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偏正复词的内部组合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艾录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4,共4页
对复合词词义的理解,人们并不主要靠查阅词典,而常常是依据组成成分的意义及其结构关系而意会其义的。这一事实说明,这种理解词义的途径虽然说不上是科学的,但事实上人们却把它当作理解词义的一种现成方法。例如“干草”,一般人都可确... 对复合词词义的理解,人们并不主要靠查阅词典,而常常是依据组成成分的意义及其结构关系而意会其义的。这一事实说明,这种理解词义的途径虽然说不上是科学的,但事实上人们却把它当作理解词义的一种现成方法。例如“干草”,一般人都可确认为“晒(晾)干的草”;“猪草”差不离是“供猪吃的草”;至于“龙须草”,有一定语言知识的人可基本猜测为“形状象龙须的草”。以上这些还可以在他人口中得到验证。但是“蝎子草”就不那么容易“顾名思义”了。首先它不会是“蝎子的草”、“供蝎子吃的草”,因为蝎子不吃草。那么它会不会是“形状象蝎子的草”?倘若缺乏有关的生活经验,是不易断定的。可见“意会”要受到理解难度的制约,复合词的理解难度加大到一定的程度,就需要借助词典或请教别人了:蝎子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和叶子上都有白色的毛,皮肤接触时,感到刺痛,象被蝎子蜇了一样(《现代汉语词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正 组合特征 蝎子草 意义支点 隐性 复合词 组成成分 内部形式 形状象 鸭舌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