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 被引量:9
1
作者 连海燕 吴立新 +1 位作者 曹爱兰 张孝帅 《山东林业科技》 2018年第4期44-46,62,共4页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对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监测,共记录鸟类169种,隶属17目43科,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6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1种。根据鸟类居留型来划分,以旅鸟居多,共84种,夏候鸟30种,冬候鸟26种,留...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对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监测,共记录鸟类169种,隶属17目43科,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6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1种。根据鸟类居留型来划分,以旅鸟居多,共84种,夏候鸟30种,冬候鸟26种,留鸟25种,迷鸟4种。从分布型来划分,古北界鸟类占主导,共102种,为总数的60.36%;广泛分布鸟类60种,为总数的35.50%;东洋界鸟类6种,占总数的3.55%;澳洲界鸟类有1种,占总数的0.59%,这说明自然保护区内鸟类区系分布正在朝着两界过度的方向发展。自然保护区能够拥有如此丰富的鸟类多样性和国家级保护鸟类的不断增加主要得益于黄河三角洲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保护区大力度的鸟类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鸟类多样性 居留型 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8 OLI卫星数据的入侵植物互花米草遥感监测与分析——以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路峰 杨俊芳 《山东林业科技》 2018年第1期29-32,共4页
以Landsat 8 OLI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配合现场调查数据,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提取了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2016年的互花米草信息;基于互花米草信息提取结果,从空间分布特征角度上对保护区互花米草分布情况进行了遥感监测... 以Landsat 8 OLI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配合现场调查数据,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提取了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2016年的互花米草信息;基于互花米草信息提取结果,从空间分布特征角度上对保护区互花米草分布情况进行了遥感监测。结果表明:(1)整个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互花米草总面积约有3692.07 hm^2;(2)互花米草主要分布于孤东油田东南侧和黄河现行入海口两侧三个区域;(3)黄河现行入海口两侧互花米草面积最广,占保护区互花米草总面积的94.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LANDSAT 8 OLI 互花米草 遥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调查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延茂 吕卷章 +4 位作者 朱书玉 赵连生 魏原光 史传国 刘奎增 《野生动物》 1996年第1期18-20,共3页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调查赵延茂,吕卷章,朱书玉,赵连生,魏原光,史传国,刘奎增(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生态环境、丰富...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调查赵延茂,吕卷章,朱书玉,赵连生,魏原光,史传国,刘奎增(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生态环境、丰富的食物资源使之成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黄河三角洲 自然保护区 鸟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谭海涛 《河南农业》 2018年第11期65-66,共2页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暖温带保存最广阔、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该保护区是世界少有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海岸线,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典型。本文结合该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分析其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自然环境 动物资源 植物资源 旅游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繁殖情况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连海燕 《花卉》 2019年第2期291-292,共2页
2014~2018年期间,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对研究区内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的生存和繁殖的状况进行了监测,以大汶流管理站为例,对东方白鹳巢址和孵化雏鸟数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管理建议。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东方白鹳 繁殖 分析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蜡树常见病虫害的特征及防治措施---以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郝迎东 张希画 《种子科技》 2022年第6期93-95,共3页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林业的优化革新起到了较强的推动作用。白蜡树别名为中国蜡,是林业创新改革过程中的重要树种,树干通直、树形姿态端正、树冠优美。为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白蜡树病虫害的特征以及防治方法进行针对...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林业的优化革新起到了较强的推动作用。白蜡树别名为中国蜡,是林业创新改革过程中的重要树种,树干通直、树形姿态端正、树冠优美。为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白蜡树病虫害的特征以及防治方法进行针对性的细化分析与研究,有效解决现有林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病虫害防治问题,全面推动我国林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树 病虫害 特征 防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雁鸭类种类及数量监测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希画 《山东林业科技》 2012年第3期50-53,32,共5页
2005~2010年野外调查数据表明,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5种雁鸭类中有13种超过东亚雁鸭迁徙路线1%标准,数量超过20000只,多数种居留期为10月至翌年3月。资料证实,此地区在东亚雁鸭迁徙路线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雁鸭 种类 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蜡树(中国蜡)扦插育苗技术--以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郝迎东 张希画 《种子科技》 2022年第4期118-120,共3页
20世纪80年代中期,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口管理站种植了部分白蜡树,但是由于种植过程中对该树种的特征并未进行科学、全面的研究,导致种植过程中出现较多的现实性问题文章根据白蜡树种植推广经验,以白蜡树扦插育苗技术作... 20世纪80年代中期,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口管理站种植了部分白蜡树,但是由于种植过程中对该树种的特征并未进行科学、全面的研究,导致种植过程中出现较多的现实性问题文章根据白蜡树种植推广经验,以白蜡树扦插育苗技术作为突破口,深度分析白蜡树种植过程中所需用的育苗技术,以改善白蜡树的种植质量,推动我国林业的多元化创新改革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树 扦插育苗技术 林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形目鸟类迁徙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赵长征 吕卷章 +6 位作者 朱书玉 赵连生 徐茂水 杜相海 王立东 于海玲 单凯 《山东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9,共4页
对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形目鸟类迁徙规律的研究发现 :目鸟类不同种的迁徒时间、顺序是较为固定的 ,并具有各自的高峰期 ;就其群落而言 ,也有迁徙高峰期出现 ,并且在其迁徙过程中 。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自然保护区 hang形目 鸟类 迁徒规律
全文增补中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形目鸟类食性及觅食地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书玉 吕卷章 +6 位作者 赵长征 杜相海 徐茂水 赵连生 于海玲 王立东 单凯 《山东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0-13,共4页
对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形目鸟类的食性、觅食地质量、食物量与形目鸟类的关系及鸟类在不同觅食地的分布等的研究表明 :形目鸟类单位面积的数量与觅食地底栖生物的生物量呈正相关。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自然保护区 hang形目鸟类 食性 觅食地
全文增补中
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松群落空间结构与动态特征分析
11
作者 张乐乐 杨长志 +5 位作者 刘倩倩 马平川 王玉红 郑兆伟 邵飞 刘艳艳 《山东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20-26,共7页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松群落的空间结构与动态特征,自然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为制定黑松群落物种的保护策略和科学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针对黑松群落的21个典型样地进行了群落生态学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松群落的空间结构与动态特征,自然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为制定黑松群落物种的保护策略和科学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针对黑松群落的21个典型样地进行了群落生态学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1)所有样地的黑松为优势种,其重要值在乔木层、灌木层中均最高,同时在主林层、演替层、更新层占绝对优势;(2)黑松群落结构层次分明,主要优势种黑松在维持群落结构和稳定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群落更新潜力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松群落 空间结构 动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杓鹬初步调查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书玉 吕卷章 +6 位作者 赵延茂 董新华 王立东 单凯 宋守旺 徐茂水 刘岩山 《山东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7-19,共3页
小杓鹬是一种濒危鸟类 ,通过对其种群及生境调查 ,发现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小杓鹬在迁徙路线上的第一个重要的集中停歇地 ,种群数量超过世界总数量的 1 7% ,在该地区停留约 40天。小杓鹬偏爱低矮草地生境 。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自然保护区 小杓鹬 种群 草地 生境
全文增补中
震旦鸦雀在山东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分布与数量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书玉 吕卷章 +7 位作者 于海玲 单凯 张安峰 王玉珍 杜相海 董新华 王立冬 宋守旺 《山东林业科技》 2001年第5期34-35,共2页
震旦鸦雀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 ,为山东省鸟类新记录。通过对其数量和分布的研究 ,发现震旦鸦雀在保护区内密度极低 ,数量较少。其分布区呈孤岛状不连续的块状 ,生境主要为芦苇沼泽。
关键词 震旦鸦雀 数量 分布 留鸟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丹顶鹤警戒行为的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学涛 《山东林业科技》 2011年第2期35-37,共3页
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采取焦点动物取样法和瞬时扫描法对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期丹顶鹤的警戒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丹顶鹤集群大小对群中个体警戒时间和警戒个体比例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集群中个体警戒时... 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采取焦点动物取样法和瞬时扫描法对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期丹顶鹤的警戒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丹顶鹤集群大小对群中个体警戒时间和警戒个体比例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集群中个体警戒时间随集群的增大而减少,警戒个体比例随集群增大而减小。当鹤群数量超过30只时,警戒个体的比例降到最低(x=18.9%)。丹顶鹤在人工湿地恢复区中的警戒观望距离为(490.6±40.6)m,在滩涂生境中为(420.6±26.8)m。在人类二次干扰条件下,丹顶鹤的观望距离、躁动距离和逃逸距离均显著增加,其中逃逸距离增加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集群大小 警戒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形目鸟类群落组成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吕卷章 朱书玉 +6 位作者 赵长征 赵连生 杜相海 徐茂水 单凯 于海玲 王立东 《山东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5,共5页
对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形目鸟类的群落组成研究表明 :自然保护区内共有形目鸟类 7科 2 0属 48种 ,种群数量大 ,群落组成稳定 。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自然保护区 hang形目 鸟类 群落组成 分布区
全文增补中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形目鸟类的伴生鸟类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卷章 赵长征 +6 位作者 朱书玉 杜相海 徐茂水 赵连生 董新华 王立东 宋守旺 《山东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4-16,共3页
对形目鸟类的伴生鸟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及其在食物、空间上与形目鸟类之间的竞争进行了研究 ,表明伴生鸟类在栖息地上取食分流了形目鸟类的食物资源 。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自然保护区 hang形目鸟类 伴生鸟类 竞争
全文增补中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秋冬季水鸟群落组成与生境关系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孙孝平 张银龙 +2 位作者 曹铭昌 朱书玉 单凯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4-521,共8页
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秋季迁徙期和越冬期水鸟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共包括8条样线40个观测点。结果表明:(1)秋季迁徙期共记录水鸟6目14科54种,国家I级保护鸟类5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8种;越... 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秋季迁徙期和越冬期水鸟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共包括8条样线40个观测点。结果表明:(1)秋季迁徙期共记录水鸟6目14科54种,国家I级保护鸟类5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8种;越冬期共记录水鸟5目7科31种,国家I级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4种。(2)2个时期雁形目水鸟种类和数量均占优势,豆雁(Anser fabalis)、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赤膀鸭(Anas strepera)和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为优势物种,丹顶鹤(Grus japonensi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和大天鹅(Cygnus cygnus)等珍稀水鸟也有一定的种群数量。(3)秋季迁徙期水鸟种数、数量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多于或高于越冬期。(4)5种典型生境之间水鸟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天然水域是水鸟群落的主要分布区。(5)自然生境内的水鸟种数、数量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一般多于或高于人工生境。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自然生境之间水鸟群落结构相似程度高于人工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 水鸟 群落组成 物种多样性 生境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被引量:21
18
作者 朱书玉 王伟华 +1 位作者 王玉珍 单凯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5,共5页
主要介绍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工程的开展、恢复效果及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所起到的关键作用。结合实际工作,就目前黄河三角洲湿地恢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以期为提高湿地恢复效果和更好地保护... 主要介绍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工程的开展、恢复效果及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所起到的关键作用。结合实际工作,就目前黄河三角洲湿地恢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以期为提高湿地恢复效果和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自然保护区 湿地恢复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的巢址利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段玉宝 田秀华 +3 位作者 朱书玉 丁鹏 单凯 卢小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66-672,共7页
2009年3—5月,在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运用Vanderploeg和Scavia选择指数和资源选择函数对25个东方白鹳巢址的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方白鹳偏好选择在芦苇沼泽中的电线杆上筑巢,巢区水面比例较大,样方内水深度>15cm,植被较高,盖度... 2009年3—5月,在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运用Vanderploeg和Scavia选择指数和资源选择函数对25个东方白鹳巢址的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方白鹳偏好选择在芦苇沼泽中的电线杆上筑巢,巢区水面比例较大,样方内水深度>15cm,植被较高,盖度较大,植被密度200—500根/m2,巢址距明水面、芦苇沼泽、树林距离较近,明水面深度<0.5m,距离人为干扰、农田、草地较远。东方白鹳巢址利用的资源选择函数为:logist(p)=-0.206-2.773×距明水面距离+2.200×距公路距离+1.444×距轻度干扰地距离+1.205×距草地距离+1.191×植被密度,模型正确率:88.6%,R2=0.721。食物、人为干扰和植被密度是影响东方白鹳巢址利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白鹳 巢址利用 资源选择函数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黑脸琵鹭野外调查及其生境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单凯 许家磊 +2 位作者 路峰 宋守旺 辛洪泉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11-613,共3页
黑脸琵鹭是世界涉危鸟类,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在黄河三角洲连续多年进行野外调查,掌握了黑脸琵鹭在此区域的数量、分布、迁徙规律及其生境分析、保护,为丰富黑脸琵鹭迁徙路线研究、物种资源保护提供依据。
关键词 黑脸琵鹭 黄河三角洲 迁徙中转站 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