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机制及其针刺治疗研究进展
1
作者 蒋金序 樊慧杰 +9 位作者 张天生 和璐璐 于子洋 王利然 徐磊 贾璐 宋云飞 马存根 郝重耀 柴智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95-1599,共5页
帕金森病(PD)是全球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运动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病理特征为中脑黑质区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减少和脑内路易小体的异常聚集,发病机制涉及线粒体功能障碍、内质网应激、Fas/FasL死亡受体途径以及神经营养因子,... 帕金森病(PD)是全球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运动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病理特征为中脑黑质区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减少和脑内路易小体的异常聚集,发病机制涉及线粒体功能障碍、内质网应激、Fas/FasL死亡受体途径以及神经营养因子,其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凋亡(PCD)是核心事件。针刺治疗PD的核心机制在于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并延缓其凋亡。这包括提高神经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MMP)的活性以增强细胞外基质的动态平衡;增强抗氧化防御机制,特别是抗超氧阴离子(O_(2)^(-))氧的活性来抑制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损伤;激活线粒体复合物Ⅰ,以维持线粒体功能,改善能量代谢障碍;提升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的活性,减少中脑黑质中错误折叠的α-突触核蛋白(α-syn)聚集;抑制Fas/FasL死亡受体途径激活,上调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来抑制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多巴胺能神经元 细胞凋亡 线粒体功能障碍 内质网应激 Fas/FasL死亡受体途径 神经营养因子 针刺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甘颖盈 胡敏 +2 位作者 崔淑雅 柴智 樊慧杰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45,共5页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转化生长因子β家族的一个大亚类,其信号通路主要包括依赖Smad蛋白和不依赖Smad蛋白介导的通路,参与了细胞增殖与分化调控,涉及多组织、多器官的形成和发育。近年来的研究表明,BMP信号通路对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转化生长因子β家族的一个大亚类,其信号通路主要包括依赖Smad蛋白和不依赖Smad蛋白介导的通路,参与了细胞增殖与分化调控,涉及多组织、多器官的形成和发育。近年来的研究表明,BMP信号通路对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化和发育主要起着促进作用,与少突胶质细胞的髓鞘形成密切相关,在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神经管畸形、帕金森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该文就BMP信号通路的组成、传导机制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和相关疾病中的作用等方面作一综述,以期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潜在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P信号通路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损伤 神经管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味子醇甲对小鼠神经管畸形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茹意 谢良骐 +5 位作者 王新亮 肖保国 金小明 马存根 柴智 樊慧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70-1377,共8页
目的探究五味子醇甲(SCH)对小鼠神经管畸形(NTDs)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按照雌雄2∶1比例合笼,将交配后有阴栓的雌鼠(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CH组与叶酸组,每组9只。除对照组外,在孕鼠妊娠7.5d(E7.5d)时腹腔注... 目的探究五味子醇甲(SCH)对小鼠神经管畸形(NTDs)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按照雌雄2∶1比例合笼,将交配后有阴栓的雌鼠(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CH组与叶酸组,每组9只。除对照组外,在孕鼠妊娠7.5d(E7.5d)时腹腔注射全反式维甲酸(atRA)(7.5mg/kg)诱导胎鼠NTDs模型;在E0.5d-E11.5d,叶酸组孕鼠连续灌胃给予叶酸(61.0μg/(kg·d)),SCH组孕鼠连续灌胃给予SCH(8.0mg/(kg·d)),1次/d;在E11.5d实行剖宫产手术取出胎鼠。将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与SCH组,模型组采用atRA(20μmol/L)处理12h建立细胞损伤模型,SCH组再使用SCH(2.5μmol/L)处理24h。体视显微镜下鉴定胎鼠NTDs;HE染色观察胎鼠神经管闭合情况;Westernblotting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p-PI3K、Akt、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胎鼠NTDs发病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叶酸组和SCH组胎鼠NTDs发病率降低(P<0.01);与叶酸组比较,SCH组胎鼠NTDs发病率降低(P<0.01)。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胎鼠组织p-PI3K、p-Akt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叶酸组胎鼠组织p-PI3K、p-Akt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H组p-PI3K、p-Akt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C12细胞p-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SCH组PC12细胞p-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增高(P<0.05)。结论SCH可降低atRA导致的胎鼠NTDs发病率,其预防效果优于叶酸,这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畸形 五味子醇甲 PI3K/AKT信号通路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皮酚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帕金森病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初步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胜男 和璐璐 +6 位作者 秦劭晨 徐磊 王利然 于保锋 马存根 樊慧杰 柴智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5,共7页
目的探究丹皮酚(PAE)对过表达α-突触核蛋白(α-Syn)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损伤中自噬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以SH-SY5Y细胞为对照组,含A53T-α-Syn突变的SH-SY5Y细胞为模型组、PAE(150μg/ml)组、3-甲基腺嘌呤(3-MA,... 目的探究丹皮酚(PAE)对过表达α-突触核蛋白(α-Syn)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损伤中自噬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以SH-SY5Y细胞为对照组,含A53T-α-Syn突变的SH-SY5Y细胞为模型组、PAE(150μg/ml)组、3-甲基腺嘌呤(3-MA,1 mmol/L)组和PAE(150μg/ml)+3-MA(1 mmol/L)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 blotting检测α-Syn和自噬通路相关蛋白Beclin-1、p62、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Bcl-2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α-Sy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01),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P<0.05),自噬底物蛋白p6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调节自噬通路相关蛋白p-JNK、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PAE组细胞存活率增高(P<0.01),α-Syn、p6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或P<0.05),LC3-Ⅱ、Beclin-1、p-JNK、Bcl-2蛋白表达水平增高(P<0.05)。与PAE组比较,PAE+3-MA组细胞α-Syn蛋白表达水平增高(P<0.05)。结论PAE可缓解A53T-α-Syn突变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并通过激活自噬途径清除过表达的α-Syn,其机制可能与上调JNK/Bcl-2介导的自噬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帕金森病 Α-突触核蛋白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味子乙素对帕金森病小鼠神经炎症的影响
5
作者 贾璐 肖琪 +5 位作者 张仲瑾 王青 李彦青 樊慧杰 柴智 马存根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428,共5页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Sch B)对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NOD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Sch B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Sch B组采用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Sch B)对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NOD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Sch B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Sch B组采用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建立PD模型,正常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除正常组,Sch B组小鼠从造模第1天给予80 mg/(kg·d)Sch B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小鼠予以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连续干预14 d。采用爬杆实验观察小鼠行为学表现,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小鼠黑质区离子钙接头蛋白(Iba-1)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黑质区CD 11b、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β(IL-1β)、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剪切的胱天蛋白酶-1(cleaved-Caspase 1)和N端-Gasdermin D蛋白(GSDMD-N)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爬杆时间明显延长(P<0.01),Iba-1荧光强度显著增强(P<0.01),CD 11b、IL-18、IL-1β、NLRP3、ASC、cleaved-Caspase 1和GSDMD-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Sch B组小鼠爬杆时间显著减少,Iba-1荧光强度显著减弱,同时CD 11b、IL-18、IL-1β、NLRP3、ASC、cleaved-Caspase1和GSDMD-N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P<0.01)。结论:Sch B能够减轻MPTP诱导的PD小鼠神经炎症,这可能与干预NLRP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乙素 帕金森病 MPTP 神经炎症 NOD样受体蛋白3 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 剪切的胱天蛋白酶-1 N端-Gasdermin D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范丽珊 樊慧杰 +7 位作者 李艳荣 肖琪 贾璐 秦劭晨 王利然 肖保国 马存根 柴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14-1220,共7页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α-突触核蛋白的错误折叠和异常聚集是帕金森病关键的神经病理标志。近期研究显示,外泌体也可能通过其运输与转载功能推动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在大脑中传播,进一步...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α-突触核蛋白的错误折叠和异常聚集是帕金森病关键的神经病理标志。近期研究显示,外泌体也可能通过其运输与转载功能推动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在大脑中传播,进一步促进帕金森病的发展,从而参与帕金森病的致病机制。外泌体是一种纳米级囊泡,其直径较小的优势在帕金森病治疗中有望发挥较大作用。本文综述了外泌体在帕金森病发生中的作用和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帕金森病 Α-突触核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子衍宗丸对帕金森病小鼠神经元运动功能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潘涛 肖琪 +7 位作者 樊慧杰 徐磊 贾璐 秦劭晨 王利然 马存根 张波 柴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0-556,共7页
目的观察五子衍宗丸(WYP)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运动功能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24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WYP组,每组8只。模型组及WYP组小鼠连续7 d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建立帕金森病模型。WY... 目的观察五子衍宗丸(WYP)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运动功能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24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WYP组,每组8只。模型组及WYP组小鼠连续7 d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建立帕金森病模型。WYP组小鼠从模型制备第1天开始,连续14 d采用WYP药液[16 g/(kg.d)]灌胃,2次/d;对照组和模型组同一时间用0.9%氯化钠溶液[50 ml/(kg.d)]灌胃,2次/d。步态实验检测各组小鼠行为学表现;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小鼠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荧光强度和NeuN神经元与Nrf2a共染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TH、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水平。结果步态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左前爪、右前爪、左后爪、右后爪站立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左前爪、右前爪、左后爪、右后爪摆动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与模型组比较,WYP组小鼠左前爪、右后爪站立时间延长(P<0.05),左前爪、右前爪摆动时间缩短(P<0.05)。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H阳性细胞数与蛋白、Nrf2平均荧光强度与蛋白、HO-1水平降低(P<0.01),Keap-1水平增高(P<0.01),NeuN神经元与Nrf2共染细胞数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WYP组小鼠脑组织TH阳性细胞数与蛋白、Nrf2平均荧光强度与蛋白、HO-1水平、NeuN神经元与Nrf2共染细胞数均增高(P<0.05),Keap-1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五子衍宗丸可缓解帕金森病小鼠运动功能障碍,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Keap-1/Nrf2/HO-1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子衍宗丸 帕金森病 Keap-1/Nrf2/HO-1通路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子衍宗丸对帕金森病小鼠脑组织中神经营养因子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杭薇 樊慧杰 +7 位作者 李艳荣 肖琪 范丽珊 王新亮 王青 肖保国 马存根 柴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8-174,共7页
目的 观察五子衍宗丸对帕金森病(PD)小鼠脑内黑质纹状体神经营养因子分泌和脑组织中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神经毒素MPTP诱导的PD小鼠模型,通过行为步态实验、爬杆实验及脑黑质纹状体区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的病... 目的 观察五子衍宗丸对帕金森病(PD)小鼠脑内黑质纹状体神经营养因子分泌和脑组织中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神经毒素MPTP诱导的PD小鼠模型,通过行为步态实验、爬杆实验及脑黑质纹状体区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的病理学检测,观察五子衍宗丸的治疗效果;采用免疫荧光、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黑质纹状体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caspase-3、caspase-9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PD模型组比较,五子衍宗丸治疗可明显减少PD小鼠四肢向前运动的平均摆动时间(P<0.05)和爬杆时间(P<0.001),增高TH阳性细胞数和TH蛋白表达水平(P<0.05);五子衍宗丸治疗后,PD小鼠黑质纹状体中BDNF、GDNF蛋白和CNTF及Bcl-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而Bax、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五子衍宗丸具有治疗PD的潜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PD小鼠黑质纹状体中神经营养因子分泌及抗凋亡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子衍宗丸 帕金森病 神经营养因子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联合五子衍宗丸通过调节BDNF/TrkB/CREB信号通路对帕金森病小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贾多 唐祎泽 +8 位作者 张佳 樊慧杰 牛思翔 肖琪 杨丽霞 王利然 马存根 王旭 柴智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098-2105,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五子衍宗丸对帕金森病小鼠黑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环磷酸腺苷反应原件结合蛋白(CREB)通路的影响。方法:将108只雄性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五子衍宗...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五子衍宗丸对帕金森病小鼠黑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环磷酸腺苷反应原件结合蛋白(CREB)通路的影响。方法:将108只雄性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五子衍宗丸组、联合观察组、抑制剂组、电针+抑制剂组、五子衍宗丸+抑制剂组、联合+抑制剂组9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抑制剂组外,其余组给予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腹腔注射造模,第1天15 mg/kg,第2天20 mg/kg,第3~7天30 mg/kg,均0.2 mL/次,1次/d。自造模第1天进行干预,电针观察组别给予电针干预,五子衍宗丸观察组别早晚给予五子衍宗丸药液,抑制剂注射组别腹腔注射TrkB抑制剂ANA-12,连续干预14 d。干预结束后对比各组步态实验、旷场实验、爬杆实验结果,小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及BDNF、TrkB、CREB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出现明显的运动障碍,黑质TH平均荧光强度及TH、BDNF、TrkB、CREB蛋白表达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五子衍宗丸组、联合观察组运动障碍均得到改善,黑质TH平均荧光强度及TH、BDNF、TrkB、CREB蛋白表达高(P<0.05);与电针组、五子衍宗丸组比较,联合观察组的运动障碍得到改善,其他指标表达增高(P<0.05)。结论:电针联合五子衍宗丸可能通过调控BDNF/TrkB/CREB信号通路来改善PD小鼠的运动障碍,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五子衍宗丸 联合治疗 帕金森病 小鼠模型 行为学 酪氨酸羟化酶 黑质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B/环磷腺苷效应原件结合蛋白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对创伤性癫痫小鼠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和璐璐 肖琪 +7 位作者 樊慧杰 孙芮芮 贾璐 王青 金小明 马存根 于保锋 柴智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38-1643,共6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创伤性癫痫小鼠模型的预防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每组10只。对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小鼠施行皮质切割手术,假手术组只进行颅骨钻孔...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创伤性癫痫小鼠模型的预防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每组10只。对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小鼠施行皮质切割手术,假手术组只进行颅骨钻孔。术后第2天,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10 mL/kg生理盐水(灌胃治疗),补阳还五汤组给予补阳还五汤(32 g/kg)(灌胃治疗),连续干预10 d。第21天腹腔注射戊四氮(PTZ),比较各组小鼠癫痫首次大发作PTZ剂量、首次大发作潜伏期、发作等级、小发作总次数、大发作持续时间、体质量、大脑皮质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及大脑皮质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癫痫首次大发作PTZ剂量少,潜伏期短,持续时间长,发作次数多,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少,尼氏小体破损严重,大脑皮质组织IL-6、IL-1β、TNF-α蛋白表达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小鼠癫痫首次大发作PTZ剂量多,潜伏期长,发作持续时间短,发作次数少,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多,排列相对紧密,尼氏小体破损轻,大脑皮质组织IL-6、IL-1β、TNF-α蛋白表达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小鼠癫痫发作等级较假手术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阳还五汤组小鼠癫痫发作等级较模型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提高创伤性癫痫小鼠癫痫诱发阈值,改善大脑皮质组织病理变化,促进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修复和再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大脑皮质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创伤性癫痫 小鼠 戊四氮 神经元 尼氏小体 炎症反应 神经元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