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压氧化处理黄金冶炼氰化废水
1
作者 董文强 谢锋 +3 位作者 王伟 白云龙 高腾跃 李光胜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7-153,共7页
采用加压氧化方法对黄金冶炼氰化废水进行脱氰处理,研究了反应温度、氧分压、处理时间及酸度等对加压氧化降解氰化废水中总氰、硫氰根及重金属离子脱除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氧分压、反应时间和酸度均有利于含氰废水中总... 采用加压氧化方法对黄金冶炼氰化废水进行脱氰处理,研究了反应温度、氧分压、处理时间及酸度等对加压氧化降解氰化废水中总氰、硫氰根及重金属离子脱除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氧分压、反应时间和酸度均有利于含氰废水中总氰的脱除,当反应温度80℃、氧分压0.3 MPa、反应时间1 h、酸化时浓硫酸用量0.31 mol/L时,总氰降至22.2 mg/L,静置两天后进一步降至7.73 mg/L,SCN-降至13.8 g/L,Cu降至30.3 mg/L,Fe降至3.21 mg/L,Zn降至2.2 mg/L。铜、铁、锌几乎全部分别以Zn3(Fe(CN)6)2、Cu2Fe(CN)6·2H2O和Fe4(Fe(CN)6)3的形式固定在沉淀物中,进而降低黄金冶炼废水的毒性。降解处理后的废水经调节pH后返回金矿氰化浸出工序,实现废水循环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氧化 含氰废水 协同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强化氰化浸金的动力学研究
2
作者 高腾跃 谢锋 +2 位作者 白云龙 杨志伟 李齐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119,共11页
为了提高含硫金矿的氰化浸出率,将超声引入常规氰化浸出,研究超声对金浸出率和动力学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强化机理。结果表明,初始氰化物浓度40.8 mmol/L,35℃下常规氰化浸出6 h,金浸出率为51.3%,360 W超声辅助浸出2 h和6 h,金浸出率分... 为了提高含硫金矿的氰化浸出率,将超声引入常规氰化浸出,研究超声对金浸出率和动力学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强化机理。结果表明,初始氰化物浓度40.8 mmol/L,35℃下常规氰化浸出6 h,金浸出率为51.3%,360 W超声辅助浸出2 h和6 h,金浸出率分别达到53.3%和68.4%,超声辅助浸出2 h的金浸出率与常规浸出6 h接近。此外,浸金的动力学数据符合内扩散模型。超声的施加使活化能从常规氰化反应的21.83 kJ/mol降低到14.07 kJ/mol。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BET)和粒径分布的结果进一步表明,超声对氰化浸出的增强是由于空化带来的热效应和机械效应,促进了固液传质,加速了反应过程。主要表现为在超声波作用下,矿浆温度升高,颗粒比表面积增大,颗粒粒径减小,矿物颗粒中出现孔隙和沟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金氰化 超声波 活化能 含硫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硫微细粒金矿选冶试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艳波 李光胜 朱幸福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5-80,87,共7页
某高硫金矿中金矿物与黄铁矿紧密共生,金矿物和黄铁矿平均粒径分别为3.58和32.80μm,嵌布粒度较细,在实际生产中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均不理想。为进一步提高精矿品位和回收率,针对该矿特点,确定黄铁矿为浮选目标矿物,通过系统条件试验和精... 某高硫金矿中金矿物与黄铁矿紧密共生,金矿物和黄铁矿平均粒径分别为3.58和32.80μm,嵌布粒度较细,在实际生产中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均不理想。为进一步提高精矿品位和回收率,针对该矿特点,确定黄铁矿为浮选目标矿物,通过系统条件试验和精选试验得到了最优浮选工艺流程和参数,继而开展开路试验和闭路试验,得到的浮选指标并不理想。基于中矿中黄铁矿多是连生体的判断,对浮选中矿进行再磨处理,获得了精矿金品位17.4g/t、金回收率80.66%的满意指标。同时,结合“超细磨”、“碱浸预处理”工艺,对浮选精矿进行浸出试验,得到金浸出率77%的满意指标,为生产现场提供了具有指导意义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 微细粒金矿 中矿再磨 精矿再磨 超细磨 碱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黄金冶炼厂水系硫酸根浓度升高原因分析及处理探索 被引量:2
4
作者 秦广林 姜凯文 +3 位作者 李寿江 杨海江 朱健健 许青 《中国矿业》 2021年第S01期423-425,430,共4页
在某黄金冶炼厂的生产过程中发现,含氰水系统中的硫酸根浓度逐渐升高。当气温降低时,产生的硫酸钠结晶严重影响正常生产。本文分析了冶炼厂水系中硫酸根升高原因,采用冷冻结晶和化学沉淀法使硫酸根浓度降低,进而避免了结晶的生成。
关键词 硫酸根 酸化 氰化 可溶性钙盐 冶炼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大型黄金企业汞的问题及其对策
5
作者 阎文庆 马明辉 +4 位作者 李光胜 王进佺 朱幸福 孙鹏 高腾跃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1-184,共14页
国内外许多金矿资源本身含汞,提金时汞同金的走向一致,在选冶过程中汞不断富集和释放,使大型黄金企业成了全球汞污染和汞副产品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汞同金在地质上的关系介绍了全球含汞金矿的成矿类型和含汞情况,描述了各类金矿选冶工... 国内外许多金矿资源本身含汞,提金时汞同金的走向一致,在选冶过程中汞不断富集和释放,使大型黄金企业成了全球汞污染和汞副产品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汞同金在地质上的关系介绍了全球含汞金矿的成矿类型和含汞情况,描述了各类金矿选冶工艺的汞变化情况、生成物和控制手段,就汞的形态和含汞废料类型说明了黄金生产中汞污染控制和含汞废弃物处理方法,同时对全球黄金企业副产汞的数量、处置方法和处置法律框架作了解释,还对当前含汞黄金企业的特点、历史遗留污染、社区关系、污染控制复杂性和汞市场状况等进行分析。针对黄金行业发展趋势、汞的国际公约履行、汞贸易限制和供过于求,提出含汞黄金企业应对汞问题的重点在于减少汞释放、生产过程有效控制、汞的无害化处理和汞副产品的永久堆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矿 冶炼 污染 副产品 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催化体系硫代硫酸盐法提金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光胜 吴金甜 +4 位作者 徐超 朱幸福 李鹏 董中林 徐斌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105,共6页
为构建浸金效果好、硫代硫酸盐消耗低且浸出液中的金能被高效回收的新型浸金体系,比较了不同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组合催化硫代硫酸盐浸金的效果,并采用树脂吸附法回收浸出液中的金。结果表明,Ni2+-甘氨酸-硫代硫酸盐体系的Au浸出效果好,A... 为构建浸金效果好、硫代硫酸盐消耗低且浸出液中的金能被高效回收的新型浸金体系,比较了不同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组合催化硫代硫酸盐浸金的效果,并采用树脂吸附法回收浸出液中的金。结果表明,Ni2+-甘氨酸-硫代硫酸盐体系的Au浸出效果好,Au浸出率和硫代硫酸盐消耗分别为89.72%和15.28 kg/t。该体系浸金过程中,甘氨酸催化Au^(+)与S_(2)O_(3)^(2-)配位以及在碱性条件下稳定Ni^(2+),Ni(C_(2)H_(4)NO_(2))_(2)^(0)催化O_(2)的还原。采用树脂吸附法回收金时,浸出液中Ni离子几乎不会在树脂上吸附,不与Au离子产生竞争吸附,Au吸附率达98.13%;载金树脂解吸时只需采用简单的一段工艺,即可直接解吸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 有机配体 吸附 解吸 催化体系 硫代硫酸盐法 树脂吸附 提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艺矿物学自动分析系统的微细粒金矿物量化表征 被引量:7
7
作者 温利刚 付强 +3 位作者 贾木欣 王清 蔡明明 赵建军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6-84,共9页
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和工艺矿物学特性是确定选冶工艺、提高金回收率的根本因素。采用工艺矿物学自动定量分析系统(BPMA),结合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SEM-EDS),详细研究了胶东某蚀变岩型低品位(Au 1.1 g/t)金矿石中微细粒金矿物的赋存状... 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和工艺矿物学特性是确定选冶工艺、提高金回收率的根本因素。采用工艺矿物学自动定量分析系统(BPMA),结合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SEM-EDS),详细研究了胶东某蚀变岩型低品位(Au 1.1 g/t)金矿石中微细粒金矿物的赋存状态及工艺矿物学特征。结果表明:矿石中金属硫化物主要为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其次为绢云母和钾长石。金矿物主要为银金矿、金银矿等金-银互化物,其平均品位为596.2‰;金矿物嵌布粒度细微,均在10μm以下;金的载体矿物种类较多,绝大多数金矿物与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嵌连;金矿物的嵌布状态主要为硫化物包裹金和裂隙金,含少量粒间金,其占有率分别为40.18%、39.75%和7.48%;通过浮选富集黄铁矿等硫化物并对粗精矿进行再磨,有利于提高金的回收率。BPMA-SEM-EDS自动、定量、可视化分析方法可以快速、高效、准确表征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和矿石工艺矿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矿物学 赋存状态 微细粒金 矿物定量表征 BP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艺矿物学分析提高金浮选尾矿选矿回收率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吉强 李光胜 +1 位作者 朱幸福 高腾跃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34,共4页
某金矿浮选尾矿金品位偏高,具有回收价值,对该样品开展了工艺矿物分析和选矿试验研究。工艺矿物学分析表明,尾矿中金矿物主要以三种形态存在,分别为难解离金矿物、易解离金矿物、单体易回收金矿物,后两种金矿物回收较为容易。试验结果表... 某金矿浮选尾矿金品位偏高,具有回收价值,对该样品开展了工艺矿物分析和选矿试验研究。工艺矿物学分析表明,尾矿中金矿物主要以三种形态存在,分别为难解离金矿物、易解离金矿物、单体易回收金矿物,后两种金矿物回收较为容易。试验结果表明,将其磨矿细度(-200目含量)提高到60%,浮选时间延长7 min,尾矿金品位降低至0.18 g/t,通过将磨矿细度(-200目含量)提高到80%,尼尔森重选也可将尾矿金品位降低到0.17 g/t,为现场制定改造方案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矿物学 金尾矿 浮选 重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铜金精矿铅盐预处理浸金技术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光胜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2-184,共3页
为了降低氰化钠用量,对某含铜4.92%的金精矿开展了铅盐抑铜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氰化浸出前加入醋酸铅可以抑制铜的浸出、增强金银浸出、降低氰化钠消耗。醋酸铅预处理金精矿⁃氰化浸出的优化条件为:浸出前直接添加醋酸铅150 g/t,磨... 为了降低氰化钠用量,对某含铜4.92%的金精矿开展了铅盐抑铜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氰化浸出前加入醋酸铅可以抑制铜的浸出、增强金银浸出、降低氰化钠消耗。醋酸铅预处理金精矿⁃氰化浸出的优化条件为:浸出前直接添加醋酸铅150 g/t,磨矿细度-0.037 mm粒级占95%,浸出时间48 h,氰化钠浓度0.5%,pH=12,矿浆浓度40%。在此条件下浸出渣中金品位降至1.20 g/t,金浸出率达97.55%,银回收率60.28%,氰化钠耗量14.37 kg/t。该工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铜金精矿 氰化浸出 铅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矿物学自动分析仪(BPMA)在影响金氰化浸出的工艺矿物学因素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温利刚 付强 +2 位作者 贾木欣 王清 蔡明明 《中国矿业》 2021年第S02期195-200,共6页
金的赋存状态和工艺矿物学特性是提高金回收率的根本因素。青海某氰渣浮选尾矿中金品位偏高,达3.2 g/t,损失严重。为查明金损失的原因,利用BPMA-SEM-EDS等手段对尾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金矿物种类相对简单,主要为自然金,含少... 金的赋存状态和工艺矿物学特性是提高金回收率的根本因素。青海某氰渣浮选尾矿中金品位偏高,达3.2 g/t,损失严重。为查明金损失的原因,利用BPMA-SEM-EDS等手段对尾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金矿物种类相对简单,主要为自然金,含少量银金矿;金矿物的嵌布粒度微细,绝大多数嵌布粒度在5μm以下;裸露金占有率为15.26%,包裹金占有率为84.11%,且绝大多数被黄铁矿包裹;样品中存在少量砷酸盐类矿物,可能会影响金的浸出。研究结果说明,提高磨矿细度和适当延长浸出时间,有利于金的浸出;通过浮选富集黄铁矿可以富集金,再进一步细磨,有利于金的进一步回收;重视脱除砷的影响,有利于提高金的浸出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矿物学 微细粒金 赋存状态 矿物定量 BP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金矿洗矿矿泥可选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秦广林 李光胜 +3 位作者 朱幸福 于淙权 吉强 卢中博 《中国矿业》 2022年第S01期396-400,共5页
某金矿生产流程中存在大量矿泥,矿泥进入主浮选流程会影响浮选产品品位和金的回收率。对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和金属分布率分析发现,矿泥中-400目含量为96.23%,属微细粒矿物,该粒级中金的占有率达到了96.75%。试验中,采用水玻璃对矿泥进行抑... 某金矿生产流程中存在大量矿泥,矿泥进入主浮选流程会影响浮选产品品位和金的回收率。对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和金属分布率分析发现,矿泥中-400目含量为96.23%,属微细粒矿物,该粒级中金的占有率达到了96.75%。试验中,采用水玻璃对矿泥进行抑制,用捕金灵与丁铵黑药为捕收剂进行浮选,获得了产率为2.38%,品位为32.55 g/t,回收率为68.79%的金精矿,尾矿中金品位为0.36 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矿泥 浮选 微细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浮选金精矿浸出工艺优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超 陈艳波 +2 位作者 蔡明明 孙海新 韩路波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8-111,共4页
某浮选金精矿氰化浸出尾渣中Au品位1.58 g/t、Ag品位49.88 g/t,为了探索尾渣中目标矿物解离特征以及金、银未充分浸出的原因,对该浸渣开展了系统性工艺矿物学分析,结果表明,浸渣中裸露金含量占63.85%,这部分金在氰化浸出过程中属于可回... 某浮选金精矿氰化浸出尾渣中Au品位1.58 g/t、Ag品位49.88 g/t,为了探索尾渣中目标矿物解离特征以及金、银未充分浸出的原因,对该浸渣开展了系统性工艺矿物学分析,结果表明,浸渣中裸露金含量占63.85%,这部分金在氰化浸出过程中属于可回收金;浸渣中有36.15%的金以包裹体形式存在,磨矿细度较粗是导致金金属流失的原因。在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进行了浸出条件优化试验,确定适宜的金精矿浸出条件为:磨矿细度-0.037 mm粒级占95%、矿浆浓度50%、氰化钠浓度5 g/L、浸出时间36 h、溶氧度4.6 mg/L。在此条件下Au浸出率为99.30%,较现场生产提高1.73个百分点;银平均浸出率为64.41%,较现场生产提高24.41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工艺矿物学 氰渣 矿物组成 磨矿细度 溶氧度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含金原生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文平 蔡明明 徐超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9年第5期770-776,共7页
某含金原生矿石的金品位为5.36×10^-6,金是主要的目标回收矿物。为了查明影响选冶工艺指标的主要因素,对该矿石开展了工艺矿物学研究。通过矿物自动分析仪,对矿石的矿物组成、矿物嵌布特征、金的赋存状态、含金矿物的粒度和含金矿... 某含金原生矿石的金品位为5.36×10^-6,金是主要的目标回收矿物。为了查明影响选冶工艺指标的主要因素,对该矿石开展了工艺矿物学研究。通过矿物自动分析仪,对矿石的矿物组成、矿物嵌布特征、金的赋存状态、含金矿物的粒度和含金矿物解离度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了目标矿物的工艺矿物学相关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中主要金矿物是自然金和银金矿;矿石中金的粒度以细粒和微细粒为主,分别占49.43%和50.57%;金矿物的赋存状态以裸露金为主,占72.71%,包裹金占27.29%。通过分析研究结果得出:提高磨矿细度,使包裹金裸露出来,同时,在浸出之前,采取相应措施对毒砂进行氧化预处理,去除毒砂在浸金过程中的不利影响,有助于提高金的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矿物学 金矿物 赋存状态 嵌布特征 矿物组成 粒度 连生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