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陆地到海洋:黄金资源勘探开发新方向——山东黄金集团资源发展战略 被引量:4
1
作者 马德云 裴佃飞 王芳 《黄金科学技术》 2010年第3期1-4,共4页
山东黄金集团将内蒙、新疆、甘肃、四川、陕西等省区作为战略开发区,以勘探开发贵金属为重点,积极找寻新靶区。随着黄金需求量的增加及浅部资源的不断减少,深部资源勘探已成为必然。通过近几年的工作,胶东地区深部600~2 000 m范围内均... 山东黄金集团将内蒙、新疆、甘肃、四川、陕西等省区作为战略开发区,以勘探开发贵金属为重点,积极找寻新靶区。随着黄金需求量的增加及浅部资源的不断减少,深部资源勘探已成为必然。通过近几年的工作,胶东地区深部600~2 000 m范围内均发现有矿体,这将为超深部探矿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海底矿产资源开发的设想已成为现实,山东三山岛海底金矿勘查、采矿工作已全面展开,并取得一定成效。此外,山东黄金集团亦重视科技创新,加强与地勘单位的合作,不断增加黄金资源储备,建立了面向未来的可持续资源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战略 深部勘探 海底采矿 三山岛海底金矿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高温巷道功能梯度隔热支护结构研究
2
作者 张建俊 孙源骏 +5 位作者 郭良银 孙闯 费鸿禄 金淳哲 王猛 周琳力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9-803,共15页
针对传统隔热材料在治理深部矿井高温热害问题时存在的强度低和支护效果差等缺陷,采用改性陶粒和纤维提升隔热混凝土材料强度,并基于功能梯度理论优化混凝土结构形式,构建功能梯度隔热支护结构,结合工程实际开展相似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 针对传统隔热材料在治理深部矿井高温热害问题时存在的强度低和支护效果差等缺陷,采用改性陶粒和纤维提升隔热混凝土材料强度,并基于功能梯度理论优化混凝土结构形式,构建功能梯度隔热支护结构,结合工程实际开展相似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隔热支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支护层+隔热层”功能梯度结构,可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和阻隔围岩散热,相比普通混凝土结构,围岩散热减少量提升了28.74%;随着隔热层厚度的增加,围岩调热圈半径缩小,当隔热层厚度为50 mm时达到阈值,围岩散热减小量提升了30.26%,与模型试验结果一致;隔热支护结构下,围岩应力状态和巷道塑性区形态较普通混凝土结构均无明显变化,仍为类圆形塑性区,支护效果良好;通过功效系数法综合分析围岩散热、围岩应力及巷道变形情况,确定支护层厚度为50 mm、隔热层厚度为50 mm时隔热支护综合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梯度 隔热支护结构 隔热效果 围岩温度场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地区充填体强度与超声波波速关系
3
作者 侯晨 李磊 +3 位作者 魏赫彤 杜加法 潘建达 刘洪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16-1428,共13页
为建立寒区低温条件下充填体力学参数与超声波波速间的定量关系,采用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分析了低、负温养护充填体的超声波波速演化规律及与常温养护充填体在声波传播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0℃),持续的水化反应导致波速... 为建立寒区低温条件下充填体力学参数与超声波波速间的定量关系,采用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分析了低、负温养护充填体的超声波波速演化规律及与常温养护充填体在声波传播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0℃),持续的水化反应导致波速不断提高;负温条件下(-5℃),冰颗粒的不断形成是波速不断提高的关键因素;由于波速在不同温度区间的增长机制不同,随着胶结剂含量的增加,低温充填体的波速呈现增长趋势,而负温充填体内波速呈现降低趋势;充填体的超声波波速与力学强度在低温条件下符合线性关系,在负温条件下符合指数型增长关系,这说明胶结充填体内冰颗粒的形成对于强度的增加效应更为显著,相关成果可为寒区充填采矿的强度预测及材料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用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区矿山 超声波波速 胶结充填体 强度预测 负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布矿区竖井稳定性现场监测与风险预测
4
作者 张庆 徐晓冬 +4 位作者 关凯 刘滨 黎红平 朱兆文 鲁鑫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8-647,共10页
新城金矿红布矿区3#竖井是矿山的主提升井,其稳定性与矿山经济效益直接挂钩,亟需对其开展竖井稳定性的动态评价与风险超前预测。首先,采用深孔测斜仪开展了竖井围岩变形的监测;其次,构建了基于LSTM算法的围岩变形超前预测算法以及基于... 新城金矿红布矿区3#竖井是矿山的主提升井,其稳定性与矿山经济效益直接挂钩,亟需对其开展竖井稳定性的动态评价与风险超前预测。首先,采用深孔测斜仪开展了竖井围岩变形的监测;其次,构建了基于LSTM算法的围岩变形超前预测算法以及基于切线角、累计变形量等指标的竖井稳定性四色预警指标体系;最后,基于D-S(Dempster-Shafer)理论,建立了多源预警指标融合的竖井稳定性动态评价与风险超前预警方法。研究结果表明,3#竖井整体稳定性良好,但在-160m中段出现局部收敛变形异常。建议加强该区段的实时监测频率,经风险评估模型测算,未来30天内发生稳定性问题的概率较低,需持续关注围岩—支护体系协同变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井 监测预警 风险预测 LSTM算法 Dempster-Shafer(D-S)证据理论 变形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L-101(Cr)@SBA-15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吸附金属矿山CO_(2)特性研究
5
作者 范文涛 杨思奥 +2 位作者 朱泉霖 牟宏伟 张永亮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183,共11页
为实现“双碳”目标,建设低碳环保的绿色矿山体系,通过原位合成法成功地组装了一种由MIL-101和介孔二氧化硅组成的新型杂化材料,并研究其CO_(2)吸附性能和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SBA-15与MIL-101复合并未改变彼此的基本结构,如骨架构... 为实现“双碳”目标,建设低碳环保的绿色矿山体系,通过原位合成法成功地组装了一种由MIL-101和介孔二氧化硅组成的新型杂化材料,并研究其CO_(2)吸附性能和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SBA-15与MIL-101复合并未改变彼此的基本结构,如骨架构型和孔道结构等;SBA-15中均匀细长孔道的引入可以增大孔容和孔径,复合材料的孔容由MOF基材料的0.428 cm^(3)/g增加至0.54 cm^(3)/g,平均孔径由3.059 nm增加至7.817 nm;在温度为298 K和压力为100 kPa的条件下,复合材料具有1.53962 mmol/g的吸附容量,对纯CO_(2)气体具有良好的存储能力;由于复合材料表面吸附能的非均匀分布,相比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能够更好地描述吸附结果,其R2值为0.9997,说明材料发生的吸附行为符合非均匀表面上的多层非理想吸附行为;材料经5次循环后的吸附量最大差值小于3%,说明其可以经过温和条件处理后循环使用,且在工程应用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介孔二氧化硅 协同作用 CO_(2)捕获 吸附等温线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灾害对矿区环境的影响与防治对策
6
作者 王佩韬 于文浩 《绿色中国》 2025年第8期100-102,共3页
随着社会对矿产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矿区开采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愈发严重。本研究聚焦于矿区地质灾害与矿区环境的紧密联系,深入剖析了常见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及其与采矿活动的关联机制,探讨了地质灾害对矿区环境在生态、生产及居... 随着社会对矿产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矿区开采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愈发严重。本研究聚焦于矿区地质灾害与矿区环境的紧密联系,深入剖析了常见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及其与采矿活动的关联机制,探讨了地质灾害对矿区环境在生态、生产及居民生活等多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对策,旨在为矿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矿区环境 采矿活动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矿山建设中的地质勘探技术应用研究
7
作者 于文浩 王佩韬 《绿色中国》 2025年第10期82-84,共3页
随着国家对绿色矿山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地质勘探技术作为支撑绿色矿山建设的关键手段之一,其应用尤为重要。本文揭示了其在绿色矿山建设中的必要性,详细阐述了地质勘探技术在绿色矿山建设中的具体应用,并探讨了地质勘探技术在绿色矿山建... 随着国家对绿色矿山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地质勘探技术作为支撑绿色矿山建设的关键手段之一,其应用尤为重要。本文揭示了其在绿色矿山建设中的必要性,详细阐述了地质勘探技术在绿色矿山建设中的具体应用,并探讨了地质勘探技术在绿色矿山建设中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绿色矿山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推动绿色矿山建设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矿山 建设工程 地质勘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电子探针技术研究%山东金青顶金矿床碲化物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增胜 吴敏 +3 位作者 徐爽 张燕挥 迟乃杰 林培军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6-274,共9页
对含碲金矿中碲化物物相组成和元素赋存特征开展系统的研究,有助于对此类金矿矿床成因的理解和找矿勘查工作。山东金青顶金矿床伴生的碲化物由于碲化物颗粒较小,不易被发现,以往的研究缺乏对碲化物元素分布的精细刻画。本文通过电子探... 对含碲金矿中碲化物物相组成和元素赋存特征开展系统的研究,有助于对此类金矿矿床成因的理解和找矿勘查工作。山东金青顶金矿床伴生的碲化物由于碲化物颗粒较小,不易被发现,以往的研究缺乏对碲化物元素分布的精细刻画。本文通过电子探针背散射图像、波谱分析、能谱分析结合面扫描技术对金青顶金矿床碲化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碲化物的种类、共生关系、化学成分以及元素分布特征等。结果表明:碲金银矿与碲银矿密切共生,常形成连生体,Au、Ag在连生体中不均匀分布,面扫描图局部可见碲金矿亮斑;Te总是优先和Ag结合,生成碲银矿,随着Ag的消耗碲金银矿开始出现,Ag被耗尽后Te与Au生成碲金矿,成矿后期热液中多余的金与碲金银矿或碲银矿反应生成非常规碲化物(如本文发现的Ag2.95Au1.83Te),当Te消耗完后生成自然金;金银矿物的生长顺序是碲银矿—碲金银矿—碲金矿—自然金。本研究为含碲金矿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化物 分散元素 电子探针 金青顶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ulcan软件的山东莱州留村金矿区三维建模及资源量估值 被引量:10
9
作者 贾飞 胡跃亮 +5 位作者 王永锋 张姗 柏瑞 周荣志 王俊洁 刘艳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23,共12页
留村金矿位于山东莱州市城区西南12 km的留村断裂带上,是发育于古老变质岩中的小型石英脉型金矿。为深入研究该矿区地层、构造与矿体在地下的延伸分布情况,加快后续数字化矿山建设,山东黄金集团应用Vulcan矿业软件对矿区开展三维地质建... 留村金矿位于山东莱州市城区西南12 km的留村断裂带上,是发育于古老变质岩中的小型石英脉型金矿。为深入研究该矿区地层、构造与矿体在地下的延伸分布情况,加快后续数字化矿山建设,山东黄金集团应用Vulcan矿业软件对矿区开展三维地质建模。在收集相关地质实物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地质数据库、数据转换、地质解译等系列功能操作建立了矿区地表、岩体、构造及矿体模型,并对其进行任意剖割划分,实现了矿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矿体的三维可视化,促进了本区矿体赋存规律的研究以及三维空间的成矿预测。同时利用软件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对资源量进行估值,本次估值的金资源量为1984.18 kg,与原详查报告中提交的金资源量2009.34 kg误差仅为1.25%。经估值后的每个矿块段都被赋予了精确的资源量数据,为后续矿山采矿设计与排产计划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撑,助力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矿山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ulcan软件 三维建模 资源量估值 留村金矿 莱州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化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在黄金矿山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栾黎明 李国清 +1 位作者 姚旭龙 赵威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613-617,共5页
分析了黄金矿山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安全问题,搭建了跨平台的集成化安全生产监控与管理系统框架,研发了包括基础网络平台、监测监控系统、通信与指挥系统以及基于三维GIS信息管理系统等在内的集成化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系统集视频监控、人... 分析了黄金矿山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安全问题,搭建了跨平台的集成化安全生产监控与管理系统框架,研发了包括基础网络平台、监测监控系统、通信与指挥系统以及基于三维GIS信息管理系统等在内的集成化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系统集视频监控、人员定位、安全生产信号采集与安全保障控制、安全信息的集成共享等于一体,在三山岛金矿投入运行后,显著提高了生产现场安全信息的精准度和调度指挥效率,在保障矿山安全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矿山 安全生产管理 异构平台集成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金矿山回收保护矿柱引起的竖井变形预计 被引量:4
11
作者 姜岳 张洪训 +1 位作者 王方方 姜岩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9-162,共4页
针对黄金矿山闭坑前"二步法"回收竖井保护矿柱问题,探讨了小方块矿层开采尺寸计算,基于采动覆岩非线性传播与克诺特影响函数法,预计了保护矿柱开采引起的竖井下沉与变形,为竖井的维修加固提供了依据,同时为深部开采竖井保护... 针对黄金矿山闭坑前"二步法"回收竖井保护矿柱问题,探讨了小方块矿层开采尺寸计算,基于采动覆岩非线性传播与克诺特影响函数法,预计了保护矿柱开采引起的竖井下沉与变形,为竖井的维修加固提供了依据,同时为深部开采竖井保护矿柱留设及周边矿体开采对竖井的影响预测提供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井保护矿柱 开采 竖井变形 预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金矿山深井制冷通风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多文 李许胜 +2 位作者 韩宗欣 赵振鹏 施鲁兵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9-133,共5页
综合分析了黄金矿山深井生产高温高湿的实际情况,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现代科学理论方法,结合矿山的通风现状,进行了深井水源热泵降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实现了矿井废水的二次利用,温度、湿度、风量都满足了规程的要求和... 综合分析了黄金矿山深井生产高温高湿的实际情况,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现代科学理论方法,结合矿山的通风现状,进行了深井水源热泵降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实现了矿井废水的二次利用,温度、湿度、风量都满足了规程的要求和生产的需要。研究内容为同类矿山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热泵 矿井通风 矿井降温 热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金行业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公海 张俊杰 +3 位作者 毕洪涛 刘秋杰 张进贤 尹春伟 《黄金科学技术》 2008年第4期72-77,共6页
简要介绍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含义、意义和具体内容,着重分析目前黄金行业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以黄金行业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为指导,针对黄金行业设备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设备管理 信息化建设 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金行业现代化设备管理工作浅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俊杰 王公海 +1 位作者 张进贤 尹春伟 《黄金科学技术》 2008年第4期81-85,共5页
从黄金行业设备管理的发展特征、主要任务出发,以行业设备管理工作的总体原则为指导,分折了当前行业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行业设备管理发展的实际状况,系统阐述了相应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具体措施,以提高设备综合管理水平,... 从黄金行业设备管理的发展特征、主要任务出发,以行业设备管理工作的总体原则为指导,分折了当前行业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行业设备管理发展的实际状况,系统阐述了相应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具体措施,以提高设备综合管理水平,提升竞争能力、促进企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备管理 规章制度 措施 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流作用下深部高温巷道围岩温度场分布规律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闯 王宇 +2 位作者 郭良银 付常鹏 孙菡誉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61-2970,共10页
为探究渗流作用下深部高温巷道围岩温度场分布规律,以新城金矿为工程背景,运用Fluent软件模拟不同渗流因素下围岩温度场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深部巷道围岩在渗流作用下温度场分布特征发生改变,等温线沿渗流方向分布;随着围岩孔隙率增大,... 为探究渗流作用下深部高温巷道围岩温度场分布规律,以新城金矿为工程背景,运用Fluent软件模拟不同渗流因素下围岩温度场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深部巷道围岩在渗流作用下温度场分布特征发生改变,等温线沿渗流方向分布;随着围岩孔隙率增大,温度场受扰动范围及调热圈半径不断增大,围岩径向温度和壁面温度随之降低;渗流水速度对围岩温度场分布特征影响较大,当渗流水速度≥2×10^(-8)m/s时,等温线沿渗流方向分布,渗流水速度<2×10^(-8)m/s时,等温线呈对称分布;随着渗流水速度增加,围岩温度场受扰动范围、调热圈半径、壁面温度升高,围岩径向温度随之降低;水流温度对围岩温度场分布特征、调热圈半径、温度场受扰动范围影响较小,围岩径向温度、壁面温度随水温升高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深部巷道 渗流作用 围岩温度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沉降性矿浆管道输送关键参数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利安 菅春森 何朋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80,共8页
针对均质流过渡流速和紊流水力坡度研究的缺陷,采用实验研究、数据拟合及理论分析等方法对镍铁矿浆管道输送关键参数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浆体重量浓度增加,黏度和屈服应力均呈现递增趋势。层流时流变综合系数与浓度呈现近似... 针对均质流过渡流速和紊流水力坡度研究的缺陷,采用实验研究、数据拟合及理论分析等方法对镍铁矿浆管道输送关键参数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浆体重量浓度增加,黏度和屈服应力均呈现递增趋势。层流时流变综合系数与浓度呈现近似线性递增关系,与切变率呈现指数为-1的幂函数递减关系,提出了综合有效黏度的计算式,进一步提出了层流状态水力坡度及过渡流速计算式。根据紊流时达西阻力系数与浆体雷诺数的关系,得到了阻力系数及水力坡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对比表明,水力坡度计算值最大偏差为12.8%,过渡流速最大偏差为3.9%。层流范围内流速变化对水力坡度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输送 浆体 黏度 屈服应力 紊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催化体系硫代硫酸盐法提金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光胜 吴金甜 +4 位作者 徐超 朱幸福 李鹏 董中林 徐斌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105,共6页
为构建浸金效果好、硫代硫酸盐消耗低且浸出液中的金能被高效回收的新型浸金体系,比较了不同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组合催化硫代硫酸盐浸金的效果,并采用树脂吸附法回收浸出液中的金。结果表明,Ni2+-甘氨酸-硫代硫酸盐体系的Au浸出效果好,A... 为构建浸金效果好、硫代硫酸盐消耗低且浸出液中的金能被高效回收的新型浸金体系,比较了不同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组合催化硫代硫酸盐浸金的效果,并采用树脂吸附法回收浸出液中的金。结果表明,Ni2+-甘氨酸-硫代硫酸盐体系的Au浸出效果好,Au浸出率和硫代硫酸盐消耗分别为89.72%和15.28 kg/t。该体系浸金过程中,甘氨酸催化Au^(+)与S_(2)O_(3)^(2-)配位以及在碱性条件下稳定Ni^(2+),Ni(C_(2)H_(4)NO_(2))_(2)^(0)催化O_(2)的还原。采用树脂吸附法回收金时,浸出液中Ni离子几乎不会在树脂上吸附,不与Au离子产生竞争吸附,Au吸附率达98.13%;载金树脂解吸时只需采用简单的一段工艺,即可直接解吸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 有机配体 吸附 解吸 催化体系 硫代硫酸盐法 树脂吸附 提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废石-细尾砂充填性能优化试验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广波 吴再海 +1 位作者 盛宇航 王鹏涛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0-149,共10页
为获得满足矿山采矿强度要求的废石-细尾砂充填最佳配比,首先根据混合骨料的堆积密实度和料浆浓度初探试验,初步获得配比范围;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建立了以废石-细尾砂充填体的3、7、28 d抗压强度为响应值的回归模型,揭示了骨料配比... 为获得满足矿山采矿强度要求的废石-细尾砂充填最佳配比,首先根据混合骨料的堆积密实度和料浆浓度初探试验,初步获得配比范围;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建立了以废石-细尾砂充填体的3、7、28 d抗压强度为响应值的回归模型,揭示了骨料配比、浓度和灰砂比三因素对充填体强度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回归模型优选出充填最佳配比,进行半工业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当充填体养护至3、7 d时,浓度和灰砂比两因素的交互作用影响显著;当充填体养护至28 d时,骨料配比与浓度的交互作用影响显著。当骨料配比1∶3、浓度82%、灰砂比1∶4时,废石-细尾砂充填性能完全满足矿山的充填需求,为废石-细尾砂混合骨料膏体充填性能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废石-细尾砂充填 料浆配比 充填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分级尾砂浆体自流输送实践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竹军 菅春森 何鹏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01-106,共6页
针对某矿充填开采中充填料浆浓度低、充填体强度低、充填效果差、输送阻力预测偏差大等问题,对匀质造浆系统进行了改造,提高浆体制备浓度。通过分级尾砂浆体试验数据表明,充填体的抗压强度、屈服应力和黏度随着料浆浓度的增大而逐渐提... 针对某矿充填开采中充填料浆浓度低、充填体强度低、充填效果差、输送阻力预测偏差大等问题,对匀质造浆系统进行了改造,提高浆体制备浓度。通过分级尾砂浆体试验数据表明,充填体的抗压强度、屈服应力和黏度随着料浆浓度的增大而逐渐提高。当浓度超过72%~74%后,充填体的抗压强度、屈服应力和黏度急剧增加,而塌落度随着浆体浓度的降低而增加,浓度低于72%后塌落度急剧增加。综合各种因素后,推荐质量浓度为74%、水灰比为1∶4为佳;通过对水平管道输送数据拟合和回归,给出了综合有效黏度η1与平均切变率8V m/D的关系曲线,进而推导出了水平管道中高浓度浆体输送阻力损失计算公式,计算值和实测值的最大偏差为9.23%;基于实验数据并考虑量纲平衡,通过实测数据拟合和回归,给出了倾角30°、40°、50°和60°范围内高浓度浆体输送阻力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最大偏差为14.7%,均不超过15%,可以较为精确地实现输送阻力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匀质造浆 分级尾砂 综合有效黏度 阻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中生代金成矿系统 被引量:289
20
作者 杨立强 邓军 +4 位作者 王中亮 张良 郭林楠 宋明春 郑小礼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47-2467,共21页
胶东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区,其内已发现金矿床150余处,探明金资源储量4000余吨。虽然其金矿床数量众多、资源储量巨大、分布地域广泛、产出空间各异、矿化类型多样,但它们的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赋矿围岩环境与产出条件及其成矿作用特... 胶东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区,其内已发现金矿床150余处,探明金资源储量4000余吨。虽然其金矿床数量众多、资源储量巨大、分布地域广泛、产出空间各异、矿化类型多样,但它们的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赋矿围岩环境与产出条件及其成矿作用特征总体一致:(1)胶东是一个主要由前寒武纪基底岩石和超高压变质岩块组成、中生代构造-岩浆作用发育的内生热液金矿集区,约130~110Ma的金成矿事件比区域变质作用晚约2000Myr;(2)区域金成矿系统形成于早白垩世的陆缘伸展构造背景,大规模金成矿事件发生在区域NW向伸展转换为NE向伸展后的NEE向挤压变形作用过程中,对应于中国东部岩石圈大规模减薄、华北克拉通破坏和大陆裂谷作用的高峰;(3)金矿床群聚于NNE向玲珑、鹊山和昆嵛山变质核杂岩周边,主要沿前寒武纪变质岩与中生代花岗岩体接触带形成的区域NE-NNE向拆离断层带分布;(4)控矿断裂带经历了早期的韧-脆性变形和晚期的脆性变形构造叠加,在三维空间上呈舒缓波状延展,控制了金矿体的侧伏和分段富集;(5)矿化样式以破碎带蚀变(砾)岩型、(硫化物-)石英脉型和复合脉带型为主,矿石普遍发育压碎、晶粒状和填隙结构,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网脉状、脉状、团块状和块状构造,反映其形成于韧-脆性→脆性变形环境;(6)矿石中金属矿物以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和闪锌矿为主,非金属矿物以石英、绢云母、钾长石、斜长石和方解石为主;金矿物以银金矿和自然金为主、含少量金银矿,主要以可见金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和石英裂隙中、含少量晶隙金和包体金;热液蚀变主要为黄铁矿化、硅化、钾长石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成矿元素为Au-Ag(-Cu-Pb-Zn);呈现出中-低温蚀变矿化组合特征;(7)成矿流体为壳-幔混合来源,以壳源变质流体为主;成矿物质总体来源于中生代活化再造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石,并混入了少量浅部地壳和地幔组分。这种区域成矿特征的一致性,表明胶东金矿集区早白垩世大规模金成矿作用受控于统一的地质事件,属于后生的中-低温热液脉金成矿系统。这些金矿床具有明显的时空群聚分布特征,主要沿三个变质核杂岩周边的岩相接触带产出,且自西向东,金成矿作用年龄由老变新。据此,可划分为胶北隆起蚀变岩-石英脉型、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硫化物-石英脉型和胶莱盆地北缘蚀变砾岩型三个金成矿子系统。其矿化样式由浸染-细脉、细脉-网脉型和石英脉型→硫化物-石英脉型→蚀变(角)砾岩型变化,矿石结构、构造以细脉浸染状构造为主→环带结构与梳状构造→角砾状构造为特色,反映其成矿作用分别发生于脆-韧性转换带(约15km)→脆性张剪性断裂带→脆性角砾岩带(约5km)环境;矿化、蚀变规模和强度逐渐减弱,成矿物质中浅部壳源组分逐渐增多,可能与其矿床定位空间越来越远离源区有关;成矿温度和压力依次降低、成矿流体中大气降水和/或盆地卤水贡献逐渐增大,与其成矿深度越来越浅、成矿构造环境越来越偏张性的变化趋势一致。这种成矿特征的区域规律性变化反映至少在拆离断层韧-脆性转换带附近→脆性角砾岩带之间的地壳剖面中、在不同的垂向深度上连续成矿。胶东中生代金成矿系统的上述特征明显区别于典型的"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和"造山型金矿",也不同于全球其它已知的金矿床类型,不能被已有成矿模式所涵盖。为合理解释胶东中生代金成矿系统独特的地质与成矿特征,我们提出新的"胶东型金矿"成矿模式,指出古太平洋Izanagi俯冲板片的回转作用可能是引起区域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石中成矿物质大规模活化再造的主要驱动机制,成矿流体主体来源于俯冲板片变质脱水,金可能主要以Au(HS)2-络合物的形式在流体中沿拆离断层系输运,在韧-脆性转换带附近→脆性角砾岩带,由于构造空间急剧增大、成矿流体的温度和压力突然降低,CO2、H2S逸出和硫化作用导致Au(HS)2-等金络合物失稳分解,金大规模沉淀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缘伸展 断裂构造复活 地壳连续成矿模式 金矿系统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