介入,才让影视剧创作有了更多的表达空间。而相比于人物对白、独白、旁白以及音响,音乐本身就在影视剧刻画人物、表情达意、烘托气氛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谓是灵动的图像... 观看诸多优秀的影视剧作品,我们发现,正是由于声音的完美介入,才让影视剧创作有了更多的表达空间。而相比于人物对白、独白、旁白以及音响,音乐本身就在影视剧刻画人物、表情达意、烘托气氛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谓是灵动的图像中串联着跳动的音符,二者的紧密糅合构筑了影视艺术多重的美学表达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剧创作 美学表达 影视艺术 听觉审美 刻画人物 人物对白 表达空间 音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第十一回》中的文学性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崔晓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第十一回》是陈建斌作为导演的第二部作品,有着非常浓厚的东方文学意味。电影将舞台喜剧与电影故事交织在一起,用古典文学的章回体形式塑造新颖的电影样式,同时红色色彩的数次复现让观众从视觉上体悟角色的情绪和意识。通过将电影与... 《第十一回》是陈建斌作为导演的第二部作品,有着非常浓厚的东方文学意味。电影将舞台喜剧与电影故事交织在一起,用古典文学的章回体形式塑造新颖的电影样式,同时红色色彩的数次复现让观众从视觉上体悟角色的情绪和意识。通过将电影与生活的内外映照、剧本前后的内容呼应以及红色的色彩积累,导演让每个人物都饱满而有血肉,大家围绕着对艺术与生活异同的讨论,带领观众从这十回的故事中走向自己第十一回的人生中去,实现了电影的文学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性 色彩 荒诞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张艺谋的晚近创作
6
作者 郑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1-113,共3页
张艺谋的电影作品在中国电影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作成果。严格来说,他通过自己的电影创作勾连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与新世纪之间电影创作的沟壑,为中国电影融合西方、走向世界提供了非常值得参考的范本。近年来张艺谋的电影创作不断... 张艺谋的电影作品在中国电影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作成果。严格来说,他通过自己的电影创作勾连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与新世纪之间电影创作的沟壑,为中国电影融合西方、走向世界提供了非常值得参考的范本。近年来张艺谋的电影创作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种个人创作风格的变化,事实上也折射出了一个时代走向另一个时代的宏观变化,因此观察这一富有意味的创作变化也可以为当下的电影创作寻找更恰当的前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 《影》 《一秒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江红》:话本小说叙事模式与新民族主义电影的创作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国梁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4-156,共3页
近年来,第五代导演张艺谋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活力,他的多部参与春节档上映的电影作品也都收获了不俗的票房成绩。从这些创作的总体上看,虽然在色调、叙事等多个方面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但是创作者极具个人风格的、对民族传统审美... 近年来,第五代导演张艺谋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活力,他的多部参与春节档上映的电影作品也都收获了不俗的票房成绩。从这些创作的总体上看,虽然在色调、叙事等多个方面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但是创作者极具个人风格的、对民族传统审美特点的承袭依旧没有改变。《满江红》这部电影在上映之后旋即收获了大量的关注,在审美风格和艺术特征方面可以视为近年来张艺谋导演对以话本小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叙事模式和审美思想继承的集中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江红》 话本小说 张艺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线叙事下新草原电影的现代性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田丽坤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7-79,共3页
《脐带》是90后导演乔思雪的处女作,讲述了小儿子带患病母亲重返草原故土的故事。伴随着这一简单故事的推进,影片将草原电影中惯常包含的文化元素——蒙古草原的独特音乐、精神故土、生死观念——融合于当代社会文化中,形成三条暗藏的... 《脐带》是90后导演乔思雪的处女作,讲述了小儿子带患病母亲重返草原故土的故事。伴随着这一简单故事的推进,影片将草原电影中惯常包含的文化元素——蒙古草原的独特音乐、精神故土、生死观念——融合于当代社会文化中,形成三条暗藏的逻辑线索,即不断出走的当代青年与自然、故乡和父母的关系。三线在同一个叙事时空中交叉延展,跟随事件折点一同推进,奔向同一个叙事终点即草原普世文化的现代性表达,使该影片拓宽了我国草原电影的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电影 三线叙事 传统融合 现代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坏猴子电影计划与中国电影的突围尝试
9
作者 吴建秀 郑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73-75,共3页
电影作品的创作与消费主义精神的发展密切关联。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是因为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忽视居民在文化消费层面上的需求。但是完全依存于消费导向是这种现象下需要顾虑的另一个极端,因而坏猴... 电影作品的创作与消费主义精神的发展密切关联。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是因为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忽视居民在文化消费层面上的需求。但是完全依存于消费导向是这种现象下需要顾虑的另一个极端,因而坏猴子电影计划的出现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以坏猴子电影计划推出的五部电影作为分析对象,讨论这五部电影在迎合市场需要和坚守电影艺术追求方面的“突围”性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猴子电影计划 宁浩 消费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第四面墙》看平行时空的新叙事范式
10
作者 田丽坤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39-141,共3页
国内外电影对跨时空元素多有涉猎,逐渐形成了多时空科幻电影的常见类型。但《第四面墙》突破了以往创作模式的束缚,打造了一套平行时空在叙事层面的新应用模式。电影借平行时空的框架,在叙事主题、叙事时空、叙事节奏和叙事逻辑上相互配... 国内外电影对跨时空元素多有涉猎,逐渐形成了多时空科幻电影的常见类型。但《第四面墙》突破了以往创作模式的束缚,打造了一套平行时空在叙事层面的新应用模式。电影借平行时空的框架,在叙事主题、叙事时空、叙事节奏和叙事逻辑上相互配合,用非常规的方式完成了对哲思主题冷静而又成熟、平静而有力量的表达,形成了平行时空新的叙事范式。电影在90分钟内讲述那一夜平行时空的三种人生,完成了人物内心不断的自我博弈,实现了自我和解,最终传达出电影的哲学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时空 叙事节奏 舞台剧 时空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