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倾角穿层裂隙组合岩石力学性能及破坏特征研究
1
作者 李杨杨 侯嘉琦 +4 位作者 张士川 孙宁 李宗凯 冯海龙 苏鹭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7,40,共11页
煤矿开采过程中,覆岩中原生裂隙贯通是导致工作面发生水害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原生裂隙不同赋存条件又影响裂隙间贯通形态,研究不同形态原生裂隙间破坏贯通方式对揭示工作面突水机理尤为重要。采用MTS816岩石力学剪切试验机开展了不同倾... 煤矿开采过程中,覆岩中原生裂隙贯通是导致工作面发生水害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原生裂隙不同赋存条件又影响裂隙间贯通形态,研究不同形态原生裂隙间破坏贯通方式对揭示工作面突水机理尤为重要。采用MTS816岩石力学剪切试验机开展了不同倾角裂隙组合岩石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了岩样破坏过程中应力-应变、峰值强度及能量耗散特征,并使用颗粒流(PFC)数值模拟软件对岩样宏细观破坏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岩样的单轴应力-应变曲线整体呈现缓升-陡升-急降趋势,当裂隙倾角为30°、60°时,曲线出现大幅度二次波动。组合岩石抗压强度受强度较弱岩石影响更为显著,岩样峰值强度与裂隙倾角呈正相关,当裂隙倾角为30°、90°时,岩样峰值强度较无裂隙组合岩石降幅分别为73.17%、21.07%;峰值应力对应耗散能转化率随裂隙倾角增大而增大,当裂隙倾角为30°时,耗散能转化率为17.52%;裂隙倾角为90°时,耗散能转化率为47.51%。应力峰值点对应损伤变量D为0.252,岩样峰前损伤程度较小,峰后阶段耗散能占比急剧增大,岩样损伤程度大幅增加;不同裂隙倾角组合岩石均发生以拉伸破坏为主的“倒Y”型拉-剪混合破坏,且不同裂隙倾角岩样破坏过程可分为裂纹萌生、预制裂隙贯通、裂纹扩展及岩样破坏4个阶段。岩样不同倾角裂隙间的贯通与岩体断裂韧性及应力强度因子有关,且随裂隙倾角增大,岩样破坏时产生裂隙数量增多,预制裂隙贯通方式分为裂隙相邻尖端贯通、裂隙对角尖端贯通、两裂隙近接触面与裂隙尖端贯通3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岩石 裂隙倾角 力学行为 能量耗散 破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煤矿3-109工作面自然发火危险度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孙路路 王庆照 +1 位作者 林雪礼 周建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74-80,共7页
为进一步明确鲁西煤矿的煤炭自然发火危险性,根据现有的煤炭自然发火安全评价方法,结合鲁西煤矿实际情况,优选采用印度学者贝纳基提出的预测方法,对鲁西煤矿3_109工作面自然发火危险度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得出3_109工作面自然发火危险... 为进一步明确鲁西煤矿的煤炭自然发火危险性,根据现有的煤炭自然发火安全评价方法,结合鲁西煤矿实际情况,优选采用印度学者贝纳基提出的预测方法,对鲁西煤矿3_109工作面自然发火危险度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得出3_109工作面自然发火危险隶属度为28.86%,有自然发火的可能性,为3_109工作面的防灭火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相似条件下工作面自然发火危险度分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发火 危险度 分析方法 防灭火 危险隶属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煤矿主要通风机节能控制技术改造实践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庆照 林雪礼 郭守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7-80,共4页
结合鲁西煤矿通风机及其控制系统改造经验,提出对主要通风机和其电控系统的改造方案,采用电机变频调速节能技术、PLC控制和实时监测监控技术,使机电设备达到最优化配置,并发挥设备的最优效能,最终实现了矿井主要通风机安全、高效、节能... 结合鲁西煤矿通风机及其控制系统改造经验,提出对主要通风机和其电控系统的改造方案,采用电机变频调速节能技术、PLC控制和实时监测监控技术,使机电设备达到最优化配置,并发挥设备的最优效能,最终实现了矿井主要通风机安全、高效、节能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机 变频控制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分析的多面函数拟合高程异常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孙佳龙 焦明连 梁青科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7,14,共4页
利用多面函数拟合高程异常时,多面函数中心点个数及中心点的选择对拟合精度有很大的影响。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多面函数的中心点个数及中心点进行有效选择,提高多面函数的拟合精度。通过与实测高程异常数据进行比较,基于聚类分析的多面... 利用多面函数拟合高程异常时,多面函数中心点个数及中心点的选择对拟合精度有很大的影响。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多面函数的中心点个数及中心点进行有效选择,提高多面函数的拟合精度。通过与实测高程异常数据进行比较,基于聚类分析的多面函数拟合方法优于多项式拟合法、移动二次曲面拟合法和多面函数拟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程异常 多面函数 聚类分析 中心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连续运行参考站选址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健 曹庆东 +3 位作者 张广学 司马俊杰 梁青科 杜斌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61-67,共7页
对连续运行参考站的选址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鲁西矿区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参考站的实际选址工作,论述了其选址的原则。采用TEQC软件对拟建参考站A和B的观测数据进行全面的质量分析,同时把分析的结果和已建成的C参考站的数据进... 对连续运行参考站的选址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鲁西矿区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参考站的实际选址工作,论述了其选址的原则。采用TEQC软件对拟建参考站A和B的观测数据进行全面的质量分析,同时把分析的结果和已建成的C参考站的数据进行对比,从而确定出更适合作为连续运行参考站的站点。经对A参考站试运行期间的数据验证,所选参考站点完全满足参考站建设技术规范和矿区应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运行参考站 煤矿 数据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式复合床煤调湿监控系统设计
6
作者 黄鹤松 周强 +1 位作者 王振林 王宁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19,共4页
针对立式复合床煤调湿设备的调湿过程需要实时监视、控制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立式复合床煤调湿监控系统;根据煤调湿设备的工艺流程及特点,给出了该系统功能及3层网络结构,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硬件及上位机监控画面的设计。实际应用表明,该系... 针对立式复合床煤调湿设备的调湿过程需要实时监视、控制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立式复合床煤调湿监控系统;根据煤调湿设备的工艺流程及特点,给出了该系统功能及3层网络结构,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硬件及上位机监控画面的设计。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确保了煤调湿设备的稳定、安全运行,也为现场工作人员提供了直观的监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复合床 煤调湿监控 S7-300 PLC 组态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老矿井资源开发规划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
作者 王志杰 齐勇 《工矿自动化》 2009年第1期72-74,共3页
衰老矿井面临很多的开发、规划及矿产资源管理、发展的难题。文章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强大空间数据管理、分析能力,结合衰老矿井实情,设计了一套衰老矿井资源开发规划管理系统,详细阐述了系统的技术设计思路及实现的功能。该系统借助组... 衰老矿井面临很多的开发、规划及矿产资源管理、发展的难题。文章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强大空间数据管理、分析能力,结合衰老矿井实情,设计了一套衰老矿井资源开发规划管理系统,详细阐述了系统的技术设计思路及实现的功能。该系统借助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各种专业模型无缝集成,从而获得了有效的衰老矿井规划与管理方法。实际运用表明,该系统较好地实现了衰老矿井资源开发规划的科学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矿井 资源开发 规划 GIS MAPX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煤岩层与断层空间关系的防隔水煤岩柱优化计算 被引量:4
8
作者 武滨 谢道雷 +2 位作者 韩静 陈强 张会德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9-94,共6页
近断层煤层开采时,防隔水煤岩柱的正确留设是防止断层突水事故的重要措施。山东济宁三号煤矿123上01(南)工作面西邻的F8断层落差较大,可能会沟通底部奥陶系灰岩(简称奥灰)含水层,为确保工作面安全回采,需要进行F8断层防隔水煤岩柱尺寸... 近断层煤层开采时,防隔水煤岩柱的正确留设是防止断层突水事故的重要措施。山东济宁三号煤矿123上01(南)工作面西邻的F8断层落差较大,可能会沟通底部奥陶系灰岩(简称奥灰)含水层,为确保工作面安全回采,需要进行F8断层防隔水煤岩柱尺寸计算。考虑煤岩层真实产状、断层面与煤层产状的空间关系和底板承压水威胁,对《煤矿防治水细则》中断层导水条件下的防隔水煤岩柱尺寸计算方式进行改进,推导出水位到安全防隔水煤岩柱宽度(Ha)在断层面垂足处的水头高度计算公式及改进后的断层防隔水煤岩柱尺寸计算公式。对比计算结果发现:《煤矿防治水细则》原有计算公式在将煤岩层理想化为水平岩层,且取偏小的煤层底板水压值计算的情况下,计算出的F8断层煤岩柱尺寸为112 m,改进公式的计算结果为128.5 m。因改进公式考虑了实际煤岩层产状及与断层面空间关系,且水压取值位置准确,计算结果更为精确,将为矿井安全回采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防隔水煤岩柱 空间关系 留设宽度 优化计算 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中可溶性有机质变化对其表面疏水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杜建华 边素素 +5 位作者 林立深 王有俊 孙彭通 胡相明 王兆喜 刘金举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0-60,共11页
为探究煤的疏水特性与煤体结构之间的关系,采用丙酮溶液抽提煤体中可溶性有机分子化合物(可溶性有机质)。借助核磁共振碳谱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等方法探讨煤体结构中主要元素含量及存在形态的变化。分别建立原煤与抽提残煤大分子... 为探究煤的疏水特性与煤体结构之间的关系,采用丙酮溶液抽提煤体中可溶性有机分子化合物(可溶性有机质)。借助核磁共振碳谱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等方法探讨煤体结构中主要元素含量及存在形态的变化。分别建立原煤与抽提残煤大分子模型,采用接触角实验与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抽提前后煤的疏水特性变化。元素含量分析显示,经过抽提作用,弱化了煤体结构中的芳构化程度。其中煤体结构的芳香结构含量降低,碳氢键(C—H)含量由70.56%减少至53.28%,O 1s中的碳氧双键(C=O)含量由56.60%损失至34.58%。利用近似分析方法构建的原煤和抽提残煤分子模型分别为C_(159)H_(145)N_(3)O_(27)和C_(155)H_(146)N_(2)O_(25)。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验证了润湿剂对煤与水之间作用的影响。分析认为,煤中可溶性有机质中的芳香结构及含氧官能团是影响煤表面疏水特性的主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特性 可溶性有机质 分子结构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式输送机故障巡检机器人系统设计 被引量:37
10
作者 张涛 吴高镇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2-76,共5页
针对现有带式输送机故障检测方法劳动强度大、可靠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带式输送机故障巡检机器人系统设计方案。首先分析了带式输送机常见的输送带和托辊故障类型及其原因,包括输送带横向断裂、纵向撕裂、打滑、跑偏及堆煤,托辊磨... 针对现有带式输送机故障检测方法劳动强度大、可靠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带式输送机故障巡检机器人系统设计方案。首先分析了带式输送机常见的输送带和托辊故障类型及其原因,包括输送带横向断裂、纵向撕裂、打滑、跑偏及堆煤,托辊磨损和转动卡死等;然后针对不同故障类型,选定了系统传感器,包括激光雷达、单目相机、烟雾传感器、声音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并提出了相应的故障检测算法;最后给出了系统上位机和下位机软件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 故障检测 巡检机器人 托辊故障 输送带断裂 输送带打滑 输送带跑偏 堆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煤层重复采动覆岩破裂发育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庆照 蒋升 司马俊杰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67-71,82,共6页
以鲁西矿3煤重复采动为研究背景,采用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厚煤层重复采动条件下的覆岩破裂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覆岩裂隙带发育高度随着采空区形成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上分层开采后裂隙带发育高度为34.73 m,裂高采厚比为15.1... 以鲁西矿3煤重复采动为研究背景,采用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厚煤层重复采动条件下的覆岩破裂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覆岩裂隙带发育高度随着采空区形成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上分层开采后裂隙带发育高度为34.73 m,裂高采厚比为15.1,与上分层相比,下分层开采导致的裂隙带发育高度增加为41.51 m,但趋势变弱,裂高采厚比仅为13.84;数值模拟最终裂隙带发育高度为39.4 m,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研究结果对于类似厚煤层重复采动条件下的覆岩破裂规律预测和合理提高安全开采上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 重复采动 覆岩 数值模拟 开采上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供电系统优化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雪礼 王振林 郭守华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505-508,共4页
鲁西煤矿矿井供电系统优化研究与实践,立足矿井实际,全面分析和优化矿井供电系统设计,改进、规划矿井一、二级负荷供电方案,实现了供电设备最佳配置,不仅节省了电力损耗费用,改善了矿井电源质量,而且提高了电气设备寿命,增强了系统供电... 鲁西煤矿矿井供电系统优化研究与实践,立足矿井实际,全面分析和优化矿井供电系统设计,改进、规划矿井一、二级负荷供电方案,实现了供电设备最佳配置,不仅节省了电力损耗费用,改善了矿井电源质量,而且提高了电气设备寿命,增强了系统供电能力和可靠性,有效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电系统 无功补偿 避雷 双回路 更新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气散射模型的采煤工作面尘雾图像清晰化算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猛 任志浩 +3 位作者 褚海峰 王毅 张坤 程学珍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312-3322,共11页
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粉尘、水雾等悬浮颗粒,导致图像出现低照度、高尘雾且分布不均匀等降质现象,现有的图像清晰化方法处理效果不理想。提出一种基于大气散射模型的采煤工作面尘雾图像清晰化算法,解决了复杂采煤环境下模型参数(环... 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粉尘、水雾等悬浮颗粒,导致图像出现低照度、高尘雾且分布不均匀等降质现象,现有的图像清晰化方法处理效果不理想。提出一种基于大气散射模型的采煤工作面尘雾图像清晰化算法,解决了复杂采煤环境下模型参数(环境光值和透射率)估计不准问题。主要包括3个部分:根据采煤图像尘雾浓度分割图像区域;估计各区域的环境光值与透射率;融合区域参数后,基于大气散射模型恢复清晰图像。首先,通过分析采煤工作面尘雾分布特征,依据图像通道差异、亮度等信息,将采煤工作面尘雾区域分割为浓雾区域和非浓雾区域。然后,采用Max-RGB方法估计出尘雾图像初始光照图,为更好的保留尘雾图像结构信息和边缘信息,对初始光照图进行精细化处理,并利用精细化光照图分别计算出两区域的环境光值;在浓雾区域,依据尘雾浓度及分布特点,采用优化的颜色衰减模型,估计出浓雾区域的透射率;在非浓雾区域,利用暗通道先验以及该区域环境光矩阵,计算出非浓雾区域透射率。最后,对不同区域的环境光矩阵及透射率矩阵进行Alpha融合,并利用引导滤波在保留图像边缘信息的同时对融合过程产生的噪声进行抑制,得到全局的环境光和透射率,代入大气散射模型恢复低照度尘雾图像。为验证本文提出算法的有效性,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算法进行对比,试验表明提出算法能有效降低图像中雾的浓度,改善图像照度,保留图像边缘信息,总体性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工作面尘雾图像 大气散射模型 区域分割 Alpha融合 图像清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主运输煤流线信息支撑系统设计 被引量:5
14
作者 蒋伟 吴高镇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共5页
针对煤矿煤流主运输线沿线的监控系统种类繁多、系统信息冗余、协同程度不高等问题,设计了主运输煤流线信息支撑系统。采用高性能组态软件搭建统一的软件监测平台,将多个监控系统信息进行汇总、融合,实现了带式输送机群的信息综合展示... 针对煤矿煤流主运输线沿线的监控系统种类繁多、系统信息冗余、协同程度不高等问题,设计了主运输煤流线信息支撑系统。采用高性能组态软件搭建统一的软件监测平台,将多个监控系统信息进行汇总、融合,实现了带式输送机群的信息综合展示、统计分析、报警推送、协同控制等功能。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改进了信息获取方式,提升了系统集成水平,提高了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运输煤流线 带式输送机 信息支撑 协同控制 大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叠加自动编码器轴承智能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国成 张建 菅光雷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6-161,共6页
有效的智能故障诊断模型已经成为机械设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的研究热点,故障诊断模型建立的重点工作是学习高分辨率的故障特征,传统方法往往过多依赖于人工或者先验知识,故急需以一种智能方式从输入信号中自动地提取特征。首先利用SAE... 有效的智能故障诊断模型已经成为机械设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的研究热点,故障诊断模型建立的重点工作是学习高分辨率的故障特征,传统方法往往过多依赖于人工或者先验知识,故急需以一种智能方式从输入信号中自动地提取特征。首先利用SAE从振动信号的频谱中学习特征,并选用L1正则化约束SAE的学习能力防止模型产生过拟合现象;随后选用Softmax回归函数建立故障分类器,将提取的信号特征输入其中实现故障类型的分类。最后通过一组滚动轴承实验数据对所提方法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这种深度神经网络方法在进行轴承智能故障诊断时能够直接从频域信号中学习出高分辨率特征,并且能够达到98.93%的测试准确率,优于对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频域信号 叠加自动编码器 L1正则化 Softmax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层斜交工作面改造实践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文杰 孔杰 +1 位作者 李树涛 井绪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5-38,共4页
为了减少煤炭损失,提高工作面采出率,根据落差6.4~15.9 m的F3大断层对采煤工作面实际影响区域,对采煤工作面进行改造。按断层上盘与下盘将工作面改造成上、下2个水平的小型采煤工作面,巷道布置时综合考虑上下2个采煤工作面的联络和衔接... 为了减少煤炭损失,提高工作面采出率,根据落差6.4~15.9 m的F3大断层对采煤工作面实际影响区域,对采煤工作面进行改造。按断层上盘与下盘将工作面改造成上、下2个水平的小型采煤工作面,巷道布置时综合考虑上下2个采煤工作面的联络和衔接,便于支架和其他设备的回撤、运输和对接。在巷道支护中,采取合理的巷道断面形状及支护方式,不仅保证了改造巷施工时的质量及安全,而且为顺利回采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避免了采煤工作面直接回采过断层引起冒顶或压力过大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层 斜交 改造 支护 回撤 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分散式排水汇集点潜水泵集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华兴 吴昊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8-121,共4页
结合某矿井下排水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种基于千兆环网的井下潜水泵集控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该系统通过智能控制与浮球开关传感器实现了高低水位就地自动控制,通过上位机与井下智能控制器的通信实现了潜水泵的集中调度与控... 结合某矿井下排水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种基于千兆环网的井下潜水泵集控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该系统通过智能控制与浮球开关传感器实现了高低水位就地自动控制,通过上位机与井下智能控制器的通信实现了潜水泵的集中调度与控制,为分布广、设备数量多、启停频繁的小功率潜水泵控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排水 排水汇集点 潜水泵 千兆环网 智能控制器 集中控制 就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基岩区覆岩采动破坏特征与控水控砂性能评价
18
作者 李倩雯 申建军 +1 位作者 张会德 上官泽誉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200-209,共10页
针对浅部煤层露头区近松散含水层下开采溃水溃砂问题,以鲁西煤矿3上126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物理模拟、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三者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该工作面覆岩破坏特征及导水裂隙带高度,基于黏土层、风氧化带和保护层建立了控水控砂... 针对浅部煤层露头区近松散含水层下开采溃水溃砂问题,以鲁西煤矿3上126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物理模拟、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三者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该工作面覆岩破坏特征及导水裂隙带高度,基于黏土层、风氧化带和保护层建立了控水控砂关键层的评判标准及控水控砂性能评价体系,结合现场实测裂采比预计了不同采高条件下导水裂隙带高度,进而确定了不同基岩厚度条件下的限高开采方案。结果表明,在采高3.5 m条件下,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导水裂隙带高度分别为43.5、46.5 m,裂采比分别为12.43、13.29,而现场实测导水裂隙带高度为41.51 m,裂采比为11.86;3上126工作面上覆黏土层和风氧化带控水控砂性能高,因此,影响安全开采的因素主要为保护层的控水控砂性能,其主要取决于剩余基岩厚度与采高比值。不同基岩厚度条件下的分段限高开采方案,为提高开采上限和防治新生界底部松散含水层水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基岩 控水控砂关键层 导水裂隙带 限高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支架全断面喷雾装置的应用
19
作者 王文杰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0-91,共2页
高产高效是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的最大优点,但采煤机割煤和放顶煤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给安全生产及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介绍了CSP-118/4/10新型全断面支架喷雾降尘系统,能同时实现自动和手动喷雾,将支架工工作地点的粉尘浓... 高产高效是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的最大优点,但采煤机割煤和放顶煤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给安全生产及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介绍了CSP-118/4/10新型全断面支架喷雾降尘系统,能同时实现自动和手动喷雾,将支架工工作地点的粉尘浓度降低76.9%,极大改善了工作面的工作环境,为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 全断面喷雾降尘装置 综采工作面 煤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D999拉幅定形机烘箱系统新型风嘴结构设计
20
作者 吕俊燕 刘耀 +1 位作者 张健 李运达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2-55,共4页
风管作为烘箱中的关键部分,其结构直接影响拉幅定形的效果。鉴于目前风管结构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导致织物质量不能满足需求,提出一种新型风嘴的结构。利用Gambit建立模型,并用ANSYS CFD流场分析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新型风嘴... 风管作为烘箱中的关键部分,其结构直接影响拉幅定形的效果。鉴于目前风管结构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导致织物质量不能满足需求,提出一种新型风嘴的结构。利用Gambit建立模型,并用ANSYS CFD流场分析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新型风嘴在织物的烘干定形过程中能够吹出更加均匀的热风,结构更加合理,能源利用率更高,为拉幅定形机烘箱系统的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幅定形机 烘房风管 新型风嘴 定形效率 Gambit模型 节能降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