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松果体大鼠甲状腺形态和机能的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康玉明 白爱莲 +3 位作者 郭仁棣 李茹琴 米芳芳 张桂芳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34-237,共4页
观察了去松果体大鼠甲状腺形态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功能的变化.结果如下:(1)去松果体后1天和10天,大鼠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2)去松果体后1天,大鼠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吞噬的胶体颗粒明显增多;(3)去松果体后10天,大鼠甲状腺滤泡变小,滤... 观察了去松果体大鼠甲状腺形态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功能的变化.结果如下:(1)去松果体后1天和10天,大鼠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2)去松果体后1天,大鼠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吞噬的胶体颗粒明显增多;(3)去松果体后10天,大鼠甲状腺滤泡变小,滤泡上皮细胞体积增大、数量增多;滤泡上皮细胞内线粒体明显增多,高尔基复合体呈疏散状,分泌颗粒增多.以上结果表明:松果体可能抑制大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 甲状腺 大鼠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M在脂多糖预处理减轻慢性肝损伤机制中的作用
2
作者 郭建红 韩德五 +2 位作者 苗宇船 许瑞龄 赵元昌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预处理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慢性肝损伤的影响及肝组织中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M(I-RAK-M)表达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损伤组和LPS预处理组。制备肝切片,计数浸润肝组织的淋巴细胞;...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预处理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慢性肝损伤的影响及肝组织中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M(I-RAK-M)表达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损伤组和LPS预处理组。制备肝切片,计数浸润肝组织的淋巴细胞;测定血浆内毒素水平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印迹法测定肝组织中p38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MAPK)和IRAK-M表达。结果:LPS预处理可明显减轻CCl4所致的慢性肝损伤,经LPS预处理动物肝组织切片淋巴细胞计数、血浆ALT水平与肝损伤组比较均显著降低;肝匀浆的TNF-α测定结果表明,LPS预处理组TNF-α含量明显低于肝损伤组。LPS处理组pp38MAPK的表达比肝损伤组显著减弱,而IRAK-M表达显著增强。结论:LPS预处理可以减轻CCl4诱导的慢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是IRAK-M负性调节LPS信号转导通路,致使致炎因子分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预处理 四氯化碳 肝损伤 信号转导 白介素-1 受体相关激酶-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返神经对大鼠甲状腺形态和机能的影响
3
作者 康玉明 张桂芳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33-537,共5页
用光、电镜观察了喉返神经对大鼠甲状腺形态和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吞噬胶体颗粒的影响.结果如下:(l)切断单侧喉迫神经后10分钟,该侧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吞噬的胶体颗粒明显增多,而切断单侧喉返神经后电刺激其外周端,则该侧甲状腺滤泡上皮... 用光、电镜观察了喉返神经对大鼠甲状腺形态和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吞噬胶体颗粒的影响.结果如下:(l)切断单侧喉迫神经后10分钟,该侧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吞噬的胶体颗粒明显增多,而切断单侧喉返神经后电刺激其外周端,则该侧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吞噬的胶体颗粒明显减少;(2)切断单侧喉返神经后10天,该侧甲状腺滤泡变小,滤泡上皮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内线粒体体积密度(VvMi)和膜面密度(SvMi)均有明显增加(P<0.01),高尔基复合体呈疏散(松)状,分泌颗粒明显增多,内质网似有增多,溶酶体减少或缺如,即切断单侧喉返神经,10天后该侧甲状腺呈现机能增强时的形态学改变.以上结果表明:单侧喉返神经可能抑制该侧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形态学 喉返神经 神经纤维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实验性肝硬变腹水形成及其与内皮素的关系
4
作者 高飞 闫晋平 +2 位作者 韩德五 许瑞龄 马学惠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03-104,共2页
目的 研究大鼠实验性肝硬变晚期腹水形成与内皮素及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关系 ,探讨肝硬变腹水形成的机制。方法 以大鼠为实验对象 ,分为正常对照组 (n =8)、肝硬变组 (n =12 )和肝硬变伴腹水组 (n =18)。实验组采用复合因子建立肝硬变... 目的 研究大鼠实验性肝硬变晚期腹水形成与内皮素及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关系 ,探讨肝硬变腹水形成的机制。方法 以大鼠为实验对象 ,分为正常对照组 (n =8)、肝硬变组 (n =12 )和肝硬变伴腹水组 (n =18)。实验组采用复合因子建立肝硬变大鼠模型。各组均测定腹主动脉血中内皮素和内毒素水平 ,肝硬变组还测定了腹水量。结果 随着肝硬变形成 ,大鼠血中内皮素水平增高 ,各组含量分别为 (99 6± 16 9) μg/L,(2 46 6± 2 1 3) μg/L和 (2 73 8± 12 4) μg/L。相关分析表明 ,肝硬变组腹水量与血中ET呈正相关 (r =0 81,P <0 0 5 ) ;内毒素水平增高 ,并与内皮素的浓度呈正相关 (r =0 74,P <0 0 5 )。结论 肝硬变腹水形成与血中内皮素升高相关 ,而内皮素的升高则源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变 腹水 内皮素 内毒素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