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降雨诱发边坡失稳模型试验研究
1
作者 李现伟 高旭光 +3 位作者 王冀鹏 商海潮 荆靖 张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7995-8002,共8页
为探究粉土质边坡在降雨条件下的变形破坏机理和劣化特征,以粉土质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大型边坡模型试验装置并结合多传感器内部监测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了30 mm/h降雨强度条件下边坡失稳过程中不同位置处的含水率、孔隙水压力... 为探究粉土质边坡在降雨条件下的变形破坏机理和劣化特征,以粉土质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大型边坡模型试验装置并结合多传感器内部监测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了30 mm/h降雨强度条件下边坡失稳过程中不同位置处的含水率、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及变形破坏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坡脚处的传感器响应最快,变化速率最大。雨水在坡脚汇集后,水平方向发生渗流,导致坡脚和坡中底部含水率短时间内升高,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因此,降雨强度条件下粉土质边坡变形破坏从坡脚开始,首先发生小范围坍塌,逐渐形成贯穿式横向裂缝,过程中伴随着向坡体上方的小规模破坏,最终发生整体破坏。研究结果可为粉土质边坡地区的工程建设和防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入渗 模型试验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粉质边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胶粉/碳纳米管复合改性沥青路用性能研究
2
作者 刘玉梅 孙敏 +3 位作者 曹宁 苏纪壮 周勇 袁连旺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14-1919,共6页
为了提高无搅拌湿法废旧胶粉改性沥青高温稳定性能不足的问题,采用不同类型碳纳米管对其进行复合改性,制备废旧胶粉/碳纳米管复合改性沥青样品,考察了不同类型碳纳米管、胶粉对沥青基本物理性能以及不同温度及荷载作用状态下黏弹特性的... 为了提高无搅拌湿法废旧胶粉改性沥青高温稳定性能不足的问题,采用不同类型碳纳米管对其进行复合改性,制备废旧胶粉/碳纳米管复合改性沥青样品,考察了不同类型碳纳米管、胶粉对沥青基本物理性能以及不同温度及荷载作用状态下黏弹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GT210和GT301两种碳纳米管,GT400碳纳米管与胶粉复合对沥青基本物理性能的改善效果更佳,同时其提高了胶粉改性沥青的表观黏度;碳纳米管增强了胶粉改性沥青的高温抗永久变形能力和蠕变回复特性。此外,胶粉能够显著降低沥青的低温脆性,提高沥青的应力松弛能力,碳纳米管对胶粉改性沥青低温性能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橡胶粉 碳纳米管 复合改性沥青 黏弹特性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素耦合的氯离子扩散模型研究
3
作者 张文武 郭保林 +2 位作者 王珊珊 荆靖 刘帅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7-30,共4页
对Fick第二定律进行扩展后,我们建立了1个考虑多因素耦合作用的氯离子多维传输模型。重点研究了不同维度氯离子扩散对混凝土内部氯离子分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多维扩散作用下,混凝土内部的氯离子浓度更高,并且结构的边角区域更容... 对Fick第二定律进行扩展后,我们建立了1个考虑多因素耦合作用的氯离子多维传输模型。重点研究了不同维度氯离子扩散对混凝土内部氯离子分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多维扩散作用下,混凝土内部的氯离子浓度更高,并且结构的边角区域更容易发生侵蚀破坏。这进一步证实了氯离子扩散维度的重要性。在3个月的侵蚀时间内,混凝土侵蚀深度为10 mm处,使用氯离子三维扩散模型进行预测的结果与实测数据的误差不超过10%。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该模型的预测结果准确可靠,为复杂工况中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分析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氯离子扩散 多因素耦合 MATLAB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FM技术的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玉梅 苏纪壮 +2 位作者 孙敏 贾朝霞 乔瑞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08-213,共6页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不仅可以从纳米尺度观测沥青表面微观结构,还可以应用不同模式测试其微观力学特性,是研究沥青路面材料微观特性的有力工具。沥青混合料的水损害已经成为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研究表明,沥...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不仅可以从纳米尺度观测沥青表面微观结构,还可以应用不同模式测试其微观力学特性,是研究沥青路面材料微观特性的有力工具。沥青混合料的水损害已经成为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研究表明,沥青结合料与集料之间的水分相互作用是一种出现在微观尺度,甚至纳米尺度的现象,因此从微纳观角度探究在水分存在条件下沥青与集料的结构变化,对于改善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探究其水损害机制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在总结AFM工作原理及沥青微观“bees”结构特性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AFM在纳米尺度上对沥青混合料水稳性能的研究成果,并探讨了AFM在沥青路面材料研究中的发展方向,为今后对于沥青路面病害研究与防治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沥青混合料 水稳定性 “bees”结构 粘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聚物稳定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强度与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林俊涛 夏宇 +1 位作者 李伟 解传凯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372,共9页
发展高早强和低能耗的新型绿色道路建筑材料对我国公路建设与养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地聚物稳定100%的废旧沥青混合料,制备了地聚物稳定冷再生混合料(GCRM),研究了矿渣掺量、水玻璃模数、激发剂用量以及地聚物掺量对GCRM劈裂强度的... 发展高早强和低能耗的新型绿色道路建筑材料对我国公路建设与养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地聚物稳定100%的废旧沥青混合料,制备了地聚物稳定冷再生混合料(GCRM),研究了矿渣掺量、水玻璃模数、激发剂用量以及地聚物掺量对GCRM劈裂强度的影响及其时变规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EDS能谱分析了混合料的微观形貌及结构组成。结果表明,GCRM的早期强度发展较快,相较于水泥乳化沥青稳定冷再生混合料提升明显。当矿渣掺量为30%(质量分数)、水玻璃模数为1.0、激发剂用量为50%(质量分数)、地聚物总掺量为8%(质量分数)时,GCRM具有最佳的早期强度,7 d劈裂强度可达1.7 MPa。微观结构分析表明,GCRM破坏界面处裂缝易出现在地聚物反应程度偏低的位置。此外,水化硅铝酸钙(C-A-S-H)层状凝胶结构的形成更有利于混合料力学性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沥青混合料 地聚物 冷再生混合料 道路工程 强度发展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