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影响颈椎病颈痛病人默认网络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1
作者 高珍 崔梦洁 +2 位作者 王海军 张静 冀来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1-188,共8页
目的: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针刺治疗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CS)颈痛的部分中枢起效机制。方法:2023年3月至2024年5月于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针灸推拿医院招募40例CS病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进行2周共6次治... 目的: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针刺治疗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CS)颈痛的部分中枢起效机制。方法:2023年3月至2024年5月于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针灸推拿医院招募40例CS病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进行2周共6次治疗,同时招募健康受试者40名进行3.0T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在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价,采用分数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s,fALFF)和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分析方法表征健康受试者和CS颈痛病人的中枢病理特征,以及两组病人针刺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的中枢响应特征。结果:与健康受试者相比,CS病人右侧额中回(middle frontal gyrus,MFG)fALFF值增高,且与VAS评分呈正相关。与治疗前相比,针刺后治疗组VAS评分显著降低,右侧MFG到左侧楔前叶、枕中回等FC增高;对照组VAS评分改善不明显,右侧MFG到左侧MFG、眶部额下回等FC降低。结论:针刺可能通过调节默认网络的异常功能连接缓解疼痛,而假针刺的镇痛作用则可能与针刺所引发的安慰剂效应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颈椎病 功能连接 默认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刺络拔罐疗法临床应用特点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殷陆芸 金晓飞 +2 位作者 冯慧敏 闫婧 邱芳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9-1025,共7页
目的:研究刺络拔罐疗法在相关文献中的临床应用特点,为临床使用刺络拔罐治疗疾病提供参考。方法:运用计算机和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刺络拔罐疗法临床应用特点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相关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审核、整理、提取和录... 目的:研究刺络拔罐疗法在相关文献中的临床应用特点,为临床使用刺络拔罐治疗疾病提供参考。方法:运用计算机和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刺络拔罐疗法临床应用特点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相关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审核、整理、提取和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刺络拔罐疗法在临床运用中以皮肤科最多,外科、内科、妇科次之,五官科、儿科应用较少,其中以带状疱疹应用居多;刺络拔罐应用腧穴多以阿是穴、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工具多选三棱针和玻璃罐;针刺深度一般为0.1~0.5 cm,放血量一般为1~5 mL,留罐10 min后取罐;刺络拔罐常配合毫针刺法使用效果更佳;治疗频次大多2~3 d 1次,多数疾病在1个月内治疗6~10次有效率可达到90%以上。结论:本研究发现带状疱疹是刺络拔罐疗法的优势病种,在临床其操作方法也有一定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络拔罐 数据挖掘 临床应用 选穴规律 使用频次 疏通气血 治病祛邪 文献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