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助力抑或阻力:金融科技提高审计质量了吗?
1
作者 张亦姝 冯金余 《审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8-109,共12页
金融科技为服务对象孕育转型发展新动能,改变了企业所处的宏观金融环境,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新模式和新挑战。以2013-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助力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提高;金融科技可以通过改善企业内部控制、... 金融科技为服务对象孕育转型发展新动能,改变了企业所处的宏观金融环境,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新模式和新挑战。以2013-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助力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提高;金融科技可以通过改善企业内部控制、降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来提升审计质量;此外,审计师的行业专长以及受教育水平能够正向调节金融科技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对审计质量的提高作用在金融集聚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金融监管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低信息披露质量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质量 金融科技 内部控制 企业风险 科技强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金融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志元 董彦岭 +3 位作者 何燕 陈秀花 杨柳 张笑玎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3年第1期151-160,共10页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国第一个海陆统筹的蓝色经济发展示范区,也是山东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增长极。"蓝区"金融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不仅可以对"蓝区"建设和实体经济提供强力引领和支持,其自身也是"蓝区"产...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国第一个海陆统筹的蓝色经济发展示范区,也是山东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增长极。"蓝区"金融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不仅可以对"蓝区"建设和实体经济提供强力引领和支持,其自身也是"蓝区"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蓝区"金融业在"十一五"期间获得了较快发展,金融组织、金融业务增速明显,对外开放程度明显提高,但也存在着金融业定位不高、服务缺口大、发展不平衡、特色金融服务滞后等问题。只有以建设"蓝色金融先行区"为总领,通过科学规划、强化激励、创新机构和市场等措施,才能将"蓝区"金融产业发展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金融产业 蓝色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集聚、空间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山东省“两圈四区”的经验数据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瑞波 张茜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7-160,共14页
基于2004-2017年山东省“两圈四区”六个区域的面板数据,利用改进后的区位熵系数测算山东省“两圈四区”的金融集聚度,结果显示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的金融熵系数在统计年份内均大于1。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 基于2004-2017年山东省“两圈四区”六个区域的面板数据,利用改进后的区位熵系数测算山东省“两圈四区”的金融集聚度,结果显示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的金融熵系数在统计年份内均大于1。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在“两圈四区”区域内其中一个地区的银行业集聚对周边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溢出作用,而证券业、保险业集聚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出现了一定的负向溢出作用。山东半岛城市群要充分利用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的金融优势,不断提升金融集聚水平,从而带动周边地区金融与区域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空间溢出 区域经济增长 “两圈四区” 莫兰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DA的区域金融风险传染评价研究——山东县域数据的实证 被引量:5
4
作者 冯林 董红霞 郝建娇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6年第1期135-139,共5页
利用山东省2008-2013年县域不良贷款率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对区域金融风险传染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山东省县域金融风险呈现较强的风险传染效应,但这种传染效应呈现逐年减弱趋势,具体表现为高风险县域空间集聚数量和... 利用山东省2008-2013年县域不良贷款率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对区域金融风险传染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山东省县域金融风险呈现较强的风险传染效应,但这种传染效应呈现逐年减弱趋势,具体表现为高风险县域空间集聚数量和范围的减少,德州地区、菏泽地区和济宁的部分地区依然集聚了省内绝大多数高风险县域,是目前区域金融风险防控的重点地区。为此,应该从总体防控、切断传染渠道以及加强重点地区防控等方面加强区域金融风险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风险 县域金融 风险传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金融创新水平的分布动态演进、区域差异及成因识别 被引量:3
5
作者 沈丽 张好圆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28-133,共6页
文章基于2006—2021年中国重大国家战略区域金融创新水平的测度结果,通过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以及QAP模型对中国重大国家战略区域金融创新水平的分布动态演进过程、区域差异及其成因展开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中国... 文章基于2006—2021年中国重大国家战略区域金融创新水平的测度结果,通过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以及QAP模型对中国重大国家战略区域金融创新水平的分布动态演进过程、区域差异及其成因展开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中国重大国家战略区域金融创新处于较低水平,但呈现上升趋势;重大国家战略区域整体及分区域金融创新水平存在多极分化现象;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缩小金融市场创新、金融机构创新的区域差异是解决重大国家战略区域金融创新水平空间分布不均衡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创新水平 区域差异 二次指派程序 重大国家战略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县域金融机构空间分布及演进趋势
6
作者 冯林 杨扬 朱本行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5年第3期20-30,共11页
对山东省县域各类金融机构网点空间分布及演进趋势分析发现,2000年以来,山东省金融机构空间布局不断优化,金融领域改革取得丰硕成果;中小型金融机构发展迅速,其数量增加及分布优化有效填补县域金融服务空白;与城市相比,县域及以下金融... 对山东省县域各类金融机构网点空间分布及演进趋势分析发现,2000年以来,山东省金融机构空间布局不断优化,金融领域改革取得丰硕成果;中小型金融机构发展迅速,其数量增加及分布优化有效填补县域金融服务空白;与城市相比,县域及以下金融机构种类及数量依然处于劣势,但已呈现向发达县市倾斜的趋势。应通过引导大中型商业银行网点布局、优化县域金融机构存量以及做大地方金融机构增量等方式加快县域金融市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机构 县域金融 演进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港金融合作促进山东对外开放研究
7
作者 陈华 高晴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48,共5页
通过香港这一国际化的平台,山东省可以进一步扩大开放程度、提高开放质量;可以进一步扩大山东开放领域,改善山东出口结构;可以进一步拓展开放空间,使得山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可以促进山东企业"走出去",依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 通过香港这一国际化的平台,山东省可以进一步扩大开放程度、提高开放质量;可以进一步扩大山东开放领域,改善山东出口结构;可以进一步拓展开放空间,使得山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可以促进山东企业"走出去",依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提高山东在国际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港金融合作 对外开放 贸易结构 “走出去”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规金融与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基于山东省县域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8
作者 卢立香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58,共11页
正规金融主要通过理性羊群效应、竞争效应和合作效应三种机制来影响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使用2009-2014年的山东省县域面板数据,选择一个县"每万人银行类金融机构数量"作为测度该县正规金融发展程度的主要变量... 正规金融主要通过理性羊群效应、竞争效应和合作效应三种机制来影响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使用2009-2014年的山东省县域面板数据,选择一个县"每万人银行类金融机构数量"作为测度该县正规金融发展程度的主要变量,实证检验了正规金融对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正规金融对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有显著影响,正规金融越落后的县域,每万人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和人均小额贷款公司资本越少。这样发展下去,会导致不同县域之间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和整体金融发展差距逐渐扩大。这些研究结论对完善我国不同地区的小额贷款公司差异化监管和促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具有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规金融 小额贷款公司 差异化监管 普惠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经类大学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的频数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爱芹 刘瑞波 胡宇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4年第1期109-114,154,共7页
基于统计频数分析与计量经济分析研究了我国财经类大学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的统计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全国财经类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占总项目数的10.04%,以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为主,且项目的院校分布多集中于... 基于统计频数分析与计量经济分析研究了我国财经类大学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的统计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全国财经类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占总项目数的10.04%,以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为主,且项目的院校分布多集中于"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等师资力量和科研力量较雄厚的大学,学科分布多集中于经济、管理类学科;各高校立项数与拔尖人才数、省级以上重点学科数有较强的线性关系。针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频数分布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金融效率下FDI对于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基于山东省17地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蕾 邵明新 边英姿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7,共6页
文章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依据其2006-2015年的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方法对于各地市的金融效率进行测度,并依据其综合效率大小进行效率排序,依据其均值进行分组。应用静态面板的固定回归方法对不同金融效率下FDI对于产业... 文章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依据其2006-2015年的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方法对于各地市的金融效率进行测度,并依据其综合效率大小进行效率排序,依据其均值进行分组。应用静态面板的固定回归方法对不同金融效率下FDI对于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差异性进行研究,最终得出:在金融发展效率低组,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在金融发展效率高组,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却没有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效率 产业结构优化 外商直接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市场摩擦与企业对外投资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康 方显仓 +1 位作者 项后军 于洋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3-55,共13页
利用我国全球投资跟踪数据,本文探讨了金融市场摩擦影响企业对外投资的作用方向和作用机制。理论建模与实证检验发现,金融市场摩擦会显著降低企业对外投资,且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具体而言,金融市场摩擦对金融、科技、化工和房地产行... 利用我国全球投资跟踪数据,本文探讨了金融市场摩擦影响企业对外投资的作用方向和作用机制。理论建模与实证检验发现,金融市场摩擦会显著降低企业对外投资,且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具体而言,金融市场摩擦对金融、科技、化工和房地产行业的企业对外投资具有显著影响,而针对能源、农业、物流、冶金等行业企业的影响则不显著;此外,金融市场摩擦显著负向影响企业对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国家的投资,而对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没有显著影响,这种差异与企业和行业属性有着密切关系,且金融市场摩擦只对企业的非绿地投资有显著负向影响。基于因果中介分析方法的机制检验表明,金融市场摩擦通过影响企业外部融资溢价和抵质押约束进而影响企业对外投资,两者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16.8%和36.3%。该研究可为企业对外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市场摩擦 企业对外投资 因果中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指数法的商业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与分析——以山东省商业银行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安起光 王聪聪 邵明新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3-152,共10页
商业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不仅羁绊银行本身的发展,更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平稳运行。综合考虑微观银行层面以及宏观经济层面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来选取指标,然后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山东省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金融风... 商业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不仅羁绊银行本身的发展,更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平稳运行。综合考虑微观银行层面以及宏观经济层面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来选取指标,然后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山东省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度量,实证结果拟合了山东省商业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变动趋势,最后对其变动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防范山东省商业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金融风险 山东省商业银行 主成分分析 综合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市场开放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检验 被引量:8
13
作者 彭红枫 张容菁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40,共14页
资本市场开放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基于38个国家2004—2019年的跨国面板数据,使用资本账户开放(GKAOPEN)数据库中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连续时间变量,实证分析资本市场开放对各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 资本市场开放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基于38个国家2004—2019年的跨国面板数据,使用资本账户开放(GKAOPEN)数据库中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连续时间变量,实证分析资本市场开放对各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会显著抬升开放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资本市场流入开放会加剧金融波动,进而增大开放国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资本市场流出开放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取决于合规投资带来的经济增益和资本外逃造成的风险抬升两种相反效应对冲的结果,总体表现为流出开放对金融风险的影响不明显;提高金融发展水平和开放成熟度能够降低资本市场开放的风险效应。因此,各国应结合本国金融深化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择向、择时、择序开放资本市场以维护金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金融稳定 系统性金融风险 金融发展水平 开放成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慧 孙乾 孟纹羽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06-111,共6页
文章基于2013—2023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测度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由东向西呈现从高到低的... 文章基于2013—2023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测度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由东向西呈现从高到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显著促进了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且该影响效应在东部地区最为显著。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创新的机制作用显著。门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表现出显著“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 绿色经济效率 中介效应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银行数字化对信贷风险的影响分析——基于银行信贷行为的视角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方亮 王静娴 马一川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149,共15页
数字化在为银行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商业银行数字化使信贷风险偏好向高风险项目位移,提高了银行主动承担风险的意愿。但商业银行数字化与事后信贷风险之间为“过犹不及”的倒“U”型关系,即... 数字化在为银行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商业银行数字化使信贷风险偏好向高风险项目位移,提高了银行主动承担风险的意愿。但商业银行数字化与事后信贷风险之间为“过犹不及”的倒“U”型关系,即商业银行数字化水平只有在达到109.56阈值时,才能有效降低信贷风险。其中两者之间的倒“U”型关系是商业银行数字化与经营效率之间产生非线性中介效应导致的。目前,信贷风险偏好向高风险项目位移发生在银行的战略和管理数字化层面,银行的业务数字化尚未延伸到高风险项目当中。同时,战略数字化与业务数字化在防控事后信贷风险中的作用不显著,只有管理数字化在到达一定阈值后,可以有效防控信贷风险。此外,资本充足率较高的银行对高风险项目更具冒险精神,且其管理事后信贷风险的能力也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数字化 信贷风险 风险偏好 经营效率 风险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ESG视角
16
作者 张慧 石云帆 +1 位作者 孟纹羽 朱庆峰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50-155,共6页
文章选取2011—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ESG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显著提升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RGTI)和策略性绿色技术创新(SGTI)水平,其... 文章选取2011—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ESG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显著提升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RGTI)和策略性绿色技术创新(SGTI)水平,其中SGTI对企业发展有促进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企业ESG评级,间接推动RGTI和SGTI的发展,表明ESG是重要的中介渠道。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企业和西部地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RGTI和SGTI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中部和东北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对RGTI和SGTI的积极影响在大城市、大规模企业、国有企业、高竞争程度行业和弱财政补贴环境中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ESG 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 策略性绿色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期权类契约条款对债券违约风险的影响——基于生存分析法的研究
17
作者 张雪莹 谢堂坤 《证券市场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7,共10页
本文以2010—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发行的公司债与企业债为研究样本,手工整理债券募集说明书和债券发行公告书中可提前偿还、可调整利率、可赎回、可回售等期权类条款信息,并构建生存分析模型,探讨期权类契约条款对债券违约风险的影响... 本文以2010—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发行的公司债与企业债为研究样本,手工整理债券募集说明书和债券发行公告书中可提前偿还、可调整利率、可赎回、可回售等期权类条款信息,并构建生存分析模型,探讨期权类契约条款对债券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可提前偿还、可赎回、可回售条款可能使债务提前到期,增加企业短期内的偿债压力,进而提高债券违约风险;可调整利率条款通常与可回售条款捆绑使用,当大量投资者要求回售债券,发行人可能选择上调利率避免回售,但这会提高发行人融资成本并加重其债务压力,继而提高债券后续违约风险;因获取外部融资的难易程度不同,期权类条款对债券违约风险的影响在发行人违约预期高、融资约束高的债券中更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尽管期权类条款的设置增加了债券上市后的违约风险,但却降低了债券发行成本、提高了投资者认购意愿并降低了债券发行首日净价偏离度,使得债券在发行时有更好的市场表现,因此发行人仍有动机在债券募集说明书中加入期权类条款。本文丰富了债券设置期权类契约条款的经济后果研究,并为降低债券违约风险、保护债券持有人利益和维护债券市场稳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权类条款 债券违约风险 生存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不确定性对业绩对赌协议签订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王倩 房英杰 +1 位作者 赵子棽 吴多文 《证券市场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34,共11页
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导致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显著影响企业并购活动中对赌协议的应用。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境内并购重组事件为研究样本,检验经济不确定性对业绩对赌协议签订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不确定性显著降低了并购中业绩对赌协议签订... 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导致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显著影响企业并购活动中对赌协议的应用。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境内并购重组事件为研究样本,检验经济不确定性对业绩对赌协议签订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不确定性显著降低了并购中业绩对赌协议签订的概率和规模。其原因在于:(1)经济不确定性会给标的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压力,企业担心业绩对赌不能如约履行而背负巨大的补偿负担,甚至丧失控制权。(2)业绩对赌失败可能给主并方带来负面效应,如商誉减值、股价崩盘等,再叠加经济不确定,负面后果可能较为严重。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并购溢价较高、标的企业为专精特新企业时,标的企业话语权较高,经济不确定性对业绩对赌行为的负向影响更显著。当并购类型属于横向并购、纵向并购等相关性并购时,业绩对赌发挥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作用较弱,经济不确定性对业绩对赌行为的负向影响也更显著。此外,经济不确定性可能降低业绩对赌达标率,并对并购后企业的短期经营绩效和长期市场价值带来负面影响。本文丰富了并购中业绩对赌的动因研究,为企业根据宏观环境进行并购决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不确定性 业绩对赌 企业并购 对赌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政策是否提升了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健 孟纹羽 公雪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60,共11页
提高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安全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作为产业政策的准自然实验,以2002-2020年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产业政策对产业链自主可控能... 提高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安全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作为产业政策的准自然实验,以2002-2020年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产业政策对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制造2025》的颁布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这一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中国制造2025》会通过创新效应、竞争效应以及资源效应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异质性检验发现,《中国制造2025》对资本技术型、国外供给依赖度较高和盈利能力较强的产业链的政策效应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 产业链 创新效应 竞争效应 资源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满意度 被引量:2
20
作者 刁璟璐 步晓宁 李健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100,共7页
数字要素作为重构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给予企业发展微观创新支持。员工作为企业稳定运转的基石,是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助力,因此提升员工工作满意度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对A股上市公司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行度量,... 数字要素作为重构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给予企业发展微观创新支持。员工作为企业稳定运转的基石,是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助力,因此提升员工工作满意度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对A股上市公司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行度量,验证其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促进员工就业及薪酬满意度提升。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这种提升作用在行业竞争激烈企业、非国有企业及员工权益保护更好企业较为显著;作用机制检验表明,企业社会责任(CSR)是这种正向关系的助推引擎。高管及企业形象更正面、公益慈善活动参与度更高企业,数字化的员工满意度提升作用会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员工满意度 智能办公 企业社会责任 数字要素 企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