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纤维混凝土栓钉-橡胶组合连接件疲劳性能分析
1
作者 张俊豪 刘世忠 +4 位作者 栗振锋 毛敏 郭文龙 郭京京 刘俊俊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0,146,共8页
为探究钢纤维混凝土(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SFRC)栓钉-橡胶组合连接件的疲劳性能,结合文献疲劳试验,采用ABAQUS与FE-SAFE软件建立试件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静力性能与疲劳寿命计算,结果与文献试验值基本吻合。以剪应力幅、橡胶... 为探究钢纤维混凝土(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SFRC)栓钉-橡胶组合连接件的疲劳性能,结合文献疲劳试验,采用ABAQUS与FE-SAFE软件建立试件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静力性能与疲劳寿命计算,结果与文献试验值基本吻合。以剪应力幅、橡胶套高度和栓钉直径等为控制参数,分析SFRC栓钉-橡胶组合连接件的疲劳寿命变化规律,并根据分析结果参考Eurocode 4拟合出SFRC栓钉-橡胶组合连接件的疲劳寿命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ABAQUS与FE-SAFE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较好地实现SFRC栓钉-橡胶组合连接件的疲劳性能分析;组合连接件的疲劳破坏位置均发生于栓钉根部焊缝处;与普通栓钉连接件相比,加入橡胶套的组合连接件在200万次疲劳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幅下降40%左右;组合连接件的疲劳寿命随着栓钉直径的增大逐渐增加,随着橡胶套高度的增加逐渐降低;提出的疲劳寿命计算公式在200万次疲劳荷载下的应力幅均明显低于各国现有规范,采用本文计算公式预测SFRC栓钉-橡胶组合连接件的疲劳寿命更加安全,为SFRC栓钉-橡胶组合连接件的设计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钉-橡胶组合连接件 钢纤维混凝土 有限元 FE-SAFE 疲劳寿命 应力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簇式钢纤维混凝土栓钉-橡胶连接件抗剪承载力折减系数计算方法
2
作者 郭京京 刘世忠 +4 位作者 栗振锋 刘世明 毛敏 张俊豪 舒春生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3,共8页
为探究集簇式钢纤维混凝土(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SFRC)栓钉-橡胶连接件的抗剪性能,结合文献推出试验试件参数,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非线性数值模拟,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以栓钉间距与栓钉层数为控制... 为探究集簇式钢纤维混凝土(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SFRC)栓钉-橡胶连接件的抗剪性能,结合文献推出试验试件参数,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非线性数值模拟,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以栓钉间距与栓钉层数为控制变量,设计了27组集簇式SFRC栓钉-橡胶连接件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群钉效应影响下新型组合连接件的单钉平均抗剪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并基于有限元计算结果拟合出集簇式SFRC栓钉-橡胶连接件单钉抗剪承载力折减系数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橡胶套的加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栓钉的受力不均匀性;随着栓钉数量的增加,群钉中单钉平均抗剪承载力较单排钉呈现下降趋势;单钉平均抗剪承载力与抗剪折减系数随栓钉间距的增大而增大,随栓钉层数的增加而明显降低,间距大于8倍栓钉直径后变化趋于稳定;提出同时考虑栓钉间距和栓钉层数的集簇式SFRC栓钉-橡胶连接件单钉平均抗剪承载力折减系数的设计计算公式,为集簇式SFRC栓钉-橡胶连接件的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簇式SFRC栓钉-橡胶连接件 有限元数值模拟 群钉效应 抗剪性能 抗剪承载力折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骨料粒径及级配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秦慧敏 李卫文 张艳聪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87,192,共4页
研究骨料粒径(2.36~4.75 mm、4.75~9.5 mm、9.5~16 mm)及级配(固定水灰比0.3,设计3组混掺(2.36~4.75 mm、4.75~9.5 mm、9.5~16 mm)比例)对透水混凝土透水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粗骨料粒径越小,力学性能增强,但其透水性能下降;... 研究骨料粒径(2.36~4.75 mm、4.75~9.5 mm、9.5~16 mm)及级配(固定水灰比0.3,设计3组混掺(2.36~4.75 mm、4.75~9.5 mm、9.5~16 mm)比例)对透水混凝土透水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粗骨料粒径越小,力学性能增强,但其透水性能下降;随着2.36~4.75 mm骨料比例的增加,其力学性能增强,但其透水性能下降;随着4.75~9.5 mm骨料比例的增加,其透水性能增强,但其力学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 聚丙烯纤维 橡胶 透水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作用下非饱和压实黄土变形和电阻率特征的室内试验
4
作者 秦鹏举 轩龙龙 +1 位作者 王建美 邢鲜丽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5-573,共9页
开展了干湿循环作用下非饱和压实黄土变形和电阻率特征的室内试验。首先,获取经历5次干湿循环过程的试样体积变形和电阻率特征以及干燥后表面裂隙;其次,采用恒应变速率法研究不同含水率试样的压缩性质,同时获取电阻率特征;最后,开展了... 开展了干湿循环作用下非饱和压实黄土变形和电阻率特征的室内试验。首先,获取经历5次干湿循环过程的试样体积变形和电阻率特征以及干燥后表面裂隙;其次,采用恒应变速率法研究不同含水率试样的压缩性质,同时获取电阻率特征;最后,开展了核磁共振和扫描电镜测试以探究试样微观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试样膨胀应变和裂隙比增大,而电阻率减小,并均趋于稳定;3次干湿循环后试样的屈服应力明显减小,弹、塑性压缩指数增大;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土体内部小孔隙数量明显增加,中、大孔隙数量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压实黄土 干湿循环 电阻率 含水率 微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橡胶粉灰分分析与改性沥青效果研究
5
作者 王威 段丹军 +2 位作者 张波 高学凯 畅润田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1,共7页
废旧轮胎橡胶制品以及由其制备的橡胶粉类型众多,然而缺乏对不同类型废旧轮胎橡胶粉品质以及对沥青改性效果的系统研究。此外目前针对橡胶沥青中橡胶粉掺量的计量更是缺乏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对尼龙胎、子午胎和轿车... 废旧轮胎橡胶制品以及由其制备的橡胶粉类型众多,然而缺乏对不同类型废旧轮胎橡胶粉品质以及对沥青改性效果的系统研究。此外目前针对橡胶沥青中橡胶粉掺量的计量更是缺乏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对尼龙胎、子午胎和轿车胎3种橡胶粉灰分含量进行检测,探讨不同取样质量对灰分含量结果的影响;然后,借助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EDXRF)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别对3种橡胶粉灰分进行组成分析;最后,对比了20%、30%掺量的3种橡胶粉对沥青的性能提升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取样质量对灰分含量结果检测影响很大,总体上灰分含量会随取样质量的增加而增大,且4种取样质量下,尼龙胎橡胶粉灰分含量均最小;3种橡胶粉灰分成分的共有且主要构成元素有4种,共有物质有6种,综合看来3种橡胶粉灰分的物质组成大体相似,但物质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对3种橡胶粉而言,掺量的增加均使得针入度下降,软化点、延度、黏度和弹性恢复升高,20%、30%掺量下尼龙胎橡胶粉对沥青综合性能提升效果最好。针对橡胶粉高温灰化条件下有灰分残留而沥青无残留的特点,提出可将橡胶粉中的灰分作为标记物,从而实现橡胶沥青中橡胶粉掺量的计量与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橡胶粉 橡胶沥青 灰分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隧道裂缝监测的OFDR快速解调方法研究
6
作者 周晓旭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25-1431,共7页
传统频域反射系统通常采用互相关运算来对外部事件进行定位,算法时间复杂度为O(n^(2)),存在计算量大、计算耗时等缺点,在众多长距离但形变单元微小的传感场合下传感实时性受到显著制约。为此,针对隧道微小裂缝监测需求,提出一种时间复... 传统频域反射系统通常采用互相关运算来对外部事件进行定位,算法时间复杂度为O(n^(2)),存在计算量大、计算耗时等缺点,在众多长距离但形变单元微小的传感场合下传感实时性受到显著制约。为此,针对隧道微小裂缝监测需求,提出一种时间复杂度为O(n)的OFDR快速定位算法,基于波长域差分求和运算,取代互相关运算以提升运算速度。推导了算法解调原理,建立了OFDR微元法仿真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算法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200 m测试光纤上实现了对外部事件的准确定位。采用四组长度不同、点距为0.5 m的定点式应变监测光缆进行实验,结果表明OFDR基于波长域差分求和快速解调算法可以实现对多个外部事件的准确定位,且显著提高OFDR系统对外部事件的定位响应速度,可用于隧道微小裂缝快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OFDR 时间复杂度 快速解调 隧道裂缝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细粒液化场地地铁车站动力响应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7
作者 程艺梅 张川川 +2 位作者 裴保国 肖逸凡 王冰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1-821,共11页
为系统研究砂-细粒混合料液化场地地铁车站结构的地震响应,依托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地震模拟振动台系统,开展了砂-细粒混合料液化场地地铁车站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文章详细阐述场地模型的制备与车站结构的设计和制作、各类传感器... 为系统研究砂-细粒混合料液化场地地铁车站结构的地震响应,依托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地震模拟振动台系统,开展了砂-细粒混合料液化场地地铁车站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文章详细阐述场地模型的制备与车站结构的设计和制作、各类传感器的布设、地震动波形选取与工况设计等内容,重点分析了车站结构及模型场地的加速度响应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小幅值地震动加载过程中,可观察到土体开裂现象,当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增长到0.2g时,可观察到车站结构的明显上浮以及土体液化现象,且随着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土体表面开始喷砂冒水;PGA数据表明,地震动在地基模型和地铁车站模型上均存在放大作用,随着高度的增加,放大系数逐渐增大,并且地铁车站模型的存在会影响到模型场地的动力响应;应变分析中发现车站中柱的应变反应最大,最大值出现在上层中柱顶部以及下层中柱底部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试验 液化 砂-细粒混合料 地铁车站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模量沥青的研发及其性能提升 被引量:7
8
作者 王瑞林 袁光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5-260,299,共7页
采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等方法研发出一种高模量沥青。通过对高模量沥青配方技术比选,确定实现高模量沥青的方案;初调两种基质沥青的掺配比例,精调SBS改性剂剂量,提出高模量沥青的制备方案;采用动态模量、车辙试验和低温弯曲试验,验... 采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等方法研发出一种高模量沥青。通过对高模量沥青配方技术比选,确定实现高模量沥青的方案;初调两种基质沥青的掺配比例,精调SBS改性剂剂量,提出高模量沥青的制备方案;采用动态模量、车辙试验和低温弯曲试验,验证该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30^(#)基质沥青和SBS改性剂对实现高模量沥青性能方面贡献最大;研发出的高模量沥青具有复数模量高、储能模量高、损耗模量高、损耗角正切小的优点,其拌和的混合料具有极高的动态模量和动稳定度,低温性能与4.5%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模量沥青 复数模量 动态模量 动稳定度 低温弯曲应变能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高岭石热活化及其对水泥净浆长期强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林浩 程寅 +3 位作者 高树峰 闫晓彦 Alfred Attoh 杨宏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5-330,共6页
【目的】煤矸石的高值化利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煤矸石中高岭石的活化及作用对煤矸石的高值化利用意义重大。【方法】首先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了煤系高岭石的热活化参数优化设计研究,再以最优条件形成的煤系偏高岭土替代部分水泥,对净... 【目的】煤矸石的高值化利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煤矸石中高岭石的活化及作用对煤矸石的高值化利用意义重大。【方法】首先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了煤系高岭石的热活化参数优化设计研究,再以最优条件形成的煤系偏高岭土替代部分水泥,对净浆的抗压强度、物相组成及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煤系高岭石最佳热活化条件为煅烧温度800℃,保温时间2 h,粉磨细度2.82μm.煅烧温度对煤系偏高岭土活性影响最大,粉磨细度次之,保温时间最小;采用煤系偏高岭土替代20%(质量分数)水泥,可加快水泥的水化反应速率,有效提升净浆在各养护龄期的抗压强度,其中早期强度提升最显著;微观机理分析发现,煤系偏高岭土发生火山灰反应消耗了大量氢氧化钙,形成了结构更致密的低钙硅比水化硅酸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高岭石 正交试验 水泥净浆 抗压强度 煤矸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储式5G通信基站集群灵活性聚合与协同调度策略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禄澳 范一芳 +2 位作者 王宇轩 周斌 窦青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5G通信基站通常配备光储,数量庞大、功耗可调,是一种优质的电力灵活性调节资源。提出了多类型光储式5G基站集群灵活性资源聚合方法以及参与电网调峰的协同调度策略。首先,分析休眠机制下多类型基站功耗可调特性与计及基站备用电量的储... 5G通信基站通常配备光储,数量庞大、功耗可调,是一种优质的电力灵活性调节资源。提出了多类型光储式5G基站集群灵活性资源聚合方法以及参与电网调峰的协同调度策略。首先,分析休眠机制下多类型基站功耗可调特性与计及基站备用电量的储能调节能力。基于极限场景思想,构建了光储式5G基站的灵活性空间量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闵可夫斯基和法刻画异构基站柔性资源的时空耦合能量轨迹,得到海量基站集群的灵活性资源聚合可调域。其次,建立了基站集群聚合资源参与电能量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的协同调度优化模型,提出了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 ADMM)的分层分布式基站集群协同优化调度策略,将大规模基站集群调度问题降维分解为统一协同调峰功率响应、聚合功率自治调度和基站集群功率分配3个子问题进行求解。通过算例对比分析可知,所提策略可降低通信基站69.86%的用能成本,为提升通信资源利用率和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基站 灵活性聚合 闵可夫斯基和 电网调峰 分布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峪口白云岩边坡变形机理分析及NPR锚索支护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丰年 孙铜 +2 位作者 刘珂源 孙滢滢 陶志刚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51-156,163,共7页
延庆黄峪口边坡具有丰富的白云岩资源,在降雨作用下出现了严重的失稳现象,边坡前缘及坡体表面出现了多条裂缝,目前,针对该边坡的失稳机理及支护对策缺乏精细剖析。本文通过现场调查、数值模拟实验的手段研究了强风化白云岩边坡的失稳机... 延庆黄峪口边坡具有丰富的白云岩资源,在降雨作用下出现了严重的失稳现象,边坡前缘及坡体表面出现了多条裂缝,目前,针对该边坡的失稳机理及支护对策缺乏精细剖析。本文通过现场调查、数值模拟实验的手段研究了强风化白云岩边坡的失稳机理,并通过现场监测的方法验证了NPR锚索对该类破碎岩质边坡的支护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白云岩边坡坡体多为张性切裂缝和剪切裂缝,滑坡主要发生蠕滑变形,滑坡属于牵引式顺层岩质滑坡;降雨对边坡的影响主要是岩土体饱和孔压和非饱和孔压共同作用的结果,雨水过大会导致边坡前缘处基岩软化,造成滑坡的发生;矿区内边坡通过NPR锚索的加固后稳定性得到明显提升,牛顿力基本保持在300 kN以上,可以实现对边坡的稳定性控制和远程实时监测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边坡 牛顿力 NPR锚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理模拟试验的房柱式采空区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亚明 谷天峰 +1 位作者 王闫超 杨烜宇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0-36,共7页
房柱式采空区具有采出率较小、留设煤柱较大的特点,其覆岩移动规律及地表变形规律与长壁式采空区差别较大,在煤柱失效情况下,地表会产生较大变形,威胁地面建构筑物的安全。为研究浅埋缓倾房柱式采空区覆岩和松散层的变形发育机制,基于PI... 房柱式采空区具有采出率较小、留设煤柱较大的特点,其覆岩移动规律及地表变形规律与长壁式采空区差别较大,在煤柱失效情况下,地表会产生较大变形,威胁地面建构筑物的安全。为研究浅埋缓倾房柱式采空区覆岩和松散层的变形发育机制,基于PIV图像处理技术和模块化组装思路,在室内建立物理模型开展物理模拟试验,反演了房柱式采空区覆岩和松散层的变形发育过程,分析了房柱式开采和煤柱失稳条件下覆岩和松散层的变形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房柱式开采条件下,浅埋缓倾采空区覆岩变形可划分为3个区域:“条带状”变形区域、“梯形状”变形区域和“倒漏斗型”变形区域。松散层中的变形呈“梯形状”发育。②煤柱失稳条件下,覆岩变形规律保持不变,松散层变形特征由“梯形状”发育为“漏斗型”,且随着失稳煤柱的增加,松散层变形增大,“漏斗型”变形区域由中心向两端逐渐扩展。③房柱式开采结束后,采空区顶板受力可简化为承受均布荷载的简支梁,在煤柱持续失稳的情况下,覆岩和松散层的静载将导致采空区顶板达到极限平衡状态,顶板破坏模式为拉破断,在拉应力作用下产生裂缝,但顶板并未完全断裂,采空区顶板形成一种带裂缝的悬臂梁结构。浅埋缓倾房柱式采空区煤柱失稳对地表变形影响剧烈,松散层变形与覆岩变形基本处于同一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柱式 采空区 覆岩移动 松散层 地表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土介质劈裂注浆加固机理试验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泽玮 王丰年 +3 位作者 朱淳 师永翔 任宏玉 牛建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547-9557,共11页
为了探究填土介质劈裂注浆的浆液扩散规律和加固机理,设计了一套由试验台架系统、注浆系统和信息监测系统构成的三维模拟注浆试验系统,开展填土介质劈裂注浆试验研究。通过观察注浆加固后浆脉的性状和分布特征,分析浆液在填土介质中的... 为了探究填土介质劈裂注浆的浆液扩散规律和加固机理,设计了一套由试验台架系统、注浆系统和信息监测系统构成的三维模拟注浆试验系统,开展填土介质劈裂注浆试验研究。通过观察注浆加固后浆脉的性状和分布特征,分析浆液在填土介质中的扩散规律和加固机理。对注浆前后的土体进行单轴压缩试验、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渗透性试验以及室内土工试验,探讨了不同性状浆脉的分区特点与填土力学性能的关系,并对填土注浆后加固效果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模型试验和加固效果评价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填土介质劈裂注浆形成的浆脉主要由底部半球形浆泡以及呈板状的主干浆脉、网状分支浆脉和渗透充填浆脉4种性状浆脉组成,被注土体通过主干浆脉-分支浆脉-渗透充填浆脉的三级浆脉网络以及土体间的压密作用得到加强。注浆后,被注土体的单轴抗压强度平均提升186%,渗透系数平均减小47倍。平均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分别提升45.3%和44.9%。此外,填土的密度、含水率等其他各项指标均有一定程度提高,动力触探试验结果反映的承载特性与浆脉的分布情况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土 劈裂注浆 浆脉 加固机理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TW-GMM的光纤传感系统声纹识别方法
14
作者 杨佳沛 王宇 +3 位作者 彭广建 白清 刘昕 靳宝全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6-186,共11页
为了满足易燃易爆环境的声纹识别需求,设计了直线型萨格奈克干涉光纤声音传感系统,利用维纳滤波算法对语音数据进行了降噪,通过三电平削波法获取了基音周期特征,采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筛选了说话人样本,并提取了梅尔频率倒谱系数特征,运... 为了满足易燃易爆环境的声纹识别需求,设计了直线型萨格奈克干涉光纤声音传感系统,利用维纳滤波算法对语音数据进行了降噪,通过三电平削波法获取了基音周期特征,采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筛选了说话人样本,并提取了梅尔频率倒谱系数特征,运用高斯混合模型-期望最大化算法开展了声纹识别实验研究,同时探究了光纤声音传感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与声纹特征,研究了采集语音幅值对声纹识别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可实现300~3500 Hz频率段的声音信号感知,声音幅值从0.9 V降至0.15 V时最大与次大对数似然值之差由35.5降至10.9,识别结果从成功变为失败。重复性实验表明,在10 km的传感光纤上,距声源2 m位置处,传感系统可对400段时长为3~5 s之间的文本无关语音段实现准确检测,且综合识别准确率为94.75%。本系统有望为易燃易爆环境中的设备故障、应急救援、渗漏监测等领域提供声纹识别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萨格奈克干涉 声纹识别 高斯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应力耦合作用下深部盐岩蠕变损伤模型
15
作者 张胜利 徐素国 +2 位作者 肖宁 李静 李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25-3438,共14页
随着我国盐岩储库工程的兴建,浅部适宜矿床逐渐利用殆尽,盐岩储库向深部发展成为必然趋势。为了研究深部盐岩储库实际运营过程中,围岩在三向地应力和温度耦合作用下的蠕变损伤特征,进行了不同温度和应力耦合作用下深部盐岩的三轴蠕变试... 随着我国盐岩储库工程的兴建,浅部适宜矿床逐渐利用殆尽,盐岩储库向深部发展成为必然趋势。为了研究深部盐岩储库实际运营过程中,围岩在三向地应力和温度耦合作用下的蠕变损伤特征,进行了不同温度和应力耦合作用下深部盐岩的三轴蠕变试验。考虑温度和应力对深部盐岩蠕变损伤的影响,认为温度损伤伴随蠕变全过程,所处应力状态达到屈服极限时应力损伤开始发挥作用,且温度和应力与损伤变量之间分别满足Weibull分布和负指数函数的关系。引入分数阶Abel黏壶改进西原正夫模型,建立了一种新的考虑温度-应力耦合效应的黏弹塑性蠕变损伤模型。该模型不仅形式简单,且每个参数都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方便模型在数值计算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深部盐岩的稳态蠕变率是偏应力和温度的函数,拟合出稳态蠕变应变率本构方程中材料参数A=32.39 MPa-4.83/h、激活自由能Q=7.84×10^(4) kJ/mol、蠕变应力指数n=4.83;不同温度和应力下的黏弹塑性蠕变损伤模型的理论解析解与对应试验数据有良好的吻合度,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精确度。通过蠕变损伤模型各力学元件拟合参数结果验证了温度和应力对岩石蠕变性能的影响规律,证明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所建模型不仅可以精确表征岩石的衰减和稳态蠕变阶段,也能较好地描述加速蠕变阶段的变形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盐岩 储气库 TM耦合 蠕变损伤模型 拟合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DM-BPNN的城市内涝风险评价及调蓄池选址
16
作者 郝景开 李红艳 +3 位作者 张峰 张翀 毛立波 刘大为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4-221,共8页
为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城市内涝风险评价体系,并据此确定调蓄池位置,首先,从积水风险、超载风险和边侧进流量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设计一种包括改进层次分析法(IAHP)、反熵权法(AEW)和优劣解距离法(TOPSIS)的混合多准则决策框架(MCDM);然... 为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城市内涝风险评价体系,并据此确定调蓄池位置,首先,从积水风险、超载风险和边侧进流量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设计一种包括改进层次分析法(IAHP)、反熵权法(AEW)和优劣解距离法(TOPSIS)的混合多准则决策框架(MCDM);然后,将IAHP-AEW-TOPSIS模型分别与IAHP-TOPSIS、AEW-TOPSIS模型对比,通过斯皮尔曼排序相关系数验证排序一致性,通过计算变异系数、相对极差和灵敏度证实IAHP-AEW-TOPSIS模型的性能;最后,结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建立MCDM-BPNN模型,并以山西省某一内涝易发区域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积水风险对城市内涝风险评价体系的影响最为显著,所占权重为0.46,其次为超载风险,所占权重为0.36;节点位置与连接管道数量很大程度上对该节点的内涝风险产生影响,在管道汇接处或汇流面积较大处内涝出现更为频繁;IAHP-AEW-TOPSIS模型在样本判别方面具有更好的性能;在5年与10年重现期下,MCDM-BPNN模型验证集准确率分别为93.3%和100%,能够准确快速模拟和预测城市洪水;应用案例设置调蓄池后,高、中、低风险节点数量分别为7、9、30和6、19、21,内涝溢流削减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准则决策框架(MCDM)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 城市内涝 风险评价 调蓄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利散射辅助的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 被引量:2
17
作者 闫剑锋 刘香莲 +3 位作者 武北松 王宇 白清 靳宝全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0-364,共5页
为了提高基于单模光纤的分布式光纤拉曼测温系统的传感性能,基于后向瑞利散射信号与反斯托克斯信号强度比值的双路解调方案,设计了一种瑞利散射辅助的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并在累加平均去噪算法的基础上,采用小波阈值降噪算法,有效提高... 为了提高基于单模光纤的分布式光纤拉曼测温系统的传感性能,基于后向瑞利散射信号与反斯托克斯信号强度比值的双路解调方案,设计了一种瑞利散射辅助的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并在累加平均去噪算法的基础上,采用小波阈值降噪算法,有效提高了系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10.5 km的单模光纤上,系统的测温精度可达±1.0℃,并实现了多点升温实验,能够满足实际工程应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测温 瑞利散射 累加平均 小波阈值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T-GRA-TOPSIS在雨水调蓄池选址及数量优化中的应用
18
作者 李红艳 张翀 +3 位作者 郝景开 崔佳丽 史文韬 毛立波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2-840,共9页
【目的】为有效减轻极端暴雨天气造成的城市洪涝问题,开展了对城市雨水排水系统(USDS)中雨水调蓄池(SST)的选址及数量优化的研究。【方法】采用博弈论(GT)思想将层次分析法(AHP)获得的主观权重与改进熵值法(IEVM)获得的客观权重组合赋权... 【目的】为有效减轻极端暴雨天气造成的城市洪涝问题,开展了对城市雨水排水系统(USDS)中雨水调蓄池(SST)的选址及数量优化的研究。【方法】采用博弈论(GT)思想将层次分析法(AHP)获得的主观权重与改进熵值法(IEVM)获得的客观权重组合赋权,并与灰色关联分析(GRA)和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相结合,建立了城市内涝与面源污染风险的定量评估框架。根据各节点的相对接近度确定风险等级,风险较高的节点设置SST,根据积水削减率和总悬浮物(TSS)削减率优化SST的数量。以山西省长治市为例,探讨了该方法在不同降雨重现期时城市内涝和面源污染的控制效果。【结果】GRA-TOPSIS法在5 a和10 a降雨重现期时的综合变异系数分别为0.355和0.361,极值均为0.496,均高于单独GRA或TOPSIS.【结论】GT赋权并耦合GRA-TOPSIS的优化方法采用较少的经济投资可较好地消除城市内涝和面源污染风险,为SST的选址和数量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博弈论(GT) 灰色关联分析(GRA) 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 调蓄池选址及数量优化 雨水管理模型(SW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拉曼散射的BOTDR温度应变解耦传感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心雄 白清 +3 位作者 闫剑锋 白卫东 王宇 靳宝全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35-1341,共7页
采用单模光纤获取布里渊频移并利用多模光纤进行拉曼测温补偿,是工程应用中常用的温度应变双参量传感方法。但其存在传感光缆结构复杂、应用成本高的缺点。基于双路光开关分时复用,搭建了面向单芯单模光纤的拉曼散射和布里渊频移融合探... 采用单模光纤获取布里渊频移并利用多模光纤进行拉曼测温补偿,是工程应用中常用的温度应变双参量传感方法。但其存在传感光缆结构复杂、应用成本高的缺点。基于双路光开关分时复用,搭建了面向单芯单模光纤的拉曼散射和布里渊频移融合探测系统,实现了温度与应变解耦测量。分析了双参量传感测量原理,构建了拉曼散射辅助的BOTDR实验系统,并采用小波降噪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实验证明,该系统在3 m空间分辨率下,测量距离可达9 km,温度测量结果波动范围为±1.5℃,温度波动均方根误差(RMSE)为0.808℃,应变解调结果波动范围为±117με,应变波动均方根误差(RMSE)为72.04με。研究表明,融合拉曼散射的BOTDR温度应变解耦传感系统可有效解决单模光纤传感过程中交叉敏感问题,为后续的工程化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交叉敏感 布里渊散射 解耦传感 拉曼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比学习的时间序列聚类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博 罗嘉琛 +2 位作者 宋艳涛 吴宏涛 彭甫镕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2,共10页
现有深度聚类方法严重依赖于复杂的特征提取网络和聚类算法,难以直观地定义时间序列的相似性。使用对比学习的方法可以从正负样本数据的角度定义时间序列的区间相似性,并对特征提取和聚类进行联合优化。基于对比学习的思想,提出了一种... 现有深度聚类方法严重依赖于复杂的特征提取网络和聚类算法,难以直观地定义时间序列的相似性。使用对比学习的方法可以从正负样本数据的角度定义时间序列的区间相似性,并对特征提取和聚类进行联合优化。基于对比学习的思想,提出了一种不依赖于复杂表示网络的时间序列聚类模型。同时,为解决现有时间序列数据增强方法难以描述时间序列的变换不变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序列形状特征的数据增强方法,在忽略数据时域特征情况下捕捉序列的相似性。模型通过设置不同的形状转换参数构造正负样本对,学习特征表示并投影到特征空间,在实例级对比和聚类级对比层面利用交叉熵损失最大化正样本对相似性,最小化负样本对相似性,实现了端到端的联合学习表示和聚类分配。在32个UCR中的数据集上进行了大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在不依赖于特定表示学习网络的情况下得到与现有方法相当或优于现有方法的聚类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聚类 对比学习 数据增强 表示学习 联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