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公无私”与“公私两无”--对中国传统“崇公抑私”政治思维方式的反思 被引量:6
1
作者 刘中建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6-151,共6页
公、私问题是一个在中国历史过程具有全局性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在"公"、"私"关系上的主导政治思维方式是"崇公抑私","崇公抑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一种理想的政治境界:"大公无私"。... 公、私问题是一个在中国历史过程具有全局性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在"公"、"私"关系上的主导政治思维方式是"崇公抑私","崇公抑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一种理想的政治境界:"大公无私"。但这种政治思维方式在现实中却造成伦理道德、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等多个领域"公私两无"的尴尬局面。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崇公抑私"政治思维方式的固有缺陷表明:"公"与"私"是一种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关系,对"公"的维护应当建立在对"私"的认可和尊重的基础之上,不然,"私"之不存,"公"亦难立,"公私两无"的局面就在所难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无私 崇公抑私 公私两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理性研究:公共行政研究的一种新视角 被引量:4
2
作者 刘中建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8-82,共5页
纵观西方公共行政百年发展的过程,就其方法论而言,理性的线性思维与经验的实用分析方法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公共行政的研究方法中,理性只是一种途径,非理性的研究途径也是理解公共行政领域行为的重要方法。非理性的研究方法,对于促进... 纵观西方公共行政百年发展的过程,就其方法论而言,理性的线性思维与经验的实用分析方法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公共行政的研究方法中,理性只是一种途径,非理性的研究途径也是理解公共行政领域行为的重要方法。非理性的研究方法,对于促进公共行政的研究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提升公共行政学者的研究品质与研究质量,拓展公共行政研究的新领域,促进公共行政研究方法的多元化,适应公共行政研究客体的基本特征。但是,由于非理性从总体来说是属于社会心理、社会意识的范畴,因此,学界在继续推进非理性研究的同时,要注意从处理好公共行政理性研究与非理性研究之间的关系、加强公共行政非理性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公共行政非理性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结合、加强多学科研究的协作攻关力度和进一步拓展非理性研究的国际视野等方面,着力提升公共行政非理性研究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理性研究 理性研究 工具理性 公共行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陆仁权同志商榷 被引量:2
3
作者 孙运福 《学术界》 2002年第2期124-132,共9页
在我国现阶段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就表现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而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这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创新。这一制度的本质就是... 在我国现阶段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就表现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而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这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创新。这一制度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生产力 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非公有制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以发展为中心的改革稳定观
4
作者 孙运福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11,共4页
 发展是中心,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改革的直接目的和保持稳定的根本基础;改革是发展的直接动力和促进稳定的基本途径;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必然结果。发展是绝对的,是硬道理,必须以发展为中心,发展与改革稳定是辩证的统...  发展是中心,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改革的直接目的和保持稳定的根本基础;改革是发展的直接动力和促进稳定的基本途径;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必然结果。发展是绝对的,是硬道理,必须以发展为中心,发展与改革稳定是辩证的统一,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缺一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稳定观 执政兴国 中国共产党 历史唯物主义 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 社会发展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反思
5
作者 孙运福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53,共4页
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 ,而是需要不断发展、创新的理论。它与现实社会主义之间不能简单视为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必须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在社会主义的本质中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根本基础 ,消灭... 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 ,而是需要不断发展、创新的理论。它与现实社会主义之间不能简单视为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必须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在社会主义的本质中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根本基础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逐步实践的辩证过程。在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中 ,只有落后的生产关系而没有落后的生产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本质 先进生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条件下非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地位
6
作者 孙运福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8-101,共4页
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非公有制经济排除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之外 ,是极其错误的。造成这一错误的理论根源是长期以来将经济基础界定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是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合的现实存在着的各种生产关系的... 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非公有制经济排除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之外 ,是极其错误的。造成这一错误的理论根源是长期以来将经济基础界定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是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合的现实存在着的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包括占统治地位或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合的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公有制 经济基础 统治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与我国公司法的完善 被引量:3
7
作者 林文博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143,共3页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本质决定了其适用条件的严格性。我国《公司法》本身的立法缺陷和公司外部运行环境的影响,使得我国在公司设立运作经营上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现象,其中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现象尤为严重,它严重影响了我国公司制度...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本质决定了其适用条件的严格性。我国《公司法》本身的立法缺陷和公司外部运行环境的影响,使得我国在公司设立运作经营上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现象,其中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现象尤为严重,它严重影响了我国公司制度的正常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借鉴西方国家有关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理论和司法实践,在未来《公司法》及相关立法中确认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对于保障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 中国 《公司法》 虚拟股东 现代企业制度 适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位犯罪若干问题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林文博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96-99,共4页
对修订后的刑法关于单位犯罪立法的规定做出评断,有利于司法适用并为未来单位犯罪立法的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新刑法的单位犯罪规定有诸多进展、特色与不足。理论研究的滞后性与立法、认识上的片面性、超前性,是现行单位犯罪规定不足... 对修订后的刑法关于单位犯罪立法的规定做出评断,有利于司法适用并为未来单位犯罪立法的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新刑法的单位犯罪规定有诸多进展、特色与不足。理论研究的滞后性与立法、认识上的片面性、超前性,是现行单位犯罪规定不足的因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犯罪 双罚制 立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