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东三山岛金矿床构造-热历史:^(40)Ar/^(39)Ar和裂变径迹年代学制约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良 李广伟 +2 位作者 郑小礼 安平 陈兵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465-2476,共12页
胶东金成矿省目前已探明黄金资源储量超过4000t,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岗岩容矿的单金成矿省之一。三山岛金矿床位于该金成矿省西北部,是产于早白垩世郭家岭型花岗中的世界级金矿床。锆石U-Pb数据表明该矿床内赋矿围岩郭家岭花岗岩侵位于~128... 胶东金成矿省目前已探明黄金资源储量超过4000t,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岗岩容矿的单金成矿省之一。三山岛金矿床位于该金成矿省西北部,是产于早白垩世郭家岭型花岗中的世界级金矿床。锆石U-Pb数据表明该矿床内赋矿围岩郭家岭花岗岩侵位于~128Ma,其后郭家岭花岗岩快速冷却并普遍经历了亚固态韧性变形。已有绢云母Rb-Sr数据表明,该矿床大规模金成矿作用和脆性变形发生于约117Ma。本次获取的1件~99Ma白云母^(40)Ar/^(39)Ar年龄揭示了主期成矿后一期微弱的构造-流体活动。4件锆石裂变径迹年龄中相对较老的单颗粒锆石年龄组分90±10Ma说明,该矿床大致于该时间段冷却至锆石裂变径迹封闭温度240±50℃。13件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布于69.8±7.2Ma^46.1±4.8Ma之间;8件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集中于13.1±0.2~12.3±0.2μm,并且呈单峰型略带负偏态的分布,说明该矿床大致于70~50Ma单调缓慢冷却通过磷灰石裂变径迹部分退火带125~60℃。最终,该矿床缓慢冷却剥露至现今近地表温度。相对缓慢的成矿后冷却和剥蚀以及新近深部钻探成果说明,三山岛及其周缘金矿床主断裂下盘脆性变形和热液蚀变作用叠加部位成矿潜力巨大,为有利的找矿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氩定年 裂变径迹 构造-热历史 三山岛金矿床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天井钻机在三山岛金矿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赵景博 杜飞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0-121,125,共3页
本文介绍了AT1500天井钻机在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倒段风井硬岩中的应用,同时分析了天井钻机在施工中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该设备在金属矿山中的技术积累,以及对以后岩石硬度更大的天井开拓工程施工,具有良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天井钻机 快速掘进 技术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裂隙量测法的新立矿区工程岩体渗透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国庆 马凤山 +2 位作者 邓清海 王成 王春山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4-57,91,共5页
新立矿区主要可采矿体分布于海底岩体中,查明矿区工程岩体的渗透特征对保障海底采矿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综合分析新立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以现场调查的岩体结构面几何数据为基础,开发了渗透系数张量计算程序,计算... 新立矿区主要可采矿体分布于海底岩体中,查明矿区工程岩体的渗透特征对保障海底采矿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综合分析新立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以现场调查的岩体结构面几何数据为基础,开发了渗透系数张量计算程序,计算了岩体综合渗透系数,根据前期的压水试验结果修正了计算结果,修正后的结果表明矿区-105,-135水平工程岩体整体上呈弱透水性,局部呈微透水性,-165水平岩体整体上呈微-弱透水性;岩体渗透性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海底采矿 渗透系数张量 新立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破碎岩体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大伟 李元辉 +2 位作者 钱源 范纯超 董二虎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共7页
某金矿进入深部开采后,由于围岩破碎,巷道开挖后出现了明显的变形和破坏现象,难以满足其服务期间的稳定性要求。针对这一问题,采用现场调查、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等手段开展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巷道变形和破坏特征,认为该矿巷道破坏表现... 某金矿进入深部开采后,由于围岩破碎,巷道开挖后出现了明显的变形和破坏现象,难以满足其服务期间的稳定性要求。针对这一问题,采用现场调查、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等手段开展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巷道变形和破坏特征,认为该矿巷道破坏表现为两帮破坏,然后发展至顶板。其次,从充分利用深部破碎岩体自承能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马蹄形巷道设计方案,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模拟了矩形巷道,直墙半圆拱巷道,直墙三心拱巷道和马蹄形巷道的开挖过程,结果显示当采用马蹄形巷道时,能够减小围岩应力松弛区的范围,改善围岩的受力条件,极大限度地抑制了围岩的变形和破坏。再次,给出了优化的马蹄形巷道支护方案,在传统只采用顶板锚杆的基础上增加两帮锚杆和穿带,其中,顶板锚杆间距1.5 m,两帮锚杆间距1.0 m,排距均为1.0 m。最后,将得到的马蹄形巷道方案应用到该矿-900 m分段联巷的工程实践当中,结果表明马蹄形巷道施工后围岩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形和破坏,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保证了巷道的稳定性。通过本研究可以为该种类型的深部破碎岩体巷道的围岩控制技术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破碎岩体 围岩控制 马蹄形巷道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