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可持续性理念的竹编文化家具设计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范琨 易欣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80-389,共10页
目的对竹编形态进行研究并设计一款竹编文创家具产品。方法在可持续设计的框架下,通过对竹编家具设计需求进行归纳汇总,运用FAHP方法识别关键设计点。继而使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运算得出亟需解决的视觉需求,应用人工智能算法中深度学... 目的对竹编形态进行研究并设计一款竹编文创家具产品。方法在可持续设计的框架下,通过对竹编家具设计需求进行归纳汇总,运用FAHP方法识别关键设计点。继而使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运算得出亟需解决的视觉需求,应用人工智能算法中深度学习方法,构建竹编纹样数据集,通过迭代收敛后提炼出特殊的纹理设计方案。对结构和环境方面的需求通过建立质量屋HOQ模型,将用户需求转化为设计要求,解决纹样视觉和产品设计间的矛盾,应用工程领域的39项参数与TRIZ的40项发明原理,对矛盾进行创造性解决,优化设计与生产过程。结论该设计方案展示了可持续性材料、定量分析方法和高效生产之间的协同效应,验证了人工智能算法在竹编纹样构建中的可持续,竹材料来源的可持续,生产方式的可持续性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性 文创家具 竹编文化 FAHP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动画电影《伞少女》看非遗元素在当代电影中的创新性转化
2
作者 王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45,共5页
动画电影《伞少女》融合了丰富的非遗元素,不仅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视角,也为非遗的现代表达提供了有益探索。影片在场景设计中融入了中国传统山水画、木雕、青铜玉器及古典建筑园林等非遗技艺,赋予了影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价... 动画电影《伞少女》融合了丰富的非遗元素,不仅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视角,也为非遗的现代表达提供了有益探索。影片在场景设计中融入了中国传统山水画、木雕、青铜玉器及古典建筑园林等非遗技艺,赋予了影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在视听艺术中,传统乐器和歌舞的运用增强了影片的文化韵味,非遗技艺如沙燕风筝和鬼工球的展现则进一步丰富了影片的艺术表现力。《伞少女》通过这些创新手法,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保护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动画电影创作和文化传承开辟了新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电影 《伞少女》 非遗元素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在影视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杜菁菁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0-91,共2页
影视服装,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常说的戏服,归属于表演服装,是指在影视剧中不同演员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所穿各类服饰的总称。影视服装是人物造型中重要的元素,在影片的故事叙述、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推动、视觉风格表现上起到了至关重要... 影视服装,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常说的戏服,归属于表演服装,是指在影视剧中不同演员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所穿各类服饰的总称。影视服装是人物造型中重要的元素,在影片的故事叙述、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推动、视觉风格表现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影视剧中,影视服装是视觉元素,影响和制约着画面视觉风格:首先影视服装的风格要符合影视艺术作品的总体设计风格;其次再氛围的营造和视觉功效上,影视服装要能起到营造和烘托气氛,给人视觉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服装 视觉风格 视觉功效 故事叙述 人物形象塑造 表演服装 视觉冲击 总体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消费需求与用户体验的食用菌产品包装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薇 《中国食用菌》 2021年第3期125-128,共4页
消费需要是产品包装设计的根源,用户体验是衡量设计成效的标准。通过以用户体验与消费需求为核心,对食用菌产品包装设计要求进行分析,提出产品包装设计需要精准把握产品设计的本质,注重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视觉体验。在结合消费升级趋... 消费需要是产品包装设计的根源,用户体验是衡量设计成效的标准。通过以用户体验与消费需求为核心,对食用菌产品包装设计要求进行分析,提出产品包装设计需要精准把握产品设计的本质,注重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视觉体验。在结合消费升级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关注生态消费、营造用户文化体验、人本体验和消费体验等包装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需求 用户体验 食用菌 包装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符号”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彦渊 《中国食用菌》 2021年第1期165-168,共4页
城市景观是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元素,其中彰显的符号特色、文化内涵直接影响城市形象。通过分析"食用菌符号"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指出合理应用"食用菌符号",有助于优化城市景观设计体系,塑造新的城市形象。... 城市景观是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元素,其中彰显的符号特色、文化内涵直接影响城市形象。通过分析"食用菌符号"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指出合理应用"食用菌符号",有助于优化城市景观设计体系,塑造新的城市形象。提出合理提取"食用菌符号"元素,丰富"食用菌符号"的功能等应用策略,提升城市景观设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符号” 城市形象 景观设计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古董局中局》看郭子健的导演艺术
6
作者 齐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8-131,共4页
郭子健的《古董局中局》兼有复古的历史文化题材与现代的冒险探案叙事手法,这一融合与反差成为阐释电影的重要切入点。郭子健导演在这部电影中所呈现的寻宝叙事与其说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不如说是为商业电影建筑景观,高效流畅的剪... 郭子健的《古董局中局》兼有复古的历史文化题材与现代的冒险探案叙事手法,这一融合与反差成为阐释电影的重要切入点。郭子健导演在这部电影中所呈现的寻宝叙事与其说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不如说是为商业电影建筑景观,高效流畅的剪辑手法在增加电影观赏性的同时,也加剧了这类商业类型片本身的思想困境。同时,郭子健试图使用叙事策略为这一困境的解决提供方案,富有张力的行动元尝试对古老的家国同构文化逻辑进行现代性的阐释,在其中人的价值而非功能被叙事所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董局中局》 郭子健 叙事学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延伸·主题突出:数字想象赋能传记电影场域创作的美学实践
7
作者 张曦予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76-81,共6页
本文以场域理论为研究支撑,分析数字想象对传记电影及电影场域创作的影响,为传记电影场域的美学实践研究提供客观借鉴;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构建多要素循环、互动的电影场域模型,结合相关传记电影作品,分析数字想象对传记电... 本文以场域理论为研究支撑,分析数字想象对传记电影及电影场域创作的影响,为传记电影场域的美学实践研究提供客观借鉴;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构建多要素循环、互动的电影场域模型,结合相关传记电影作品,分析数字想象对传记电影场域创作的具体影响和功能意义,并解读相关创作思路;通过将场域创作与电影传记文本、数字美学相融合,构建“虚实结合”的传记电影场域,不仅有助于鲜活呈现传记主人公的人生经历、人格魅力,也有助于引导受众产生广泛认同,探索了传记电影新的叙事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空间 数字想象 传记电影 场域创作 美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服饰文化的现代传承与保护 被引量:6
8
作者 齐欢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5-86,共2页
服饰从最初遮衣蔽体的工具,逐渐演变成身份和权力的象征,并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作为民族智慧的结晶,传统服饰在历史更替中吸收了多元的文化精髓,创造出色彩丰富、种类繁多的民族服饰,而其中蕴含的精神文明沉淀成独特的传统服饰文化。
关键词 传统服饰文化 民族服饰 传承与保护 审美价值 文化精髓 精神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感功能、文学肌理与时代讲述:论新主旋律电影《守岛人》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1
9
作者 吕世亮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28-31,共4页
影片《守岛人》(陈力)由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出品,取材于“人民楷模”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为祖国守岛的真实故事,作为建党百年的献礼影片于2021年上映。这部影片的导演陈力曾执导过《嫂子》(1998)、《谁主沉浮》(2009)、《湘江北去》(20... 影片《守岛人》(陈力)由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出品,取材于“人民楷模”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为祖国守岛的真实故事,作为建党百年的献礼影片于2021年上映。这部影片的导演陈力曾执导过《嫂子》(1998)、《谁主沉浮》(2009)、《湘江北去》(2011)、《周恩来的四个昼夜》(2013)等影视作品,并多次获得了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导演奖等奖项,是名副其实的“主旋律”导演。《守岛人》同样也是一部如假包换的“主旋律影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一电影制片厂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中国电影华表奖 新主旋律电影 主旋律影片 精神文明建设 情感功能 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性、诗意化、时代性:中国小城镇电影的空间美学建构
10
作者 齐欢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6-79,共4页
自20世纪起,中国的电影就没有停止过对小城镇的真实记录与想象性叙事,《小城之春》(费穆,1948)、《林家铺子》(水华,1959)、《早春二月》(谢铁骊,1964)、《芙蓉镇》(谢晋,1986)、《巫山云雨》(章明,1996)、《小武》(贾樟柯,1998)、《站... 自20世纪起,中国的电影就没有停止过对小城镇的真实记录与想象性叙事,《小城之春》(费穆,1948)、《林家铺子》(水华,1959)、《早春二月》(谢铁骊,1964)、《芙蓉镇》(谢晋,1986)、《巫山云雨》(章明,1996)、《小武》(贾樟柯,1998)、《站台》(贾樟柯,2000)、《三峡好人》(贾樟柯,2006)、《孔雀》(顾长卫,2005)、《寻枪》(陆川,2002)等,都在讲述小城镇里的人与事。小城镇的影像建构,是对古老的社会记忆和个人的生命历程的记录。不管是在秀丽的江南小城,还是在肃穆的北方小镇,蕴藏在镜头背后的都是特殊时代社会文化的症候与隐秘的个人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谢铁骊 顾长卫 影像建构 《芙蓉镇》 费穆 《孔雀》 个人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狮少年》成长题旨的银幕抒写与审美润泽
11
作者 王玮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5-67,共3页
由孙海鹏执导,里则林编剧,大昕、大雄等人参与配音的动画电影《雄狮少年》讲述了留守少年阿娟与好友阿猫、阿狗在“退役狮王”咸鱼强的训练下,参加舞狮比赛,经历磨砺,由“病猫”成长为“雄狮”的故事。影片凸显“成长”主题,既有个人对... 由孙海鹏执导,里则林编剧,大昕、大雄等人参与配音的动画电影《雄狮少年》讲述了留守少年阿娟与好友阿猫、阿狗在“退役狮王”咸鱼强的训练下,参加舞狮比赛,经历磨砺,由“病猫”成长为“雄狮”的故事。影片凸显“成长”主题,既有个人对梦想的追逐,亦有主人公的心灵成长。将“舞狮文化”“留守儿童”及“追逐梦想”等话题纳入统一的叙事空间,拓宽了动画电影的创作边界。本文以《雄狮少年》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影像书写与审美传递策略,期望为“国漫”美学创作提供些许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成长 舞狮 留守儿童 叙事空间 动画电影 审美 留守少年 传递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掘汉字密码——纪录片《“字”从遇见你》的文化意义探微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琨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81-84,共4页
纪录片《“字”从遇见你》于2022年4月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该节目共分为三季,每季25集,目前第一季的制作和播出均已完成,剩余两季的拍摄工作正在进行中。从第一季的创作内容来看,纪录片以一集一字、五字为一季的方式,呈现汉字的形象性... 纪录片《“字”从遇见你》于2022年4月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该节目共分为三季,每季25集,目前第一季的制作和播出均已完成,剩余两季的拍摄工作正在进行中。从第一季的创作内容来看,纪录片以一集一字、五字为一季的方式,呈现汉字的形象性、哲理性和艺术性,同时在文物实证的索引下,将汉字字形的发展起源追溯到甲骨卜辞,然后通过金文、隶书、楷书的发展流变,串联起中国数千年的文字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甲骨卜辞 汉字字形 发展流变 哲理性 隶书 央视纪录频道 艺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戏电影的跨媒介迷宫化叙事溯源
13
作者 李庆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7-30,共4页
在传统的叙事电影中,结构清晰的叙事线索与叙事节点常常承担着划分区块、方便观众理解故事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迷宫化叙事电影,不再只是起承转合的故事载体与叙事媒介,编剧和导演以空间为语言,通过创造一系列无结构、浸入式的体... 在传统的叙事电影中,结构清晰的叙事线索与叙事节点常常承担着划分区块、方便观众理解故事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迷宫化叙事电影,不再只是起承转合的故事载体与叙事媒介,编剧和导演以空间为语言,通过创造一系列无结构、浸入式的体验来引导观众感悟时间与空间本身的意义。在观看这些作品时,观影者会获得宛如在迷宫中行走解密般的体验,而这样的体验也被提升到和作品同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许多被称为“游戏电影”的探索实验性影像成为叙事学与媒介研究关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电影 叙事电影 媒介研究 起承转合 跨媒介 迷宫 时间与空间 浸入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征与嬗变:我国城市图景的电影空间投射
14
作者 刘建泽 贾博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0-43,共4页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计划经济之下城乡一体的格局逐渐分裂,城市朝向新兴的商品经济发展,电影中的城市形象也在现代性鲜明的制度转轨中获得了诸多鲜活的素材,成为凸显改革与经济建设的光明之地,并为现实中尚未完成...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计划经济之下城乡一体的格局逐渐分裂,城市朝向新兴的商品经济发展,电影中的城市形象也在现代性鲜明的制度转轨中获得了诸多鲜活的素材,成为凸显改革与经济建设的光明之地,并为现实中尚未完成的现代转型提供了预先体验的可能。一、近现代工业文明中的电影空间根据西方的现代性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 制度转轨 现代工业文明 城市形象 电影空间 现代性理论 计划经济 现代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念·人物·认知:卡比尔·汗电影美学
15
作者 李庆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9-111,共3页
印度导演卡比尔·汗善于将印度的多种现实问题置于全球语境之下,叙事手法既具印度民族特色,又能汲取好莱坞模式,尤其悬念设计、人物设置和认知转换方面,颇有特色。具体而言,拟分为以下三个角度:悬念设置中延宕的心理机制;想象留白... 印度导演卡比尔·汗善于将印度的多种现实问题置于全球语境之下,叙事手法既具印度民族特色,又能汲取好莱坞模式,尤其悬念设计、人物设置和认知转换方面,颇有特色。具体而言,拟分为以下三个角度:悬念设置中延宕的心理机制;想象留白的不确定性建置人物二元对立身份;转换认知聚焦,消解隐藏冲突。从这三个方面来具体深入地探讨卡比尔·汗的叙事艺术,可从中体会到卡比尔·汗是如何实现电影民族化和国际化的融合以及价值观的传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比尔·汗 悬念设置 人物身份 认知聚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纵深纬度下的视觉符号话语修辞研究——以工业类型电影《钢铁意志》为例
16
作者 姜文昊 金卓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51-55,共5页
作为一部工业题材影片,电影《钢铁意志》(2022)以真实历史为创作蓝本,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鞍钢恢复生产的艰难过程。该片通过选择贴近生活的叙事元素,塑造钢铁英雄赵铁池、劳动模范孟泰等人物,生动再现鞍钢工人群体自力更生的奋斗历程。... 作为一部工业题材影片,电影《钢铁意志》(2022)以真实历史为创作蓝本,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鞍钢恢复生产的艰难过程。该片通过选择贴近生活的叙事元素,塑造钢铁英雄赵铁池、劳动模范孟泰等人物,生动再现鞍钢工人群体自力更生的奋斗历程。该片具有较为强烈的现实意义,讲述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一体相连的主题。通过以新中国钢铁工业建设、生产的宏大历史为背景,营造虚拟可观的视觉场景,既真实反映了鞍钢恢复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复杂挑战,生动展现了中国的工业文化和工业精神,又通过讲述新中国钢铁工人劳模的故事,诠释了真实可感的精神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理念 话语修辞 钢铁意志 个人命运 叙事元素 奋斗历程 视觉符号 类型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实、表意与阐释:纪录片《这五年》的“平凡人”视角
17
作者 李庆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53-56,共4页
符号学家霍尔认为:各种“事物”、概念和符号间的关系是语言产生意义的实质所在,将这三个要素连接起来的过程就是我们称为“表征”的东西。[1]何谓“表征”及其三要素呢?如桌上有一个圆柱形容器,这个具体化物体被视作普通“事物”,有其... 符号学家霍尔认为:各种“事物”、概念和符号间的关系是语言产生意义的实质所在,将这三个要素连接起来的过程就是我们称为“表征”的东西。[1]何谓“表征”及其三要素呢?如桌上有一个圆柱形容器,这个具体化物体被视作普通“事物”,有其独特特征,即能作为容器盛放液体,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接受这一特征,作为共享概念随之成型,最后,人们会用一个词语或一个符号对概念进行命名,“杯子”便由此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家 圆柱形容器 纪录片 三要素 平凡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