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不同评价单元的三峡库区滑坡易发性对比——以重庆市云阳县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安雪莲 密长林 +4 位作者 孙德亮 文海家 李晓琴 辜庆渝 丁悦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9-1644,共16页
为探究不同评价单元对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估的影响,基于网格单元与斜坡单元对三峡库区典型县域重庆市云阳县开展了滑坡易发性研究。首先选取高程、坡度、曲率等22个评价因子,根据研究区988个历史滑坡数据,通过30 m×30 m的栅格数据提... 为探究不同评价单元对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估的影响,基于网格单元与斜坡单元对三峡库区典型县域重庆市云阳县开展了滑坡易发性研究。首先选取高程、坡度、曲率等22个评价因子,根据研究区988个历史滑坡数据,通过30 m×30 m的栅格数据提取斜坡单元,并基于网格单元及斜坡单元分别建立22个滑坡影响因子地理空间数据库;然后利用随机森林与贝叶斯优化算法来构建滑坡易发性模型,对研究区滑坡进行易发性评估;最后结合RO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与混淆矩阵结果检验评价单元的易发性模型预测精度。结果表明:易发性评估的结果可划分为低、较低、中、较高、高5个等级;基于网格单元的滑坡易发性模型中,高程、与道路距离、坡度这3个因子对滑坡发生的贡献率大,基于斜坡单元的模型中,I_(NDV)(归一化植被指数)、剖面曲率、平面曲率这3个因子对滑坡发生的贡献率大,并且2个模型的滑坡密度均随着滑坡易发性等级的升高而变大;与网格单元相比,斜坡单元能更好地解释地形间的联系,以斜坡单元(AUC=0.744)为最小评价单元的滑坡易发性模型比网格单元(AUC=0.714)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滑坡评价单元 斜坡单元 网格单元 滑坡易发性 随机森林 三峡库区 重庆市云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轴力作用下RC中间层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2
作者 杨红 杨浩澜 余依瑾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4,共15页
钢筋混凝土(RC)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一般是通过定轴力作用下梁柱组合体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进行研究,在更真实的变轴力作用下RC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成果很少。文章对4个中间层中节点梁柱组合体试件进行变轴力加载试验,除轴力加载... 钢筋混凝土(RC)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一般是通过定轴力作用下梁柱组合体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进行研究,在更真实的变轴力作用下RC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成果很少。文章对4个中间层中节点梁柱组合体试件进行变轴力加载试验,除轴力加载制度不同外,试件的截面尺寸和配筋、试验方案及材料强度等级均与课题组已完成的定轴力加载对比试验相同。分析正向加载与负向加载的柱顶水平力、节点剪应力、节点剪切变形、节点内梁纵筋滑移等的差异;将变轴力试件、定轴力试件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轴力变化对梁柱组合体试件和中间层中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正向加载、轴压力增大时柱顶峰值水平力P_(max)明显比轴压力减小的负向P_(max)更大;正向加载时变轴力试件的节点峰值剪应力τ_(max)与定轴力试件接近,负向加载、轴压力减小时τ_(max)较定轴力试件更低;定轴力试件正向和负向的P_(max)或τ_(max)均分别基本相同;正向加载、轴压力增大时变轴力试件的极限位移Δ_(u)明显比其负向Δ_(u)更小;变轴力试件的正、负向节点内梁纵筋最大滑移变形均小于定轴力试件的梁纵筋滑移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柱节点 变轴力 节点受剪强度 节点剪切变形 纵筋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块石尺寸对土石混合体水力侵蚀分异的影响
3
作者 杨忠平 高宇豪 +3 位作者 李诗琪 李红明 张顺波 刘浩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10-2621,共12页
暴雨或河流引起的水力侵蚀是土石混合堆积体斜坡失稳破坏的主要诱因。堆积体由于其内部土石结构复杂性,易在水动力作用下产生侵蚀分异,导致斜坡失稳。为研究其内部土石结构侵蚀分异和细颗粒运移流失机理,采用自主研发的渗透侵蚀试验装... 暴雨或河流引起的水力侵蚀是土石混合堆积体斜坡失稳破坏的主要诱因。堆积体由于其内部土石结构复杂性,易在水动力作用下产生侵蚀分异,导致斜坡失稳。为研究其内部土石结构侵蚀分异和细颗粒运移流失机理,采用自主研发的渗透侵蚀试验装置和缩尺试验,探究块石尺寸(15、20、25、30 mm)和水力梯度(1、2、4、8)对土石混合体渗透特性影响规律,分析了侵蚀分异的机理。结果表明:土石混合体渗透侵蚀可分为剧烈侵蚀阶段、缓慢侵蚀阶段和稳定渗流阶段3个阶段,各阶段持续时长受块石尺寸和水力梯度控制。低水力梯度下(i<4)块石缓慢崩解,试样渗透系数波动;高水力梯度下(i≥4)块石更早到达崩解极限,试样渗透系数稳定但侵蚀量增大。渗透系数和侵蚀量随块石尺寸的变化呈现正负尺寸效应,考虑不同水力条件,当最大块石尺寸达到20 mm时土石混合体防渗性能达到最优,此时块石间隙为稳定的土石满填结构。土石运移速率差导致土体颗粒与块石侵蚀分异,小块石(D_(max)≤20 mm)与土体颗粒填充结构紧密,土石结构作为整体一同运移。当块石尺寸增大(D_(max)>20 mm)时,小土体颗粒多以松散形式堆积于骨架孔隙内,大块石周边土体更容易侵蚀运移,导致局部侵蚀分异。研究结果可为水力侵蚀引发斜坡灾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侵蚀 土-红层软岩 块石尺寸 颗粒运移 骨架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岩石材料颗粒流模型的细观参数标定方法研究——半解析查表法(SLT) 被引量:1
4
作者 缪露莉 刘新荣 +2 位作者 傅晏 周小涵 郭雪岩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59-1269,共11页
为了研究类岩石材料颗粒流模型的细观参数标定方法,基于CBM模型,首先进行了理论推导,而后基于大量的数值模拟获得了理论关系式中系数的拟合值,最终形成半解析查表法。研究表明:接触黏结的强度比对数值试件的细观破坏模式有重要影响;代... 为了研究类岩石材料颗粒流模型的细观参数标定方法,基于CBM模型,首先进行了理论推导,而后基于大量的数值模拟获得了理论关系式中系数的拟合值,最终形成半解析查表法。研究表明:接触黏结的强度比对数值试件的细观破坏模式有重要影响;代表性单元体与实际颗粒流模型具有相同的宏、细观参数变化规律,且各系数的理论值与拟合值基本相符;单轴抗压强度、黏聚力与接触黏结强度的较小值min(σ_(cn),τ_(cs))呈较好的线性相关;细观参数的标定是具有明确的先后顺序的。最后通过标定砂岩的细观参数来证实半解析查表法是能够用于快速的完成参数标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流(PFC) 细观参数 标定方法 类岩石材料 CB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雷达的隧道综合超前预报技术 被引量:78
5
作者 刘新荣 刘永权 +1 位作者 杨忠平 涂义亮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51-56,共6页
以地质雷达为超前预报的主要手段,结合TGP206地震反射波法和工程地质调查法,针对某特长隧道开展综合超前地质预报。通过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得到了掌子面前方典型不良地质体正演模拟合成图,以此作为地质雷达实际探测图像解译的基础;采... 以地质雷达为超前预报的主要手段,结合TGP206地震反射波法和工程地质调查法,针对某特长隧道开展综合超前地质预报。通过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得到了掌子面前方典型不良地质体正演模拟合成图,以此作为地质雷达实际探测图像解译的基础;采用TGP206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对掌子面前方100 m范围内进行长距离预报,在接近不良地质体时,用地质雷达对掌子面前方20~30 m范围进行更精确的短距离预报;将该法应用于实际工程断层破碎带和富水带的预报中,预报结果较为准确,有效指导了隧道的安全施工,该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超前地质预报 地质雷达 正演模拟 时域有限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山地环境下脉动风速谱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冯宏 肖正直 +3 位作者 李正良 魏奇科 孙毅 欧阳光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32,共6页
进行了8种坡度下单个三维山体的模型风洞试验,讨论了山体各位置脉动风速谱的变化规律,以及坡度对脉动风速谱的影响.结果表明:背风面山脚0.8 h高度以下位置,脉动风速功率谱与来流风速谱相比,功率谱峰值明显增大,峰值频率向高频移动,单峰... 进行了8种坡度下单个三维山体的模型风洞试验,讨论了山体各位置脉动风速谱的变化规律,以及坡度对脉动风速谱的影响.结果表明:背风面山脚0.8 h高度以下位置,脉动风速功率谱与来流风速谱相比,功率谱峰值明显增大,峰值频率向高频移动,单峰特征明显,频带变窄.除此以外的背风面其他位置、迎风面以及山顶位置的脉动风速功率谱与来流风速谱基本一致.提出了山体背风面脉动风速能量由来流湍流能量和山体尾流涡旋能量构成的思想,将来流脉动风速谱与涡旋谱进行分离,并根据试验数据拟合,提出了保守的涡旋谱的计算公式.根据不同坡度山体的试验,得出了0.5为涡旋产生与否的临界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 脉动风速 风速谱 频域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编织式金属阻尼器减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贾传果 周微 +1 位作者 胡鹏飞 王维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46,共6页
本文提出一种编织式金属阻尼器,并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系统的研究。本文首先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和拟静力试验,得到了该阻尼器的力-位移曲线,结果表明本阻尼器的疲劳性能好,但滞回曲线有一定的捏缩现象。然后运用ANSYS... 本文提出一种编织式金属阻尼器,并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系统的研究。本文首先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和拟静力试验,得到了该阻尼器的力-位移曲线,结果表明本阻尼器的疲劳性能好,但滞回曲线有一定的捏缩现象。然后运用ANSYS对其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发现改用梭形截面杆后,阻尼器出力和滞回性能大幅提高。最后采用Bouc-Wen模型建立了阻尼器的恢复力模型,运用SAP2000软件对安装此阻尼器前后10层平面框架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安装该阻尼器后结构的层间位移、层剪力和顶点位移大幅降低,从而验证了其耗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织式金属阻尼器 数值模拟 拟静力试验 动力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压缩下溶隙灰岩宏细观耦合损伤能量释放率演化规律研究
8
作者 王润秋 王桂林 +1 位作者 张亮 孙帆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03-1912,共10页
灰岩地区存在复杂的溶隙网络,其控制着灰岩的破裂特征,作为Griffith断裂准则核心的能量释放率可有效表征岩体裂纹扩展过程。为深入研究溶隙灰岩变形破坏过程中的能量特性和细观裂纹萌生、扩展演化规律,将灰岩溶隙形态概化为裂隙、椭圆... 灰岩地区存在复杂的溶隙网络,其控制着灰岩的破裂特征,作为Griffith断裂准则核心的能量释放率可有效表征岩体裂纹扩展过程。为深入研究溶隙灰岩变形破坏过程中的能量特性和细观裂纹萌生、扩展演化规律,将灰岩溶隙形态概化为裂隙、椭圆孔、类蘑菇孔和类哑铃孔4种类型,并根据非线性动力学理论、Lemaitre应变等效假设和岩体能量理论,推导了溶隙灰岩宏细观耦合损伤能量释放率计算公式,获得了溶隙灰岩破坏过程中的细观裂纹扩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能量耗散理论,类蘑菇孔、裂隙、椭圆孔、完整灰岩和类哑铃孔的灰岩试样能量积聚作用依次减弱;根据能量耗散特征、宏细观耦合损伤能量释放率以及应力应变曲线,灰岩变形破坏阶段可分为应力调整阶段(Ⅰ)、微裂纹或微孔隙稳定闭合阶段(Ⅱ)、细观裂纹低速扩展阶段(Ⅲ)、细观裂纹快速扩展阶段(Ⅳ)以及宏观主断裂形成阶段(Ⅴ)等5个阶段,且第Ⅳ阶段岩样损伤能量释放率突变点可作为岩样破坏前兆识别点。研究结果可为分析岩溶地区地质灾害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隙灰岩 能量演化 宏细观耦合损伤 能量释放率 裂纹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煤气柜内压弯曲分析方法研究
9
作者 李正良 于伟 +2 位作者 胡浩 刘欣鹏 王凌西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3-61,共9页
严格控制新型高压煤气柜内压弯曲,是保证结构气密性和正常运行的关键问题,其受力模型为具有多根环向加筋圆柱壳受局部内压作用的弹性弯曲.把弹性地基板条梁法拓展应用到该结构体系;同时对传统离散加筋法进行改进,考虑了壳体厚度、半径... 严格控制新型高压煤气柜内压弯曲,是保证结构气密性和正常运行的关键问题,其受力模型为具有多根环向加筋圆柱壳受局部内压作用的弹性弯曲.把弹性地基板条梁法拓展应用到该结构体系;同时对传统离散加筋法进行改进,考虑了壳体厚度、半径及加筋肋间距对结构环向刚度的影响.以30万m3新型煤气柜为例,采用弹性地基板条梁法、改进离散加筋法、密加筋法和有限元法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判定环向加筋圆柱壳密肋、稀肋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弹性地基板条梁法具有适用性强、精度高、效率好;当环向加筋间距dr>3.875(Rh)1/2时,改进离散加筋法计算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结构 气柜 弹性地基板条梁法 改进离散加筋法 影响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流体相变效应的粗糙裂隙非线性渗流换热机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先珊 罗晓雷 +5 位作者 白冰 魏宁 刘少炜 张普纲 李满 潘玉华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3-844,853,共13页
三维粗糙裂隙渗流换热机理的研究,对提升地下热储层的热提取率意义重大。当前,热开采过程中的多场耦合问题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热开采过程中流体的相变作用对裂隙渗流特性及传热变化的影响却鲜有涉及。为剖析流体相变作用下的非线性... 三维粗糙裂隙渗流换热机理的研究,对提升地下热储层的热提取率意义重大。当前,热开采过程中的多场耦合问题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热开采过程中流体的相变作用对裂隙渗流特性及传热变化的影响却鲜有涉及。为剖析流体相变作用下的非线性渗流换热机理,以三维粗糙裂隙为研究对象,基于Fluent软件建立单相与多相流-热耦合模型,对比是否考虑相变作用的不同入口流速、入口温度和壁面温度时的局部换热系数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未考虑相变作用时,壁面局部粗糙程度控制局部换热系数的分布特征;基于Forchheimer公式,得知流体传热过程中非线性渗流特性显著。考虑相变作用后,流体呈现类似剪切稀释流体的特征,而气相体积分数则对系统换热过程起主导作用。因此,考虑流体的相变效应可以更准确地揭示热开采过程中的渗流特征和热提取效率的演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裂隙 渗流换热 流热耦合 非线性渗流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下焊接Q960钢H形截面柱局部稳定设计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卫永 杨启波 李翔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91,共9页
为考察焊接Q960钢H形截面轴心受压柱局部稳定性能,采用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经试验数据验证后,分析翼缘宽厚比、腹板高厚比、构件温度、构件长细比、初始几何缺陷和残余应力等参数对焊接Q960钢H形截面轴心受压柱局部屈曲强度的影... 为考察焊接Q960钢H形截面轴心受压柱局部稳定性能,采用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经试验数据验证后,分析翼缘宽厚比、腹板高厚比、构件温度、构件长细比、初始几何缺陷和残余应力等参数对焊接Q960钢H形截面轴心受压柱局部屈曲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轴心受压柱的局部屈曲承载力主要与截面尺寸及构件温度有关。采用多国规范对试验试件的局部屈曲承载力进行计算,发现现有规范的设计方法不适用于高温下焊接Q960钢H形截面轴心受压柱局部屈曲承载力的计算。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焊接Q960钢H形截面轴心受压柱局部屈曲设计方法,与试验数据和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对比表明所提方法能较准确地计算焊接Q960钢H形截面轴心受压柱不同温度下的局部屈曲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屈曲 高强Q960钢 有限元分析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紊流随机风场下多相多分裂覆冰输电导线舞动的相间闪络概率评估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泽宇 王涛 +2 位作者 李正良 吕大刚 谭忆秋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87-2197,共11页
针对覆冰输电导线在紊流随机风场中舞动的相间闪络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相多分裂覆冰导线舞动的相间闪络概率评估方法。首先,通过生成覆冰导线在紊流随机风场中舞动时的随机风荷载,结合多相多分裂覆冰输电导线有限元模型对紊流随机风场中... 针对覆冰输电导线在紊流随机风场中舞动的相间闪络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相多分裂覆冰导线舞动的相间闪络概率评估方法。首先,通过生成覆冰导线在紊流随机风场中舞动时的随机风荷载,结合多相多分裂覆冰输电导线有限元模型对紊流随机风场中的导线舞动响应进行模拟;其次,通过等价极值分布法构建了多相多分裂覆冰输电导线舞动时的相间闪络失效准则,基于概率密度演化法发展了一种多相多分裂覆冰导线在紊流随机风场中发生非同步舞动的相间闪络概率评估框架;最后,对某单跨三相四分裂覆冰输电导线算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相对位置的覆冰导线相间闪络概率评估结果差异明显,并且相较稳态风场情况,紊流随机风场作用下的各相导线相间闪络概率密度曲线峰值位置左移,峰值存在明显的降低;2)随着紊流度的增加,各相覆冰导线在紊流随机风场中舞动时更易发生相间闪络;3)该跨覆冰导线的相间闪络概率随平均风速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不同初始风攻角工况的各相导线相间闪络概率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多分裂覆冰输电导线 紊流随机风场 非同步舞动 概率密度演化法 相间闪络 概率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曲艺空间的时空演进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限 苑思楠 +1 位作者 孙德龙 王世同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58,共11页
天津市曲艺文化发展百年,积累浓厚社会氛围与丰富历史数据。目前曲艺研究多聚焦宏观描述,对空间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的量化研究相对缺乏。基于曲艺发展史料与POI数据,通过曲艺演出空间今昔分布格局对比及影响因素分析,探究高适宜性评分... 天津市曲艺文化发展百年,积累浓厚社会氛围与丰富历史数据。目前曲艺研究多聚焦宏观描述,对空间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的量化研究相对缺乏。基于曲艺发展史料与POI数据,通过曲艺演出空间今昔分布格局对比及影响因素分析,探究高适宜性评分区域的性格,最终揭示分布规律。研究发现:①天津市曲艺演出空间的发源、衰败、转移等过程,与老城厢、劝业场等区域的特定城市建设史息息相关。②在历史演变与当代格局中,曲艺演出空间分布均表现出与商业区域的强关联性。③不同的文化区域及业态类型孕育了不同特征的曲艺空间及表演类型。研究揭示了曲艺演出空间与历史、社会、物质环境之间的复杂关联,也为文化空间的规划响应和文化产业布局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出空间 曲艺文化 空间布局 选址影响因素 空间适宜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海地区历史文化名镇整体性保护思路与实践——以福建省漳州市铜陵镇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莉芸 曹馨叶 +2 位作者 吴俐颖 张秋仪 杨迪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138,共8页
山海地区具有背山向海的独特空间资源,其历史文化名镇更需结合山水特征和地域文化进行精准保护与开发。通过构建整体性保护理念下的山海地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框架,包括系统性山水观的保护思路、完整性的遗产要素保护理念和关联性的... 山海地区具有背山向海的独特空间资源,其历史文化名镇更需结合山水特征和地域文化进行精准保护与开发。通过构建整体性保护理念下的山海地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框架,包括系统性山水观的保护思路、完整性的遗产要素保护理念和关联性的保护传导层级,以福建省漳州市铜陵镇为例,分析了山海地区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实践:①结合多源数据提炼系统性山水观和山水格局,识别历史文化名镇的区域生境和形态特征。②运用复合技术识别完整性遗产要素,包括自然遗产、物质人居环境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③构建关联性保护传导层级。在镇区层级注重价值引领、合理划定空间管控范围;在街巷层级,点线要素联动、系统营造历史城镇景观;在要素层级,分级保护,强调活态传承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镇 保护规划 整体性保护理念 空间管控 山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型直剪试验的土石混合体颗粒破碎特征研究 被引量:57
15
作者 刘新荣 涂义亮 +3 位作者 王鹏 钟祖良 唐文斌 杜立兵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25-1434,共10页
土石混合体剪切时存在细观上的颗粒破碎现象,并对其宏观力学性质产生影响。基于此,以4种含水率的土石混合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大型直剪试验和筛分试验,分析土石混合体剪切后的颗粒破碎特征,并建立细观颗粒破碎与宏观力学性质的联系,... 土石混合体剪切时存在细观上的颗粒破碎现象,并对其宏观力学性质产生影响。基于此,以4种含水率的土石混合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大型直剪试验和筛分试验,分析土石混合体剪切后的颗粒破碎特征,并建立细观颗粒破碎与宏观力学性质的联系,从而加深对宏观力学性质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土石混合体剪切后的颗粒破碎较明显,可分为完全剪断型、表面破裂型和表面研磨型3类;颗粒破碎细观上表现为粗粒组含量降低、细粒组含量增加、中等粒组含量波动变化,统计上表现为级配曲线上移,宏观上表现为低含水率出现应变软化破坏、高含水率出现应变硬化破坏、中等含水率出现塑性应变破坏、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跳跃"和强度非线性特征,本质上是颗粒间接触力作用产生应力集中的结果;颗粒相对破碎率随着含水率的降低或法向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呈幂函数规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体 直剪试验 筛分试验 含水率 颗粒破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微震作用下顺层及反倾岩质边坡的动力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8
16
作者 杨忠平 刘树林 +2 位作者 刘永权 何春梅 阳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77-1286,共10页
水库蓄水后诱发的高频次微小地震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区域地质体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振动台试验、UDEC数值分析方法,对顺层、反倾两类典型岩质边坡在反复微小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两类边坡的加速... 水库蓄水后诱发的高频次微小地震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区域地质体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振动台试验、UDEC数值分析方法,对顺层、反倾两类典型岩质边坡在反复微小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两类边坡的加速度响应均表现出"高程效应"和"趋表效应",且随地震作用次数的增加,坡体损伤(表现为层面与次级节理的起裂、扩展、贯通)不断累积,造成两类边坡的动力响应均呈现减弱的趋势;在反复微震作用下,边坡自振频率减低和阻尼比增大是其动力特性变化的基本规律;边坡累积永久位移随着地震作用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而稳定性系数则呈现递减趋势;在反复微震作用下,顺层坡的后缘竖向拉裂缝逐渐向下扩展并与下卧层面连通,边坡主要发生沿层面的整体滑移失稳模式;反倾坡首先在坡肩及坡面出现块体崩落,随后上部岩层逐层剥落,最终形成圆弧形破坏面,边坡以坡肩处发生落石、中上部岩层发生崩塌为主要破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微震 顺层坡 反倾坡 动力稳定性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对泥质砂岩力学特性及其微细观结构影响研究 被引量:62
17
作者 刘新荣 李栋梁 +1 位作者 张梁 王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91-1300,共10页
以取自三峡库区某边坡的泥质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单轴、三轴压缩试验,对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作用后泥质砂岩的物理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借助SEM电镜扫描,对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作用后的泥质砂岩的微细观结构变化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随干湿... 以取自三峡库区某边坡的泥质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单轴、三轴压缩试验,对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作用后泥质砂岩的物理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借助SEM电镜扫描,对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作用后的泥质砂岩的微细观结构变化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随干湿循环次数(1~20)的增加,泥质砂岩的峰值应力、弹性模量、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都逐渐降低,峰值应变表现出下降、稳定两个阶段。其微细观结构变化总体上可归纳为整齐致密状、多孔团絮状和开裂紊流状3个阶段。基于离散元软件PFC^(2D),研究了干湿循环对泥质砂岩颗粒的接触网络,力链分布和裂纹分布的影响。基于试验数据拟合,对经历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作用的泥质砂岩的莫尔–库仑强度理论表达式进行了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循环 泥质砂岩 力学特性 微细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参数空间变异性的边坡稳定可靠性有限元极限分析 被引量:30
18
作者 陈朝晖 雷坚 +2 位作者 黄景华 程晓辉 张志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85-993,共9页
当土性参数空间变异性较大时,极限平衡法得到的滑移面不尽合理。阐述了基于广义变分原理的有限元极限分析方法,采用混合有限元方法,构筑了线性应力三角形单元与线性速度三角形单元,结合强度折减法与线性规划算法,建立了边坡稳定安全系... 当土性参数空间变异性较大时,极限平衡法得到的滑移面不尽合理。阐述了基于广义变分原理的有限元极限分析方法,采用混合有限元方法,构筑了线性应力三角形单元与线性速度三角形单元,结合强度折减法与线性规划算法,建立了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上下限分析方法,分析了土的抗剪强度参数空间变异性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与3种典型极限平衡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FELA方法可有效搜索边坡临界滑移面,并给出安全系数的严格上下限。对于简单均质边坡,有限元极限分析与极限平衡法结果接近,极限平衡法结果大多位于极限分析的上下限内;对于空间变异性较大的边坡,有限元极限分析法可以有效搜索可能的多种临界滑移面,而极限平衡法则存在显著偏差,且往往高估滑坡风险。强度参数的空间变异性还导致边坡安全系数分布形式变化显著,仅采用安全系数无法反应这一变化。根据安全系数的分布形式,给出了土性参数设计值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极限分析 极限平衡法 空间变异性 边坡稳定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岩隧道锚承载特性现场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5
19
作者 刘新荣 李栋梁 +3 位作者 吴相超 李维树 张锐 傅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1-169,共9页
为了研究高荷载作用下的软岩(泥岩)隧道锚的变形、破坏及长期稳定性等问题,以在建的某长江大桥为依托,分别针对泥岩隧道锚自然状态(含水率为5.36%)和浸水状态(含水率为7.39%)的情况,开展了缩尺比例为1∶30现场模型试验。研究发现:隧道... 为了研究高荷载作用下的软岩(泥岩)隧道锚的变形、破坏及长期稳定性等问题,以在建的某长江大桥为依托,分别针对泥岩隧道锚自然状态(含水率为5.36%)和浸水状态(含水率为7.39%)的情况,开展了缩尺比例为1∶30现场模型试验。研究发现:隧道式锚锭同样适用围岩为软弱围岩(泥岩)的情况,可以承受较高的拉拔荷载,采用设计荷载工作时,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并可以满足长期稳定性要求。屈服荷载作用以后,泥岩隧道锚的破坏优先沿锚体接触面发生剪切破坏,破坏后,会引起较大范围的围岩产生大变形。高拉拔荷载作用下,含水率高的泥岩隧道锚的围岩变形较大。考虑江水位变化带来的影响,建议该长江大桥泥岩隧道锚的长期安全系数取为3.5。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的工程设计、施工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锚 软岩 泥岩 缩尺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联肢墙小跨高比复合斜筋连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3
20
作者 傅剑平 皮天祥 +2 位作者 韦锋 陈文科 白绍良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7-64,共8页
钢筋混凝土联肢剪力墙或联肢筒壁中的连梁是抗震关键部件。小跨高比连梁因剪弯比高,不采取特殊措施难以满足高剪力条件下的高延性要求。现行设计规范使用的交叉暗撑连梁虽抗震抗剪能力及延性好,但钢筋绑扎困难;现行规范降低抗剪能力上... 钢筋混凝土联肢剪力墙或联肢筒壁中的连梁是抗震关键部件。小跨高比连梁因剪弯比高,不采取特殊措施难以满足高剪力条件下的高延性要求。现行设计规范使用的交叉暗撑连梁虽抗震抗剪能力及延性好,但钢筋绑扎困难;现行规范降低抗剪能力上限、强化配箍要求的普通配箍连梁则抗剪能力过低、延性依然不足。为此,有必要寻求一种不需内力或刚度折减的高抗剪能力、高延性、便于施工的小跨高比连梁设计方案。为适应小跨高比连梁的受力特征,提出一种由交叉斜筋和上、下L形斜筋复合配筋的新设计方案,并完成19个具有不同跨高比、不同剪压比和不同斜筋———L形筋用量比的足尺连梁低周交变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新方案配筋的连梁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剪跨比为0.8~2.5的该类连梁在剪压比高达0.3及以上时仍具有不低于4.0~5.0的位移延性,且施工难度明显降低。这种新的连梁配筋方案可推荐用于高抗震等级的建筑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计 钢筋混凝土联肢剪力墙 小跨高比连梁 抗震抗剪性能 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