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型双路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光煤互补发电系统热力性能
1
作者
郝艳红
宋竹林
+2 位作者
张勇
田永杰
白静利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9,共9页
在再热再压缩循环系统中,高压二氧化碳流体在高温回热器出口温度较高,导致工质进入热源加热器中吸热量不足。对此,利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循环光煤互补发电系统模型,在再热再压缩循环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新...
在再热再压缩循环系统中,高压二氧化碳流体在高温回热器出口温度较高,导致工质进入热源加热器中吸热量不足。对此,利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循环光煤互补发电系统模型,在再热再压缩循环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双路S-CO_(2)循环光煤互补发电系统,并采用[火用]分析方法,对比了2个系统的性能。结果表明:新型双路S-CO_(2)循环光煤互补发电系统[火用]效率可达40.578%,比相同参数下再热再压缩循环系统高3.494百分点,其中,S-CO_(2)循环子系统[火用]效率提高了11.853百分点;循环子系统[火用]效率提高是由于新型双路S-CO_(2)循环路径布局使三级透平充分利用高温回热器回热做功,减少了主压缩机与高温回热器的[火用]损失;同时,新型双路S-CO_(2)循环光煤互补发电系统中太阳能提供的产出[火用]占比从9.846%提高至10.059%,太阳能的贡献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
光煤互补发电
Aspen
Plus模拟
[火用]分析
[火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防磨梁与防磨格栅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传热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翰
黄中
+5 位作者
张缦
曹云俊
张勇
杜鑫
王宏伟
马有福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2-399,共8页
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普遍存在炉膛水冷壁磨损严重的问题。为提高运行可靠性,目前一般通过加装防磨梁或防磨格栅实现主动防磨,但该方式会引起流场变化,并对锅炉运行参数以及炉内传热造成影响。因此,建立循环...
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普遍存在炉膛水冷壁磨损严重的问题。为提高运行可靠性,目前一般通过加装防磨梁或防磨格栅实现主动防磨,但该方式会引起流场变化,并对锅炉运行参数以及炉内传热造成影响。因此,建立循环流化床锅炉全炉膛水冷壁传热计算模型,提出加装防磨梁、防磨格栅后的边壁区颗粒浓度及传热面积修正系数计算方法,利用该模型对某440 t/h CFB锅炉炉内传热特性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水冷壁加装防磨梁后,传热系数和传热能力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和防磨梁数量有关,采用6道和12道防磨梁时,传热系数分别下降0.32%和2.89%,传热量分别下降3.28%和8.68%;比较而言,防磨格栅对炉内传热系数和传热能力影响较小,加装与防磨梁相同数量的防磨格栅时,表现出了一定的传热强化效果,传热量略有上升,当防磨格栅加装数量增加至30道时,传热系数下降5.76%,传热量上升1.59%。防磨格栅在降低水冷壁磨损的同时,对锅炉运行造成的影响较小,优于防磨梁。该模型可对CFB锅炉防磨技术的选用以及设计方案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防磨梁
防磨格栅
传热系数
传热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混合储能参与电网一次调频的综合控制策略研究
3
作者
褚志杰
韩朋谊
+3 位作者
郑立星
王建峰
张勇
薛小军
《动力工程学报》
2025年第9期1511-1518,1535,共9页
由于新能源大量并网给电力系统带来了巨大的调频压力,而储能系统可以有效辅助电网调频,因此提出了一种混合储能辅助电网调频的综合控制策略。首先,基于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储能的荷电状态,形成动作储能的出力和调控策略。然后,将变K下垂控...
由于新能源大量并网给电力系统带来了巨大的调频压力,而储能系统可以有效辅助电网调频,因此提出了一种混合储能辅助电网调频的综合控制策略。首先,基于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储能的荷电状态,形成动作储能的出力和调控策略。然后,将变K下垂控制和变K惯性控制协调配合,并基于S型函数提出辅调频控制策略。当储能系统的电量不足(过多)时,可以通过辅助频率控制技术来增强充电(放电)效率,以此加速储能系统电荷状态的恢复。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并基于电网实际功率负荷进行对比模拟。结果表明:所提综合控制策略对比无储能时可以将最大频率偏差减小0.044 Hz,频率恢复时间缩短0.335 s,能够有效改善电网频率偏差,保持储能荷电状态,可以有效减少电池储能的动作次数,提高循环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储能
一次调频
辅助调频
控制策略
荷电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双路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光煤互补发电系统热力性能
1
作者
郝艳红
宋竹林
张勇
田永杰
白静利
机构
山西
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山西
大学CO_(
格盟长子新能源
有限公司
山西京能吕临发电有限公司
出处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9,共9页
基金
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202303021221077)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YDZX20201400001939)
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2022Y133)。
文摘
在再热再压缩循环系统中,高压二氧化碳流体在高温回热器出口温度较高,导致工质进入热源加热器中吸热量不足。对此,利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循环光煤互补发电系统模型,在再热再压缩循环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双路S-CO_(2)循环光煤互补发电系统,并采用[火用]分析方法,对比了2个系统的性能。结果表明:新型双路S-CO_(2)循环光煤互补发电系统[火用]效率可达40.578%,比相同参数下再热再压缩循环系统高3.494百分点,其中,S-CO_(2)循环子系统[火用]效率提高了11.853百分点;循环子系统[火用]效率提高是由于新型双路S-CO_(2)循环路径布局使三级透平充分利用高温回热器回热做功,减少了主压缩机与高温回热器的[火用]损失;同时,新型双路S-CO_(2)循环光煤互补发电系统中太阳能提供的产出[火用]占比从9.846%提高至10.059%,太阳能的贡献更大。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
光煤互补发电
Aspen
Plus模拟
[火用]分析
[火用]效率
Keywords
supercritical dioxide cycle
solar hybrid coal-fired power generation
Aspen Plus simulation
exergy analysis
exergy efficiency
分类号
TM61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防磨梁与防磨格栅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传热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翰
黄中
张缦
曹云俊
张勇
杜鑫
王宏伟
马有福
机构
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山西京能吕临发电有限公司
出处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2-399,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22YFB4100300)。
文摘
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普遍存在炉膛水冷壁磨损严重的问题。为提高运行可靠性,目前一般通过加装防磨梁或防磨格栅实现主动防磨,但该方式会引起流场变化,并对锅炉运行参数以及炉内传热造成影响。因此,建立循环流化床锅炉全炉膛水冷壁传热计算模型,提出加装防磨梁、防磨格栅后的边壁区颗粒浓度及传热面积修正系数计算方法,利用该模型对某440 t/h CFB锅炉炉内传热特性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水冷壁加装防磨梁后,传热系数和传热能力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和防磨梁数量有关,采用6道和12道防磨梁时,传热系数分别下降0.32%和2.89%,传热量分别下降3.28%和8.68%;比较而言,防磨格栅对炉内传热系数和传热能力影响较小,加装与防磨梁相同数量的防磨格栅时,表现出了一定的传热强化效果,传热量略有上升,当防磨格栅加装数量增加至30道时,传热系数下降5.76%,传热量上升1.59%。防磨格栅在降低水冷壁磨损的同时,对锅炉运行造成的影响较小,优于防磨梁。该模型可对CFB锅炉防磨技术的选用以及设计方案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防磨梁
防磨格栅
传热系数
传热量
Keywords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
anti-wear beam
anti-wear grid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heat transfer quantity
分类号
TK22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混合储能参与电网一次调频的综合控制策略研究
3
作者
褚志杰
韩朋谊
郑立星
王建峰
张勇
薛小军
机构
山西
大学电力与建筑学院
出处
《动力工程学报》
2025年第9期1511-1518,1535,共9页
基金
吕梁市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重点研发资助项目(2022RC05)
山西大学交叉学科建设项目(SXUXKJC2023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406019)。
文摘
由于新能源大量并网给电力系统带来了巨大的调频压力,而储能系统可以有效辅助电网调频,因此提出了一种混合储能辅助电网调频的综合控制策略。首先,基于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储能的荷电状态,形成动作储能的出力和调控策略。然后,将变K下垂控制和变K惯性控制协调配合,并基于S型函数提出辅调频控制策略。当储能系统的电量不足(过多)时,可以通过辅助频率控制技术来增强充电(放电)效率,以此加速储能系统电荷状态的恢复。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并基于电网实际功率负荷进行对比模拟。结果表明:所提综合控制策略对比无储能时可以将最大频率偏差减小0.044 Hz,频率恢复时间缩短0.335 s,能够有效改善电网频率偏差,保持储能荷电状态,可以有效减少电池储能的动作次数,提高循环寿命。
关键词
混合储能
一次调频
辅助调频
控制策略
荷电状态
Keywords
hybrid energy storage
primary frequency regulation
auxiliary frequency regulation
control strategy
state of charge
分类号
TM912 [电气工程]
TM53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TM6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型双路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光煤互补发电系统热力性能
郝艳红
宋竹林
张勇
田永杰
白静利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防磨梁与防磨格栅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传热的影响
陈翰
黄中
张缦
曹云俊
张勇
杜鑫
王宏伟
马有福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混合储能参与电网一次调频的综合控制策略研究
褚志杰
韩朋谊
郑立星
王建峰
张勇
薛小军
《动力工程学报》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