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接收”到“接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新需求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善峰 郭冬梅 《当代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8-11,共4页
在继续努力推进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同时,教育中的排斥和歧视现象也应引起高度关注。从难以入学到接收入学,再到进一步的接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体现出全纳化需求、"同城待遇"的教育教学管理需求和城乡理解教育需求。
关键词 农民工子女教育 排斥 接收 接纳 教育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日留学生与日本的中国形象建构问题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管秀兰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2-96,101,共6页
良好的中国海外形象建构,应该包括积极的中国形象宣传、客观的中国形象展示和内在的中国形象提升等多个方面。通过留学生宣传和展示中国形象的渠道应该引起足够重视。需要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在留学政策方面"引导"、"鼓... 良好的中国海外形象建构,应该包括积极的中国形象宣传、客观的中国形象展示和内在的中国形象提升等多个方面。通过留学生宣传和展示中国形象的渠道应该引起足够重视。需要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在留学政策方面"引导"、"鼓励"与"服务"相结合,加强对留学生的教育、监督和扶助,保障学生留学安全的同时,引导他们为良好的中国海外形象建设服务。中国的海外形象提升与每一个中国人息息相关,个人的发展与祖国的发展程度、海外形象唇齿相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日留学生 中国形象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班牙导演阿尔莫多瓦电影中的电视模式分析
3
作者 杨云嵋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0-92,共3页
本文主要研究西班牙导演阿尔莫多瓦电影中的电视模式。通过分析他所有的电影,我们可以发现电视模式在他电影中的出现形式,第一种是他电影的家用模式;第二种是写实主义,也就是一些只有在屏幕上出现的东西,阿尔莫多瓦通过艺术手段的模仿... 本文主要研究西班牙导演阿尔莫多瓦电影中的电视模式。通过分析他所有的电影,我们可以发现电视模式在他电影中的出现形式,第一种是他电影的家用模式;第二种是写实主义,也就是一些只有在屏幕上出现的东西,阿尔莫多瓦通过艺术手段的模仿使其失去神秘特质;第三种是对电视垃圾的批判;第四种是在他的电影中通过电视使用一些他人的电影作品,以叙述为目的建立的一种作品间的联系,我们称之为背景影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莫多瓦 电视模式 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接受美学视角再看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韩云霞 《电影评介》 2014年第5期80-82,共3页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欧美影片流入中国市场并受到中国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追捧与喜爱.诚然,一部优秀的影片之所以被观影者接受并喜爱,离不开剧情的引人入胜、构思的独具匠心、演员的精湛演技和画面的恢宏绚丽等各种...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欧美影片流入中国市场并受到中国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追捧与喜爱.诚然,一部优秀的影片之所以被观影者接受并喜爱,离不开剧情的引人入胜、构思的独具匠心、演员的精湛演技和画面的恢宏绚丽等各种因素,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或简洁明快或意味深长的片名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日益重视宣传推广的电影界,一部英语电影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就更离不开成功的片名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电影片名 音美 形美 接受美学 汉译策略 美学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到“历史现场”:朝鲜文人李鼎受《游燕录》中的“洪景来之乱” 被引量:2
5
作者 巴扬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1-168,F0003,共9页
"洪景来之乱"是史书对1812年1月朝鲜爆发的一场中下层民众反抗运动的专称。关于"洪景来之乱",既往的研究主要围绕史书记载和后期以此事件为背景而创作的文学作品展开,使臣的使行记录中对该事件的记述并未得到应有... "洪景来之乱"是史书对1812年1月朝鲜爆发的一场中下层民众反抗运动的专称。关于"洪景来之乱",既往的研究主要围绕史书记载和后期以此事件为背景而创作的文学作品展开,使臣的使行记录中对该事件的记述并未得到应有重视。李鼎受于1811年12月出使中国,返程途中正值"洪景来之乱"爆发,对时事一向关注的李鼎受在其《游燕录》中详细记录了事件的经过,并对运动首领及镇压者作出评价。通过梳理和综合分析李鼎受的这些记录,不仅可以部分还原事件的经过,还可以通过李鼎受之后有关"洪景来之乱"的叙事走向,探寻这一事件在韩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鼎受 《游燕录》 “洪景来之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的技术史研究概况 被引量:1
6
作者 市川浩 王坤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7-393,共7页
本文回顾了近现代日本的技术史研究概况,也涉及技术社会经济学、技术哲学等领域。相关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20世纪30年代开始严肃探讨技术哲学及相关社会问题,研究方法源自马克思主义学派,由此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技术论(Gijutsu-ron... 本文回顾了近现代日本的技术史研究概况,也涉及技术社会经济学、技术哲学等领域。相关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20世纪30年代开始严肃探讨技术哲学及相关社会问题,研究方法源自马克思主义学派,由此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技术论(Gijutsu-ron)。他们关注技术社会-哲学、技术社会学之类的问题,也尝试开展技术史的研究。与此不同,另一个学派秉持技术乐观主义,强调几乎所有的社会和经济问题都可以通过加强工业中的科学研究来解决。(2)二战后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学术地位显著上升并分化为两个方向。一方认为技术的本质是对"客观规律的主观运用",另一方则认为技术的本质是"劳动手段体系"。此外,"技术文化史"学派也很活跃,他们非常重视技术演进的文化特征,开展实证研究,成效显著。(3)20世纪80年代出现新的学术潮流,认为日本经济增长的历程是世界上最成功和最普遍的经验之一。他们否定马克思主义学派和"技术文化史"学派曾赋予日本的"落后"、"畸形"和"文化特殊性"等观点,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同时,"科学-技术-社会论"(STS)和"技术体系的社会建构论"也传播到了日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技术史 技术论 编史学 学术潮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军旅题材电影及其反战意识解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玉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2-134,共3页
目前,美国军旅题材电影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固定的战争伦理观。在文化价值上,其基本上都以反战的立场,进行了否定战争、呼吁和平的表达,在内涵以及艺术手法上,有着不可否认的可资借鉴之处。但我们也要意识到,美国军旅题材电影在某种程度上... 目前,美国军旅题材电影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固定的战争伦理观。在文化价值上,其基本上都以反战的立场,进行了否定战争、呼吁和平的表达,在内涵以及艺术手法上,有着不可否认的可资借鉴之处。但我们也要意识到,美国军旅题材电影在某种程度上依然是“美国神话”的代言者,其反战话语是服务于这一神话塑造的,其反战意识表述也存在一定缺陷,我们在肯定和学习美国军旅电影的创作时,亦有必要对此进行辨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电影 军旅题材 反战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王亨利四世宽严相济的安邦方略
8
作者 郭冬梅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03-109,共7页
1601-1606年间,法国波旁王朝多次出现传统封建贵族密谋分裂活动,严重威胁王权。亨利四世以信任与宽大处理为名,要求主谋者赴巴黎最高法院申辩认罪,同时彻底追查镇压密谋活动参与者,强调忠顺意识,最终取得成功。在当时传统封建贵族势力... 1601-1606年间,法国波旁王朝多次出现传统封建贵族密谋分裂活动,严重威胁王权。亨利四世以信任与宽大处理为名,要求主谋者赴巴黎最高法院申辩认罪,同时彻底追查镇压密谋活动参与者,强调忠顺意识,最终取得成功。在当时传统封建贵族势力依旧强大、宗教矛盾突出的背景下,宽严相济是亨利四世采取的一种安邦方略,有效解除了王国可能再度分裂的威胁且强化王权,巩固了新建波旁王朝的统治,对于近代法兰西民族国家形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 亨利四世 王权 安邦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背景下“非遗”外宣翻译与传播路径研究——以济南市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孙圆 《河北农机》 2018年第8期54-55,共2页
济南市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不仅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而且在保护与传承方面也始终走在前列。因而,在当今信息化的变革下,为了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展过程中遭受冲击,济南市大力开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活动。... 济南市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不仅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而且在保护与传承方面也始终走在前列。因而,在当今信息化的变革下,为了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展过程中遭受冲击,济南市大力开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活动。本文以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分析阐述了新媒体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翻译外宣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媒体平台 济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亨利四世改宗与法兰西民族国家的早期形成
10
作者 郭冬梅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4-189,共6页
1589年,“笃信”法兰西王国出现第一位新教国王亨利四世,他于4年后改信天主教。对于饱受数十年宗教战争之苦的法国而言,其改宗关系到王位继承与王国统一稳定,改宗原因亦为学术界所关注。16世纪是西欧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的萌芽期,王权与民... 1589年,“笃信”法兰西王国出现第一位新教国王亨利四世,他于4年后改信天主教。对于饱受数十年宗教战争之苦的法国而言,其改宗关系到王位继承与王国统一稳定,改宗原因亦为学术界所关注。16世纪是西欧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的萌芽期,王权与民族意识是这一时代的主题词,亨利四世改宗因此亦与以下三个主客观因素密切相关:天主教与法兰西王权的关系、亨利四世树立自身威信的努力以及法兰西民族意识的发展,其改宗既有客观的必要性,亦具备因主观努力而赢得的主动权,同时促进并得益于法兰西民族意识的发展。其改宗之路可视为追求权威与臣民认同之路,促进并顺应法兰西民族国家早期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四世 改宗 主客观因素 王权 民族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