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对国企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吕振伟 綦好东 《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45-1254,共10页
以2009~2022年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对国企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表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能够显著降低国企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其作用路径是减少过度投资、增强内源融资能力、优化外源融资方式... 以2009~2022年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对国企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表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能够显著降低国企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其作用路径是减少过度投资、增强内源融资能力、优化外源融资方式。异质性分析发现,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程度、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组建方式及非国有股东治理,都会影响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与国企投融资期限错配之间的关系。经济后果检验显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对国企投融资期限错配的缓解效应,能够进一步降低国企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促进国企高质量发展、提升国企未来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投融资期限错配 过度投资 内源融资 外源融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能提高国企会计信息质量吗? 被引量:7
2
作者 綦好东 吕振伟 杨丹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4,共12页
以管资本为主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本文利用手工搜集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数据,以2009—2022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对国有... 以管资本为主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本文利用手工搜集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数据,以2009—2022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能够显著提高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作用受到行政层级、功能界定与分类、非国有股东治理的影响。本文丰富了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经济后果以及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资本授权经营 会计信息质量 国有企业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权视角的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长效机制建设
3
作者 公维莲 綦好东 朱炜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71,共1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有企业最为深刻的产权制度改革方式,在推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绩效。当前,为提升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治理效能,更好地实现国有资本功能,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产权观,同时,... 党的十八大以来,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有企业最为深刻的产权制度改革方式,在推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绩效。当前,为提升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治理效能,更好地实现国有资本功能,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产权观,同时,借鉴西方产权理论的有益成分,探索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产权配置的长效机制,加快建设与现代企业发展规律相契合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本文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规定,紧密联系混合所有制企业产权关系的现状,从主要股东权力制衡机制、控制权与收益权协调机制、劳动要素与资本要素适度融合的激励约束机制三个方面,阐释了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长效机制建设的理论逻辑与路径,以通过完善公司治理促进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企业 产权制度 公司治理 长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国有股东退出威胁、控制权配置与国有企业绩效
4
作者 苏琪琪 綦好东 《证券市场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8,共16页
部分观点认为,国家缺乏“退出”国企的选择权,难以从根本上对代理人形成有效约束,是国企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国企混改引入有退出权的非国有股东,其退出威胁能否发挥市场化的治理作用值得关注。本文以沪深A股非金融类国有上市公司为研... 部分观点认为,国家缺乏“退出”国企的选择权,难以从根本上对代理人形成有效约束,是国企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国企混改引入有退出权的非国有股东,其退出威胁能否发挥市场化的治理作用值得关注。本文以沪深A股非金融类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非国有股东退出威胁对国企绩效的影响,以及控制权配置对二者关系的作用。研究发现:(1)非国有股东退出威胁能约束国企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促进企业内部认知纠偏和投资经营决策优化,以降本增效的方式提高国企绩效。(2)从国企的控制层级、控股程度和权利配置看,地方国企属地化改革的动力更强,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通常较高,其退出威胁形成的约束力更强;国有相对控股企业的股权结构相对分散,两权分离程度较高企业的控股股东对控制权需求更高,非国有股东退出可能导致控制权转移的威慑作用更大。(3)从非国有股东行业特征和所有权性质看,金融类股东具有投资运营和信息挖掘的专业优势,能与国企管理层“讨价还价”;私营类股东相较外资类股东在语言、文化上的差异较小,能以合理的交流方式干预国企管理层行为;进而提升国企绩效的作用更明显。(4)从国企的功能定位看,与主导国民经济命脉、承担安全保障等职能的特定功能类国企相比,商业竞争类国企更追求经济效益,市场化竞争下非国有股东的作用凸显,非国有股东退出威胁更能提高企业绩效。本文丰富了混改背景下非国有股东治理的相关研究,对进一步完善国企股东治理机制、实现国企高质量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国有股东 退出威胁 国有企业 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以管资本为主改革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8
5
作者 乔琳 綦好东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61,共16页
以管资本为主进行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和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以2015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为准自然实验契机,运用2008—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 以管资本为主进行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和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以2015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为准自然实验契机,运用2008—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有助于国有企业提高效益效率,提升创新能力,做强主业实业,降低企业风险;国资监管体制改革通过降低政府干预程度和完善公司治理等方式提升国有企业绩效;与较低行业竞争程度以及较小规模的国有企业相比,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更有助于提升较高行业竞争程度和较大规模国有企业的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资监管体制改革 国有企业绩效 国企高质量发展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演进历程及基本经验 被引量:19
6
作者 綦好东 何源睿 +1 位作者 彭睿 苏琪琪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10,共8页
作为国家审计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承担着国家治理的特定责任。基于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在服务经济改革和国家治理中的特有功能,从制度建设进程和制度性文件成熟度等方面... 作为国家审计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承担着国家治理的特定责任。基于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在服务经济改革和国家治理中的特有功能,从制度建设进程和制度性文件成熟度等方面看,我国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经历了起步探索期、确立与发展期、成熟定型期。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演进的基本经验主要包括: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设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权力监督观为指导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设,坚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渐进式变革之路,坚持服务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坚持持续提升经济责任审计的国家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国家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 制度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有企业制度发展变革的历史逻辑与基本经验 被引量:25
7
作者 綦好东 彭睿 +1 位作者 苏琪琪 朱炜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8-119,共12页
企业制度类型应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而产生,并反过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有企业制度依次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国营"、改革初期以放权让利为切入点的"承包制"、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制度类型应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而产生,并反过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有企业制度依次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国营"、改革初期以放权让利为切入点的"承包制"、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司制"现代企业制度的初步构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全面完善四个历史阶段。本文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以揭示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为主线,将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视为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和实现国有资本功能的基础性制度,分析新中国国有企业制度发展变革过程中涉及的政企关系、产权关系和企业内部治理三个核心问题,总结了渐进变革与跨越发展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包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原理指导国有企业制度建设,坚持党对国有企业制度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国有企业制度建设的方法论创新,坚持服务国有企业功能实现,坚持走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制度建设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企业制度 发展历程 历史逻辑 基本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企混改的理性优势、实践逻辑与路径优化 被引量:8
8
作者 朱炜 李金铭 綦好东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8-41,共14页
自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来,混合所有制改革经历了前期的夯基垒台与立柱架梁、中期的重点推进与积厚成势,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和历史性成就。但与此同时,随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 自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来,混合所有制改革经历了前期的夯基垒台与立柱架梁、中期的重点推进与积厚成势,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和历史性成就。但与此同时,随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的日益深化,其也面临着诸多争议、困惑和挑战,亟须在理论上作出回应。本文立足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研究阐释了具有工具理性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策略与中国共产党人民利益至上价值取向之间的契合性,基于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有机统一剖析了中国特色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独特优势;揭示了通过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并进一步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维护人民经济利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价值取向的内在机理;并从聚焦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以及营造高质量创新生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和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优化收入分配机制和差异化管控机制等方面,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走深走实、规范有序、提质增效提供可资借鉴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